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七雄魏国也是战国中的霸主,为什么感觉没什么人服魏呢?

战国七雄魏国也是战国中的霸主,为什么感觉没什么人服魏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895 更新时间:2024/2/6 16:06:41

[var1]

三家分晋,魏国崛起。

一、三家分晋。

晋国是一个庞然大物,如果不分裂,最后统一中国的应该是晋国。无奈晋国的国君日渐式微,让手下一帮大臣做大,并且有了很大的离心力。晋文公重耳自从设置了三军的六卿之后,手下六个大的卿逐渐掌握了晋国的实际权力,有智氏、范氏、中行氏、韩氏、魏氏、赵氏。这六个氏族世代在晋国担任高官,并且有封地,都养了一批私兵,彼此之间互相结盟、攻伐,俨然成了战国时期的缩小版。

范氏和中行氏是首先被其他几家联合攻散了,失去了原来的地位,晋国只留下了智氏、赵氏、韩氏、魏氏四大家公卿。这四大家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在晋国内部争夺封地,彻底把晋国国君架空了,晋王成了周王的翻版。智氏是最强大的家族,大有一统晋国的局势,逼迫韩、赵、魏三家联合,把这个老大灭了。

公元前403年,羽翼丰满的韩、赵、魏三家同时派遣使者去慰问周威烈王,要求封侯,瓜分晋国。周威烈王也是一个没有实际权力的主,自己不同意又能怎么样,照样分了晋国,于是做了一个顺水人情,同意了三家把原来的晋国瓜分了。自然三个新的诸侯虚情假意的表了表对周王的忠心,送上了大批的礼品,这些礼物才是周威烈王最需要的,希望他们年年送,毕竟舍得送礼品的诸侯也不多了!

[var1]

二、魏文侯崛起。

魏国有两个称呼,一个是熟悉的魏国,一个是梁国。公元前364年,魏惠王将都城迁移到大梁之后,后世史书也称魏国为“梁国”,大梁在现在的河南开封附近。

魏文侯魏斯(姬姓魏氏)是第一个被封侯的魏国国君,新的称呼,老的疆土,这让他雄心勃勃。魏国位居中原地区,边境强国林立,四战之地,生存环境恶劣,逼迫魏文侯必须强兵富国,拓展疆域,这样魏国才不至于被消灭。

1、招贤纳士。

魏文侯明白一个道理,如果想要富强首先要招揽使用各种人才,让这些能人为魏国的发展出力。他招纳了李悝、翟璜、吴起乐羊、魏成、子夏、西门豹等战国初期的众多杰出人物,李悝、翟璜为相国,吴起、乐羊为将领,重用儒家子夏等人。

魏文侯的礼贤下士,聚集了战国初期的最顶尖的人才,很快使得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第一个霸主。

[var1]

2、战国第一个改革蓝本。

李悝是法家的杰出代表人物,他任职期间对魏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李悝主张废除贵族的世袭制度,选贤任能,加大执政的效率,对文武大臣要赏罚分明;同时因地制宜推广农业改革,在主要农作物保障的前提下,发展农业的副业,增加民众和国家的收入;为进一步让变法的改革措施执行到位,他又制定了《法经》,保护变法,稳固魏国的统治。

李悝的变法虽然不能彻底成功,但后世的吴起变法、商鞅变法,都是借用了李悝变法的蓝本进行因地制宜的修改而进行的。商鞅变法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它是一次变法比较彻底的改革而已。

通过改革,魏国的国力强大起来了,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算是内政取得了成功。

3、魏武卒。

魏文侯还招纳了名将吴起为将领,让他训练魏国的士兵。由于魏国的边疆比较散,时刻处于其他各国的威胁之中,富国的同时就是要强兵。魏国有一个先天的优势,地处中原地区,生产力比较发达,人口多,冶铁业也是最先进的,为魏国的军事崛起提供了先天条件。

[var1]

吴起负责带兵的理念是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吴起建议魏文侯用他的选择士兵条件重新选择士兵,称之为“武卒”,也就是吴起的“精兵”。选拔的新兵个个体魄强健,每五人为一伍,设伍长;二伍为什,设什长;五什为一屯,设屯长;二屯为百,设百将一人;五百人,设五百主一人,一千人,设二五百主一人。据《荀子.议兵篇》记载:

