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兰陵王高长恭,是唐太宗的外公,长孙皇后是他们之间的纽带

兰陵王高长恭,是唐太宗的外公,长孙皇后是他们之间的纽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843 更新时间:2024/1/15 18:03:54

是啊,毕竟对大千世界的一个小人物来说,如果能够拥有祖国的钱财,或者是触手可及的“发财机会”那可实在是人生的幸事一件呐。

在许多影视作品中,我们不是也常见许多费尽心机的“反派”想要通过攀附豪门而成为下一代豪门的戏码的吗?虽说,这样的角色被设定为了反派,但有时候仔细想想,如果出于发展需要,或是出于当时的现状分析,有时候对自己的一番“包装”确实是很有必要的。

这一点,古人就已经深谙其道了。

李唐身世是杜撰的?

提起古人,提起唐代,想必许多人脑海中的第一印象就是在李家天下的治理下,当时的唐朝也可以说是发展到了封建王朝的繁盛之最,经过了李渊李世民等圣君的祖业积淀,唐朝发展为了声势浩大、举世闻名的“开元盛世”。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究竟繁盛到了怎样的地步。国力的强盛、经济的发达,让百姓过上了安稳富足的生活。肚子的温饱不用发愁了,那人们就有更多的经历去追求精神层面的升华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都说开元盛世时期是一个非常文明开化的时代。各类诗词歌赋层出不穷、各式名人大家纷纷涌现。

当时的长安城内的人口甚至一度达到了一百二十多万的人口,这样的人口规模在当时世界上是“仅此一家”的。

数据是最令人幸福的,你可能从未如此贴切地感受过当时的唐朝经济是有多么的繁茂。那时的人均国民收入都远超欧洲,甚至达到了超越他们的五倍之多。

但是要说到唐朝这个朝代中最有名的皇帝,相信大家脱口而出的并不是开元盛世时期的唐玄宗,而是那位千古一帝李世民。

他的廉明、他的任人唯贤,给后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美名。这样一位出身名门还又贤明有才的君主,放在现代人的口中赞扬来说那可实在是一位妥帖到不能再妥帖的高富帅。

按照李唐王朝的官方解文来看,李渊、李世民俩父子的先祖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君主凉武昭王李暠,皇室就应该出身于名门,乍一看,这样的“官方身世”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根据后世的一种史学家的进一步缜密研究分析之后,他们发现这李唐皇室出身名门的官方身份其实是不太能立得住脚的,他们的家世极有可能是当时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攀附更有钱有势的名门,而编造的假身份。

究竟事实如何,且来听作者细细为您讲解。

真正的家族身世

许多崇拜李世民的人或许多了解,他是陇西成纪人也。但是郡望陇西和人们所知的的祖籍赵郡广阿县在地理位置上就是相互分割的,甚至可以说是相隔了十万八千里之远的。

但是这个有据可考的李渊、李世民的祖籍赵郡的这件事情,在当时从来都是被他们避之不谈的。

其实在唐朝建立之前和他李氏有血缘关系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个嬴姓李氏名虎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李虎一共育有八个孩子,当时因为前两个儿子都过早地离世,所以爵位是由他的三儿子大野銮承袭的,之后就成为了唐国公。

那么要说起大野昺这个名字好多人就觉得更加陌生了,别急,作者赶紧来为您进一步揭晓。

大野谦自己的长子叫做大野渊,大野渊是完全按照古时的嫡长子继承,继承了他父亲的爵位的,而这位大野渊真身就是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没错。

而且当时的郡望是陇西,实据可靠的李唐祖坟在赵郡。他们却一边修缮着赵郡的帝陵,但一边又假装忽略了赵郡的存在,这不是完全矛盾的行为?但也就是这看似矛盾的举动恰恰也就表明了李唐先祖其实就是落魄家族的真身。

其实就如开篇作者和大家提到的话题那样,为了顺势而为,为了让自己的身份更配得上自己的后来所拥有的权势和地位,对于过去或许自己觉得灰暗的“黑历史”进行掩盖是可以理解的。

普通人长大后都不愿意提及自己小时候考试成绩不及格的“黑暗过往”,更何况是发展大业的帝王家族!

