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把扁鹊移出课本?专家:看他的病人年纪有多大,就知道了

为什么把扁鹊移出课本?专家:看他的病人年纪有多大,就知道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559 更新时间:2024/1/22 10:23:48

战国时期,群雄角逐,最后形成三国鼎立的局势,与三国豪杰们一起名垂青史之人还有名医华佗,民间有许多关于华佗的传奇故事,他妙手回春,有拯救苍生的壮志,但可惜的是最后被曹操杀害,最终也没有留下太多的医学资料。每个时代都需要医生的救助,他们救死扶伤,治愈病人的身体与心灵。中国的教科书的相关编辑人员,也十分的在意小孩的蒙教育,于是也在教科书中编入一些历史有名的医生,可为什么在后来的课本教材中却看不到扁鹊的故事?专家回答说,扁鹊所救助的病人年龄有问题。

[var1]

被神化的扁鹊

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十分有名望的名医,是渤海郡鄚人。他的医术十分高超,相传他的医术是向师傅长桑君学习的,而这个长桑君传授给扁鹊的医术不是普通的技术,而是禁学的医术。在这些禁术中有许多是十分厉害的医方,扁鹊得师傅真传,并且在医方上进行自己的该着,这也让他的医术十分高超。

[var1]

根据《史记》中关于扁鹊的个人传可知,扁鹊是战国时期十分著名的医学家,他在公元前407年,也就是周威烈王在世的时候出生,而在公元前310年的时候驾鹤西去,算算年龄竟然活了九十多岁,这在古代几乎是最长寿的年纪,要知道古人的人均寿命大概在三四十岁,扁鹊的寿命不仅远远超过普通人,而且还活了很久,这让人难免有些许怀疑。

[var1]

司马迁编撰的《史记》中的事实都是经过历史考证写上的,是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参考性,不过司马迁笔下的扁鹊,的确像是一位仙人,拥有长久的寿命和不同于一般人的超能力。在《扁鹊内经·暧视篇》中,扁鹊拥有一种特殊能力,对于前来问诊的病人,他可以但看病人表面,就能透过病人的皮肤看见人体内部的器官运转,并且找到发病的原因和地方,从而对症下药。

[var1]

关于这个神奇的能力,有点类似于现当代的扫描技术,可以在磁场扫描下看清人的骨骼和内脏,从而对其进行诊断,以扫描出来的图作为参考。扁鹊身上有许多不能详细讲明的东西,比如他的寿命,还有他得医术,这些都是无法再次进行考证。当扁鹊此人被编入教科书中,他身上的众多谜团根本得不到合理解释。

[var1]

史料的真实性

扁鹊身上有着许多未解的谜团,他最广为人知的故事,便是他给赵简子看病的故事。当时的扁鹊也身负救济苍生的重任,常游走在列国之间,他路过晋国时遇到赵简子一直昏睡不醒,许多名医大夫看诊后都无法将他救醒,而扁鹊一来,他就将赵简子成功的救醒,这也是他声名远播的一个重要原因。

[var1]

根据司马迁《史书》中的记载,赵简子生活在晋昭公的时期,但晋昭公是于公元前531年到公元前526年在位,根据这个时间线看,赵简子与扁鹊根本根本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前后相差一百多年。然而赵简子的故事是从民间传出,难道是民间故事有一定的错误?司马迁在对扁鹊自传进行整理之时,不应该会忽略时间上的差异,也不应该会把时间记载错误,可前后存在巨大的时间差,根本没有办法相信故事的真实性。

[var1]

扁鹊生活于战国时代,在书信与车马都并不普及的时代,他的身上有着太多难以解释的矛盾,到现在关于他的生平也有许多说法,将他加入教科书本是不严谨的做法,所以才将他删除。

结语

扁鹊一生都在作为医者而生活,无论史书记载的时间有多大出入,扁鹊的精湛医术和高尚品格是无法否认的,他在医术上的造诣在当时的背景下已是登峰造极,这也是后人为何会将他神化的原因。“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中国的名医史上有许多德才兼备的人,比如张仲景,华佗,扁鹊,他们名垂青史。在他们的思想中,病人没有贫贱之分,所有病人都应该被医治救助。他们三人皆出生在乱世之中,见过饱受战争折磨的百姓们,医者仁心,每次见到逃难的百姓,心中都难受万分,立志拯救天下苍生,这也是他们的信仰。

参考资料:

《备急千金要方》

黄帝内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春秋五霸中,真正霸主只有齐国和晋国,其余三个名不副实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齐国vs晋国,春秋五霸谁的实力最强,春秋五霸都有谁最厉害

    由于距离现在非常遥远,很多当年的故事我们都不得而知,只有从明朝文学家冯梦龙撰写的长篇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里面能够窥探一二。[var1]在周平王迁都洛邑之后,周王室的影响力逐渐式微,各诸侯国为了谋求更大的利益开始不断地互相攻击,为了替周王室统一号令,管理众多的诸侯国,春秋时期先后出现了五位强有力的诸

  • 一波三折的韩国太子之争:虽然是韩国内政,却反映出楚国的衰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韩国和楚国的战争,历史上秦国和韩国的战争,战国时期韩国如何灭郑国

