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中山死前非要睡在地上,还要求地上有冰,宋庆龄都不知道原因

孙中山死前非要睡在地上,还要求地上有冰,宋庆龄都不知道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116 更新时间:2024/2/8 19:40:24

这幢故居的名字叫“红楼”,因由红砖砌成而得名,位于香港屯门蝴蝶湾区域,至今已有逾百年历史。

孙中山曾在“红楼”召开军事会议,策划广州起义,这里是革命党人策划反清武装起义的革命重地。在这幢小楼里,曾经有一位伟大的女性陪伴着孙中山,共同度过了一段风雨飘摇、危机四伏的特殊时光。

革命伴侣贤妻良母

陈粹芬于1873年9月23日出生在香港新界,祖籍福建厦门同安。因其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四,故人称“陈四姑”。

陈粹芬自幼家境贫寒,父母早亡,没有正式进过学校。

1891年,26岁的孙中山在香港西医书院学医。当年8月12日,他在香港屯门基督教堂做礼拜时,经革命党人陈少白介绍,认识了未满20岁的陈粹芬。

二人初见,孙中山就向陈粹芬表示了推翻清王朝,创建民主共和国家的远大志向。这个单纯的女孩听后,被孙中山的伟大抱负深深感动,崇拜依赖之情油然而生,也立志参加革命。

不久,志同道合的二人结为伴侣,为革命奔走。

1900年,孙中山决定在惠州举行起义。起义前,香港兴中会从美国、加拿大等国购入枪支武器,在日本横滨中转后运回国内。

因为当时在日本,女人上下船不容易引发注意,故所有私藏武器的船只经过横滨时,都由陈粹芬亲自联络接洽,通报消息,以保万无一失。

1907年,孙中山在广东边界先后发动多次起义。陈粹芬作为一位能骑马开枪的英雄女性,也随军征战,以妻子的身份掩护孙中山,与之形影不离、她还亲手印刷反清檄文,鼓舞民众。

曾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的英文秘书池亨吉在1908年所写的《支那革命实见记》中,称赞陈粹芬:“工作忙碌,性格刚强,颇有女中豪杰的气概。”

除随军征战外,陈粹芬还要兼顾孙中山的饮食起居。她勤劳贤惠,热心干练,为孙中山早年颠沛流离的艰难生涯提供了极大的生活保障和精神支持。

对于当时伴随孙中山的革命党人,陈粹芬负责接待、照顾大家的生活,为大家烧饭做菜、浣洗衣物,无微不至,毫无怨言。当年如胡汉民、戴季陶、蒋介石、蔡锷、李烈钧等人都多多少少受过她的恩惠。

陈粹芬让这群为革命四处奔波、背井离乡的志士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大家都亲切地喊她“四姑”。

孙中山感念陈粹芬多年不计名分的默默付出,将当年在伦敦时,恩师康德黎博士赠送的一块金质怀表转赠给她,以表达两人的感情坚比金石。

二人相伴多年,虽未正式成婚,但孙家一直承认陈粹芬是孙夫人。孙中山的原配夫人卢慕贞以及他们所生的子女孙诞、孙婉、孙科,都待她十分亲厚。

而陈粹芬逢年过节给亲友发送宴请的红帖时,总是以“孙陈粹芬”署名,以示自己乃孙家之人。

功成身退甘于平淡

令人意外的是,这对曾经生死与共的革命伴侣并没有走到最后。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次年1月,孙中山回国,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可此时功不可没的陈粹芬却不幸患上了肺结核,因为怕传染给孙中山,她只身前往广州,悄然退隐。从此,孙中山身边再也看不到陈粹芬的身影了。

关于陈粹芬与孙中山分手的具体时间,一直没有定论。1912年四五月间,孙中山在广州及香山故居门前的全家合影照片中,没有出现陈粹芬的身影,有人推测此时陈粹芬已和孙中山分手。

在辛亥革命的功臣黄三德所写的《洪门革命史》中,也写到两人分别于1912年春夏之间。

至于陈粹芬和孙中山分手的原因,除了“患病说”以外,外界一直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陈粹芬是在孙中山就任大总统后出于自卑心理主动离开孙中山的。她早年受限于生活环境,读书不多,文化知识不够,和宋庆龄这种知识女性相比,心里可能多少会有一些落差感。

也有一种看法认为陈粹芬与孙中山虽然长期在一起,但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名分,地位尴尬,她的存在可能会影响领袖的形象,所以不得不离去。

