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在世时,曹叡、司马懿为何每逢“处暑”时节就心惊肉跳?

诸葛亮在世时,曹叡、司马懿为何每逢“处暑”时节就心惊肉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119 更新时间:2024/1/25 6:48:05

原来这与蜀汉丞相诸葛亮连年伐魏颇有渊源,《三国志》中记载诸葛亮北伐,实际总计有五次,五次出兵也并非像《三国演义》中讲的那样“六出祁山”,他每次出兵也是多方位,多路线的。善于用兵的诸葛亮每次出征,都让强大蜀国数倍的魏国上下惊慌失措,鸡犬不宁。也就难怪魏明帝在位时会有如此焦躁不安的情绪。

然而魏国“畏蜀”、诸葛北伐与二十四节气的中处暑又有什么关系呢?二十四节气最早出现在西汉,相传是淮南王刘向根据太阳的起落而创,类似于今天我们的太阳历,而在古时候中国人的历法一直都沿用着太阴历,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阴历,这是根据月亮的起落变化演化而来的,而二十四节气并没有结合阴历推行,却与阳历几乎同步,可见我们中国古人对天文历法的研究有多超前和精准。

处暑这个节气在夏末秋初,就是三伏之末前后,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天气渐渐转凉,秋高马肥,也正好是农作物收成的季节,当年的诸葛亮就选择在这个时候出兵北伐,一面抢着收割魏国地里的稻麦高梁,一面趁着北方凉快,让倍受酷暑的蜀中将士们冲杀敌军凉快凉快。所以“处暑”是当时蜀汉北上进军最好的时机,而那时候“处暑”并非称之为处暑,而是叫“止暑”,也就是暑气休止之意,后来每逢这一天前后,都能得到诸葛亮“出蜀”北伐的消息,所以久而久之,止暑就成处暑了,这也是魏明帝君臣一年之中最为头疼的日子。

我们遍观《三国志》当中,可以得到知,诸葛亮喜欢在夏末和初春对魏国进行用兵,主要还是为了在发动战争的同时,就地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夏末秋初收割时节,正好打劫魏国的收成,而初春天暖水足,开始耕作,蜀军出战,对魏国的农业也构成了巨大的干扰和威胁,从这些方面来看,可以说诸葛亮真是算尽天时以助其军,一点也不为过。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诸葛亮数次出蜀北伐的情形,全面了解一下魏明帝头疼的原因。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夏,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秘密率军北驻汉中。建兴六年春,北方魏国在毫无征兆之下,得到诸葛亮三十万大军从斜谷北上攻取长安附近郿县的消息。蜀汉五虎上将赵云、副将邓芝占据箕谷山口,抗拒魏国大将军曹真。

而诸葛亮亲率大军自祁山杀出,蜀军旗甲鲜明,刀剑耀眼,队伍齐整,号令严明,魏国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立马被诸葛亮拿下,整个长安关中一带都为之震动。

魏明帝曹叡得知诸葛亮去年夏天三伏之后就已出蜀,吓得屎尿齐流,在群臣的劝谏之下,他才勉强选择亲率大军前往长安指挥军事,抵挡蜀军来犯。这应该是曹叡第一次在“处暑”受到刺激了。

魏明帝临阵点将,可魏国诸将都畏惧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和骁勇无敌的赵云,没有一人肯主动上前。魏明帝只好命他祖父曹操当年的五子良将张郃出马。诸葛亮闻讯,当即派出心腹马谡总督诸军向前,先与张郃交战于街亭,不想马谡自作聪明,违背了诸葛亮的策略,被张郃钻了空子,惨败而逃。

诸葛亮只好退兵,斩杀马谡,又自贬三级,到冬天的时候,蜀军又从散关杀出,围住了魏国陈仓,曹真领兵前来驰援,诸葛亮由于粮草不济,再次退兵。魏国大将王双奉命率骑兵追赶诸葛亮,诸葛亮指挥兵马与之交战,魏军大败,王双当场被斩,蜀军退回汉中。这应该是诸葛亮二次出蜀了,不过这次是在冬末初春。

建兴七年,诸葛亮又于三伏末之时,遣部将陈式攻取魏国武都、阴平两郡,魏国雍州刺史郭淮率众抵挡陈式,不想诸葛亮亲自领兵杀至建威,郭淮大惊,赶紧退兵往救,蜀军则乘机攻下武都、阴平,诸葛亮用兵善于“实则虚之,虚则实之”,魏国上下对他都非常惧怕。

