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原创你知道对战国格局影响最大的战役是哪一场吗?不是长平之战!

原创你知道对战国格局影响最大的战役是哪一场吗?不是长平之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432 更新时间:2024/1/25 1:24:06

[var1]

五国伐齐,是在战国中后期发生的一场大战,当时齐国的君王是齐湣王。齐湣王倚仗自齐威王以来积累下来的国力,称雄于天下,曾经作为战国首强的魏国已然衰败,横强于南方的楚国又在淮泗之地被齐国打的落花流水,已经不再是齐国的威胁,只有那个远在崤山以西的西陲虎狼之国——秦,还能与齐国一较长短。可是,秦国国力虽强,但比起富庶且积累了几代积累下来的齐国,秦国也只能是战国第二强国。

[var1]

说到这,我们不能不提齐湣王这个人,他目光短浅,贪图小利,又十分暴虐。在位期间,对内实施暴政,不体恤民力,对外屡屡兴兵,但是倚仗强大的国力,齐国对外作战屡战屡胜。野心膨胀起来的齐湣王,又在秦昭襄王的邀请下,与他并称为“东西二帝”,不过,好在齐湣王难得清醒了一次,不久就去帝号了。随即,又率领对秦国不满都有诸侯国联军进攻秦国,一度攻入函谷关,逼迫秦昭襄王求和。可惜,齐湣王在打败秦国之后,又开始糊涂了,竟然独自吞并了四面出击,但又左右逢源的宋国,这一下,就彻底惹怒了天下诸侯,秦昭襄王借着这一股“东风”,鼓动列国攻齐,于是在燕国的主导下,五国联军气势汹汹的进攻齐国。在这一战中,齐湣王兵败被杀,齐国数十座城池被攻陷,仅仅只剩下两座城池苟延残喘,幸运的是,一代雄主燕昭王英年早逝,儿子燕惠王对领兵大将乐毅不放心,临阵换将,才给了齐国复国的机会,可是,经此一战,齐国已然国力一落千丈,从一个一流强国沦落到了战国七雄的吊车尾,秦国取而代之,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战国霸主。

[var1]

长平之战呢,是发生在五国伐齐二十多年后,此时,横强于南方的楚国被几代楚王折腾的够呛,战国首强的魏国已然跌落神坛,曾经不可一世的齐国还在舔着二十多年前留下的伤口,燕国昙花一现的霸业,在燕昭王死后,又被毁掉了,韩国就不用说了,一直是个末流国家……当时山东六国唯一能与秦国叫板的只剩下赵国了,可惜赵孝成王贪图土地,在上党这个地方和秦国干上了。起初赵国不敌,退到长平坚守,久攻不下之后,秦国玩起了反间计,赵孝成王临阵换将,换下了老成持重的廉颇,换上了纸上谈兵的赵括,而秦国派出了战无不胜的白起挂帅,一举击败赵军,坑杀四十五万降卒,赵国因此元气大伤,请注意,这里赵国仅仅只是元气大伤,而绝不是一蹶不振!真正使得赵国一蹶不振的是后来空耗国力的燕赵大战,这个就不在这详细解释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到介绍赵国的那篇文章阅读。

[var1]

看起来,赵国和齐国都对秦国的东出有着很大的影响,其实不然,赵国和秦国接壤的地方看起来很多,但是大多都是山区并不利于大规模的行军,秦国东出的方向也多选在魏国、韩国方向,只要三晋不是一体,基本上赵国对秦国东出是影响不大的。反观齐国,它可以控制魏国和韩国,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便可以堵住秦国东出的通道,三国也时常联手坑秦国,垂沙之战便就是典型案例。所以,对战国格局影响最大的战役应当是五国伐齐,齐国一蹶不振,这才给了秦国东出之路一片畅通。

更多文章

  • 商鞅之死的原因,和汉文帝诛杀晁错如出一辙,君王的无奈之举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商鞅死得冤不冤,商鞅之死具体分析,关于商鞅的历史事件

    商鞅这个人的一生可谓是充满了传奇,从一个小小的无名之辈到最终用惊世变法改变战国时代的格局,从最初的游历魏国而不得志,到后来成为了秦国发展的根基,他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也正是因为商鞅的存在,秦国的发展才能够顺风顺水,秦国才能够在战国时代崛起,才能够有与各大诸侯国进行争霸的机会,秦国之所以能够在最后一统

  • 作为足利义政的正室,日野富子能力出众,为何被称为战国第一恶女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日野富子实力,足利富子,日野富子足利义政

    日野富子是朝廷内大臣日野政光的女儿,日野家的家世可以追溯至平安贵族藤原家,并从第三代足利义满之后,世代都将女儿嫁进将军府。因此,富子从小就被当作未来将军的媳妇培养,施以各种英才教育。[var1]富子 16 岁时,嫁给 20 岁的室町幕府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由于义政的生母重子,也是出身日野家,这门婚事

