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雄才大略的唐朝帝王:晚年却被架空成太上皇,还被自己儿媳折磨

雄才大略的唐朝帝王:晚年却被架空成太上皇,还被自己儿媳折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77 更新时间:2024/1/1 6:12:11

可是,月盈则亏,物极必反。开元盛世的极度繁华也带来了相应的阴影,唐王朝就像是攀上了最高峰,然后除了下落就别无他法。紧随其后的是安史之乱,这场战乱动摇了大唐的国本,造成了其不可抑制的衰落。

李隆基开创了开元盛世,是一位拥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他的命运也和大唐一样跌宕起伏,壮年意气风发,晚年却被架空成了太上皇,还被自己的儿媳折磨。

成功上位

李隆基之父是武则天的儿子唐睿宗李旦,也就是说他和太平公主是姑侄关系。生在皇家,但李隆基的童年还是很坎坷的,因为那时江山不姓李,改姓武了。武则天成为女皇后,大力打压李唐宗室,就算是自己的亲骨肉也不手软。四个儿子,杀了两个,剩下的两个就是李显和李隆基之父李旦。但是活下来并不意味着胜利,恐惧的阴影始终笼罩着这两位天潢贵胄和他们的家人。

后来,神龙政变,武则天被迫退位,当然也有人说她是自愿退位的。总之,武周朝廷最后还是换做了大唐朝廷,李显继位,成为了日后的唐中宗。不过,大权还是旁落了。

因为武则天只有一个,但想成为武则天的人很多,比如中宗的韦皇后和他们的女儿安乐公主,她们把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甚至后来欲壑难平,干脆毒死了中宗,韦皇后打算成为下一个武则天。可太平公主和还是临淄王的李隆基可不答应,他们联手发起了兵变,杀死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拥护李旦即位,是为唐睿宗。

可以说,李旦能坐上皇位,很大程度上都要感谢自己的儿子李隆基,这种微妙的父子关系几乎复刻了李渊和李世民。李旦登基后,也没有忘记犒劳儿子,把李隆基封为了东宫太子。

712年,李隆基顺利登基,开始施展自己的雄才大略。次年,他把国号改为了开元,以实际行动赋予了这个词不一样的意味。唐玄宗在位初期,励精图治,勤于政务,善用并敢用人才,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开创了一个辉煌的盛世。

失去江山

不过,英雄也有年老而走下神坛的时候,唐玄宗渐渐开始志得意满,乃至于骄奢淫逸,性情大变。他极其重视物质享受,作风奢靡,挥金如土,什么都要做最好的,连后宫也是。他也继承了李唐皇室不重视伦理的习气,看上了自己儿子的妻子,并把其纳入后宫。

这个女子自然就是大名鼎鼎的杨玉环,她和寿王李瑁青梅竹马,长大后更是结为夫妻,郎才女貌,恩爱非常,直到李隆基的强取豪夺打乱了他们的生活。他下旨让杨玉环搬到道观里修行,为窦太后祈福,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只是为了为自己私会杨玉环创造机会。杨玉环和寿王的夫妻关系名存实亡,她就被默认成为了唐玄宗的后宫。

在道观里修行了5年之后,杨玉环被正式迎到宫里,册立为贵妃都说是杨玉环迷惑了唐玄宗,最终导致了唐朝的衰退,这种说法未免太不公平。单看当时二人的地位差距,就能察觉到这说法的荒谬之处。

杨玉环出身官宦家庭,嫁给了寿王做王妃,这在其他人看来那是尊贵无比。可是,李隆基是天子,掌握着最高权力,杨玉环除了顺从难道还有别的选择吗?葬送唐朝国运的不是杨玉环,而是李隆基的乱政。他沉迷享乐,无心上朝,就把大权交给了奸相李林甫

李林甫那种口蜜腹剑之人,滥用权力,铲除异己,结党营私,想要把朝廷变成自己的一言堂。朝政的昏庸无序,给叛乱带来机会。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仓皇出逃,他对杨贵妃的所谓爱意也经受了考验。