当时,孙中山已经有原配夫人卢慕贞,卢慕贞是典型的封建时代的当家主母,她对陈粹芬的印象一直很好,也曾劝过孙中山纳妾,但是信仰基督教的孙中山拒绝纳妾。在当时的环境下,陈粹芬无疑会承受较大的压力。

陈粹芬离开后,有人为其抱不平,谴责孙中山“有负于她”,甚至在孙中山和卢慕贞离婚后,选择与宋庆龄结婚之时,一些国民党元老再三反对这门婚事。

但是陈粹芬本人却从未指责过孙中山本人。她说:“我跟随孙中山先生反清闹革命,建立中华民国,是出于救国救民的志愿。我自知出身贫寒,知识有限,自愿和孙中山分离,他待我不薄,也没有弃我负我。”

1915年,孙中山与宋庆龄结婚。陈粹芬大方送上祝福:“中山娶了宋庆龄之后,有了贤内助,就诸事顺利,我应当为他们祝福。”

由此可见,陈粹芬是一位心胸宽广,气度不凡之人。

临终遗言催人泪下

和孙中山分离后,陈粹芬在澳门孙中山兄长孙眉家中居住了一段时间,后定居马来半岛槟城(今新加坡)。

当年,陈粹芬和孙中山发动反清斗争时,曾多次踏足槟城,结识了当地众多爱国华侨,这里的侨胞都称她为“孙夫人”或“孙太太”。在此居住期间,她收养了当地一位苏氏华侨的女儿,取名“孙容”,母女二人在异国相依为命。

在槟城,陈粹芬曾和一位名叫陆文辉的商人合伙经营橡胶园。后橡胶园倒闭,陈粹芬生活拮据,当地华侨给予了她很大的生活帮助。

陈粹芬心中始终记挂着孙中山和他的革命事业。当年孙中山赠送的那一只金质怀表,她一直珍藏着。

金表的金壳面上刻有孙中山英文名字的缩写——Y.S.Sun,并配有一条金链。每当有人来拜访她,陈粹芬总会拿出这只意义非凡的金表,诉说孙中山当年在伦敦蒙难,得恩师相救的往事。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59岁。

弥留之际,孙中山交代完国事家事后,曾多次念叨着“我要睡地下”。宋庆龄和陪伴在他左右的亲友都说:“地下冷,不能睡。”孙中山又喃喃自语了一句:“有冰更好。”

所有人都以为他病糊涂了,胡言乱语,宋庆龄一度伤心落泪。

孙中山病逝的消息传到南洋后,陈粹芬失声痛哭,在当地设坛遥祭七天。她说:“我虽然与中山分离,但心还是相通的。他在北京病危期间,我几乎每天晚上都梦见他。”

感情之笃,可见一斑。

几年后,孙中山的长子孙科去南洋看望陈粹芬,提起父亲去世前的那段奇怪的话语。没想到陈粹芬闻言泪如雨下,原来这段临终呓语并非孙中山病中胡言,而是与当年他们在香港屯门一段刻骨铭心的往事有关。

孙中山和陈粹芬在革命期间,清政府对他们的多次发动反清活动很不满。因为害怕清廷大半夜上门抓人,陈粹芬就睡在地上,这样一有动静她就能听见。孙中山心疼她,主动提出自己睡地上。

陈粹芬不答应,说:“地下冷。”孙中山就回答她:“有冰更好。”

原来在离世前,孙中山还念念不忘当年与陈粹芬共患难之事。

受人敬仰颐养天年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孙科的一再邀请下,陈粹芬携养女孙容回国,住在广州。

在广州居住的5年里,她为孙科里里外外操持家务,帮着孙家照顾孙治平、孙治强俩兄弟(孙科之子)。当时,两个孩子都就读于广州岭南附中,陈粹芬一直照料他们直到二人都考上大学。

1936年,蒋介石南下广州,为答谢当年陈粹芬在日本时的照顾之恩,亲自修书一封,托时任司法院长居正前往拜访陈粹芬,并委托居正送上10万元,给陈粹芬作为老年建造房屋之用。

但新屋还未落成,就爆发了卢沟桥事变。国家有难,陈粹芬奋不顾身投入到了抗日洪流中,到处宣传抗日救国。为了表达中国必胜的决心,她还为在抗战中所生的诸外孙取名必胜、必兴、必达、必成、必立。

