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王、晋王、魏王以及蜀王,哪个更尊贵一些呢?

秦王、晋王、魏王以及蜀王,哪个更尊贵一些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911 更新时间:2024/2/6 16:04:44

事实上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不仅需要了解王爵的情况,还需要了解一些比较特殊的历史事件方可,下边我就结合历史事件和大家一起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var1]

王爵的产生

分封这个概念是在周朝时期才出现的,在周武王伐纣建立周朝之后,为了对功臣进行奖励,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本来应该周武王完成这件事,可惜他建国两年就去世了,来不及完成)就分封了一批诸侯,这些诸侯就是王爵的雏形,只是当时并没有将诸侯称之为什么王,反而是以“侯”、“伯”、“公”之类的称呼为主。

当时建立的诸侯国有晋国、楚国、燕国、宋国、鲁国、齐国、卫国等,这些国家在当时都是诸侯国,随着历史不断发展,到了战国时期,春秋霸主之一的晋国也被韩氏、魏氏以及赵氏三家分晋,最终晋国从历史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魏国、赵国以及韩国,经过战国的历史演变之后,最终形成七个比较强大的国家,它们分别是秦国、齐国、赵国、魏国、韩国、楚国以及燕国。

到了这个时期,诸侯国的老大再也不满足从前的称呼了,他们要求以王相称,因此就产生了秦王、赵王、魏王等称呼,要知道在那个时期,这些都是一国之君,一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之后,这些王的意义才发生了变化。

[var1]

秦朝借鉴了周朝灭亡的经验教训,并没有使用分封制,而是使用郡县制管理国家,所以秦朝时期没有什么王产生,一直到项羽取得一定成就之后,才开始再次分封诸侯,比如项羽本人就是楚王,而刘邦则是汉王。

这个时期的王爵和后来的还是有所不同,因为项羽分封的时候,主要是以这些人之前的国家来分封的,比如项羽本来就是楚国贵族,所以自己当楚王。到了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分封了一些异姓诸侯王,比如韩王信之类的,这个时期的王爵比较单一,而且也没有贵贱之分,从理论上而言大家都是平等的。

要说王爵再次细分,那是西晋的事情了,当时将王爵分为五等,以国名为称号的是亲王,以郡名为称号的是郡王,以县名为称号的是县王,从这个时期开始,王爵就已经产生尊卑了,亲王比郡王尊贵,郡王比县王尊贵。

后来人们为了区分简单一些,就把亲王统称为一字王,郡王则是二字王,一字王的身份尊于二字王,一字王也就包括了晋王、亲王、楚王、燕王以及蜀王等,至于说它们究竟哪个最尊贵,我们结合历史事件继续深入分析。

[var1]

究竟哪个王爵最尊贵?

本身按照理论而言,一字王应该都是平等的,可是因为在实际操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比如说皇帝最宠爱的儿子,一般都会用比较大的诸侯国国号为称呼,比如晋王、秦王之类的,除此之外,剩下的王爵一般也会根据国家大小以及所处位置进行封赐,蜀国距离最远,一般都是最不受宠的儿子才会封到那里去。

单纯从地理位置来看,我们就可以大概明白一点,蜀王的地位肯定是没有晋王以及秦王等王爵的地位高的,至于说晋王、秦王、燕王、魏王等王爵,哪个更加尊贵呢?就需要深入分析了。

在唐朝之前,一般是晋王的地位最高,历史上被封为晋王的人(29人)当中,后来成功登上皇位的有12人,而被封为秦王(15人)的人当中,成功登上皇位的仅有5人,从这一组数据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var1]

为何在唐朝之前以晋王为尊呢?其实主要是因为晋国在春秋时期称霸的时间最长,实力最雄厚,虽然后来秦国统一了天下,可是在当时的儒学思想看来,秦国使用的是暴政,不值得推荐,再加上秦朝二世而亡,就更加引起诸多皇帝避讳了。