攀附长孙氏的名门?

那么此时看到标题点进来并读文至此的读者们可能又要疑惑了?李世民这一脉的真实祖先,其实终归就是北周或者西魏的大臣了,那这又和兰陵王高长恭有什么牵连呢?

那这个关系咱们就要从李世民的原配夫人长孙皇后这里挖掘了。

要说定夺了李唐家族真实的先祖之后,其实长孙皇后和李世民的结合就属实是“下嫁”了。因为人家长孙氏才是实打实的名门望族。

如今结婚都要看看对方的家室如何,更不用说古时候那个特别注重父母之命和门当户对的时代了。

为了配上长孙皇后,李世民也得好好把自己“打扮一番”。

南北朝的后半期,北朝又再一次被分为了东魏和西魏,东魏政权被高欢篡夺,并且之后由高洋建立了北齐,而西魏则成为了宇文家族的掌中宝,宇文觉是北周的建立者。

而兰陵王高长恭,就属于建立北齐王朝的高家后人。长孙皇后的舅舅是唐朝高士廉,高士廉的父亲又是北齐的安乐王高劢。

那么这样捋下来,长孙皇后的外公就是北齐宗室乐安王高劢没错了。

在通过联系高氏一族的关系顺下来,那么长孙皇后的外公其实也就是兰陵王高长恭的堂兄弟。那么作为长孙皇帝夫君的李世民,当然也是要叫兰陵王高长恭一声“外公”了。

其实对于古代玩弄权术的帝王来说,这样的政治联姻是在正常不过了,有句话不是就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凡成大事者都是不拘小节的。那么这位成就帝王大业的千古名君,为了自己的事业,将儿女私情排在第二位,因为看重对方的家室而与其结合,又有什么好非议的!

更多文章

  • 李白最孤独的一首诗,仅第一句短短的五个字,妙趣横生耐人寻味!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白最孤独十首诗,李白孤独到极致的诗,李白最雅致的一首诗

    唐明皇李隆基是一位了不起的皇帝,但是后期却同样犯了错误,宠爱杨贵妃重用奸臣,以至于原本强盛的大唐王朝,最终还是爆发了战乱,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这场长达数年的战乱,使得百姓颠沛流离,各地战火纷飞,虽然后来平定了战乱,可是整个帝国已经开始摇摇欲坠。李白是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当时李隆基很欣赏其

  • 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至秦灭六国,为何一统的思路越来越清晰?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始皇一统六国,春秋五霸怎么发展成战国七雄的,战国七雄为什么秦国最强

    自周平王元年(前770),周天子迁都洛邑,东周开始。然而周王室已经没有实力来镇压各路诸侯,“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周天子明面上还是天下共主,但诸侯纷起,互相伐战吞并。先有春秋五霸,后出战国七雄,及至秦始皇灭六国,建立大秦,可以说统一的思路越来越清晰,这是为什

  • 从卫鞅到商鞅:四赌三赢,一个绝世赌徒璀璨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卫鞅真的割了赢虔的鼻子吗,大秦帝国卫鞅,卫鞅是怎么到秦国的

    赌在大家的眼里不是个好字眼,提起赌徒大家往往一副厌恶的表情。然而有一件事情却不得不承认,我们在很多时候都下过赌注,人生之路漫漫,时时处处都有人下赌注,其实有赌徒心理不是件坏事,关键在于自己怎么用这种心理,用的好,可以助你功成名就;用的不好不仅自身深受其害还会连累家人。 所谓小赌小赢,大赌大赢。有人的

  • 秦始皇的身世之谜,秦始皇到底是吕不韦的儿子还是异人之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始皇是异人吗,秦始皇和异人的关系,秦始皇是如何继承王位的