六军驻足,威胁着唐玄宗赐死杨贵妃。唐玄宗也的确选择放弃了杨贵妃,但杨贵妃不是这场混乱的原因,她的死也不是解决混乱的终极答案,他还是没有保住江山。

晚年凄凉

安史之乱给太子李亨带来了机会,他虽然身为太子,但其实处境艰难,一直战战兢兢。在他之前,唐玄宗已经赐死了三个皇子,谁知道他不是下一个呢?频繁的猜忌之下,原本就淡薄的父子亲情也消耗殆尽。

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仓皇出逃,李亨则有了表现的舞台。756年7月9日,李亨率领军队来到朔方军大本营灵武,并在20日举行登基仪式,把年号改成了至德。唐玄宗则是被架空为了太上皇。那时,唐玄宗已经彻底失去了民心和威望,李亨的登基很顺利。就是李隆基也对这种先斩后奏无可奈何,一番挣扎之后,干脆把玉玺给李亨送了过去。

李隆基被架空之后,也是非常颓丧,他以为是用美人换江山,结果是水里捞月一场空。不过,这个曾经身怀雄才伟略的帝王,这时也没想到要承受的屈辱不止于此。唐肃宗李亨登基后,宠信宦官和张皇后,默许张皇后操控朝政。

张皇后一直忌惮李隆基,李隆基本来的住所是大明宫,但是他去长庆楼观景时,总会引得百姓山呼万岁,这就被张皇后认为是李隆基有重登皇位的想法,强制让他搬到了偏远孤寂的太极宫居住,断绝他和外界的联系。

在她的管制下,就是李亨想见自己父亲一面,也没有办法。唐玄宗的亲妹妹玉真公主原本陪着哥哥,也被张皇后调开了,因为张皇后想让唐玄宗饱受孤寂折磨。唐玄宗昔年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时候,肯定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会被儿媳磋磨成这样。

小结:

唐玄宗不是第一个由英明转为昏庸的封建帝王,也不是最后一个。明君和昏君其实只有一线之隔,这都是因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落后性,把权力都放到一个人手里,而乐观地期望那人不会滥用,简直儿戏。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裕为什么要屠尽司马懿的后世皇族?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司马懿和刘裕,司马懿和刘裕谁更厉害,刘裕怎么灭司马懿的

    刘裕靠着拼搏,尤其是心狠,在军中站稳了脚跟,消灭了对手,成就了帝业,灭了5个国家,杀了6位皇帝。仅东晋皇帝就有两位,至于东晋皇室,也就是司马懿的后人,更是被杀片甲不留,他要斩草除根,永绝后患!第一、越是从底层拼到最高层的草根就越狠!刘裕的发迹,像奴隶皇帝石勒,像“乞丐”皇帝,像矮子皇帝(其实拿破仑1

  • 武则天为何要杀亲姐姐?不是因为冷血,而是发现了她与李治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武则天为何杀亲姐姐,李治与武则天的爱情故事,皇帝李治与武则天关系

    但也有人认为她心狠手辣,为了自己的目的不惜一切,是个冷酷无情的人。不管大家对的评价如何,武则天对我国历史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不说她治国有方这方面,就算她作为一名女子,她的所作所为也让我国古代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提高了不少,算是女性思想觉醒的一个节点,此后参与社会活动。回想当年,武则天为了能够达到自己的

  • 战国时期秦国变法最为成功,列国为何不效仿秦国进行改革?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战国时期秦国的政策,秦国变法内容,秦国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var1]由此可见,相对于列国在战国中晚期的孱弱来说,秦国的变法可以说是相当的成功。而法家的影响力,也凭借秦国这个成功案例,对于此后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历史影响。当然,这些都是此后发生的事情。如果我们深挖当时的历史的话,便能产生这样一个疑问,这个疑问就是既然当时秦国变法的成效有目共睹,那么,

  • 战国时期魏国出身的四大人才,竟都选择帮助秦国,最终一统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魏国为秦国输送了多少人才,战国魏国最厉害的猛将,秦国一统六国资料

