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们什么时间开始称王?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们什么时间开始称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097 更新时间:2024/1/17 17:27:30

春秋时期,三个子爵国僭越称王;

战国时期,大王满地走!

[var1]

1、楚国——第一个僭越称王

商朝时,楚人在部落之争中落败被迫迁至南方,与百越地区蛮夷部落杂居。周文王时期,楚人首领鬻熊来到其身边为推翻商朝出谋划策,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并没有分封楚人,直到周成王时期,才分封楚国为子爵国。诸侯国有“公侯伯子男”五等,楚国为第四等。因为楚国地位低,且与蛮夷杂居,颇被周王室和中原诸侯国看轻,在周天子举行会盟时,楚国国君没有资格进入大厅,只能坐在厅外,还要充当服务员的角色。

楚人一直想提高自己的地位,直到熊通做了楚国君主。他是楚国第17任君主,此时楚国占据了江汉平原,灭掉了周边小国,国力强大,而经历了西周灭亡、平王东迁后,周王室式微,熊通派人给周天子带话:

“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

意思是我楚国军队,可以保护周王室,请周天子提高楚国地位。周桓王没有同意,熊通非常生气:

“王不加我,我自尊耳!”

于是楚国不再求周天子改封其为侯爵,直接称王了,熊通即楚武王。

面对楚国的僭越之举,周天子无力讨伐,只得发表口头抗议,自此楚国君主均称王。

[var1]

2、吴国——周王室对其称王喜闻乐见

吴国的建立源于泰伯奔吴。周太王有3个儿子,长子是泰伯、次子仲雍和小儿子季历,季历的儿子姬昌从小便有王者之像,深受周太王喜爱,因此周太王想传位给姬昌,但受制于嫡长子继承制,因此郁郁寡欢。泰伯感受到了父亲的为难,便毅然决然和二弟仲雍出走至南方,融入当地蛮夷部落,以成全周太王与周文王。泰伯在如今的江苏南部建立了勾吴古国,周武王建立周朝后,正式被封为吴国,也是子爵国。

吴国传承到第17任国君寿梦,国力强大,加上旁边的楚国已经称王,便也称王了。不过与楚国称王受到的待遇不同,寿梦称王后还到洛阳认祖归宗,受到周王室的热烈欢迎,丝毫没有感到不快。因为周天子知道,没有当年泰伯奔吴,周太王就不能传位给周文王,就没有现在的周天子,喝水不忘挖井人。

3、越国——跨越数千年的逆袭

越国始建于夏朝,是大禹的后裔,因中原地区政权变换,迁到如今江浙一带,周朝建立后被封为子爵国,地位与楚国相差无几,颇受中原诸侯国的歧视。

允常是越国第38任君主,此时距离越国立国已经过去上千年,越国国力强大,眼看楚国和吴国已经称王,允常也不甘落后,自称越王。允常的儿子便是勾践,在位期间卧薪尝胆灭掉了吴国,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霸,迁都琅琊后欲进军中原,完成了跨越千年的逆袭。

4、徐州相王——战国时期对周王室尊严的践踏(公元前334年)

韩赵魏三国分晋标志着战国时代的开。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成为战国第一个超级大国,魏武卒打遍天下无敌手,然而传承到魏䓨时,国力开始走下坡路。反观齐国田婴齐在邹忌的辅佐下励精图治,国力逐渐强盛。依靠田忌和孙膑在马陵之战、桂陵之战中两次大败不可一世的魏武卒,正式取代魏国成为第一强国。

衰落的魏国西有秦国,东有齐国,南有楚国,战略环境非常恶劣,经常被欺负,为改善不利局面,魏䓨采纳惠施的建议,折节事齐,前往徐州朝见田婴齐,并尊田婴齐为王,这便是齐威王。齐威王不好意思独自称王,便拉上魏䓨一起称王,这便是魏惠王,史称齐魏徐州相王。

徐州相王拉开了战国七雄称王的序幕,周王室的尊严彻底丧失。

[var1]

5、龙门称王——标志着秦国的正式崛起(公元前325年)