一直到唐朝时期,这一现象才发生了改变,主要原因就是唐朝时期出现了一个李世民,李世民最开始阶段就是秦王,后来他成为皇帝之后,自然秦王的身份就要高于其余所有王了,也正是因为李世民当过秦王,所以整个唐朝时期,基本上没有人敢封秦王,就连李世民当过的尚书一职,在唐朝时期都没有人敢担任,足以见得李世民对唐朝的诸多政策影响有多大了。

事实上也并非李世民强制要求别人怎么样,而是李世民过于优秀,其余人只能瞻仰无法超越,自然也就没有人轻易使用秦王称呼了,要不然丢了李世民的脸面多不好。

[var1]

既然唐朝是以秦王为尊,那么后来的宋朝自然就不会以秦王为尊了,毕竟唐朝灭亡的经验教训对宋朝影响最大,所以宋朝时期再次以晋王为尊,一直到明朝时期,这一现象才发生改变,朱元璋将李世民视之为自己的学习榜样,因此明朝以秦王为尊,这一点从朱元璋给儿子们的封号就能看出来。

长子朱标是太子,次子朱樉就是秦王,三子朱棢为晋王,四子朱棣为燕王,由此可见朱元璋对秦王的重视,有了朱元璋的开头后,就算朱棣最终逆袭成为皇帝,也没有改变祖制,整个明朝时期都是以秦王为尊。

至于说清朝时期,其实就比较特殊了,也不会使用秦王或者晋王之类的称呼,多是使用和硕怡亲王或者多罗郡王之类的称呼,所以我们就不对清朝进行详细分析了。

[var1]

结语

结合历史事件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大概总结一下,在整个古代历史上,以晋王为尊的朝代多于以秦王为尊的朝代,并且以晋王身份成为皇帝的人员也要多于秦王身份成为皇帝之人,由此可见,在古代历史上,总体来说还是晋王更加尊贵一些,秦王次之!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留下有趣的思想。

更多文章

  • 赵国坐拥数万骑兵军团,为何仍是打不过秦国?两千字看懂赵国骑兵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赵国为啥打不过秦国,赵国与秦国实力,赵国的兵马有多厉害

    [var1]不管是战法战术,还是武器装备,亦或者是大家对于骑兵的理解,都远比不上后世那些让人闻风丧胆的骑兵军团。比如赫赫有名的蒙古铁骑,或者清朝的八旗精锐,在骑兵的运用上面,就远不是两千多年前的赵国,能够比拟的。另外,最重要的是,赵国和秦国的几场大战,主战场都不是平原,地形相对复杂。在这种情况下,骑

  • 2000年前,谁在助秦始皇制造“黑科技”?没一统六国才不正常?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始皇的三大神器,秦始皇最强黑科技,秦始皇黑科技有多厉害

    [var1]但是鲜为人知的是,秦始皇之所以能够一统六国,离不开三样本不该出现在两千多年前的黑科技。那么,是谁在帮助秦始皇研究制造这些“黑科技”?或者说,秦始皇本人有没有可能是穿越者?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黑科技”从古至今,科技都是第一生产力。谁能最先掌握更先进的科技密码,谁就更有可能率先实现脱颖而出。在

  • 秦国一统天下之谜:《史记》中司马迁曾4次提到,一个神秘的预言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国统一的预言,司马迁对秦朝的预言,司马迁怎么评价秦国

    [var1]其中记载了秦朝统一天下的传说——一个神秘的预言:“周故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岁复合,合十七岁而霸王出。”那么,这个预言具体是指什么呢?荒蛮之地建王国秦朝作为中国封建历史的开端,它的建立和发展都具有非凡的意义。[var1]秦始皇扫六合、平天下,建立起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依靠的不只是他自己的文

  • 聊聊春秋时期的晋国的族内婚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春秋时期晋国,晋国联姻列表,晋国的形成史

    晋是唐叔虞的封国,唐叔虞是武王之子、成王之弟,故《左传》有:“邘、晋、应、韩,武之穆也。”那么,晋国显然属于根正苗红。就是这个根正苗红的晋国,却是不遵守“同姓不婚”制度的典型,并且在当时也是常常遭人非议的,如郑子产曾就晋平公的病发表过如下言论:“侨又闻之,内官不及同姓,其生不殖,美先尽矣,则相生疾,