    [var1]公孙衍公孙衍(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魏国阴晋(今陕西省华阴市东)人。商鞅死后,公孙衍被秦惠文王任命为大良造,在公元前332年开始的雕阴之战中,公孙衍率秦军全歼魏军八万人并擒获了魏军主将龙贾,夺回了秦国丢失了八十年之久的河西之地。[var1]张仪张仪(?-前309年),姬姓,张氏,名仪,魏

  • 三国时期,关羽死后刘备攻打吴国,大败于夷陵,为什么不带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关羽死后刘备真的要伐吴吗,夷陵之战吴国损失多少,关羽死后刘备复仇灭了东吴吗

    [var1]有人问刘备攻打东吴为什么不带诸葛亮呢?我分析具体有以下几个原因:蜀国建国初期人心未定蜀国建国初期刚刚收复西川,西川的兵力多数是刘璋手下的降兵,而此时西川初定政治不修人心未稳,各少数民族还未归附。最要命的是,曹操此时已经打败了张鲁,随时威胁着蜀中,以致“蜀中一日数十惊”,曹操的谋士刘晔此时

  • 战国七雄魏国也是战国中的霸主,为什么感觉没什么人服魏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战国魏国,战国七雄魏国的崛起,战国初期的魏国有多强大

    [var1]三家分晋,魏国崛起。一、三家分晋。晋国是一个庞然大物,如果不分裂,最后统一中国的应该是晋国。无奈晋国的国君日渐式微,让手下一帮大臣做大,并且有了很大的离心力。晋文公重耳自从设置了三军的六卿之后,手下六个大的卿逐渐掌握了晋国的实际权力,有智氏、范氏、中行氏、韩氏、魏氏、赵氏。这六个氏族世代

  • 孙权自立为帝建立吴国之后,为何只追赠孙策为长沙桓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孙策死时孙权多少岁,吴国孙权孙策孙坚关系,历史上孙策和孙权的关系

    孙权稳固东吴称帝后,追尊父亲孙坚为武烈帝,并没有追哥哥孙策为帝。这一做法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这其中一定会有人会说孙权忘恩负义,他的权利也直接来源于哥哥孙策,按理说他应该感恩追哥哥为帝,可只给哥哥一个长沙恒王,而且这帝与王还是有本质的区别。[var1]当初曹操平定江北,又得荆州,于是劝孙权投降,这个时

  • 蜀国第一个被魏国灭了,说明北伐毫无成果吗?谁该负主要责任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蜀国灭了魏国吗,蜀国北伐为什么会成功,魏国灭蜀国有什么影响

    北伐期间曾经获得陇西一地几个郡城,蜀汉上下士气得到了极大的鼓舞。但随着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蜀汉失去了这棵参天大树后也从攻势变成守势,司马昭掌权曹魏时期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于是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率领18万军士兵分三路攻灭蜀汉。[var1]曹魏先灭蜀汉有以下几点原因——一、当时吴强蜀弱,歼灭蜀汉更容易

  • 蜀汉的粮草并不是软肋,说说魏国的坚壁战术是否有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蜀汉巅峰时期可以灭掉魏国么,蜀汉为何重用魏国,蜀汉是怎么投降魏国的

    1、诸葛亮于蜀汉建兴六年(魏太和二年)十二月(公元228底或229年初)发动的陈仓之役。[var1]2、诸葛亮于蜀汉建兴九年(魏太和五年)二月(公元231年)发动的二次围攻祁山战役。3、姜维于延熙十六年(魏嘉平五年)夏(公元253年)围攻南安之役。而其中二次围祁山的退兵并非真的粮草不足或者是运输不及

  •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们什么时间开始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春秋战国有哪些诸侯王,春秋战国时期所有诸侯国的资料

    春秋时期,三个子爵国僭越称王;战国时期,大王满地走![var1]1、楚国——第一个僭越称王商朝时,楚人在部落之争中落败被迫迁至南方,与百越地区蛮夷部落杂居。周文王时期,楚人首领鬻熊来到其身边为推翻商朝出谋划策,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并没有分封楚人,直到周成王时期,才分封楚国为子爵国。诸侯国有“公侯伯子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