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鞅、张仪、范睢等魏人,都去替秦国卖命,魏国为何留不住人才?

商鞅、张仪、范睢等魏人,都去替秦国卖命,魏国为何留不住人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060 更新时间:2023/12/18 10:22:36

按理,强大的国力加上众多人才,魏国一定可以横扫六国,实现大一统/然而,历史上最后实现大一统的却是人才相对匮乏的秦国。

[var1]

秦国能实现统一离不开人才的帮助,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商鞅,他的变法使秦国从此走上军事强国。还有外交专家张仪,正是有他们对秦国的辅佐,才有了秦国的强大,才有秦王嬴政在先人的基础上实现扫六合,建立大一统。

但其实秦国的地理位置不具备优势,土生土长的人才很少。倒是从魏国来了不前人才,比如商鞅,比如张仪。可以说,嬴政能成为千古一帝,离不开魏国人才的相助。

可魏国人才济济,为何留不住人才,却给秦国运输了大量人才?在此举几个例子,简要说明一下。

[var1]

范睢,字叔,魏国芮城(今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人。范睢家境贫寒,但颇有政治才能。他想要游说诸侯王,通过对自己想法的实践,来实现自己的理想。然而他的家庭,却又没有能力为他提供坚实的后盾。无力远行,范睢便只好先投靠到魏国中大夫须贾门下,做了一个幕僚。

后来,须贾受命代替魏昭王出使齐国,范睢作为须贾的家臣随行。须贾一行人在齐国停留了数月,魏昭王却都没能收到使团传递回来的有用消息。同一时段,能说会道的范睢入了齐襄王的眼,齐襄王给范睢赏赐了金十斤和一些酒肉。

[var1]

虽然范睢对此拒而不受,但须贾还是大怒。须贾认为,范睢一定是向齐国透露了魏国的消息,背叛了魏国。不然齐襄王不会给范睢一个外国人大量赏赐。

使者团好不容易回到魏国以后,须贾仍记得此事,便向魏国国相、魏宗室子弟魏齐报告了此事。魏齐听从须贾的片面言辞,武断地给范睢定罪,将范睢打得"折胁摺齿",遍体鳞伤。魏齐还想将范睢用竹席裹起来丢进茅厕淹死,不过重伤装死的范睢,在说服守卫之后,趁众人不注意,成功脱逃。

[var1]

在范睢逃走后,魏齐又后悔自己这么折磨一位人才,想着将范睢带回去。与范睢相识的郑安平得知魏齐的命令以后,迅速带着范睢逃出魏国。而范睢也隐姓埋名,改名为"张禄",怀着对魏国的仇视,开始了在秦国的从政之路。

张仪,魏国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王显乡)人,出身于魏国落魄贵族家族。他的老师,是大名鼎鼎的鬼谷子。他的同窗,是战国另一位纵横家苏秦。在学术上,张仪甚至比苏秦更有成就。

学成归来以后,张仪也四处游说,推销自己的谋略。然而魏国和其他国家一样,并未看上张仪的谋略,甚至让他陷入"频被困辱"的境地。无奈之下,张仪只得应苏秦的邀请,前往赵国。

[var1]

作为贵族后代,张仪在魏国朝堂如此不吃香,在赵国也不如意,这也后来去了秦国,这位名震战国的纵横家,凭借一张利嘴,成为秦国第一任丞相,又凭借一张利嘴游走于诸国之间,冒着生命危险实现秦国的"连横"战术一一"事一强以攻众弱"。他的利嘴不仅成就了秦国的强大之梦,还深深影响了列国的兼并形势。对他自己来说,他也凭借着这张利嘴在秦国官场混迹自如,排挤了众多竞争对手,成为秦国官场上数一数二的人物。

[var1]

吴起,卫国左氏(今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人。吴起早年的仕途十分坎坷。在一掷千金之后,他没能在卫国谋得一官半职,还被人嘲笑。愤然离家的他后来几经周折,甚至为表忠心而杀妻,却还是被鲁国怀疑,后来不得不辗转到魏国。