抗战胜利后,陈粹芬带着女儿一家回到香港,安享晚年。

陈粹芬并非出身书香门第,识字不多,生性简朴不爱奢华,但是甚谙人情世故。她性情温厚朴实,待人和蔼亲切,与她交往的人都对其称赞有加。

孙氏一族均承认陈粹芬为家族一员。在书写家谱时,按照与孙中山生活的时间顺序,将陈粹芬列于卢慕贞之后、宋庆龄之前。

《翠亨孙氏达成祖家谱》有这样的文字记载:(孙中山)元配卢慕贞(1915年离婚)享寿86岁,侧室陈粹芬享寿89岁,妣宋庆龄享寿89岁。

她虽然自1912年起就再未与孙中山一同生活,但是孙家上上下下都对这位集中国传统妇女贤德于一身的“南洋婆”十分尊敬,平辈称呼她为“陈夫人”,晚辈则尊称她为“孙老太太”。孙氏后人一直奉养她至离世,待她很好。

最难得的是,陈粹芬与孙中山原配卢夫人相处和谐,晚年两人仍常相聚。

1949年仲夏,孙科携妻子前往澳门,恭祝母亲卢慕贞83岁大寿,筵席设在文第士街私邸。陈粹芬也出席了寿宴,卢慕贞挽着陈粹芬走下楼梯时,亲密无间,在场亲友深受感动,报以热烈的掌声。

在如今新加坡孙中山纪念馆晚晴园内,还陈列着卢慕贞和陈粹芬在一起的文字记录与合影照片。

1960年10月21日,陈粹芬在香港溘然长逝。她一生低调淡泊,治丧形式也十分简单,不登报,不发讣告。家人将她葬于荃湾华人墓地。

这位巾帼不让须眉的近代传奇女性,就此走完一生。在她去世26年后,女婿孙乾回到香港,整理岳母与妻子孙容的遗物,改葬陈粹芬遗骨于中山县翠亨村孙氏家族墓地之内。

结语

在孙中山艰难曲折的救国征途中,陈粹芬无怨无悔地同他患难与共,前后达22年之久。

但是同为孙中山的伴侣,陈粹芬的名气远远不及宋庆龄女士,关于她的历史记录也少之又少。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二:一是陈粹芬主要生活在南洋,远离大陆;二是她安静淡泊,甘于平凡,使得她长期以来成为被遗忘的革命女性。

近年来,有关陈粹芬的报导开始增多。史学家们开始打破历史的局限,深入研究陈粹芬在革命时期的贡献,探讨她与孙中山的真正关系。历史终将还这位伟大女性一个公正的评价。

参考资料

[1]刘秀莲.风云激荡·传奇人生.广东人民出版社.2015

[2]黄瑾瑜.一位不该被历史遗忘的“红颜”——孙中山的革命伴侣陈粹芬.红广角.2011(08)

[3]王燕飞.孙中山的患难夫人陈粹芬.文史月刊.2010(10)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民国第一败子:一夜输掉上海百套洋房,晚年饿死家中,遗言想吃肉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民国期间最大败家子,民国第一败家子现状,明败子到底是什么

    在民国时期就有一个著名的败家子,他曾一度被人们称之为“民国第一败家子”,他的父亲是晚清第一富商盛宣怀,但就是这样富可敌国的家业却被他的儿子盛恩颐亲手毁掉了,盛恩颐败家到什么地步呢,他曾一夜输掉了100套洋房。不过他的结局也确实悲惨,晚年被饿死家中,遗言也只是想吃一块肉。首富独子,极尽宠爱1844年,

  • 乾隆后宫嫔妃41位,唯独她的牌子被翻掉漆,不得不重新做一个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乾隆的妃子一览表,乾隆后宫最出名的妃子,历史乾隆的所有妃子

    乾隆的后宫生活也被人们更加关注,观众都知道乾隆的妃子众多,据说有41位,但其中有一个人却得到乾隆独有的宠爱。连被翻的牌子都掉了漆,派人重新制作。这个人到底是谁呢?为什么能得到乾隆如此的宠爱呢?期间还不包括七下江南期间看重的女子。拍摄乾隆这位皇帝的影视剧更是数不胜数,大多数都是乾隆皇帝的感情经历。早些

  • 康熙雍正重用汉臣,为何乾隆却相反?汉臣在清朝扮演了什么角色?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乾隆雍正康熙谁最厉害,雍正重用汉臣,康熙和雍正有多大的关系