秦国自孝公商鞅变法以来,国力逐渐强大。嬴驷继位后,重用公孙衍、张仪等人,夺回了河西之地,建立了进军中原的桥头堡。

为了彰显秦国的强大和东出的决心,嬴驷效仿齐魏两国,在龙门称王,史称秦惠文王。在东方六国眼中,位居关外的秦国就像当年的楚国一样,是蛮夷之地,现在“其君冠冕,其君沸扬”,东方诸国终于感受到了强大的威胁。首当其冲的便是魏国,丢掉河西之地后几乎天天被秦国揍,为了拉拢盟友,在秦国称王的同年,魏惠王尊韩国君主为王,即韩宣惠王。拉拢了韩国,魏惠王本以为可以喘口气,结果韩魏两国一起被秦国揍,这就直接导致了战国时期最大规模称王活动。

6、五国相王——对抗强秦的一次集体高潮(公元前323年)

公孙衍收复河西之地后,本以为秦惠文王会让他做相邦,结果相邦之位给了张仪,公孙衍心中失落,便离开了秦国,前往魏国。

公孙衍久居秦国庙堂,深知秦国君臣的东出野心,于是他便想联合诸国合纵攻秦,为了加强诸国联系,使他们稳定团结在“合纵”大旗下,公孙衍说服魏惠王,组织了一次声势浩大的“五国相王”,魏国、韩国、燕国、赵国、中山国相互承认对方王号,至此战国七雄全部称王,几年后诸国在公孙衍的率领下第一次合纵攻秦。

五国当中,中山国最为弱小,作为战国扛把子,齐国觉得中山国不配称王,想要联合燕国等攻打中山国逼迫其去除王号,未能成功。

此外第一次合纵攻秦失败后,赵武灵王觉得羞愧,认为赵国的实力还不足以称王,于是在国内自称“君”,对外还是称王。

7、东西二帝——王者的强强对话(公元前288年)

秦昭襄王时期,秦国和齐国国力遥遥领先,堪比冷战时期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

在魏冉的建议下,秦昭襄王自称“西帝”,既是尊重对手,也为了离间东方诸国的关系,秦昭襄王派使者前往齐国,尊齐闵王为“东帝”,齐闵王“欣然接受”。

苏秦入齐后,劝说齐闵王放弃帝号,联合诸国合纵攻秦,齐闵王觉得齐国一家独大总比现在的局面好,便宣布去除帝号,并以秦国僭越帝号联合诸国攻秦。

秦昭襄王得到消息后,也被迫去除帝号,第三次合纵攻秦自然瓦解。

更多文章

  • 战国七雄争霸,诸侯为抢人才各出奇招,秦国、齐国、魏国谁最有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齐国vs魏国,齐国魏国赵国哪个厉害,七雄争霸宋国vs魏国视频

    [var1]魏国是最先崛起的战国,从魏文侯开始,一直到魏惠王前期,在近百年的时间里,魏国一直保持着无可挑战的霸权。魏国最能招揽人才的君主是魏文侯魏斯,著名典故“魏文侯礼贤者”,就是在讲他亲贤敬士的故事。为了吸引人才,魏文侯拜儒家弟子子夏为师,对段干木、田子方等也执弟子之礼,虽然他们没有做魏国的官吏,

  • 作为鬼谷子的徒弟,庞涓在输给孙膑前,是如何在魏国成名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鬼谷子弟子庞涓和孙膑,庞涓和孙膑给鬼谷子过生日,庞涓与孙膑

    庞涓在成名之前,魏国与楚国正较劲。[var1]此时的楚国,占据长江中游与淮河中上游,楚国的主要战略目标,是东部的越国和西部的巴国蜀国。楚国先把长江中下游与淮河流域控制住,再向北一个个灭亡其他诸侯,这是最现实可行的战略。魏国与楚国之间,有一篇蛮荒之地。春秋中后期郑国衰落后,晋国与楚国争霸,夹在中间的郑

  • 孙皓以言代法迫害无辜,最终使得吴国走上了亡国的道路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孙皓简历,吴国孙皓最后的命运,吴国的孙皓是谁

    [var1]孙皓会稽太守车浚因郡中遭受旱灾,上疏请求朝廷赈灾。孙皓却说他此举意在收买人心,便派人将他杀死,并砍下头颅示众。尚书熊睦对这件事稍有非议,孙皓竟亲自用刀把熊睦捣得体无完肤。中书令张尚学问渊博,孙皓经常向他提一些难题,但每次都难不倒他,孙皓因此忌恨张尚。一次孙皓喝酒,问张尚谁的酒量可与自己相

