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国坐拥数万骑兵军团,为何仍是打不过秦国?两千字看懂赵国骑兵

赵国坐拥数万骑兵军团,为何仍是打不过秦国?两千字看懂赵国骑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970 更新时间:2024/2/6 16:04:51

[var1]

不管是战法战术,还是武器装备,亦或者是大家对于骑兵的理解,都远比不上后世那些让人闻风丧胆的骑兵军团。比如赫赫有名的蒙古铁骑,或者清朝的八旗精锐,在骑兵的运用上面,就远不是两千多年前的赵国,能够比拟的。

另外,最重要的是,赵国和秦国的几场大战,主战场都不是平原,地形相对复杂。在这种情况下,骑兵的速度优势,更是被彻底限制了起来。如此一来,赵国在骑兵方面的优势,自然也就荡然无存了。

[var1]

公元随着韩赵魏三家的卿大夫,被周天子封为诸侯,原本强大的晋国,被三家彻底瓜分。这件事在历史上,被称之为‘三家分晋’。晋国刚被瓜分的时候,三国之中的赵国,其实最为强大。

因为在之前晋国内战的过程当中,赵国曾经作为中坚力量,击溃了最为强大的智家。所以,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的时候,赵家也得以瓜分了最大的一块,甚至比韩魏两国更大。

[var1]

但是,就在晋国被瓜分之后不久,魏国那边,却首先进行了变法维新,国力迅速提升了上来,率先成为了战国诸强当中,最强的一个。至于赵国,在接下来的上百年时间里,其实一直都在吃老本。

直到百年之后,随着赵国的王位,传到了赵武灵王的手里,情况才有所变化。当时秦国这边,已经传到了秦惠文王的手里。在经过了秦孝公时代的‘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已经逐渐强大了起来,并且击败了魏国,夺回了河西之地。

[var1]

随着魏国的衰落,赵国的边境压力开始骤减。再加上赵武灵王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君王,赵国也开始对内进行改革。而这场改革,便是历史上著名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所谓‘胡服骑射’,就是指赵国百姓学习胡人的衣着,将原本的长衫服装,改成了胡人穿着的短衫。这种变化,虽然表面上来看,仅仅只是服装方面的变化。但是经过服装的改革之后,赵国真正学习的,是胡人骑马打仗的方式。

[var1]

在此之前,中原各国的军队,主要都是以步兵和战车为主。比如在春秋时代,战车就是军队的标志,马匹基本上就是用来拉车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战车的多少,都是衡量一个国家军力的标志。

后来,甚至还衍生出了‘万乘之国’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国家的强大。所谓‘万盛’,指的其实就是一万辆战车。这在春秋时代,基本上是只有最强大的诸侯国,才能达到的水平。

[var1]

不过,到了战国时代以后,随着战争形态的不断变化,原有的战车已经逐渐落后。尤其是魏国经过变法之后,训练出了一支强大的‘魏武卒’。这支魏武卒,并不是以战车为主要战力,而是完全发挥了步兵的战斗力。

这样的一支军队,虽然不符合以往大家对军队的认知,但战斗力却十分彪悍。所以,在魏国强大起来之后,各国都开始先后进行变法,都是也在摸索各自的新战法。大家都想利用自己的长处,提升自己国家军队的战斗力。

[var1]

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出现了所谓的‘齐之技击’、‘魏之武卒’、‘秦之锐士’等具有代表性的军队。这些军队,往往都具有浓烈的国家特色。因为不同的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国家的长处也不一样。所以,想要发挥出自己国家的长处,最后组建出来的军队,其实也不一样。

见到这些国家纷纷强大起来以后,已经吃了上百年老本的赵国,自然也想发挥自己的长处。可是,赵国有什么长处呢?

作为北方的诸侯国,赵国常年和北方的游牧民族交战,马匹比较多。正是看中了这一点,赵武灵王很快意识到,想要让赵国军队强大起来,就必须利用马匹的优势。

[var1]

正是因为这种思想上的转变,赵武灵王才提出了‘胡服骑射’运动。果不其然,正如赵武灵王设想的一样,赵国换上了胡人服装之后,很快就发挥了出了马匹的优势。不久之后,赵国的骑兵军团,开始逐渐成型了。

在此之前,骑兵其实早就已经存在了。但是在春秋时代,骑兵的主要作用,是辅佐战车,进行战斗,为战车运输补给,或者骚扰敌人。至于说骑兵独立组成一支军队,并且发挥出强大的战斗力,这还是第一次。

[var1]

靠着骑兵的优势,赵国迅速就强大了起来。此后,靠着这支强大的骑兵军队,赵国开始痛击北方的游牧民族。那些游牧民族,在马匹方面或许比赵国更强,但是在冶铁技术方面,却落后了很多。这直接导致他们的武器,远远落后于赵国,自然打不过赵国了。

