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做了何事被满门抄斩?

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做了何事被满门抄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605 更新时间:2024/2/4 7:13:16

于是,李善长就成为了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他是“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有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等显赫官阶;实职是中书左丞相,满朝文武第一人;爵位是韩国公,位列明初六位受封公爵的第一人(李善长、徐达、常遇春之子常茂、李文忠、冯胜、邓愈),年禄四千石,子孙可以世袭,真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达到了人生仕途的最高点。朱元璋还赐予李善长“免两死”的丹书铁卷,除了谋逆大罪,犯了其它罪都可以免死。

影视剧中的李善长

李善长在1368年明朝建国的时候55岁,距离他1390年全家被杀还有20多年,从时间上可以推断出,朱元璋并没有很迫切地想要杀他。相反,朱元璋对他这个老战友还是多有担待的。李善长是个“外宽和,内多忮刻”(《明史》编纂者张廷玉的评价)的人,容不下反对自己的人。刚建国他就联络人对付刘伯温的“浙东帮”,把刘伯温等人都赶走了,在朝堂上大权独揽,这让朱元璋不太高兴,也不大心安,毕竟皇帝喜欢制衡,不喜欢谁一枝独大。

朱元璋与李善长

李善长是个聪明人,觉察到了朱元璋的不满,就在1371年以生病为由,提出了辞职还乡的请求,朱元璋很高兴地答应了,还给了他很多赏赐。李善长就这样退休回到了老家——安徽定远,安安稳稳过了五年多。期间朱元璋还把把大女儿临安公主下嫁给了李善长的儿子李祺,李善长也就成为了荣贵至极的皇亲国戚。他如果能一直这样在乡下待着,或许能免除杀身之祸。可不知道是他不甘寂寞,主动申请,还是朱元璋请他回去的,1376年他又重回朝堂,与曹国公李文忠一起统领中书省、大都督府和御史台,再一次身陷错综复杂的权利斗争,为日后自己全家被杀埋下了祸根。

李善长与胡惟庸

最大的祸根就是他提携了老乡胡惟庸。胡惟庸在朱元璋手下起先只是个知县,全靠“大管家”李善长的提携,他才得以一步步高升,1373年担任右丞相,1377年进位左丞相,成为百官之首。两人私下里交往密切,李善长的侄子李佑是胡惟庸的侄女婿。1380年,胡惟庸谋反案事发,在朱元璋的示意下,案件越滚越大,历时十年之久,牵扯到了1公20侯,连坐、死罪、黥面、流放的有数万人之多,朝中文官几乎被洗劫一空。

朱元璋与刘伯温

如此情势下,朱元璋仍旧没有动李善长,还让他署理御史台事务。后来有人告发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侄子李佑牵扯胡案,朱元璋下诏免除了两人的死罪,发配到崇明。李善长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没有上表谢恩,让朱元璋大为不满。可能李善长认为上表谢恩就等于认罪,担心被反复无常的朱元璋抓住把柄。李善长应该从此时起就彻底退休了,他如果能谨小慎微、老老实实,估计结局能好点。但他又做了两件糊涂事,把自己和全家的命折腾没了。

一件事是借兵修房。 1390年初,李善长定远老家的房子塌了一段墙体,他就给老战友汤和写信,借用300名士兵修房子。你说你借什么不好,偏要去借兵!一位前朝廷重臣去跟现职武将联络,意欲何为?所以,就在300名士兵出发的同时,汤和为了自保,赶紧给朱元璋写了一封密信,说清楚原委,朱元璋对李善长的行为极为震怒。另一件事是为犯罪的亲戚说情。借兵修房的事发生没多久,李善长有个叫丁斌的远房亲戚犯罪被流放,他母亲找到李善长痛哭流涕,请求他帮帮儿子。李善长没有觉察到自己的险恶处境,大大咧咧地给朱元璋写了一封信,请朱元璋看在他当年辅佐之功的份上,给丁斌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这封信,成为了李善长的催命符。