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

以上是魏武卒的选拔标准,通过100里的全副武装的选拔就可以成为魏武卒的一员了。

此外,魏武卒的士兵得到国家的照顾,全家免除国家的赋税,生活条件非常好,有时作战勇敢的士兵将士可以获得田宅等的赏赐,解决了魏武卒的后顾之忧。

魏武卒建立之后,成为战国初期最强悍的步兵军队,其他诸侯国的部队都是魏武卒施虐的对象了。

4、结果。

富国强兵之后就是展示自己的实力,兼并小国,打压大的诸侯国,为自己营造安全的生存环境。

魏国曾经灭掉了中山国(后在赵的扶持下重新立国),打压的赵国喘不过气来,著名的“围魏救赵”就是魏国军队围困赵国首都邯郸时发生的。魏国击败了楚国,夺得楚国在中原地区的大部分土地,同时打败了秦国、齐国这样的大国,威震当时的诸侯。

公元前343年,魏惠王率领诸侯共同参见周王,战国的第一个霸主就是魏国了。

战国后期的魏国存在感怎么如此低?

魏文侯的儿子也算是一个雄主,他任用吴起变法,国家势力更加强盛,父子二人算是为魏国打下了百年的基业,战国的前半程魏国算是一枝独秀了,奠定了战国七雄的位置。

魏文侯之后,魏国的国君大都躺在祖先打下的基业上昏昏然,至于招贤纳士这样的事情也大都不放在心上,很多慕名而投奔秦国的著名人士都留不住,被排挤或者被驱赶,最为著名的是吴起被排挤,投奔楚国,成了魏国的对手;另外一个名士则是孙膑,魏王本来自己就不重视人才,结果导致孙膑被打挖走了膝盖骨,成了残废,被齐国人救走,马陵之战,魏武卒损失巨大,主将庞涓也殒命。

魏国不但留不住其他的国家的人才,对自己内部的人也排挤,譬如著名的范雎,在魏国得不到重用,到了秦国成了丞相,为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魏国末期,魏公子信陵君可以说是魏国存在的标志人物,有信陵君在,其他国家不敢小觑魏国,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也被排挤,不能执掌魏国大权,信陵君一死,魏国也很快灭亡了。

战国末期,魏国被秦国打怕了,经常明哲保身,国土一缩再缩,很少敢于主动出击,自然存在感就非常小了。

更多文章

  • 孙权自立为帝建立吴国之后,为何只追赠孙策为长沙桓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孙策死时孙权多少岁,吴国孙权孙策孙坚关系,历史上孙策和孙权的关系

    孙权稳固东吴称帝后,追尊父亲孙坚为武烈帝,并没有追哥哥孙策为帝。这一做法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这其中一定会有人会说孙权忘恩负义,他的权利也直接来源于哥哥孙策,按理说他应该感恩追哥哥为帝,可只给哥哥一个长沙恒王,而且这帝与王还是有本质的区别。[var1]当初曹操平定江北,又得荆州,于是劝孙权投降,这个时

  • 蜀国第一个被魏国灭了,说明北伐毫无成果吗?谁该负主要责任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蜀国灭了魏国吗,蜀国北伐为什么会成功,魏国灭蜀国有什么影响

    北伐期间曾经获得陇西一地几个郡城,蜀汉上下士气得到了极大的鼓舞。但随着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蜀汉失去了这棵参天大树后也从攻势变成守势,司马昭掌权曹魏时期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于是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率领18万军士兵分三路攻灭蜀汉。[var1]曹魏先灭蜀汉有以下几点原因——一、当时吴强蜀弱,歼灭蜀汉更容易

  • 蜀汉的粮草并不是软肋,说说魏国的坚壁战术是否有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蜀汉巅峰时期可以灭掉魏国么,蜀汉为何重用魏国,蜀汉是怎么投降魏国的

    1、诸葛亮于蜀汉建兴六年(魏太和二年)十二月(公元228底或229年初)发动的陈仓之役。[var1]2、诸葛亮于蜀汉建兴九年(魏太和五年)二月(公元231年)发动的二次围攻祁山战役。3、姜维于延熙十六年(魏嘉平五年)夏(公元253年)围攻南安之役。而其中二次围祁山的退兵并非真的粮草不足或者是运输不及