建兴九年,诸葛亮再一次于夏末领兵出祁山,趁着秋初抢割魏国粮草,以木牛流马运输入蜀,魏国大将张郃怒而出兵,与蜀军交战,诸葛亮设计于阵前射杀张郃,魏明帝震悼不已。

建兴十二年春,诸葛亮再一次倾蜀中全部精兵,自斜谷北上,依旧巧使木牛流马偷运魏国粮草,并在武功郡五丈原驻营,准备渡过渭水直逼长安,这时魏国大将司马懿奉诏抵挡蜀军。诸葛亮每次出兵北伐,都因粮草不继,而不能使他尽兴用兵,于是就想分兵于魏国沃土肥田,学曹操打袁绍那样,实行屯田之策,一边捉生产一边捉战斗,来与强大的魏国打持久战,同时安抚好渭水河滨的百姓,教士兵与他们杂处同工,一道耕田,蜀军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深得当地百姓爱戴。

司马懿也恐蜀军在渭水之滨既得人心,又站住脚跟,那样一来长安就危矣。第二天,司马懿就率军前往蜀营前挑战,只见他金盔厚甲临阵叫骂,而诸葛亮却头戴葛巾,坐着朴质无华的四轮小车,手持白羽扇,蜀汉三军随其进止,司马懿见了叹息道:“孔明真名士也!我不如也!”于是不敢交战,狼狈退去。

过了百余天,魏国君臣依旧惊慌不已,然则到八月,魏国上下还在紧张戒严之中,不想诸葛亮突然在五丈原病逝,时年五十四岁。司马懿待蜀军退去,前去查看诸葛亮的营地,看完之后,惊叹道:“整齐得法,真天下奇才也!”从诸葛亮第一次出蜀,到最后病故五丈原,前后五次北伐,魏明帝曹叡五受其害,不得不说诸葛亮的手段是相当的厉害,别说是曹叡,就算是他亲爷爷曹阿瞒、亲爹曹不一,还有老奸巨猾的司马懿,换谁谁也受不了吧!

后来蜀汉灭亡,诸葛亮的劲敌是如何记载和评价他的呢?西晋史官陈寿是这样讲的:“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亮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其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意思就是,就算拿《尚书》中赞扬召公的《甘棠》,《诗经》中称颂子产的《郑人之歌》来类比诸葛亮,都不为过矣!诸葛亮确实是一个治国有见识的良才!足以与管仲萧何匹敌!但他虽然擅长治军,却存在着难施奇谋的短板,临阵应变的将才韬略,竟不是他的长处!

(本文为史魔南歌子原创,未经允许请勿抄袭,若涉及侵权问题,一切法律后果概请自负。)

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也就是后来的晋武帝读完有关诸葛亮的事迹之后,也说道:“亮之素志,进则龙骧虎视,囊括四海,退则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其屡屡蹈涉中原,抗衡上国,用兵不戢,屡耀其武,若使孤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

意思是,以诸葛亮平生之抱负,他是要施展龙虎般的威力,席卷四海的,退而求其次的话,他也能跨江越岭,横扫宇内,使天下为之震荡,所以他才屡屡涉足中原,与强大的魏国拼死为敌,连年用兵不断,以小欺大,以弱胜强,屡次炫耀他的智慧和武功,如果使我得到这样一个人辅佐,哪会像今天这般劳神辛苦啊!

参考书目:《三国志》、《魏略》、《魏氏春秋》

吴三桂舅舅墓葬,为何整体飞洋跨海成了加拿大博馆“镇馆之宝”?

“中元鬼节”为何有入夜不出门之说?其禁忌习俗到底源自何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何很多人怀疑王莽是穿越者?看他夫人平时穿的啥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莽是历史上的穿越者吗,王莽穿越史,正史怎么评价王莽

    而他被怀疑是穿越者的原因是在考古学家开采他的坟墓时,从他皇后的陪葬物中发现了和近代百褶裙一样的裙子,这令考古学家十分震惊,便开始研究他究竟是否是穿越者,他就是新朝的皇帝—王莽。出生显贵,平步青云王莽出生在公元25年河北省大名县,是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成员,他的姑姑是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而贵为皇亲国戚的

  • 轻看霍去病,力战“小霸王”,匡扶六代天子,功盖三朝帝王的名臣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代帝王对霍去病评价,史书上对霍去病的评价,千古名将霍去病武力值

    对于真人史实而言,这实在太过荒诞离奇!今天小编且不说万世崇仰的诸葛丞相,生平究竟如何,却要讲一个和诸葛丞相本无牵扯,反被《演义》强行“加戏”,并篡改人物结局的三国牛人。这位牛人其实就是大家从《三国演义》中都熟悉的王朗王司徒,一提“王朗”先生的名号,恐怕大伙也都会想到“诸葛亮到底有没有骂死王司徒”这一

  • 汉朝困于地产“泡沫”太大,晋朝亡于“移民”政策太猛!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晋朝,汉代的房子现在还有吗,汉朝灭亡被晋朝取代