朱元璋把两件事联系到一起琢磨,越琢磨越生气,决定彻底清算李善长。他立即派人彻查丁斌案,根据他既定的“圣意”,在锦衣卫的酷刑下,丁斌很快供出李善长谋反,其中有两条信息足以把李善长拖入死地。一条是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与胡惟庸共同谋逆;另一条是胡惟庸曾经找过李善长“共谋大事”,李善长说,我已经老了,“汝等自为之”,这等于是默许了胡惟庸谋反,而且也犯下了知情不报的大罪。1390年春天,李善长被定罪参与胡惟庸谋反,连同妻女弟侄70多人一同被处死,享年76岁。他的儿子李祺一家,因为临安公主的缘故,没有被治罪,但被取消了世袭韩国公的权利 。

朱元璋知道李善长是不会跟着胡惟庸谋反的,因为作为臣子,李善长已经位极人臣,能得到的全得到了,又年老体衰,谋反又能得到什么!但朱元璋不能容忍李善长致仕后还与武将勾连,其他人若要仿效,很容易滋生祸端,所以必须杀他立威!还有一点,可能就是李善长活得太久了(比朱元璋大14岁),朱元璋担心熬不过他,又忌讳他在朝廷上下的巨大影响力,所以才会杀他以绝后患。

更多文章

  • 白毛女事件发生在明朝,官府不把黄世仁打死,也会把他判处绞刑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白毛女被抢进黄世仁家,白毛女和黄世仁的故事,白毛女嫁黄世仁好吗

    这就是典型的睁着眼睛说瞎话了,即使是在古代,黄世仁的做法也是不被允许的,如果明朝律法得到执行,白毛女的悲剧可能根本就不会发生。如果白毛女事件在明朝真的发生了,官府即使不把黄世仁在公堂上打死,也会把他判处绞刑,因为他的行为属于严重犯罪。为了解释清楚白毛女事件,咱们还是先来看看杨白劳从黄世仁那里借了多少

  • 朱元璋亲撰对联送给他,极尽赞美,他命好,死得早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的对联故事,朱元璋因为哪个对联杀了大臣,朱元璋时期经典对联

    朱元璋到底长什么样,已经难以考证了,太多画像完全是互相冲突,有的天使,有的天使脸扑地上了。但我们知道的是,朱元璋的天子容貌第一次出现在史籍,是在《明太祖实录》里。并非特意描绘他的长相,而是经人之口说出来的。小朱带领众将攻太平之前,即已派李善长“为戒戢军士榜,比入城即张之”。(朱元璋剧照)这边正打仗,

  • 辽国自白:我封印了游牧民族的侵略性,你宋朝却打开魔盒自取其辱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宋朝与辽国,历史上宋朝对于辽国很屈辱么,宋朝对契丹的态度

    宋朝为收复燕云十六州,于宣和二年(1120年),与金国签订海上之盟,南北夹击,合作灭辽。对于宋朝的决定,辽国也先后派出使臣前来游说,“今天大宋图一时之利,弃百年之好,结豺狼之邦,日后会大祸临头”,辽使的话很直白,指出宋朝不懂唇亡齿寒的道理。为了让宋朝清醒,辽国甚至屈辱地将宋辽兄弟之国降为伯侄之国,辽

  • 女真灭北宋,蒙古灭南宋,都是宋朝作死,亲自点燃灭亡的导火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朝女真统治区域,宋朝时的女真和契丹,女真族灭宋的真实故事

    “联金灭辽”与“联蒙灭金”政和元年(1111年),检校太尉童贯出使辽国,庆贺辽天祚帝的生辰,童贯是个阉人,被辽天祚帝嘲笑说“南朝人才如此”,意思是说宋朝无人啊,竟然派一个阉人当使臣。童贯是气得鼻子冒烟,但又无可奈何,事后只能悻悻然地返回宋朝。在半道上,突然一个叫马植的人深夜来访,说有“灭辽之策”。童

