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方孝孺:书呆子误国的典型案例,没有老师宋濂的一半能力

方孝孺:书呆子误国的典型案例,没有老师宋濂的一半能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911 更新时间:2024/2/26 12:57:47

中国历史很长,也非常重视史学,这是一件好事,但也有个副作用,那就是,但凡是能被史书记录的,都是万里挑一的人物,很多人看了史书之后,感觉这个人很一般,自己也可以,但实际上,这里面还差着十万八千路。

这里面流毒最深的就是,把人中龙凤万中无一的事情,当做是自己也能做成的事,这其中文人心目中,姜太公诸葛亮就是非常典型的错误效应。

姜太公和诸葛亮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那就是长期没有从政经验,一出山就是指点江山,挥挥手就能改天换地的那种,以至于很多读书人,都自命不凡,以为自己也有这样的能力,只要多读点书,能力自然就有了。

方孝孺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读书好苗子,以至于姚广孝都说他是读书的种子,当年老爹因为空印案被杀,而他则小就有神童的美誉。

而随着年纪的增长,方孝孺的名气也是越来越大,而且还成了宋濂的学生,有了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方孝孺被人推举,有了两次面圣的机会。

洪武十五年被举荐,朱元璋接见了方孝孺,给予很高的评价,没有用他,洪武二十五年,经别人再去举荐,朱元璋又见了方孝孺,聊过之后觉的这是个人才,但还是没用他。

但是对太子朱标说,这是个人才,你可以一直用他,这话当然也被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知道了,不知道朱元璋是不是没有把帝王术好好交给儿子和孙子,只是随便夸一夸这个书生,居然就被孙子深信不疑。

朱元璋为什么不用方孝孺,原因很简单,觉得方孝孺很一般,也许方孝孺读书很厉害,但是做官治国,肯定不行。

方孝孺十岁的时候,大明已经建立,可以说是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人,对残酷斗争岁月,完全没有概念,跟他老师宋濂不一样。

宋濂是长期处在残酷的战事和斗争环境中,一生谨慎,知进退,懂官场,更能明白老板的心思,但这些具体的经验方孝孺都没有。

朱元璋真想为儿子储备人才,就应该早早的让方孝孺在官场上历练,但两次亲自面试,都没用方孝孺,这传达的信息已经很明显了,只不过是话说的比较好听而已。

但方方孝孺哪懂这个,他以为自己就是姜太公就是管仲,就是诸葛亮,现在虽然蛰伏,但一旦出山,定能改变乾坤。

一个几乎没有任何做官经验的人,对天下大势的把握,完全是从书上看来的,从别人嘴里听到的,就以为自己有能力指点江山,关键朱允炆还真的就信了。

朱元璋刚一咽气,朱允炆就迫不及待地把方孝孺召到自己身边,任翰林侍讲,第二年又升调他做诗讲学士,国家重大的政事皇帝都要向他询问,完全实现了读书人最高的理想,作为一代帝师,指点这大好的河山。

读史让人明智,这话不假,但也得分什么场合,历史上有很多的经验教训,都可以借鉴,你看别人故事的时候,总觉得别人很傻,但殊不知自己也会成为历史故事的一部分。

方孝孺是好的读书种子,当然知道历史上藩王作乱,给国家造成过多少危害,因此削藩就成了朱允炆团队最重要的任务。

可惜的是,方孝孺没有实际的经验,皇帝又是少不更事,根本真不知道如果让国家正常运转,以为几个文书,几道圣旨,代表着正道的皇权,就能完全压制那些藩王,关键此前所有的历史经验都告诉他,这样做是可行的。

见了圣旨之所以要磕头,是因为背后有大刀长矛做支撑,朱允炆的核心团队,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削藩计划,不能说他们不用心,也是先易后难,温水煮青蛙,但他们几个都太心急了,面对前所未有的机会,朱允炆跟方孝孺一样,都急于开创属于自己的时代。

儒家做事,从不计较后果,讲的是,只要认准是对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虽九死而犹未悔,儒生可以不计较,但建文帝和大明朝,必须要承担决策失败带来的巨大风险。

方孝孺的忠心肯定没问题,要不是他最后被残忍杀害,可能对他的评价会差很多,事实上他就是一个没行政经验的官僚,突然把他放到高位上,最不好很正常,不过位置越高,代价越大。

关于方孝孺,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交流。

更多文章

  • 朱元璋抢了陈友谅的女人,还生了2个儿子,多年后让他悔恨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陈友谅和朱元璋的关系,朱元璋和陈友谅有多少儿子,陈友谅和朱元璋谁是兄弟

    在我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出现过很多有突出作为的帝王,正是有了他们的出现,为我们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很多不可磨灭的贡献,例如朱元璋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代表。他从一个一无所有,甚至可以说有一些落魄的放牛娃,到后来的一代帝王,可谓是一个传奇。虽说朱元璋的一生堪称为传奇,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一个人不论有多优秀,他

