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萧何
韩信这人受过胯下之辱,当过项羽的执戟郎中,他的前半生过得不如意,但内心的火焰一直燃烧,想要绽放在这历史的舞台,直到遇见萧何和刘邦,才让他的才能有了展示的平台。
刘邦任命韩信做了一个治粟都尉,这是个管粮草的官,看着不断逃跑的士兵,韩信内心很是悲凉,也跟着那些人逃走了,这事传到萧何的耳朵里,萧何一下子坐不住了,立马趁着月色去追赶,月老成就了这段千里马和伯乐的美谈,最终刘邦任命韩信做了大将军。
在韩信的指挥下,汉军才跨越秦岭,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方式,最终回到了关中,开启了和项羽争夺天下的事业,最后让西楚霸王项羽,遭受十面埋伏,在四面楚歌的无限悲情中,吞下了失败的苦果,让刘邦成就了大汉的四百年江山。
韩信的幼稚
在夺取天下的过程中,刘邦曾经问韩信,自己可以领多少兵马,韩信点评说能带领十万,当刘邦问他,你能领兵多少时,韩信说自己领兵多多益善,这不就是说自己比老板牛吗?这句话让刘邦的内心深深地感到了威胁,主要是韩信太年轻了,而刘邦都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纪,这样的差距,内心怎么能不恐惧。
后来刘邦派韩信去收复齐地,只给了他两千的兵马,没想到韩信最终让军队的数量翻了很多倍,就在齐地的战事进展顺利的时候,刘邦手下的一个说客成功说服了齐王归附于刘邦,韩信觉得还是打下来的地盘合适,就继续进攻,让那个说客被烹杀了,这件事让刘邦内心有点怒火中烧。
刘邦还在前线和项羽对峙的时候,韩信做了一件更加作死的事情,来和刘邦讨封赏,想做一个假齐王,刘邦说做王哪有假的,要做就做真齐王吧!就封韩信为真齐王,刘邦在前面拼命,他在后边要家产,他的这一系列举动深深的惹恼了刘邦,韩信手下的谋士蒯通建议他两不相帮,三国鼎立最好,韩信却天真地以为,自己的功劳得到这点不算什么,刘邦不会那么小气的。
刘邦建立大汉以后,让韩信先是做了楚王,后来做了淮阴侯,韩信内心多有不服,只是没有发作罢了,后来陈豨造反,刘邦外出平叛,有一天晚上,萧何来找韩信,说刘邦凯旋了,群臣都要去祝贺,邀请他一起去,韩信知道这次自己要死了。
在皇宫里,韩信最后是被吕后和一群宫女乱棍打死的,死之前韩信说了三个字,“我不服”,想自己为大汉江山立下了不世之功,怎么就能这么死去,可惜已经无力回天了。
结语
韩信是个纯粹的军事家,在人际交往方面的情商,简直和军事才能就不能相提并论,他也不明白刘邦是个什么人,如果能听蒯通的建议,不失为一个真实意义的诸侯王,可如果那样做了,就不是韩信了,历史也没有如果,韩信也只能在内心的“我不服”中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