    [var1]得知此事后,楚怀王怒火中烧,就要治郑强之罪。可郑强却不慌不忙,向楚怀王解释道:“下臣假传王命送几瑟土地,这可是为了楚国!得到新城、阳人后,如果几瑟与公叔争权得胜,那么魏国必将攻打韩国;到时韩国形势危急,就不得不将命运寄托于楚国,又怎么敢索要新城、阳人呢?如果几瑟争权失败,他一定会逃到楚国

  • 长平之战后,赵国被彻底打残,李牧为何还能全歼十万匈奴精锐?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牧对赵国的贡献,李牧打赵国完整版,李牧能灭赵国吗

    这场战争,后世史称赵破匈奴之战。李牧打匈奴的这场战争,在中国战争史上,可以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首先,这场大战之后,匈奴十多年不敢再进犯中原,这就给了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原,送了一个好机会。其次,在这场战争当中,李牧是以步骑结合的方式,全歼了匈奴的骑兵军团。这个战法,对后世战争的影响极为深远。后世上千

  • 宋偃王打败齐楚魏三大强国,为何说他反而加速了宋国的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周赧王二十九年(前286年),《资治通鉴》记载的最后一件大事就是宋国的灭亡。国家灭亡,这是太有资治意义的事情了,司马光仔细叙述亡国的原因,追本溯源,要从一只小鸟说起。宋国发生了一起灵异事件,一只小鸟生出了一只猛禽。遇到怪事,照例由占卜专家进行解释和预测,专家说的是:“小而生巨,必霸天下。”意思是说,

  • 汉高后吕雉死于狂犬病,为何人们认为她是死于赵王刘如意的报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赵王刘如意简历,吕后死因真正的原因,吕后有没有毒杀赵王刘如意

    汉高后吕雉,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的原配妻子,皇后,亦称为吕后、吕太后。她是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之后,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女性,也是当时实际上的女皇帝。[var1]公元前180年,吕后称制的第八年的三月份,吕后在一次祭祀的傍晚,在自己经常走的路上,突然间被一只大狗冲出来,咬伤了左腋下。[var1]

  • 秦始皇灭六国,最难啃的两根“骨头”为何是赵国和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始皇灭六国谁的下场最惨,秦始皇是如何灭六国的,秦始皇灭六国真实纪实

    秦始皇也是做了大量的准备,并且也打了很多艰难的战争,其中六国之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很多人认为是赵国和楚国,而这两个国家也是六国当中实力与秦国相当的大国,到底是楚国更强大些,还是赵国略胜一筹呢?哪一个国家才是最艰难的战争呢?[var1]秦始皇统一六国其实是历史的必然,在此之前,秦国已经有了几代人的积累,并

  • 商鞅有多厉害?推荐人说:如果不用他,就让他在这个世界消失!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商鞅个人简介,商鞅的最大功绩,对商鞅的评价简短

    那个让人扛木头发奖金的事例,也被后人广泛引用,是现在公司兑现承诺,留住人才的杀手锏。如果说商鞅是个伟大的改革家,不如说他是个情商高手。他洞察人性能调动起人们的积极性,创造出不为而为的奇迹来。别以为商鞅只是通过变革使秦国取得了强国梦。他还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和思想家,哪一个变法改革者不是思想家呢?[va

  • 兵家儒家法家史家四项全能的军事家吴起,为何排名在孙子之后?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吴起是军事家吗,战国初期军事家吴起图片,吴起是魏国大将军吗

    主笔:大器晚橙公元前4世纪的中国需要从一句话开始讲起:“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这句话是《资治通鉴》的开篇第一件事,司马光选择从这件事开始记载,是非常有讲究的,在他看来,这件事是东周真正“礼崩乐坏”的开始,是“战国时代”的开端。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开篇的“臣光曰”中

  • 庞涓剔去师兄孙膑的膝盖骨还往他脸上刻字,后来孙膑复仇有多狠?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孙膑被庞涓砍了膝盖骨,庞涓死后孙膑活了多少年,庞涓和孙膑的真实故事

    [var1]庞涓临死前口中所说的竖子正是当年被他剔去膝盖骨还在脸上刺字的同门师兄弟孙膑。孙膑,战国时期齐国人,是春秋时期军事家兵圣孙武的后人,在少年时期与庞涓一同求学于谋圣鬼谷子门下。孙膑有着孙武家族优秀的DNA传承,再加上学究天人的鬼谷子培养,想不成材都很困难。他的同门庞涓其实也是天资聪慧之人,只

  • 一手好牌打得稀烂,齐湣王为东帝,齐国何以如此强大?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齐愍王历史简介,齐愍王和齐宣王谁厉害,齐国的实力到底有多强

    上一讲谈到,秦国搞了一场称帝的大戏,秦昭襄王自居西帝,尊齐湣王为东帝。这样一来,秦、齐两个大国表面看上去很像冷战时代的美国和苏联,但是战国时代有自己一套国际秩序逻辑,秦国并不是要跟齐国各霸一方,而是想联起手来夹击赵国。秦国派人出使齐国,一方面献上东帝这个尊号,一方面给出伐赵的提案。穰侯魏冉亲自担任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