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宋才女严蕊最经典的词,陷入大牢的关键时刻吟出,救了自己

大宋才女严蕊最经典的词,陷入大牢的关键时刻吟出,救了自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1800 更新时间:2023/12/14 3:37:08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严蕊因为何事被抓入了大牢?又为何会被折磨?最终又是遇到了谁,写了一首什么样的词,才迎来了生命的春天呢?我且来看看事情的原委。

严蕊字幼芳,幼时家境贫寒,一贫如洗,于是被迫卖入乐籍,后来又流落到烟花之地,沦为官妓。虽然如此,她却聪敏过人,琴棋歌舞,一教即会,因此,别看她年龄不大,可在诗词歌舞上的造诣,却不是寻常人可以比拟的。再加上她天生丽质,年纪轻轻就出落成绝色女子一枚。人情世故,更是尽熟于心,因此,年纪轻轻就已经名声响遍东南。

盛名之下,自然是观者如堵,有人千里而来,仅仅为一睹她的芳容,就连那来到天台的官员们,也会慕名而来,看看这名动东南的女子,到底有什么样的风采,等领略了她那如仙一般的风采之后,却都心甘情愿地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唐仲友便是其中一个,唐仲友是谁呢?他字与政,号悦斋,是1154年进士,以文辞著称,学者们都称他为悦斋先生,与当时的宰相王淮是同乡,还是姻亲关系。

有一次,唐仲友设宴款待同僚好友,因为爱慕严蕊耀人的风采,便邀来了严蕊参与其中。席间,唐仲友对严蕊说:“幼芳,久闻你才气超群,今日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你可否赋词一首,作得好时,我当有赏?”

严蕊嫣然一笑,略一思忖,一首即兴的《如梦令》脱口而出: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严蕊这首咏桃的《如梦令》,颇有一番情味。以桃花喻人,表面上是咏桃花,实际上却暗喻了自己,虽然不幸沦落风月场中,但是心向高洁,就像那武陵桃花源里的桃花一样,不染世俗风尘。

一词吟罢,唐仲友喜形于色,拍手大赞,感叹严蕊之才难得,所以唐仲友当即兑现了承诺,赏了严蕊。

唐仲友与大宋的宰相王淮是同乡,又是姻亲关系,这使得皇帝赵昚也高看唐仲友一眼,于是有心把唐仲友调任为江西提刑。然而,唐仲友尚未动身去江西上任,麻烦就比好运先到了。

原来,就在唐仲友要离开台州的时候,大名鼎鼎的朱熹也来到了浙江,那时朱熹是两浙东路常平茶监公事,此时正好路过台州,而唐仲友在台州得罪的有脸有面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朱熹一到,这些人就纷纷来到朱熹的公堂,争相告唐仲友的恶状。诺大一个公堂,却挤都挤不下。

告状的人黑压压的一片,朱熹怎能置之不理?并且王淮一直不喜欢朱熹,而唐仲友又是王淮的同乡加姻亲,因此,正找不到理由反击的朱熹,此时正好抓住这天赐的良机,把矛头指向了唐仲友,并想借此机会,使王淮难堪。既然想法如此,朱熹便紧锣密鼓地开始了他的计划,所以他一连三次上书弹劾唐仲友,弹劾他在台期间,“催税紧急,户口流移”。然而,不巧的是,这些上奏的折子都被王淮给悄悄地压了下来,而王淮的狗腿子郑丙甚至直接参与其中,他大骂朱熹是假道学,“欺世盗名,不宜信用”。

然而,治学严谨的朱熹哪里肯就此罢休呢?既然你王淮和郑丙在上边挤兑我,我能像牛羊一样等着让你们宰割吗?于是,朱熹收集相关证据,永无休止地疯狂地上告朝廷。而唐仲友更不会闲着,他知道朱熹想要把他扳倒,自然也不会坐以待毙,于是也向朝廷上书自辩。一时之间,皇帝赵昚也不能辨明孰是孰非,于是,事情开始僵持了下来。