  • 朱元璋想除掉沈万三,指着猪蹄问:这是啥菜?沈妙答3字化险为夷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在某些时期,会有平民的财富胜过皇家的现象,这些人一般都是巨商富贾。沈万三就是一个富可敌国的商人,财富使他获得成功的人生,却也使朱元璋对他动了杀心。朱元璋曾经指着猪蹄问他:这是啥菜。沈万三巧妙地用三个字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传奇发家沈万三是元末清初的人士,他后来积累了惊人的财富,成为了苏州地区乃至全

  • 朱标死后,朱元璋立选择朱允炆继承皇位有错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论起对错都是马后炮,朱元璋生前也不知道身后事,即使是知道了,估计他会先把朱棣实现解决了。后人看历史总会以成败来评论对错,其实哪有那么多对与错,且不知道当时的朱元璋也是做过周全考虑的,只是人无法预料将来。最完美的太子朱标是历史上最完美的太子,虽然在1392年37岁就英年早逝,却也是历史上最过得舒坦的太

  • 三国第一谋士?要是再活十年,蜀汉历史都将被他改写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三国蜀汉名将和谋士,三国的蜀汉谋士有哪些,三国正史中真正的谋士

    这场战疫让曹操痛失爱将夏侯渊,并亲自前往了战争前线。在曹操知道了战争的所有经过之后,沉默了很久,对他的将领说道:以后我们多出来了一个更可怕的敌人。究竟是谁让曹操吃了那么大的亏,并且还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呢?法正是一个很厉害的人。他以前在蜀中和他的好朋友张松一起,是刘璋的部下。但是法正在刘璋手底下的时候,

  • 汉朝的外戚势力风光无两,怎么到了宋明竟没什么存在感?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汉朝的权力为什么会落到外戚手上,汉朝外戚势力排名,汉朝外戚为什么那么强大

    提起中国的外戚,很多人立马能想起两汉那些叱咤风云、驾驭皇权的各种国丈和国舅们,他们中的正面代表,文能运筹帷幄、安邦定国,武能封狼居胥、勒石燕然,威风一时无两;反面教材中废立天子的霍光、篡汉的王莽、毒死皇帝的梁冀,也都是气焰冲天,有着改天换地的胆量。然而,此处有一个突兀现象:两汉时期,好像是外戚政治生

  • 巨鹿之战项羽处于绝对劣势,为何最终反败为胜?项羽到底怎么赢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项羽是怎么打败巨鹿,项羽为什么消灭巨鹿,项羽大战巨鹿完整版

    但实际上,历史上真实的巨鹿之战,其实是一场非常复杂的战争。所谓的破釜沉舟,确实是其中的关键节点,但并不代表项羽随便把锅一砸,把船凿沉之后,楚军就能以一当十,大败秦军了。这一战真正的关键,其实并不单单是在战场之上决定的,更多的还是战场之外的事情。想要说清楚巨鹿之战的来龙去脉,我们还得从当初陈胜吴广刚刚

  • 为什么汉武帝对外扩张会导致国力衰弱呢?唐,元,清,切不会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武帝时期能横扫世界吗,汉武帝向西北扩张的事件,汉武帝身体巅峰时期

    为什么汉武帝对外扩张,会导致劳民伤财资源国力衰弱,那为什么,唐朝和蒙古元朝还有清朝前期,对外扩张都保特着强大的国力呢?对此我就来来说说我个人的观点,汉朝初期经过了汉高祖刘邦和吕后还有,汉文帝,汉景帝三代人的努力下,到了第四代就是汉武帝这一代达到顶峰汉武帝刚上台称帝的时候被很多人称作汉武世界汉武帝刘彻

  • 蜀汉灭亡,姜维需要负多大的责任?汉中防守战略,临敌应对失误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姜维该对蜀汉的灭亡负责吗,蜀汉灭亡时姜维怎么样呢,蜀汉姜维北伐

    《三国志》作者陈寿对姜维的评价并不高,说他“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意思是说姜维才能不高,却极度渴望建功立业,多次北伐曹魏是穷兵黩武,搞得蜀汉国力衰弱、师老兵疲。对于如何评价姜维,小编曾有文章专门讨论,今天我们来聊聊蜀汉的灭亡姜维有没有责任?首先,我们需要肯定的是,诸葛亮并没有看错人,姜维

  • 蜀汉傲骨枪,虎女震蛮邦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好!我是天蓬!相信熟读三国的小伙伴一看标题,就知道天蓬想说的人物是谁了!他们就是?天蓬想向各位小伙伴推荐一个父女枪的变种,是由关羽、魏延、关银屏组成的。关羽与魏延在蜀国很相象,骨子里都透露着一股高傲,魏延与关羽两人的死因也是与他们的高傲有点分不开的关系。相传关银屏在关羽大意失荆州之后,回到了成都

  • 刘备和曹操的巅峰之战 汉中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备和曹操汉中之战全过程,曹操与刘备汉中大战,曹操与刘备之争

    汉中是重要的战略要地,汉中郡四通八达。汉中向北可以经过褒斜道、散关道、傥骆道、子午道进入关中平原,而汉高祖刘邦就是掌握了汉中郡进而还定三秦(由于项羽把关中地区分封给了三个秦朝的降将关中地区就被称为三秦大地),获取益州的刘备如果夺取了汉中可以进而图谋关中,占据关中平原,东出函谷关按照秦国和汉高祖的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