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推行“高薪养廉”,为何仍然滋生出众多贪官?

宋朝推行“高薪养廉”,为何仍然滋生出众多贪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458 更新时间:2023/12/31 7:15:41

包拯月薪12万

如果还不够形象的话,我们可以拿北的名官包拯做例子。包拯最多的时候一人曾经同时担任了三份职位,其中单单是龙图阁学士一职的月工资,就是138!从《宋史》来看,在当时400钱就可以购买一石米,按照同等购买了来换算成人民币的话,包拯任龙图阁学士一职的月收入,就是12万元!这个收入对于当时很多平民百姓来说,根本就是可望不可即的,即使放到现在,能做到一个月12万薪酬的也是高精尖的人才。

宋朝施行的高薪养廉制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阻止了贪官的滋生,因为在高俸禄、高待遇的优厚条件下,一些官员已经足以供养自己了,他们觉得钱足够用了,在自己想要的生活可以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不需要再通过贪污的手段来非法掠夺更多财富,为了钱财而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他们认为不值当的,能有这么多工资已经完全够花了,所以说宋朝施行的高薪制度,在宋朝前期,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贪官数量大大减少,不过好景不长,在宋朝的中后期,弊端就暴露得异明显,贪官污吏也频出不穷。

官员收入差距过于悬殊

在宋朝前期,多数官员还是能“以天下为己任”的,这时候的官场气氛也比较良好,宋朝想用高薪来避免官员贪污的想法初衷是好的,可是人们的野心却越来越大,这样高薪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逐渐开始出现很多官员只拿工资不干活的现象,他们不求升官,也不求有作为,只求自己能安稳的领着工资,吃着这口“铁饭碗”。

因此宋朝开始逐渐产生冗官,碌碌无为只想着混一天是一天,不想着为民造福,这也给朝廷的财政带去了惨重的损失,而朝廷的收入,很大一部分又来源于百姓的税收,这样一来又产生了恶性循环,农民的赋税不断增加,却培养了一大批贪官和冗官,令民生非常不满。

除此之外,宋朝虽然施行高薪养廉,但是俸禄对于官职的三六九等也分得非常清楚,对于五品以上的官员和五品以下的官员有非常大的差别,据《嘉祐禄令》的记载,最高等的节度使料钱有400千,而最低的内侍郢、唐复州内品不过才刚刚0.3千,这其中相差了一千多倍,这就滋生了一些小官巨贪的现象,因为很多低阶官员的工资,确实不足以供给自己的生活,便动了歪心思走上贪污的道路。

当官很容易

在两宋时期,据统计在这三百多年的时间里,宋朝录取了近115000多人,要知道在唐朝时,每一年也就是录取30多个进士,单单录取人数都与过去的朝代有着天壤之别,在宋朝当官确实很容易,到了宋徽宗时期,宋朝的官员数量就达到了48000人的庞大规模,这与宋朝对当官的要求放松有必然的联系,就好比以前想要当官就必须争破头考进全国前50名,但是到了宋朝,这个要求就放宽到了500名,只要考进500名就可以做官,这个要求对比历朝历代的选拔政策确实比较宽松。

正是因为当官很容易,对人才的选拔过于宽松,这就导致了官员群体入驻了很多害虫,一些学术不正的人也当上了官,不仅不为民做实事,反而整天想着怎么贪污更多的钱,所谓的“常例钱”在宋朝的官场上就已经出现了,这甚至成为了一些官员人勒索的名目之一,一度成为官场上半公开化的“礼金”。

要求胥吏“为国奉献”渐显弊端

宋朝虽然以高薪养官闻名于世,但是胥吏的待遇却与官员有着天壤之别,宋朝政府认为胥吏是百姓为为国家服役的一种方式,自然也就不需要供给多少俸禄,除了收入之外,在宋朝吏员与官员的地位差距也非常大,然而吏员的数量却非常多,与官员的比例大约为20比1,由此可见宋朝的吏员队伍有多么庞大。

拿着微薄工资的吏员难以维持正常的生活,又要提朝廷干活,虽然美其名为是为国做贡献,但是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这么伟大,还有很多人只想顾自己的小家,虽然工资非常低,但是这些吏员们却坐拥很大的权利,因此便滋生了这些吏员们以权谋私的行为,一开始这些官员还比较收敛,在暗地里勾结商人谋取私利,但是后来越来越多的吏员都这样干,他们变得越来越大胆,甚至敢下乡剥削百姓,靠着自己手中握着的权利混吃混喝,通过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强买货物,至此宋朝的贪污腐败已经不再是小规模现象,而是大规模爆发了。

腐败进一步蔓延

随着腐败现象的爆发,朝廷才开始慢慢重视这个问题,开始派人彻查时,那些贪污的官员又开始贿赂他们的上级以此寻求自保,然后这其中又有一些不坚定的官员最终收受了贿赂,成为了一条绳子上的蚂蚱,他们紧紧抱成一团,到最后真正的“廉”官却异常难堪,当世界都变得浑浊的时候,清白就成了一种错,在宋朝的中后期,腐败现象已经难以抑制,导致腐败不断蔓延,滋生了越来越多的贪官。

对于宋朝的高薪制度不能说是一无是处,因为在前期它确实极大地避免了贪污现象的发生,给予优厚的待遇让一些人安稳下来是很有用的,但是这种方法却是不长久的,不过即使是这样,宋朝的贪官对比明清也是少得多,总的来说,宋朝的贪污现象还是要略好与明清的,所以说高薪养廉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一定作用。

更多文章

  • 现在看到的长城,为什么多是明长城?明朝为什么要拼命修长城?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修长城的真实原因,明朝修长城死了多少人,明朝是怎么修长城的