在这场政治斗争的漩涡中,严蕊被无情地卷了进来,甚至还差点把命丢掉。朱熹屡次上奏,不起半点效用,他反而感觉唐仲友满面春风,有点恼羞成怒的感觉,于是他把算盘打到了和唐仲友关系甚密的风尘女子严蕊身上,想借无权无势的严蕊,打倒唐仲友,顺便搞臭王淮的名声,无辜的严蕊就这样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朱熹罗织了一个唐仲友私通严蕊的罪名,把严蕊抓了起来,丢到大牢里,并对之进行了严刑拷打,把严蕊折磨得死去活来,试图从严蕊的口中撬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然而令朱熹远远想不到的是,严蕊虽为一介风尘女子,看起来柔弱无比,但是却刚强得连那些硬汉也自叹弗如,一个多月的严刑拷打,严蕊没有半点屈服,拒绝承认和唐仲友有私情,朱熹硬是得不到半点唐仲友私通严蕊的罪状。

一开始抓到严蕊的朱熹,以为找到了有力的证据,以为找到了突破口,以为一个纤弱无力的女子会乖乖地服软,然而令他做梦都没想到的是,严蕊一次又一次义正言辞的拒绝认罪,她说:“我死不足惜,但是决不能颠倒黑白,诬陷士大夫。”

朱熹真的是感觉无比的失落,于是在接下来的又一个多月,朱熹便时不时地把严蕊提出来狠狠地拷打,一是希望能够找到一点点口供,二是为了泄露心中的愤怒,而且令他想不通的是,他堂堂一个名动天下的人,怎么就收服不了一个纤弱无比的风尘女子呢?以后这张老脸,还能挂往何处?而且令他想不到的是,这么一折腾,严蕊的名声更是响遍了大江南北,连深处皇宫的皇帝都听到了风声。

皇帝赵昚也觉得,朱熹这么一个有名望的人,如此摧残这样一个花样的柔弱女子,实在是有失大家风范,好歹也要顾着自己的一世清名。于是,赵昚就专门调岳霖为浙东提点刑狱公事,来处理好这件事。

岳霖何许人也?他就是尽忠报国、名动古今的一代武圣岳飞的第三个儿子。岳霖到了绍兴后,立刻登入公堂,把严蕊从大牢提出来,接审严蕊的案子。

在公堂之上,岳霖看着提出来的严蕊,这不看不要紧,一看却大吃一惊。眼下这个蓬头垢面,遍体鳞伤的弱女子,竟是名响大江南北的严蕊?心里这样想,眼睛却看着跪在公堂之上的这个女子,岳霖仔细地审视着她,虽然她奄奄一息,但是岳霖却从她的眼中读出了倔强,读出了坚毅,读出了令人震撼的东西,岳霖的内心被感动了。

当然了,从岳霖的眼神中,严蕊也读出了岳霖对她的好感,读出了未来的命运,她内心窃喜无比,她预感到,岳霖的到来等于是来宣告她自己的自由,并且她的直觉告诉她,岳霖应该是欣赏她的,抓住了这次机会,可能就会获得重生的机会。

严蕊极力掩饰住心中的喜悦,绣口一吐,一首经典到今天的《卜算子》就这样吐出: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严蕊的这首词,上半阕吐露了此生的无奈与苦衷:“落入这是非莫辨的风尘之地,并非我的愿望,只因命运非我能够自己搬弄,才被前缘所误,花开花落,皆由东君做主。”

词的下阕说:“该离开的终究要离开,可离开后又何去何从呢?所能山花插满头,不需要问我将会去向何方。”这实际上是在请求岳霖给她一线生机,祈求岳霖给她脱籍,转为良人,从此远离风尘之地,不再过问红尘的是是非非。