    [var1]这段历史不叫繁琐,所以大概说就是吕不韦和嬴政的母亲也就是后来的子楚夫人第一次相识,并且怀上嬴政而吕不韦却心怀大志所以当时要将其夫人(也算不上夫人,就是妓)送与异人。[var1]吕不韦要实现自己的欲望也就利用帮助异人送到咸阳,并逐步当上君王(这段历史比较多事,你自己到网上看吧)之前也因某些

  • 秦国人为什么恨商鞅?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国百姓痛恨商鞅吗,商鞅怎么去秦国的,商鞅在秦国经历

    这句话基本代表了两千多年前的秦国人对商鞅的评价。先别惊讶,往下看文章。1、秦国的逆袭秦国,原本边陲小国,一直被中原各国瞧不起,还起了个绰号“秦夷”,诸侯开会都不通知秦国,不带它玩。秦国的逆袭过程,不再赘述,从几张地图就可以看出。[var1]公元前356年,秦国启动商鞅变法,开始一路逆袭。三次进攻魏国

  • 春秋泼来盆冷水:悬羊击鼓、饿马蹄铃,照样可以忽悠你们现代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春秋最震撼预言,春秋故事解读,历史冷知识春秋时期

    友情提示:研究历史,建议看史书。史书也未必是真的,依旧需要自行判断。【序】上了一当又一当,当当不一样;吃了一亏又一亏,亏亏都很美;[var1]大V辛弃疾讲抵抗外辱时,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身为网络小爬虫的俺,今夜却只能聊一聊内卷、阋墙时的那座空城——倒逼悬羊去击鼓、强制饿马来蹄铃;[var1]

  • 同样的命运:张仪与范睢都在隐退一年后去世,善终还是别有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商鞅范雎张仪谁最厉害,范雎和张仪谁的贡献大,范雎可以和张仪比较吗

    [var1]对山东六国而言,秦惠王去世意味着一位强大对手就此倒下,心中难免暗自庆幸。可对有些人来说,秦惠王去世却意味着一场巨大的危机。在这些人当中,感受最为深刻的莫过于张仪。秦惠王虽然杀死了秦国最大的功臣商鞅,却对以权变闻名于世的张仪异常信任。继位后,正是仰仗张仪的连横之术,秦惠王成功地率秦国踏出了

  • 春秋:鲁隐公息姑的委屈之奇葩的父亲与弟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鲁隐公生平,鲁隐公是个什么样的人,鲁隐公真实照片

    [var1]惠公鲁隐公息姑的父亲是鲁惠公,鲁惠公于公元前768到公元前723年在位,做了46年国君。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也就是说鲁惠公经历了大周从强到弱的过程。鲁惠公继位前,所有诸侯国都仰周天子的鼻息生活。周天子是高高在上的,所有的诸侯国都不敢怠慢,因为一旦怠慢周天子的大军可不是吃素的。可

  • 秦朝实际上是拿六国当下等人对待的,这是秦速亡的根本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秦灭六国真正原因,秦朝由强变弱的过程及原因,秦朝的灭亡最能说明什么

    嬴政手下的尉缭、李斯、王翦、王贲、蒙恬这些重臣可都没有被嬴政屠杀,那是是尉缭这种看不起嬴政的人也没有被清算,所以嬴政是没有大杀功臣的。但是六国的君主无一善终,连齐王建这种老老实实投降的也被饿死了。这只能说消灭六国君主是嬴政的既定政策。这无论如何对六国人都是极大的羞辱,并且六国的重臣没有一个得到嬴政重

  • 古代中国最早的交通规则,是孔子发明的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古代的交通,中国古代交通发展过程,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交通工具

    无意中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问题,古代中国最早的交通规则是啥时候的事。有人说唐朝的《仪制令》,是我国最早的交通规则。这个始于唐代、盛于宋代的交通法规,带有法规的强制性。唐太宗当了皇帝之后,治理的好啊,经济发达、人民富足、百姓幸福。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新的问题出现了。各种交通工具越来越多,如车、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