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渊的野心有多大?将他4个儿子的名字连起来看看,就明白了

李渊的野心有多大?将他4个儿子的名字连起来看看,就明白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651 更新时间:2024/2/6 16:04:15

“名字蕴含着无穷的寄托和期望。”的确如此,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我们的汉字更是拥有着长久的历史。尤其是在古代,家长给子孙后代起名字的时候都会非常的重视,而且很多时候,孩子的名字不仅蕴涵着家长对于孩子的期待,其中也蕴藏着父母们的一份念想。

那提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李渊了。李渊是一个十分有野心的人,不仅仅在行为举止上一直有所表露,而且,最著名的就是,他的四个儿子的名字如果连起来看,更是暴露了他勃勃的野心,那他的四个儿子的名字各有什么深意呢?就让我们结合历史来一探究竟。

其实提到李渊我们应该大部分人都不会陌生,那想要了解李渊的身世和野心,其实还是要先了解一下李渊的整个身世背景以及他最为著名的起义的经过。

我们都知道,身世和门第是十分重要的。其实,李渊一开始是出生于一个名门望族的,他的父亲也是当时著名的功臣,可以说身世显赫。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后来,李渊的父亲不幸去世。我们知道在古代男子是一个家中的顶梁柱,而随着李渊父亲的去世,虽然李家是一个大家族,但是其实实力还是有所减弱了。

但是好在,李渊的父亲为家族打下了深厚的基础,而且李渊自己也是勤奋的人,所以,年少有为的李渊还是凭借着自己的实力,成为了当时的皇帝杨坚身边的侍卫。而后来隋炀帝时期,李渊更是将自己的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成为一个位高权重的大臣。

此时的李渊,在军事和政治上都小有成就,而且有了一定自己的势力范围,这其实就是为他以后的起义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而此时他就是还差一个契机罢了。

在后来,隋炀帝开始变得猖狂起来,大兴土木,当时朝廷内外叫苦连天,而且百姓的生活也是越发的不幸,眼看政局不稳,这个时候李渊也开始打自己的如意算盘,他明白自己的机会就要来了。

李渊并不是一个有勇无谋之人,他明白一切不可操之过急,所以一开始先是静观其变,后来又先是决定拥立杨侑。而此时,其实也只是李渊计划的一部分罢了。

在杨侑登基后没多久,他的野心终于经不起了等待,逼迫杨侑将皇位禅位与他。于是,李渊如愿称帝,建立唐朝。而这也就是李渊整个起义的全过程。

这个时候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李渊的确一直都是一个很有野心和抱负的人。即使一开始是效劳与皇帝,但是也是在默默的积累自己的势力。

而不仅从李渊等不及从而逼迫杨侑禅位能够表现他的野心,其实在很多方面都可以看出他野心之大,而从他给自己的四个儿子所起的名字中,更是能够发掘出来。

我们先来看李渊四个儿子的名字,这四个名字分别是: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看似是简单的四个名字。不过我们先要明确的是,李渊在有这四个儿子的时候,还未称帝。这时候再来分析四个儿子的名字,更是野心由内而外的显露。

首先来看大儿子李建成,建成两字,顾名思义就是说:要能够建功立业,成就无边。而如果想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就是只有皇帝了,所以可见,第一个儿子的名字中,就蕴含着李渊想要成为皇帝的梦想。

再来看第二个儿子李世民。“世民”意思就是说要能够拥有盛世并且安民。而这也是李渊对自己称帝后的期望,希望自己能够让天下盛世,并且百姓安居乐业。

第三个儿子名字是李玄霸。“玄霸”意思就是说要称霸天下。所以可见,李渊这个时候是希望自己能够称霸天下。而这也是勃勃野心,将皇帝作为了自己的终极目标。

第四个儿子则是李元吉。“元吉”则是饱含着另外一种意味。其实就是李渊希望自己称帝后能够安稳吉祥,长命百顺,身体健康,从而能够牢固的坐稳自己的王位。

我们将这四个名字连起来看,李渊的起名思想中,其实就是蕴藏着自己想要做皇帝称霸天下,建功立业,而且做皇帝后盛世安民,长命百岁的期待。所以可见,他的野心一直很大,虽然也有所压抑收敛,但是其实也是一直都有显露出来的。

而其实在古代,很多人都是有勃勃的野心的。但是李渊其实算是把自己的野心实现的比较好的人之一的。

首先,他想要当皇帝,的确经过起义和重重努力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的唐朝。而唐朝也是十分繁荣的一个朝代,并且也为历史发展做出了很多的贡献。

同时,在李渊的培养和熏陶下,他的四个儿子其实也是声名大噪。不仅仅各个都是武艺高强,或者是有自己精通的方面,而且也像自己的父亲一样,有着极高的野心。

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他儿子继承他的野心,十分的努力上进固然是好事,但是这也就造成了在后期,他的儿子都是十分的觊觎他的王位。这就导致了后来我们所熟知的“玄武门”事变。也正是如此,后期李渊只得退位当太上皇,而李世民成为了下一任皇帝。

可是我们也知道,李世民并不是一个贪图享乐之人,在历史上李世民也做出了很多的贡献,可以说是一位功劳十分显著的皇帝。

正所谓:人无完人。的确如此,历史人物很多时候都是形象饱满的。有好的一面,也就有缺点的一面。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对待历史人物都要有一个客观的心态才行。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李世民等到李靖、李绩表态之后,才敢发动玄武门之变,他在等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世民李靖李绩三人军事能力,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怎么问李绩的,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与李靖的对话

