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蜀汉的粮草并不是软肋,说说魏国的坚壁战术是否有效?

蜀汉的粮草并不是软肋,说说魏国的坚壁战术是否有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072 更新时间:2024/2/6 16:06:15

1、诸葛亮于蜀汉建兴六年(魏太和二年)十二月(公元228底或229年初)发动的陈仓之役。

[var1]

2、诸葛亮于蜀汉建兴九年(魏太和五年)二月(公元231年)发动的二次围攻祁山战役。

3、姜维于延熙十六年(魏嘉平五年)夏(公元253年)围攻南安之役。

而其中二次围祁山的退兵并非真的粮草不足或者是运输不及,小编根据《李严传》以及《资治通鉴》的有关记载可以得知,其实真正的原因,在于李严。

李严谎报的是因为天下大雨,运粮不便,要求诸葛亮撤军。但是诸葛亮在撤军途中,李严却又说“军粮饶足,何以便归!”并上奏后主说诸葛亮是“军伪退,欲以诱贼与战。” 而《资治通鉴》上说李严“又欲杀督运岑述以解己不办之责”。陈寿在《李严传》中认为是李严“欲以解己不办之责,显亮不进之愆也。”小编根据上述史料中李严的表现,认为这说明了2点:1、军粮是充足的(李严自己也说了),没有供应不上的情况。2、下大雨或许有些影响运粮的时间或人力财力,但没有到李严所说的难以运粮(所以李严要杀运粮官岑述灭口)。因为这两点都是立刻可以查证的,所以李严在诸葛亮回来前急着为自己开脱,一边恶人先告状,一边要杀人灭口。

[var1]

至于李严为什么要这么做,原因就难考证了。

或许是因为他不赞成北伐。

或许只是他的一时懒惰。

或许是他妒忌诸葛亮的功勋(小编的猜测是李严与诸葛亮同为刘备托孤的重臣,刘备给二人的分工是李严管军事,诸葛亮管政事,后来诸葛亮却一手全抓了,李严或许已经有些不平衡了,再加上诸葛亮二出祁山节节胜利,大败司马懿,眼看要成大功了,李严有些嫉妒了,嫉妒的人做事往往是不顾后果的;当然这只是小编的猜测,是一家之词,究竟如何只有李严自己知道了)……

[var1]

言归正传,因此诸葛亮、姜维二人发动的十四次对魏战役中,真正因为粮草不足而退兵的只有两次。而诸葛亮发动三次大规模战争的时间分别是建兴六年正月至四月、建兴九年二月至六月、建兴十二年二月至八月,都在四个月以上,皆没有粮草的问题,反是陈仓之战只有一个月就粮草不足而退了。总体上说,军粮并非是蜀汉的软肋,魏国采取的坚壁战术如果只是为了耗费蜀军的粮草,那就不能算是成功的战术。

更多文章

  •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们什么时间开始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春秋战国有哪些诸侯王,春秋战国时期所有诸侯国的资料

    春秋时期,三个子爵国僭越称王;战国时期,大王满地走![var1]1、楚国——第一个僭越称王商朝时,楚人在部落之争中落败被迫迁至南方,与百越地区蛮夷部落杂居。周文王时期,楚人首领鬻熊来到其身边为推翻商朝出谋划策,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并没有分封楚人,直到周成王时期,才分封楚国为子爵国。诸侯国有“公侯伯子男

  • 战国七雄争霸,诸侯为抢人才各出奇招,秦国、齐国、魏国谁最有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齐国vs魏国,齐国魏国赵国哪个厉害,七雄争霸宋国vs魏国视频

    [var1]魏国是最先崛起的战国,从魏文侯开始,一直到魏惠王前期,在近百年的时间里,魏国一直保持着无可挑战的霸权。魏国最能招揽人才的君主是魏文侯魏斯,著名典故“魏文侯礼贤者”,就是在讲他亲贤敬士的故事。为了吸引人才,魏文侯拜儒家弟子子夏为师,对段干木、田子方等也执弟子之礼,虽然他们没有做魏国的官吏,

  • 作为鬼谷子的徒弟,庞涓在输给孙膑前,是如何在魏国成名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鬼谷子弟子庞涓和孙膑,庞涓和孙膑给鬼谷子过生日,庞涓与孙膑