想想岳飞,那是文武都是有极高修为的人,岳霖怎么可能不受父亲影响?怎么可能没有学问?所以,岳霖当然能够听得出严蕊的弦外之音。岳霖当场宣判了严蕊的无罪,并为她脱掉了那为人所不齿的贱籍,恢复了严蕊的自由之身。

经历了那么多磨难,经历了那么多是是非非,经历了那么多心酸苦楚,获得了自由之身的严蕊非常感动,她跪谢了岳霖之后,便拖着伤痕累累的身体,疲惫地退出了公堂,步入了那自由广阔的天空。

严蕊被岳霖脱籍从良以后,获得了自由的严蕊,最终被赵宋宗室纳为妾,也算是一生之中很好的归宿了。纵观严蕊一生,她词作颇多,但是大多散佚,至今仅存《如梦令》、《鹊桥仙》、《卜算子》3首。而后人依照严蕊的经历,改编成了戏剧《莫问奴归处》,久演不衰,影响深远。

严蕊的重生,虽然说是岳霖为她带来了希望,但是在她受尽了非人一般的凌辱,受尽了常人难以忍受的严刑拷打与折磨的时候,眼看她奄奄一息,命悬一线,这时候,如果没有她的坚毅,她可能就坚持不下去了,从而事情会朝另一个方向发展。

而当岳霖出现时,如果不是她那让人赞叹的才华,那么最后她将走向何方,我们也难以得知。而事实是,她随口吟出了一首至今让人们感觉经典的词,为她迎来了生命的春天,为自己博得了自由之身。

经过这件事后,大宋才女严蕊更是流芳百世,她的才华、她的事迹,还有她这首曾经救了她自己的经典好词,至今被人们传颂不止。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玉露之声

(图片来源网络,不妥之处请告知删除)

更多文章

  • 在世时朱棣已势大,朱元璋为何不主动削藩,英雄迟暮的悲凉与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真实朱元璋对朱棣态度,真实的朱元璋如何评价朱棣,朱棣打进南京朱元璋是否死了

    要避免“靖难之役”的发生,关键在于大明王朝的创建者朱元璋亲自动手削藩。英明睿智、杀伐果决的朱元璋,以王朝创立者的无上权威,完全可以轻而易举地削藩,打压燕王朱棣等人的势力,确保建文帝的皇位稳固,从而避免“靖难之役”的发生。朱元璋为何不这么做呢?说起明太祖朱元璋,不由得就联想到了汉高祖刘邦。许多历史学家

  • 方孝孺:书呆子误国的典型案例,没有老师宋濂的一半能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方孝孺到底蠢不蠢,方孝孺的有趣的故事,明初三杰宋濂刘基

    中国历史很长,也非常重视史学,这是一件好事,但也有个副作用,那就是,但凡是能被史书记录的,都是万里挑一的人物,很多人看了史书之后,感觉这个人很一般,自己也可以,但实际上,这里面还差着十万八千路。这里面流毒最深的就是,把人中龙凤万中无一的事情,当做是自己也能做成的事,这其中文人心目中,姜太公诸葛亮就是

  • 朱元璋抢了陈友谅的女人,还生了2个儿子,多年后让他悔恨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陈友谅和朱元璋的关系,朱元璋和陈友谅有多少儿子,陈友谅和朱元璋谁是兄弟

    在我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出现过很多有突出作为的帝王,正是有了他们的出现,为我们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很多不可磨灭的贡献,例如朱元璋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代表。他从一个一无所有,甚至可以说有一些落魄的放牛娃,到后来的一代帝王,可谓是一个传奇。虽说朱元璋的一生堪称为传奇,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一个人不论有多优秀,他

  • 朱元璋想除掉沈万三,指着猪蹄问:这是啥菜?沈妙答3字化险为夷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在某些时期,会有平民的财富胜过皇家的现象,这些人一般都是巨商富贾。沈万三就是一个富可敌国的商人,财富使他获得成功的人生,却也使朱元璋对他动了杀心。朱元璋曾经指着猪蹄问他:这是啥菜。沈万三巧妙地用三个字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传奇发家沈万三是元末清初的人士,他后来积累了惊人的财富,成为了苏州地区乃至全