  •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们什么时间开始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春秋战国有哪些诸侯王,春秋战国时期所有诸侯国的资料

    春秋时期,三个子爵国僭越称王;战国时期,大王满地走![var1]1、楚国——第一个僭越称王商朝时,楚人在部落之争中落败被迫迁至南方,与百越地区蛮夷部落杂居。周文王时期,楚人首领鬻熊来到其身边为推翻商朝出谋划策,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并没有分封楚人,直到周成王时期,才分封楚国为子爵国。诸侯国有“公侯伯子男

  • 战国七雄争霸,诸侯为抢人才各出奇招,秦国、齐国、魏国谁最有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齐国vs魏国,齐国魏国赵国哪个厉害,七雄争霸宋国vs魏国视频

    [var1]魏国是最先崛起的战国,从魏文侯开始,一直到魏惠王前期,在近百年的时间里,魏国一直保持着无可挑战的霸权。魏国最能招揽人才的君主是魏文侯魏斯,著名典故“魏文侯礼贤者”,就是在讲他亲贤敬士的故事。为了吸引人才,魏文侯拜儒家弟子子夏为师,对段干木、田子方等也执弟子之礼,虽然他们没有做魏国的官吏,

  • 作为鬼谷子的徒弟,庞涓在输给孙膑前,是如何在魏国成名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鬼谷子弟子庞涓和孙膑,庞涓和孙膑给鬼谷子过生日,庞涓与孙膑

    庞涓在成名之前,魏国与楚国正较劲。[var1]此时的楚国,占据长江中游与淮河中上游,楚国的主要战略目标,是东部的越国和西部的巴国蜀国。楚国先把长江中下游与淮河流域控制住,再向北一个个灭亡其他诸侯,这是最现实可行的战略。魏国与楚国之间,有一篇蛮荒之地。春秋中后期郑国衰落后,晋国与楚国争霸,夹在中间的郑

  • 孙皓以言代法迫害无辜,最终使得吴国走上了亡国的道路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孙皓简历,吴国孙皓最后的命运,吴国的孙皓是谁

    [var1]孙皓会稽太守车浚因郡中遭受旱灾,上疏请求朝廷赈灾。孙皓却说他此举意在收买人心,便派人将他杀死,并砍下头颅示众。尚书熊睦对这件事稍有非议,孙皓竟亲自用刀把熊睦捣得体无完肤。中书令张尚学问渊博,孙皓经常向他提一些难题,但每次都难不倒他,孙皓因此忌恨张尚。一次孙皓喝酒,问张尚谁的酒量可与自己相

  • 战国七雄中,魏国和齐国先后称霸,结果都“富不过三代”!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战国七雄魏国的崛起,齐国vs魏国,齐国魏国赵国哪个厉害

    [var1]一一方面,就魏国来说,根据《战国策》、《左传》等史料的记载,魏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周朝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姬姓,魏氏。公元前453年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魏与赵、韩一起被名义尚存的周天子正式封为诸侯。对于魏国的崛起,始于魏文侯这位君主。

  • 在春秋战国的几百年历史上为什么先后出现了两个“魏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战国时期为什么有两个魏国,春秋时期的魏国一共统治了多少年,如何评价战国时的魏国

    [var1]在西周开国天子周武王到第二代天子周成王之间,西周先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分封诸侯,姬姓诸侯占据了大多数。而一个周室姬姓的贵族在魏地(今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北部),建立了魏国。[var1]由于年代久远和史料的缺失,这个魏国连初代国君都说不清楚了。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这个魏国与晋国、齐国、鲁国、宋国

  • 商鞅、张仪、范睢等魏人,都去替秦国卖命,魏国为何留不住人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商鞅和范雎谁先谁后,张仪商鞅,秦国张仪商鞅贡献

    按理,强大的国力加上众多人才,魏国一定可以横扫六国,实现大一统/然而,历史上最后实现大一统的却是人才相对匮乏的秦国。[var1]秦国能实现统一离不开人才的帮助,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商鞅,他的变法使秦国从此走上军事强国。还有外交专家张仪,正是有他们对秦国的辅佐,才有了秦国的强大,才有秦王嬴政在先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