所以,没过多久,赵国就在北方打败了林胡和楼烦,吞并了中山国。此时的赵国,不但地盘迅速增大,而且新增加的这部分地盘,很多都适合养马。这就使得赵国的骑兵军团,开始变得更加强大了。

[var1]

不过,这里我们要多解释一下,赵国的骑兵军队,和后世的蒙古铁骑,或者八旗军队相比,那是截然不同的。因为相比后世的骑兵军团,赵国的骑兵,缺少了一件很重要的骑兵装备,这件装备的名字,叫做马镫。

马镫就是指挂在马鞍两侧的脚蹬。这玩意儿虽然在今天看来,没什么技术含量。但在古代的时候,确实是直到汉朝之后,才开始出现。

[var1]

马镫这件装备,对于骑兵的作战方式,有着极大的影响。没有马镫的时候,骑马必须一边用腿夹住马腹,一边用手抓住马缰。也就是说,骑兵骑马的时候,四肢都被限制住了。而有了马镫之后,骑兵就可以解放双手,骑在马上射箭。也可以利用马镫,稳定身体,直接挥动武器。

所以,后世蒙古铁骑的作战方式,往往就是蒙古骑兵骑在马上,利用马的机动能力,先靠近敌人,射出一轮箭矢。在敌人还没来得及反击时,便迅速脱离战斗。如此几次之后,敌人已经被骚扰得筋疲力竭,自然就只能乖乖被屠戮殆尽了。

[var1]

但是,这种方法,先秦时期的骑兵,是用不了的。

赵国骑兵的作战方式,现在看起来可能很可笑。大多数时候,赵国骑兵,只是单纯利用了马的转移速度。比如说,一支赵国骑兵军团,迅速接近敌人。但在靠近敌人之后,赵国骑兵并不是直接骑马去战斗,而是要先下马组成步兵方阵,然后再进行战斗。

所以,赵国的骑兵,其实更像是骑着马的步兵。

当然,就当时的时代背景来说,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至少,靠着这种机动性,赵国军队可以更快地进行转移,发挥出强大的战斗力。

但是,后来赵国和秦国进行交战的时候,这种优势就很难发挥出来了。

赵国和秦国的几次大战,战场基本上都在山西地区。这些战场主要是以山地或者丘陵为主,而不是北方那种平坦的草原。在这种战场环境当中,赵国骑兵的速度,被进一步降低。而赵国骑兵抵达战场之后,也只是以步兵军团的形式,和秦军进行交战。

[var1]

这个时候,双方比拼的,就不再是机动能力,而是双方的补给、人数等方面。原本以赵国的国力,倒也不怕这种战争。在战国中后期,赵国的整体国力,其实未必比秦国逊色太多。所以,老将廉颇指挥赵军,和秦国交手的几次,基本上都是胜败参半。

但是后来,在长平之战当中,因为赵国主帅赵括的失误,赵国数十万主力军队,直接被全部消灭。这一战之后,赵国彻底伤了根本,再也没有足够多的熟练骑兵。就算是有马,也无法组建强大的骑兵军团了。

[var1]

所以,在这之后,赵国迅速就衰落了下去,只能逐渐成为秦国统一天下的垫脚石了。

更多文章

  • 2000年前,谁在助秦始皇制造“黑科技”?没一统六国才不正常?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始皇的三大神器,秦始皇最强黑科技,秦始皇黑科技有多厉害

    [var1]但是鲜为人知的是,秦始皇之所以能够一统六国,离不开三样本不该出现在两千多年前的黑科技。那么,是谁在帮助秦始皇研究制造这些“黑科技”?或者说,秦始皇本人有没有可能是穿越者?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黑科技”从古至今,科技都是第一生产力。谁能最先掌握更先进的科技密码,谁就更有可能率先实现脱颖而出。在

  • 秦国一统天下之谜:《史记》中司马迁曾4次提到,一个神秘的预言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国统一的预言,司马迁对秦朝的预言,司马迁怎么评价秦国

    [var1]其中记载了秦朝统一天下的传说——一个神秘的预言:“周故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岁复合,合十七岁而霸王出。”那么,这个预言具体是指什么呢?荒蛮之地建王国秦朝作为中国封建历史的开端,它的建立和发展都具有非凡的意义。[var1]秦始皇扫六合、平天下,建立起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依靠的不只是他自己的文

  • 聊聊春秋时期的晋国的族内婚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春秋时期晋国,晋国联姻列表,晋国的形成史