  • 朱标死后,朱元璋立选择朱允炆继承皇位有错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论起对错都是马后炮,朱元璋生前也不知道身后事,即使是知道了,估计他会先把朱棣实现解决了。后人看历史总会以成败来评论对错,其实哪有那么多对与错,且不知道当时的朱元璋也是做过周全考虑的,只是人无法预料将来。最完美的太子朱标是历史上最完美的太子,虽然在1392年37岁就英年早逝,却也是历史上最过得舒坦的太

  • 三国第一谋士?要是再活十年,蜀汉历史都将被他改写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三国蜀汉名将和谋士,三国的蜀汉谋士有哪些,三国正史中真正的谋士

    这场战疫让曹操痛失爱将夏侯渊,并亲自前往了战争前线。在曹操知道了战争的所有经过之后,沉默了很久,对他的将领说道:以后我们多出来了一个更可怕的敌人。究竟是谁让曹操吃了那么大的亏,并且还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呢?法正是一个很厉害的人。他以前在蜀中和他的好朋友张松一起,是刘璋的部下。但是法正在刘璋手底下的时候,

  • 汉朝的外戚势力风光无两,怎么到了宋明竟没什么存在感?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汉朝的权力为什么会落到外戚手上,汉朝外戚势力排名,汉朝外戚为什么那么强大

    提起中国的外戚,很多人立马能想起两汉那些叱咤风云、驾驭皇权的各种国丈和国舅们,他们中的正面代表,文能运筹帷幄、安邦定国,武能封狼居胥、勒石燕然,威风一时无两;反面教材中废立天子的霍光、篡汉的王莽、毒死皇帝的梁冀,也都是气焰冲天,有着改天换地的胆量。然而,此处有一个突兀现象:两汉时期,好像是外戚政治生

  • 巨鹿之战项羽处于绝对劣势,为何最终反败为胜?项羽到底怎么赢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项羽是怎么打败巨鹿,项羽为什么消灭巨鹿,项羽大战巨鹿完整版

    但实际上,历史上真实的巨鹿之战,其实是一场非常复杂的战争。所谓的破釜沉舟,确实是其中的关键节点,但并不代表项羽随便把锅一砸,把船凿沉之后,楚军就能以一当十,大败秦军了。这一战真正的关键,其实并不单单是在战场之上决定的,更多的还是战场之外的事情。想要说清楚巨鹿之战的来龙去脉,我们还得从当初陈胜吴广刚刚

  • 为什么汉武帝对外扩张会导致国力衰弱呢?唐,元,清,切不会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武帝时期能横扫世界吗,汉武帝向西北扩张的事件,汉武帝身体巅峰时期

    为什么汉武帝对外扩张,会导致劳民伤财资源国力衰弱,那为什么,唐朝和蒙古元朝还有清朝前期,对外扩张都保特着强大的国力呢?对此我就来来说说我个人的观点,汉朝初期经过了汉高祖刘邦和吕后还有,汉文帝,汉景帝三代人的努力下,到了第四代就是汉武帝这一代达到顶峰汉武帝刚上台称帝的时候被很多人称作汉武世界汉武帝刘彻

  • 蜀汉灭亡,姜维需要负多大的责任?汉中防守战略,临敌应对失误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姜维该对蜀汉的灭亡负责吗,蜀汉灭亡时姜维怎么样呢,蜀汉姜维北伐

    《三国志》作者陈寿对姜维的评价并不高,说他“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意思是说姜维才能不高,却极度渴望建功立业,多次北伐曹魏是穷兵黩武,搞得蜀汉国力衰弱、师老兵疲。对于如何评价姜维,小编曾有文章专门讨论,今天我们来聊聊蜀汉的灭亡姜维有没有责任?首先,我们需要肯定的是,诸葛亮并没有看错人,姜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