  • 吴国首任丞相孙邵,史书中为何没有他的传记?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孙邵的后人,三国孙邵简介,孙邵有没有当过东吴丞相

    [var1]北海士人,历仕孔融、刘繇孙邵是谁?恐怕许多熟悉三国的人也需要时间来想一下,因为此人在小说中从未出现过,而在正史中,这个人的记载也只有片言只语,加上裴注,一共也只有五处。可说起这人的职位来,在东吴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是东吴的首任丞相。[var1]孙邵,字长绪,北海国人,早年曾担任汉末文

  • 赵括最后的荣光:断粮46天拒降,突围5次不屈,冲锋路上视死如归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赵括是怎样死的,真实的赵括有多强,赵括的具体情况

    在梦境中,赵孝成王穿着左右两种不同颜色的衣服,乘着一条飞龙,可是这飞龙还没有起飞便落在了地上,然后看到了堆积如山的金玉。[var1]赵孝成王醒来之后,对这个梦一直耿耿于怀,他认为一定是上天要警示他什么,其实这也不能怪赵孝成王迷信,毕竟当时的人对玄学都比较敬畏,甚至宫中还有专门占卜的官员。于是,赵孝成

  • 乾隆最长寿的儿子,因身体缺陷无缘皇位,活到87岁,一生独爱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这位皇子就是乾隆的第八个儿子永璇,母亲是淑嘉皇贵妃金氏,当时淑嘉皇贵妃颇受皇帝的宠爱,连生了好几个皇子,但永璇生下就有一个缺陷,那就是坡脚,因而永璇从小就知道自己是不会当皇帝的。后来又发生了两个嫡长子去世,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去世的事情,打消了皇帝“立嫡不立贤”的念头,在乾隆第三次决定秘密立储时,考虑到

  • 乾隆登基后,平反了诸多被雍正打压的叔伯,为何不愿平反其大伯?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客观来说,胤禔名声实在太差,其他几位被赦免罪名的尚且还有着一丝余党支撑,胤禔却早就变成了一个''光杆司令'',通俗来讲就是有着皇子的命,却没有其他皇子的智商。康熙太子尚未被废时胤禔便和八爷党来往过密,他的亲生母亲惠妃正是老八的养母,康熙在厌恶八爷党争的同时也顺带着厌恶起这个草包大儿子来。按照蒙古的旧

  • 《康熙王朝》中康熙召鳌拜,鳌拜明知要杀他为何还敢一个人进宫?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康熙是怎样擒住鳌拜的,康熙王朝中康熙为何要擒鳌拜,康熙王朝里康熙怎么智擒鳌拜的

    在我们固有印象中,鳌拜是一个武力值爆表、喜好杀戮的权臣。实际上,对于杀人这件事,他非常不干脆。当然,一开始,鳌拜杀康熙的念头,多少还是有点;无非是死在哪里的问题——鳌拜的府上,万万不可,他怕坐稳了弑君之罪。这就犯了权斗大忌。毕竟犹豫就会败北。更致命的还在后头。千钧一发之际。康熙来到鳌拜的府上“看望”

  • 她是康熙表妹,又是康熙妻妹,统领大清后宫22年,还抚育了天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康熙最疼爱的妹妹,康熙最宠爱的五个女人,康熙皇帝的表妹

    悫惠皇贵妃姓佟佳氏,父亲是一等公兼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维,姑姑则是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姐姐则是康熙第三位皇后孝懿仁皇后,因此,悫惠皇贵妃不仅是康熙的表妹,还是康熙的妻妹。不过,悫惠皇贵妃与姐姐孝懿仁皇后属于同父异母,孝懿仁皇后是嫡出,悫惠皇贵妃则是庶出。康熙二十八年七月,悫惠皇贵妃的姐姐佟佳氏(当时为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