  • 历史上的圣人,孔子是文圣,王羲之是书圣,他与李白齐名是剑圣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羲之书圣,古代名人孔子简介,历史上的孔子的故事

    [var1]在历史上最有名气的人之一,就要是孔子了。当代在世界各地,都有孔子学院的存在,可见他对后人的影响有多大了。他是春秋时期的儒家代表人,他名下有七十二个很出名的弟子。为了宣扬他的学说,周游了各国却没被接受,但是汉代却认可了他的思想。因此后各朝都以他的思想为准,他被称为是文圣。[var1]毛笔是

  • 孔子后人被同学举报造谣,有关部门奉旨办案,因惧怕民意无罪释放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孔子后人现状,孔子现在传承多少代了,历史人物故事50字孔子

    但也有不少人讲得是真话,却被当成谣言处理。今天,大鹏就讲一个孔子后人因言获罪而后被平反的故事。[var1]鲁国人孔僖是孔子的十九代孙,年轻的时候曾经在太学读书,专门研究他爷爷爷爷爷爷爷爷爷爷编写的《春秋》。年轻人嘛!没事就爱喝喝酒,聊聊天,吹吹牛,顺便指点一下江山、激扬一下文字,畅想一下粪土当年万户

  • 嫪毐举兵谋反,李斯设计力敌吕不韦赵姬,太后秘密暴露秦王震怒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在《大秦赋》中秦王嬴政的上位是非常艰难的,不仅面对挡在面前的秦国权贵势力还要当心外敌入侵,所以在秦王嬴政上位的过程中就不得不说到其中一位关键的人物角色,这就是李斯。李斯作为嬴政继位的支持者,可以说一直是赢政的心腹,但是在一些时候李斯的一些举动让赢政感到难以琢磨,比如在嫪毐出现后,赢政一直在找机会收拾

  • 孔子为万世师表,姓氏却被错传2500多年,甚至教科书都写错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孔子真实姓什么,孔子姓氏记载,孔子是如何成为万世师表的

    [var1]就像诸葛亮,一般的人都认为他是姓诸葛的,其实诸葛亮姓葛。而他的祖上生活在一个叫诸县的地方,在诸葛亮一家搬家之后,当地已经有了葛姓。于是为了方便区分,就将他们葛姓的前面,加上了诸地名,这才有了后来的诸葛。还有花木兰其实也不姓花,因为花木兰是在北魏时候的人物,在北魏过后几百年时间,唐朝时候,

  • 怎样才能在争论中取胜?两千多年前,孟子总结出了这四大杀招!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孟子辩论最好的方法,孟子的智慧深度解析,孟子解决矛盾争执的办法是什么

    他也与孔夫子一样周游列国,不过规模差得多。孔子大概两三台车,几十个人,一路穷困潦倒,但我们的孟轲兄可是后面十几台车,带着几百人,相对风光气派。[var1]他自认肩负圣人传道的责任,于是在当时百家争鸣,善恶难辩的时刻,揭起一场又一场的辩论,无论是路上、行馆或朝堂,地位越高的人他骂得越凶,挑战者也都被他

  • 六国衰亡之齐国篇:曾是力压秦国的天下霸主,是谁使其走向覆亡?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国是如何灭掉齐国,历史上的秦国和齐国,秦国是怎么打败齐国的

    公元前386年,田和放逐姜齐的最后一任君王——齐康公之后自立为王,是为田齐太公,自此姜氏齐国灭亡,田氏齐国建立。[var1]时间来到了三十年之后,田齐太公田和的孙子田因齐继承君位,是为一代雄主齐威王。齐威王在位时期先后在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中几乎全歼了魏国主力大军,使得魏国国力大损,以至于跌落了战国霸

  • 东周又分春秋战国,春秋与战国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东周怎样划分春秋和战国的,东周为什么分春秋和战国,春秋与战国是东周吗

    [var1]我们首先来看看春秋: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年),这又是一个存在着很多的争议的地方,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线各有不同,但是时间在公元前四百多年是没有问题的。这是一个玩闹的时代,基本就是这样,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所有诸侯国有着一个小目标,那就是当大哥,仅仅是当大哥,不是当爸爸。春

  • 战国名将凭啥名垂青史?白起全胜,李牧灭匈奴,统一大功臣王翦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白起廉颇李牧王翦名气,秦国的白起和王翦谁厉害,战国四大名将王翦

    战国时代是一个战争频发的时代,在那样年代里参与权力争斗的国家有很多,国家与国家之间为了保证自己的发展,为了确定自己的势力范围,同时也为了那个一统天下的野心和理想,经常发生斗争,导致战国时期大小的战争不计其数。在战争当中,将军的位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人们常常说:“千军易得,良将难求”,没有一个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