  • 她被称为“女中尧舜”,曾在明朝时期辅佐3代皇帝开创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上谁被称作女中尧舜,明朝最优秀的女政治家,明代皇帝最聪明的妃子

    她的家世不是非常高贵,1395年,她嫁给了丈夫朱高炽,当时他们还只是世子与世子妃。自从朱棣夺得皇位后,就将自己的儿子立为了太子,仁宗在位时日夜操劳政事,张氏则在他身边予以襄助,对中外政事、群臣才能及品行都格外留意,由此帮上丈夫的大忙。可惜天不假年,而她则成为了太子妃。她不仅贤良温顺,而且还非常识大体

  • 建文帝坐拥天下,军队强大粮草又足,为何还会被燕王朱棣轻易打败?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棣与建文,建文帝和朱棣军事实力对比,朱棣如何处置建文帝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明成祖朱棣逆袭夺位的“靖难之役”,堪称不折不扣的奇迹。朱棣作为一位仅仅拥有燕地的“燕王”,兵马钱粮都无比有限,对手建文帝这边,既能调动百万精兵,更有“全国制一隅”的绝对优势。谁知就是在这看上去胜负分明的局势下,“燕王朱棣”却华丽逆袭,一路从北平杀到了金陵,成为中

  • 李清照向丈夫撒娇的一首词,不愧是千古才女,成就一首千古名作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清照向丈夫撒娇的诗,李清照写夫妻恩爱的诗,李清照表达对丈夫的爱的词

    其实提到李清照这个人,顽皮、痴情还有霸气,我们都能从她的作品中品尝得到。无论是什么样的李清照,世人们都照单全收。不过真的要谈起李清照的话,就不得不谈起她少有的小女子可爱调皮的一面。那时,18岁的她逛街回来。心情那是无比的好,想来从古至今购物一直都是女子喜欢的事情。也正是那个时候写下此词,专门来向丈夫

  • 历史上朱高炽朱瞻基父子关系真如《尚食》剧情一般差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瞻基朱高炽父子,朱瞻基和朱高炽的关系好吗,朱瞻基与朱高炽的差距

    关于这个问题,个人观点是否定的。首先,历史上的朱高炽不是一个庸人,也不是一个俗人,他倡导仁政但不代表他没有手段,他绝不是《尚食》里展现出来的这幅靠儿子的窝囊模样。而且,朱高炽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不然他也不会能够建立起能够制衡到朱棣的文官体系。他虽然不能上马,也是一个三百多斤的胖子,无法马上打天下,但

  • 宋朝“折家将”:契丹人不敢动,杨家将不能比,功高盖主却可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杨家将1-36集免费观看,宋朝杨家将真正历史,宋朝杨家将简介

    尤其是经过许多文学作品渲染以后,杨家将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深入民心。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其实小说之中的故事,和真实历史是有一定差距的。不仅如此,通过许多小说和影视作品的描述,不少人心中都已经将杨家将认定为宋朝时期的第一将门。可事实上,相较于真正的宋朝第一将门来说,杨家将根本无法比较。仅以一族之力镇守西

  • 朱元璋的儿子打了一个人,朱元璋:我23年都没敢动他,你在找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的26个儿子最后的下场,朱元璋如何对待他的两个儿子,朱元璋的三个儿子的下场

    说起这个叫徐兴祖的御厨,并没有什么显赫的出身,他在朱元璋还十分落魄的时候起,就一直陪伴在朱元璋左右。由于条件有限,那时他们只能自己起锅做饭。徐兴祖虽不是什么厨艺世家,但是却做的一手好菜,关键是深得朱元璋喜欢。后来随着朱元璋身份地位逐渐升高,虽然开始有专门的伙夫负责做饭,但是出于对徐兴祖的信任,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