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于取不义之财的贪官都是重罚,因为过度的贪污会影响到自己的统治。其中,从草根出来的皇帝朱元璋对于贪污的惩治最是严厉,因为元朝时期的统治者就是因为贪污,政治腐败,才导致民不聊生。
所以他在痛恨的同时,还出了严格的治贪污法令,没有法不责众的余地。曾经,他在治贪的过程中就遇到一个人质问:“天下谁人不贪,你杀得完吗?”朱元璋只回了5个字表明态度,并且流传至今,警醒贪污之人。
草根逆袭之朱元璋
中国古代的封建历史漫长,帝王将相也是不断更换,他们有的只是昙花一现,没有留下多少史料,但是有的皇帝却因为与众不同的经历,在历史的扉页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般来说,像秦始皇这样的人之所以史料丰富,就在于他开天辟地的建立了第一个封建专制时代,而且还进行了很多先进的改革。而封建王朝的末日悲歌清王朝则更是特别,因为他们结束了封建专制时代。除了这些,就是在中间一直创业的帝王了。
一般来说,前期有丰厚基础的帝王史料相对传诵不广,而那些出身平民或草根的帝王则更是为人们津津乐道,因为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看草根逆袭改变命运十分具有传奇性和励志性。譬如刘邦,又譬如朱元璋。相对来说,朱元璋比刘备更平民,所以知道他的经历的人非常多。
朱元璋早些时候,过的十分艰难,经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最后实在是走投无路了,只好上山去寺庙当和尚,他也不是多信奉佛门,只是为了在寺庙中混一口吃的,为了求生。但是和尚也当的不痛快,所以直接下山了。
下山后,朱元璋参加了红巾军,并迅速崭露头角,然后有了自己的部队,在打败了陈友谅和张士诚等人后,在公元1368年建立了明朝。
雷霆出击治贪污
建立明朝之后,朱元璋当了皇帝,但他没有像历史上的其他帝王那样,有了权力和江山就放纵,而是励精图治还取消了丞相,让六部垂直属于中央,自己就当一个劳模,兢兢业业工作。不过,在处理政务的过程中,朱元璋因为自己就是从平民百姓中走出来的,所以十分痛恨搜刮人民钱财的贪污行为。
在他统治的时期,为了约束贪污行为,专门做出了明文规定,实时写明:贪污六十两的人,就要被斩头,贪污不足六十两的则要被行使流放之刑。同时还设立了锦衣卫作为自己的耳目,对朝臣进行监督,而明朝四大案中,就有两大案是关于贪污的,分别是胡惟庸案和郭恒案。
尤其是胡惟庸,他被李善长推荐担任左丞相,在这个过程中,他开始笼络党羽,培植自己的下属势力,同时不断排除朝廷的异己,使得当时的淮西集团势力不断壮大。而当时的刘伯温是浙东集团的首领,所以也一直是被他们打击的对象。
虽然胡惟庸也是跟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朝臣,但是刘伯温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十分明显,但是建立明朝之后,奖励朝臣,刘伯温因为胡惟庸的搅弄,只封了诚意伯。
后来刘伯温看在朝廷效力无望,加之年纪大了,直接告老还乡,但是胡惟庸依旧不放过他,只因为刘伯温曾经对朱元璋说过“胡惟庸不宜为相”。
除了打击异己之外,最不能让朱元璋忍受的就是胡惟庸以权力为途径,大肆囊吞钱财,行贪污之事,并用钱财豢养私兵。这种事情严重威胁到朱元璋的统治,直接将胡惟庸等党羽在内的三万多人连根拔起,以论斩处死。
在行刑的那天,朱元璋特地来观看行刑,想要借此机会来警醒朝中之人,不可行贪污之事。胡惟庸此前一直用自己的权力行私利之事,瞒着朱元璋,他以为自己不会有事的,直到被推上行刑台,才感觉到害怕,于是求朱元璋放过他。
见朱元璋不为所动之后,就开始疯狂谩骂,并在大声质问:“天下谁人不贪污,你杀得完?”的确,人都是贪婪自私的,一旦有贪欲,就会行贪污之事,而贪婪又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贪官很多,难以杀完,走了这一批,就会来另一批,
但是朱元璋听到胡惟庸的话,没有什么情绪起伏,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焉知杀不完?”短短五个字,就表明了朱元璋治理贪官的决心,即便是再多,他也会杀的。毕竟,钱财是百姓交税交来的,贪污就是在吞百姓的血汗钱,朱元璋肯定痛恨这些,就算杀不完,他也会一直杀,以震慑群臣莫行贪污之事。
结语
人性都是贪婪的,只要自私的心理存在,就会出现贪污的情况,尤其是古代时期,法度不够严明,总是会出现各种缺漏的情况,但是这不代表就可以私藏百姓的血汗钱,扰乱朝廷秩序。
在明朝时期,朱元璋时代,虽然贪官多,但是整治手段却一直很强硬。即便有人质问天下贪官多如牛毛,杀不完,但是相比较于百姓,有官身的自然是少的,而且其中总有不贪污的人,所以在朱元璋看来,贪污就是原罪,就算多,他也要惩治,也要杀完。
朱元璋惩治贪官的力度虽然过大了,甚至到了矫枉过正的地步,但是其思维确实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同时我们也要警醒自己,不属于自己的钱财不可贪之,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都要严格要求自己的品行,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对于钱财的获取,要遵守仁义和道德,不属于自己的,就坚决不能要,保持自己的原则。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