    都知道,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西周时期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特别是从秦始皇以后,凡是统治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会修筑长城。长城的修筑历史可不是从秦朝开始的,以前挨着北面的那些诸侯国,都会或长或短地筑起一道墙。这

  • 宋辽澶渊之盟形成的两个关键因素:一个秘密武器和一个小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宋辽之间的澶渊之战的时间,宋辽澶渊之战历程,宋与辽什么时候订立澶渊之盟的

    雍熙三年,宋太宗赵光义发三路大军北伐,试图一举夺回燕云之地,结果大败而归,最重要的是这次北伐损失了一位最优秀的将领——杨业,这个人我们应该很清楚,他是木万家将的祖宗。经过这次失败,宋朝上下普遍对辽产生了一种恐惧心理,对收复燕云也显得越来越没有了信。然而,辽国却觉得他们占据燕云是天经地义,这是他们接收

  • 赵匡胤为何定都开封?明知难以防守,宋朝一百多年为何不迁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赵匡胤为什么不迁都去长安,赵匡胤为何要迁都洛阳,赵匡胤什么时候迁都洛阳

    一、开封:无险可守的尴尬此后的宋王朝一直以开封为都,南宋都城临安名义上都叫行在,并不是正式都城。然而,开封无险可守的尴尬,给北宋带来了极大的军事压力。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北部的燕云十六州还丢了,因此辽国的骑兵几乎可以长驱直入进入开封腹地。为了保证首都的安全,北宋不得不保持相当庞大的首都卫戍部队,这也是

  • 清朝二十万人是如何逆风翻盘,最终击败人口上亿的明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是如何打败明朝的,清朝战胜明朝的转折点在哪里,清朝推翻明朝是必然还是偶然

    皇太极虽有称帝的野心,但从未想过马踏明朝,做那中原之主。可明朝末年的内部纷争,却给了满清一个从未想过的历史机遇。而满清统治者也准确地抓住了这个时机,使得满清最终成为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之地真正的掌权者。皇太极剧照那么,清朝是如何逆风翻盘的呢?明朝末年,知名谋士范文程投靠满清,并向满清献策:“今此之行,非

  • 宋朝执法者权力监管机构——纠察在京刑狱司的权力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宋朝刑狱司,宋朝执法部门,宋朝的执法部门是什么

    为了让纠察在京刑狱司对各个执法机构能够有效的监管,宋朝主要给予了纠察在京刑狱五个方面的权力。一、录问京师案件之权何为录问,就是在按案件审理完成还没有进行判决的时候,派遣与审讯机构方面没有任何交集的官员对犯人进行询问,并且在询问的过程之中有权查阅所有关于案件记录,核实无误后审讯机构才能对犯人进行下一步

  • 让他当皇帝,他绝食四天,无奈只好答应,当上后又把皇位给了赵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文│小先生在古代封建社会,皇帝可谓是一个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不仅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更享受无与伦比的荣誉和权力,那些生在帝王家里的皇子们,为了当上皇帝可谓是斗的死去活来,但是笔者今天要讲述的这个故事就是,在历史上有人让他当皇帝,他先是绝食四天装病拒绝,最终无奈才答应,当了后没多久又把皇位让出

  • 王安石让儿媳改嫁,儿子得知消息后,写下一首词述说思念之情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这是《宋史》中对王安石之子王雱的描述。王安石王安石一生在沉浮中度过,他几经起伏,在北宋推行新法,帮助北宋王朝走向了强大。王安石一生清清白白,两袖清风,从不与奸人同流合污。这样的王安石,可以直面任何敌人的打击,依旧不会落人口实。公元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担任参知政事,王安石正式提出变法,一年后,

  • 明朝一个特别的皇帝——木匠皇帝朱由校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的木匠皇帝朱由校,朱由校木匠真实水平,木匠皇帝朱由校有多厉害

    朱由校在位期间因重用魏忠贤和纵容客氏,使得魏忠贤权倾朝野,当然朝廷政治也很黑暗。后来在他临终之际,于是就把这样一个烂摊子交给了他的弟弟崇祯皇帝。不过朱由校虽然重用魏忠贤,但他对自己的皇后还是不错的。比如因为他对张皇后的疼爱,所以魏忠贤和客氏虽然权倾朝野,却也没有动摇张皇后的地位。更甚至于朱由校在临终

  • 梁山看透宋江的为人只有这3个人,其中1人下场惨死,2人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江人物评价及分析,梁山宋江历史事件,关于宋江的十个经典情节

    如果说梁山伯是个教会话,毫无疑问宋江就是教皇。当你读懂《水浒传》时,就会发现宋江是一个伪善之人。他很会扮猪吃老虎,总能在他人需要时,伸以援手,让人记住他的恩惠。而且他的起义目的并不是那么纯粹,所谓“替天行道”,在他看来我是帮大宋皇帝纠正错误,并不是造到了大宋的反。毕竟宋江以前是个宋朝小吏,骨子里的忠

  • 宋太祖赵匡胤死后,弟弟赵光义如此对待嫂子和侄子,让人不齿!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赵匡胤和赵光义是同父异母吗,赵匡胤为什么要传位赵光义,赵匡胤和赵光义的真实历史

    赵匡胤剧照但是,当时赵光义继承赵匡胤的位子却引起了朝廷和民间的轩然大波,时至今日,还有历史学家在研究这些问题,成为了千古谜案!虽说弟弟继承兄长之位并无不可,但是随之而来的一些事情,却让这件事变得不那么合适了!赵匡胤先后封过三个皇后,第一位就是自己的结发妻子贺氏,但是贺氏在赵匡胤当上皇帝之前就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