    晋是唐叔虞的封国,唐叔虞是武王之子、成王之弟,故《左传》有:“邘、晋、应、韩,武之穆也。”那么,晋国显然属于根正苗红。就是这个根正苗红的晋国,却是不遵守“同姓不婚”制度的典型,并且在当时也是常常遭人非议的,如郑子产曾就晋平公的病发表过如下言论:“侨又闻之,内官不及同姓,其生不殖,美先尽矣,则相生疾,

  • 吴国首任丞相孙邵,史书中为何没有他的传记?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孙邵的后人,三国孙邵简介,孙邵有没有当过东吴丞相

    [var1]北海士人,历仕孔融、刘繇孙邵是谁?恐怕许多熟悉三国的人也需要时间来想一下,因为此人在小说中从未出现过,而在正史中,这个人的记载也只有片言只语,加上裴注,一共也只有五处。可说起这人的职位来,在东吴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是东吴的首任丞相。[var1]孙邵,字长绪,北海国人,早年曾担任汉末文

  • 赵括最后的荣光:断粮46天拒降,突围5次不屈,冲锋路上视死如归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赵括是怎样死的,真实的赵括有多强,赵括的具体情况

    在梦境中,赵孝成王穿着左右两种不同颜色的衣服,乘着一条飞龙,可是这飞龙还没有起飞便落在了地上,然后看到了堆积如山的金玉。[var1]赵孝成王醒来之后,对这个梦一直耿耿于怀,他认为一定是上天要警示他什么,其实这也不能怪赵孝成王迷信,毕竟当时的人对玄学都比较敬畏,甚至宫中还有专门占卜的官员。于是,赵孝成

  • 乾隆最长寿的儿子,因身体缺陷无缘皇位,活到87岁,一生独爱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这位皇子就是乾隆的第八个儿子永璇,母亲是淑嘉皇贵妃金氏,当时淑嘉皇贵妃颇受皇帝的宠爱,连生了好几个皇子,但永璇生下就有一个缺陷,那就是坡脚,因而永璇从小就知道自己是不会当皇帝的。后来又发生了两个嫡长子去世,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去世的事情,打消了皇帝“立嫡不立贤”的念头,在乾隆第三次决定秘密立储时,考虑到

  • 乾隆登基后,平反了诸多被雍正打压的叔伯,为何不愿平反其大伯?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客观来说,胤禔名声实在太差,其他几位被赦免罪名的尚且还有着一丝余党支撑,胤禔却早就变成了一个''光杆司令'',通俗来讲就是有着皇子的命,却没有其他皇子的智商。康熙太子尚未被废时胤禔便和八爷党来往过密,他的亲生母亲惠妃正是老八的养母,康熙在厌恶八爷党争的同时也顺带着厌恶起这个草包大儿子来。按照蒙古的旧

  • 《康熙王朝》中康熙召鳌拜,鳌拜明知要杀他为何还敢一个人进宫?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康熙是怎样擒住鳌拜的,康熙王朝中康熙为何要擒鳌拜,康熙王朝里康熙怎么智擒鳌拜的

    在我们固有印象中,鳌拜是一个武力值爆表、喜好杀戮的权臣。实际上,对于杀人这件事,他非常不干脆。当然,一开始,鳌拜杀康熙的念头,多少还是有点;无非是死在哪里的问题——鳌拜的府上,万万不可,他怕坐稳了弑君之罪。这就犯了权斗大忌。毕竟犹豫就会败北。更致命的还在后头。千钧一发之际。康熙来到鳌拜的府上“看望”

  • 她是康熙表妹,又是康熙妻妹,统领大清后宫22年,还抚育了天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康熙最疼爱的妹妹,康熙最宠爱的五个女人,康熙皇帝的表妹

    悫惠皇贵妃姓佟佳氏,父亲是一等公兼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维,姑姑则是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姐姐则是康熙第三位皇后孝懿仁皇后,因此,悫惠皇贵妃不仅是康熙的表妹,还是康熙的妻妹。不过,悫惠皇贵妃与姐姐孝懿仁皇后属于同父异母,孝懿仁皇后是嫡出,悫惠皇贵妃则是庶出。康熙二十八年七月,悫惠皇贵妃的姐姐佟佳氏(当时为皇

  • 嘉庆突然去世,遗诏不在身边,皇后为什么拥立道光而不立亲生子?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为什么嘉庆传位给道光,嘉庆和道光是父子关系吗,道光皇帝和嘉庆的关系

    孝和睿皇后听闻嘉庆去世,立刻传懿旨令绵宁继位,也就是后来的道光。当时皇后有亲生儿子,而道光只是她的继子,为何她会立道光而不立自己的亲生子呢?古代皇家的继承问题,往往都有很强的敏感性,搞不好就会小命不保。清朝在雍正之后,实行秘密建储制,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皇位传承问题,但当中也会有点问题,就是当皇帝去世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