  • 战国七雄中,魏国和齐国先后称霸,结果都“富不过三代”!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战国七雄魏国的崛起,齐国vs魏国,齐国魏国赵国哪个厉害

    [var1]一一方面,就魏国来说,根据《战国策》、《左传》等史料的记载,魏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周朝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姬姓,魏氏。公元前453年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魏与赵、韩一起被名义尚存的周天子正式封为诸侯。对于魏国的崛起,始于魏文侯这位君主。

  • 在春秋战国的几百年历史上为什么先后出现了两个“魏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战国时期为什么有两个魏国,春秋时期的魏国一共统治了多少年,如何评价战国时的魏国

    [var1]在西周开国天子周武王到第二代天子周成王之间,西周先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分封诸侯,姬姓诸侯占据了大多数。而一个周室姬姓的贵族在魏地(今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北部),建立了魏国。[var1]由于年代久远和史料的缺失,这个魏国连初代国君都说不清楚了。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这个魏国与晋国、齐国、鲁国、宋国

  • 商鞅、张仪、范睢等魏人,都去替秦国卖命,魏国为何留不住人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商鞅和范雎谁先谁后,张仪商鞅,秦国张仪商鞅贡献

    按理,强大的国力加上众多人才,魏国一定可以横扫六国,实现大一统/然而,历史上最后实现大一统的却是人才相对匮乏的秦国。[var1]秦国能实现统一离不开人才的帮助,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商鞅,他的变法使秦国从此走上军事强国。还有外交专家张仪,正是有他们对秦国的辅佐,才有了秦国的强大,才有秦王嬴政在先人的基础

  • 吴国祖先的光荣传统,并没有改变吴王阖闾夺位的决心和称霸的野心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吴王阖闾临死遗言,吴王阖闾出生时间,吴国阖闾之死

    那么,为何吴国的君位争夺战,没有像其他的诸侯国一般,发生严重的纷争和后续效应呢?[var1]《东周列国·春秋篇》吴王阖闾剧照究其原因,这和吴国自古以来的传位方式有关。吴国的起源,与周王室是密不可分的。周王为了顺利地传位给季历,周王之子吴太伯、仲雍就逃到了蛮荒之地避位。仲雍的后代,世代居住在吴地,传到

  • 楚国被吴国打败后,秦国出兵相助,有伍子胥和孙武的吴国为何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吴国打败楚国后统一了吗,吴国灭楚国后怎么样了,吴国孙武

    吴国再厉害,也无法同时面对秦国、楚国的进攻,更何况后方还有越国的偷袭。这就相当于吴国要同时应付秦国、楚国与越国三个国家,这样一来根本没有任何胜算。[var1]吴国在春秋末期开辟了“西击强楚,北威齐晋”的霸业,并出现了春秋五霸之一的吴王阖闾。吴国、越国原本都是东南方向上的小国家,自身国小而民寡,版图狭

  • 春秋时一位刺客,为刺杀敌人毁容失声,是金庸笔下范瑶的原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范遥最后怎样死的,张无忌范遥相认,范遥个人资料

    [var1]金庸塑造范瑶这个人,并非完全凭空捏造的,他是根据历史上一位刺客的原型写出来的,这个人就是豫让,他是春秋时期的刺客,春秋时期有四大刺客,分别是荆轲、要离、专诸、聂政,还有另一种说法,即把要离换成豫让。豫让是晋国人,智伯瑶的家臣,在晋阳之战中,智伯瑶兵败,被赵襄子所杀,赵襄子还把他的头颅做成

  • 三国蜀国为何最先灭亡 只因诸葛亮中了魏国这一毒计引狼入室!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诸葛亮魏国,三国中蜀国为什么最先灭亡,三国中蜀国灭亡真相

    [var1]姜维发现马遵已走,忙追随其后,可惜晚了一步,待姜维等人至上邽,城门已闭,不肯放其入城。姜维等人又返回冀县,冀县也不放姜维等人等进城。姜维等害怕,只好去投诸葛亮。时蜀军先锋马谡因违背诸葛亮的部署,又不听裨将军王平劝阻,擅自放弃街亭,依山立寨,以为据高临下击魏军势如破竹。结果被魏左将军张郃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