    汉族官员与清朝其实一直有着不解的缘分,并伴随了清朝的一生。汉族在清朝的不同时期都扮演过重要的角色,在康熙、雍正朝尤为明显,在乾隆朝也确实受到了打压,最终在慈禧时代大放异彩。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在清朝的历史上,那些汉人重臣在不同时期扮演的重要角色。汉人吴三桂对清朝的贡献清朝是满洲人,在明朝时称满洲人为“

  • 重温《孝庄秘史》才懂:为何皇太极逼死了多尔衮的亲妈,却没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请大福晋升天!请大福晋升天!”多尔衮的亲妈阿巴亥,听着催命符般的呼声,绝望至极。她不想死,可是以皇太极为首的四大贝勒,根本就没给她活命的机会,她必须死。只有这样,皇太极才能安心地坐到梦寐以求的汗位上。看着对天发誓会善待多尔衮的皇太极,阿巴亥诅咒道:“你可不要违反了自己的誓言,如果你不善待他们,即使

  • 这位太后强悍堪比武则天,逼迫北宋签订城下之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北宋刘太后和武则天,历史上真实的大宋太后,北宋城下之盟

    01中国古代出过一些才智非凡,具有治国才能的女性政治家,像唐代的女皇帝武则天﹑宋代哲宗赵煦的孟皇后等人。在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中这种强悍的女性更多,比如南北朝时期北魏的冯太后,还有现在我们要说的这位:北宋时期辽朝的萧太后。五代时期,中原陷入战乱。916年,契丹迭剌部的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称帝,

  • 隋炀帝若爱惜民力,功绩足可比肩秦皇汉武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隋炀帝的功过评价,史学家对隋炀帝评价,结合史实评价隋炀帝的功过

    大隋二世而亡,是个流星王朝,但大隋做了很多弊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大隋有功,也有过,是一个非常有存在感的王朝,隋为后来唐的兴盛奠定了基础,这也就是隋唐不分家的原因。隋炀帝杨广并非真正的昏君,在他在位的十四年中,他干了很多件其他君主想干而不敢干的,改变中国命运走向的大事,并且他干成了。隋炀帝急功近利

  • 唐朝平定河北始末(十四):穷途末路,刘黑闼兵败被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黑闼杀了多少唐将,唐朝平定河北之战,刘黑闼反唐之战

    一、魏州之战(一)唐军反击十二月十七日,魏州当地守军田留安所部率先展开反击,重创刘黑闼,并俘获刘黑闼的莘州刺史孟柱,俘获收降其将士6000余人,“(十二月)甲子(十七日),田留安击刘黑闼,破之,获其莘州刺史孟柱,降将卒六千人”(《资治通鉴》)。莘州的位置大致位于下图中的莘县一带。请大家注意,在此前的

  • 李白遇一绝色美人,一连写下三首赞美的诗,至今无人能够超越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白冷门又惊艳的诗句,李白写过最唯美的诗句100首,李白最美的诗句经典

    平民老百姓爱美,文人雅士、风流文豪更是如此。大唐天宝年间,李白就遇到了一个绝色美人,禁不住突发奇想,一连写下了三首赞美的诗,惊艳了千年,至今无人能够超越。那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且来看看,话说天宝元年,李白踏上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长安。在长安,李白结识了贺知章,并且他们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 武则天死后,唐玄宗为何不放过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武则天唐太宗唐玄宗治国的共同点,历史上武则天和唐玄宗,武则天和唐玄宗谁重视人才

    在武则天还在位之时,太平公主虽然身为武家儿媳,则天爱女,但是在政治立场上,太平公主始终是坚定的保李派。当张柬之准备发动神龙政变时,太平公主毫不犹豫地站在了李显这一边,帮助哥哥顺利登上皇位,受封“镇国太平公主”。这时的太平公主开始从深宫内院走上政治舞台,李显对待这个唯一的妹妹也是非常爱重的,当李显的女

  • 淝水之战怎么输的?用军事地理揭秘百万大军溃散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淝水一战相关资料,淝水之役,淝水之战的结果及特点

    两晋司马氏,颇有意思的是,他们在灭吴之战拆解了南方势力的整个长江防线,为北攻南提供指导战略(详见前文《五纵一横,跨越三千里,灭吴之战没有你看到的那么简单》),却又在淝水击溃前秦,为南守北提供了指导战略。一攻一守都出自司马氏,历史往往就这么巧合。历史是个循环公元279年,晋国采用五纵一横六路出击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