    在我国历史上,李世民作为一名很治世之才的君主,一生勤政爱民,估计唯一的污点就是在皇位的争夺上有些名不正言不顺。根据当时的例律,只有家中长子才能继承大统,而他排行老二,注定与皇帝之位无缘。不过后来他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掉手足,逼迫父亲退位,才顺利登上皇位。但事实上他发动玄武门之变也是无奈之举,他曾多次被

  • 唐朝奇事:虢国夫人得到一绝世美男子,两年后才知那是一具木偶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朝十大经典故事,虢国公主,唐玄宗和虢国夫人

    封建社会中,国家的权力、珍惜资源等一切可以享乐的事物都掌握在皇亲国戚这些少数群体手里,底层的穷人十分愤恨却又无奈。日常生活中的市井坊间距离那些权贵最接近的时候便是茶余饭后谈起那些人的逸闻趣事。而在大唐红极一时的杨玉环便是老百姓的谈资之一,她“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故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杨

  • 首席判官崔钰:为何给李世民添20年阳寿,却无视李渊魂处鬼门关?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世民与崔判官,唐太宗跟崔判官的关系,李世民和阎王爷的关系

    唐国公李渊晋阳起兵后,智勇双全的秦王李世民,便成了大唐横扫对手、一统天下最为得力的助手。但连年的征战杀伐,特别是太极宫玄武门之兵变,年迈体衰后,李世民由于杀伐心过重,时常感觉有“怨魂缠身”,一次次从梦中惊醒!贞观23年5月,51岁的李世民,驾崩于终南山翠微宫。威猛无比的唐王李世民原本是没有神鬼信仰的

  • 雄才大略的唐朝帝王:晚年却被架空成太上皇,还被自己儿媳折磨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可是,月盈则亏,物极必反。开元盛世的极度繁华也带来了相应的阴影,唐王朝就像是攀上了最高峰,然后除了下落就别无他法。紧随其后的是安史之乱,这场战乱动摇了大唐的国本,造成了其不可抑制的衰落。李隆基开创了开元盛世,是一位拥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他的命运也和大唐一样跌宕起伏,壮年意气风发,晚年却被架空成了太上皇

  • 刘裕为什么要屠尽司马懿的后世皇族?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司马懿和刘裕,司马懿和刘裕谁更厉害,刘裕怎么灭司马懿的

    刘裕靠着拼搏,尤其是心狠,在军中站稳了脚跟,消灭了对手,成就了帝业,灭了5个国家,杀了6位皇帝。仅东晋皇帝就有两位,至于东晋皇室,也就是司马懿的后人,更是被杀片甲不留,他要斩草除根,永绝后患!第一、越是从底层拼到最高层的草根就越狠!刘裕的发迹,像奴隶皇帝石勒,像“乞丐”皇帝,像矮子皇帝(其实拿破仑1

  • 武则天为何要杀亲姐姐?不是因为冷血,而是发现了她与李治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武则天为何杀亲姐姐,李治与武则天的爱情故事,皇帝李治与武则天关系

    但也有人认为她心狠手辣,为了自己的目的不惜一切,是个冷酷无情的人。不管大家对的评价如何,武则天对我国历史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不说她治国有方这方面,就算她作为一名女子,她的所作所为也让我国古代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提高了不少,算是女性思想觉醒的一个节点,此后参与社会活动。回想当年,武则天为了能够达到自己的

  • 战国时期秦国变法最为成功,列国为何不效仿秦国进行改革?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战国时期秦国的政策,秦国变法内容,秦国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var1]由此可见,相对于列国在战国中晚期的孱弱来说,秦国的变法可以说是相当的成功。而法家的影响力,也凭借秦国这个成功案例,对于此后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历史影响。当然,这些都是此后发生的事情。如果我们深挖当时的历史的话,便能产生这样一个疑问,这个疑问就是既然当时秦国变法的成效有目共睹,那么,

  • 战国时期魏国出身的四大人才,竟都选择帮助秦国,最终一统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魏国为秦国输送了多少人才,战国魏国最厉害的猛将,秦国一统六国资料

    [var1]公孙衍公孙衍(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魏国阴晋(今陕西省华阴市东)人。商鞅死后,公孙衍被秦惠文王任命为大良造,在公元前332年开始的雕阴之战中,公孙衍率秦军全歼魏军八万人并擒获了魏军主将龙贾,夺回了秦国丢失了八十年之久的河西之地。[var1]张仪张仪(?-前309年),姬姓,张氏,名仪,魏

  • 三国时期,关羽死后刘备攻打吴国,大败于夷陵,为什么不带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关羽死后刘备真的要伐吴吗,夷陵之战吴国损失多少,关羽死后刘备复仇灭了东吴吗

    [var1]有人问刘备攻打东吴为什么不带诸葛亮呢?我分析具体有以下几个原因:蜀国建国初期人心未定蜀国建国初期刚刚收复西川,西川的兵力多数是刘璋手下的降兵,而此时西川初定政治不修人心未稳,各少数民族还未归附。最要命的是,曹操此时已经打败了张鲁,随时威胁着蜀中,以致“蜀中一日数十惊”,曹操的谋士刘晔此时

  • 战国七雄魏国也是战国中的霸主,为什么感觉没什么人服魏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战国魏国,战国七雄魏国的崛起,战国初期的魏国有多强大

    [var1]三家分晋,魏国崛起。一、三家分晋。晋国是一个庞然大物,如果不分裂,最后统一中国的应该是晋国。无奈晋国的国君日渐式微,让手下一帮大臣做大,并且有了很大的离心力。晋文公重耳自从设置了三军的六卿之后,手下六个大的卿逐渐掌握了晋国的实际权力,有智氏、范氏、中行氏、韩氏、魏氏、赵氏。这六个氏族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