魏文侯曾问吴起是个怎样的人,李克回答:"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因而一开始,吴起受到魏国重用,得以为将,与秦、韩对峙。

[var1]

然而等到公叔任魏国国相时,吴起也走上了被魏国上层怀疑的老路。公叔采纳了门客的建议,准备让公主下嫁给吴起,以试探吴起的忠心。结果吴起果然如他们所料,拒绝了这门婚事。后来吴起得知此事的内幕,害怕因此惹恼魏武侯,便逃去了楚国。

对吴起而言,他作为一个外国人,被怀疑是正常的。然而魏国上层等到吴起已经为魏国立下汗马功劳才来怀疑他,就是没事找事了。

战国中后期,魏国统治阶级对待人才的这种糟糕态度,远远比不上被视为蛮夷的秦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而魏国逼走的,更是一浪高过一浪的滔天巨浪。魏国也想保住自己的霸主地位,然而却没有采取正确的政策,以至于眼睁睁地看着曾经的魏国贤才将自己打倒。

从这几个例子,不难分析出,内斗是魏国人才流失的原因,而内斗也是因为人才太多。

有人说魏国国君不识才,其实不然,不能说留在魏国的就不是人才。不论是魏武侯魏惠王,还是公叔痤庞涓乐羊,表现都可圈可点,远谈不上昏聩。但由于人才太多,反而造成人才之间的消耗。所以公叔丞相临死前才上书举荐商鞅,庞涓处心积虑要干死孙膑,秦国因为本土太缺人才,对人才极好,招揽人才也十分有名,反倒是也吸引了人才。

同样吸收魏国人才的还有齐国,但齐国本土人才也多,从吸引人才的角度,还是不如秦国。

不过,魏国的国君不能说昏庸,但识人的水平还是不够,孙膑PK庞涓,吴起PK公叔痤,商鞅PK公叔痤,每次都是更差的人才留下,更厉害的流失,离开的人才倒过来把魏国的人才碾压,确实比秦孝公差了许多。

更多文章

  • 吴国祖先的光荣传统,并没有改变吴王阖闾夺位的决心和称霸的野心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吴王阖闾临死遗言,吴王阖闾出生时间,吴国阖闾之死

    那么,为何吴国的君位争夺战,没有像其他的诸侯国一般,发生严重的纷争和后续效应呢?[var1]《东周列国·春秋篇》吴王阖闾剧照究其原因,这和吴国自古以来的传位方式有关。吴国的起源,与周王室是密不可分的。周王为了顺利地传位给季历,周王之子吴太伯、仲雍就逃到了蛮荒之地避位。仲雍的后代,世代居住在吴地,传到

  • 楚国被吴国打败后,秦国出兵相助,有伍子胥和孙武的吴国为何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吴国打败楚国后统一了吗,吴国灭楚国后怎么样了,吴国孙武

    吴国再厉害,也无法同时面对秦国、楚国的进攻,更何况后方还有越国的偷袭。这就相当于吴国要同时应付秦国、楚国与越国三个国家,这样一来根本没有任何胜算。[var1]吴国在春秋末期开辟了“西击强楚,北威齐晋”的霸业,并出现了春秋五霸之一的吴王阖闾。吴国、越国原本都是东南方向上的小国家,自身国小而民寡,版图狭

  • 春秋时一位刺客,为刺杀敌人毁容失声,是金庸笔下范瑶的原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范遥最后怎样死的,张无忌范遥相认,范遥个人资料

    [var1]金庸塑造范瑶这个人,并非完全凭空捏造的,他是根据历史上一位刺客的原型写出来的,这个人就是豫让,他是春秋时期的刺客,春秋时期有四大刺客,分别是荆轲、要离、专诸、聂政,还有另一种说法,即把要离换成豫让。豫让是晋国人,智伯瑶的家臣,在晋阳之战中,智伯瑶兵败,被赵襄子所杀,赵襄子还把他的头颅做成

  • 三国蜀国为何最先灭亡 只因诸葛亮中了魏国这一毒计引狼入室!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诸葛亮魏国,三国中蜀国为什么最先灭亡,三国中蜀国灭亡真相