    到文景时期,同姓诸侯又盘踞坐大,大大削弱了中央王权,眼看就要走上东周列国的纷乱老路,景帝、武帝强行削藩,将天下土地统归国有,进一步巩固了华夏民族的凝聚力。然而在汉武帝时期,为了彻底消除北方宿敌匈奴的威胁,武帝以武立国,以武论功,使得大片土地成为官僚和豪强的采邑。宣帝之后,中央王权对地方控制力减弱,人

  • 除了王莽还有哪些穿越者?专家出土明朝石碑,上写:扯淡再不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王莽在历史上留下的未解之谜,穿越者王莽,考古解密真实明朝历史

    但中国历史上一直都存在许多未解之谜,这些谜团违背了自然规律,我们用现代的科学知识根本就无法解释这些现象。比如说在许多野史中,我们能见到许多“穿越者”的身影,这些“穿越者”行为举止与现代人无异,让人不禁质疑,难道他们是从现代穿越过去的吗?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直被认为是“穿越者”的人就是王莽,提起这个人,大

  • 做过曹操替身之人,为何连曹操本人都非常忌惮,最终不得不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曹操让谁当自己的替身,曹操最后被谁赐死的,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地位

    从客观实际来看,曹操统一了北方,消灭了中原所有的军阀割据,打击了东汉朝廷腐朽的官僚集团,又以屯田恢复了各地的农耕和生产,解救了无数生存在饥荒之中的百姓,别外他又向北和向西征讨了周边凶悍的游牧民族,使华夏大地很长一段时期免遭外族侵扰与蹂躏。曹操还以自己的文才笔锋,兴起了华夏民族在古典文化上的升华,所以

  • 诸葛亮北伐,却偷偷留下一万精兵防备一仇敌,蜀汉灭亡都不许回防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亮在蜀汉的建树,诸葛亮北伐时有多少人马,诸葛亮真实北伐历史

    众所周知,东汉末年曹操占据北方,孙权占据江东,刘备作为皇室后代也想要匡扶汉室。而此时曹操势力正盛,且抱有一统天下的野心,因此曹魏便成为东吴和刘备最大的敌人。孙刘联盟,共克曹军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当时曹操已经从江陵出发,将要顺长江东下。诸葛亮对刘备说:“形势危急,我奉命去

  • 诸葛亮首次北伐时失去了11位大将,仅看名单就知道他败得有多惨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去多少名将,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损失的大将,诸葛亮五次北伐都斩杀了哪些名将

    刘备与诸葛亮就是伯乐遇知音的情义,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让他成为了刘备的智囊团。这也是为何刘备不顾身份地位,还愿意“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原因。诸葛亮深感刘备的知遇之恩,因此一心想要辅佐刘备“匡扶汉室”。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也到了“国可自取”的地步。为此刘备死后,诸葛亮就发誓一定要将他未了的心愿扛到肩上。

  • 曹操一生自诩“敢负天下人”,为何偏偏对此人相爱相杀不敢相负?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曹操为什么负了天下人,曹操宁可负天下人也不负我典故,曹操负了天下人唯独不负蔡文姬

    然而曹操一生当中确实也在不同的特定环境下,做过许多不被世人理解,又异于常人的大小事,因此在当时和后世都为其树敌无数,不得不说这在历史上也真是一个罕有的奇观。难道曹操真像他自己所说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吗?观其一生,难道他真是一个凶残无情之人吗?或许当我们看到吕伯奢、许攸、刘馥、荀彧、杨

  • 三国比吕布还无耻的武将,害死关羽坑哭孔明,一共反叛了三位君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比吕布厉害的武将,三国中最阴险的武将,孔明杀关羽视频完整

    单田芳先生在评书中对吕布有着这样的评价,说他是一个逮谁管谁叫爸爸的奇葩选手。事实也确实如此,如果当时在白门楼上曹操一心软,说不定又多了一个干儿子。都说吕布是一个豺狼虎豹般的蛇蝎小人,但事情得分怎么看,我们现在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人的一辈子应该有两次不计后果,一次为娘们儿,一次为钱。这句话用在吕布身上

  • 出身袁绍麾下,“谋功”无人能及,却一生“助曹为虐”的轻浮名士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袁绍麾下十大猛将综合实力,袁绍麾下的两大顶尖谋士,袁绍手下的十大谋士

    又有“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诸葛丞相说这曹丞相智谋比常人要高出许多,用兵比孙武、吴起还要厉害,却差点在南阳宛城被张绣所困,在官渡乌巢也差点被袁绍所灭,在邺城祁山与袁谭交战又遭受过巨大的危机,在黎阳又被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