    庞涓在成名之前,魏国与楚国正较劲。[var1]此时的楚国,占据长江中游与淮河中上游,楚国的主要战略目标,是东部的越国和西部的巴国蜀国。楚国先把长江中下游与淮河流域控制住,再向北一个个灭亡其他诸侯,这是最现实可行的战略。魏国与楚国之间,有一篇蛮荒之地。春秋中后期郑国衰落后,晋国与楚国争霸,夹在中间的郑

  • 孙皓以言代法迫害无辜,最终使得吴国走上了亡国的道路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孙皓简历,吴国孙皓最后的命运,吴国的孙皓是谁

    [var1]孙皓会稽太守车浚因郡中遭受旱灾,上疏请求朝廷赈灾。孙皓却说他此举意在收买人心,便派人将他杀死,并砍下头颅示众。尚书熊睦对这件事稍有非议,孙皓竟亲自用刀把熊睦捣得体无完肤。中书令张尚学问渊博,孙皓经常向他提一些难题,但每次都难不倒他,孙皓因此忌恨张尚。一次孙皓喝酒,问张尚谁的酒量可与自己相

  • 战国七雄中,魏国和齐国先后称霸,结果都“富不过三代”!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战国七雄魏国的崛起,齐国vs魏国,齐国魏国赵国哪个厉害

    [var1]一一方面,就魏国来说,根据《战国策》、《左传》等史料的记载,魏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周朝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姬姓,魏氏。公元前453年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魏与赵、韩一起被名义尚存的周天子正式封为诸侯。对于魏国的崛起,始于魏文侯这位君主。

  • 在春秋战国的几百年历史上为什么先后出现了两个“魏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战国时期为什么有两个魏国,春秋时期的魏国一共统治了多少年,如何评价战国时的魏国

    [var1]在西周开国天子周武王到第二代天子周成王之间,西周先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分封诸侯,姬姓诸侯占据了大多数。而一个周室姬姓的贵族在魏地(今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北部),建立了魏国。[var1]由于年代久远和史料的缺失,这个魏国连初代国君都说不清楚了。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这个魏国与晋国、齐国、鲁国、宋国

  • 商鞅、张仪、范睢等魏人,都去替秦国卖命,魏国为何留不住人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商鞅和范雎谁先谁后,张仪商鞅,秦国张仪商鞅贡献

    按理,强大的国力加上众多人才,魏国一定可以横扫六国,实现大一统/然而,历史上最后实现大一统的却是人才相对匮乏的秦国。[var1]秦国能实现统一离不开人才的帮助,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商鞅,他的变法使秦国从此走上军事强国。还有外交专家张仪,正是有他们对秦国的辅佐,才有了秦国的强大,才有秦王嬴政在先人的基础

  • 吴国祖先的光荣传统,并没有改变吴王阖闾夺位的决心和称霸的野心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吴王阖闾临死遗言,吴王阖闾出生时间,吴国阖闾之死

    那么,为何吴国的君位争夺战,没有像其他的诸侯国一般,发生严重的纷争和后续效应呢?[var1]《东周列国·春秋篇》吴王阖闾剧照究其原因,这和吴国自古以来的传位方式有关。吴国的起源,与周王室是密不可分的。周王为了顺利地传位给季历,周王之子吴太伯、仲雍就逃到了蛮荒之地避位。仲雍的后代,世代居住在吴地,传到

  • 楚国被吴国打败后,秦国出兵相助,有伍子胥和孙武的吴国为何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吴国打败楚国后统一了吗,吴国灭楚国后怎么样了,吴国孙武

    吴国再厉害,也无法同时面对秦国、楚国的进攻,更何况后方还有越国的偷袭。这就相当于吴国要同时应付秦国、楚国与越国三个国家,这样一来根本没有任何胜算。[var1]吴国在春秋末期开辟了“西击强楚,北威齐晋”的霸业,并出现了春秋五霸之一的吴王阖闾。吴国、越国原本都是东南方向上的小国家,自身国小而民寡,版图狭

  • 春秋时一位刺客,为刺杀敌人毁容失声,是金庸笔下范瑶的原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范遥最后怎样死的,张无忌范遥相认,范遥个人资料

    [var1]金庸塑造范瑶这个人,并非完全凭空捏造的,他是根据历史上一位刺客的原型写出来的,这个人就是豫让,他是春秋时期的刺客,春秋时期有四大刺客,分别是荆轲、要离、专诸、聂政,还有另一种说法,即把要离换成豫让。豫让是晋国人,智伯瑶的家臣,在晋阳之战中,智伯瑶兵败,被赵襄子所杀,赵襄子还把他的头颅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