    [var1]姜维发现马遵已走,忙追随其后,可惜晚了一步,待姜维等人至上邽,城门已闭,不肯放其入城。姜维等人又返回冀县,冀县也不放姜维等人等进城。姜维等害怕,只好去投诸葛亮。时蜀军先锋马谡因违背诸葛亮的部署,又不听裨将军王平劝阻,擅自放弃街亭,依山立寨,以为据高临下击魏军势如破竹。结果被魏左将军张郃击

  • 为什么灭亡巴国、蜀国的是秦国,而不是同样邻近的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国和楚国,春秋时期的蜀国和巴国哪个厉害,楚国和蜀国的关系

    [var1]一首先,从地理角度来看,秦国位于黄河流域,而巴国、蜀国则和楚国一样,主要位于长江流域。对于秦国来说,如果从关中地区出兵进攻巴国、蜀国,需要翻过秦岭地区,也即道路险阻,增加了秦国进攻巴国和蜀国的难度。不过,最后的结果则是秦国消灭巴国和蜀国,而不是地理位置同样邻近的楚国。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

  • 此人是司马迁的祖先,超越白起的战国名将,曾把张仪驳得哑口无言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var1]司马迁虽然厉害,但他还有个祖先,比他更加厉害,即战国时代的司马错,早在周朝时期,掌管军队的官员叫做"司马",跟"司徒"、"司空"并称"三有司",当时的贵族可以随意更改自己的姓氏,人们往往用自己的封地、官职当姓氏,而司马这个姓氏,就是这样来的,司马错是战国秦惠王时期的名将。秦惠王十九岁登基

  • 吴国攻入郢都后痛失好局,楚国因外援助力反败为胜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吴国战楚国谁赢,吴国打楚国的背景,吴国打败楚国后统一了吗

    其实,楚国除了随国这个有情有义的盟友之外,还有一个国家也同意向其伸出援手,并且在随后的战局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那就是秦国。[var1]《东周列国·春秋篇》秦国战车剧照早年,楚国曾经联合秦国来制约吴国,眼下楚国发生国难,几乎要遭到灭国。楚国的其他盟友们自顾不暇,而楚国大臣们也树倒猢狲散。只有一人,他

  • 三国时期蜀汉的五虎将,第一不是关羽,他年近70斩杀魏国五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蜀汉五虎将谁最厉害,蜀汉五虎上将是哪五个,三国蜀汉的五虎将

    [var1]这五个人都是因为武艺十分高超而闻名的,每一个都是战场上让人闻风丧胆的战神。他们其中有一个人在70岁高龄时,还因为被人瞧不起,一怒下斩杀对方四名儿子,他是谁呢?[var1]这个人就是赵云,他本来是白马将军公孙瓒的手下,在这期间认识了与自己意气相投的刘备。后来赵云因为哥哥的去世离开了公孙瓒,

  • 刺秦失败,荆轲为何还名列古代四大刺客之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上荆轲为什么刺秦,四大刺客为什么荆轲最有名,荆轲原本和谁去刺秦

    不以成败论英雄,这是古训。项羽在楚汉争霸中失败了,但是大家都还是认可项羽的英雄之名的。荆轲,在战国末期,默默无闻,但是最终在荆轲刺秦王失败后,他的名气却是大如天。[var1]这是因为,荆轲所要刺杀的是即将统一华夏的千古一帝秦始皇,虽然失败了,但是却在历史上留下了隆重的一笔。不是因为荆轲,而是因为他刺

  • 为何中原霸主晋国会接连失去鲁国、宋国、卫国、吴国的支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春秋时期晋国与吴国谁强,晋国和吴国的关系,鲁国为什么要试探晋国

    晋景公的“狂妄无礼”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早在晋国歼灭赤狄潞氏之后,赵同到周王室献俘时,晋国的态度已经是大不敬了。其后,晋景公又公然“作六军”,此乃违背“礼法”的“僭王”之举。从这些行动中,我们均可以看出晋景公凭借着自己晋国的强大国力,连周王室也未曾放在眼中,更何况是弱小的鲁国呢?[var1]《东周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