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增添灶台大摆酒席,为何司马懿却死活不肯领情赴宴?

诸葛亮增添灶台大摆酒席,为何司马懿却死活不肯领情赴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564 更新时间:2024/2/11 11:43:07

两军一阵较量,魏军虽然人多,却不敌蜀军精锐强健,更兼阵法森严,不久便被蜀军击退而逃。可魏军统帅曹真百般不甘,不听司马懿劝告,苦苦与诸葛亮缠斗,屡战屡败,损兵折将,颜面尽丧,不想一病不起,不久又得到诸葛亮亲笔书信一封,展开一看尽是羞辱之词,曹真悲恨交加,病情更重,居然就这样被诸葛亮一纸文书给活活气死了。

诸葛亮得闻曹真已死,魏军暂时没了主帅,立马领兵北进,意图一鼓作气强渡渭水,打进长安,不想魏军副帅司马懿暂代军务,不令三军出战,一味坚守营寨,以待朝廷旨意。诸葛亮为了速战速决,赶紧派人往永安城尚书令李严处催促粮草,只有粮草充足,才能保证旺盛的战力,而不久之后前来交割粮草的押粮官苟安却因路上花天酒地延误了十天期限,诸葛亮向来执法严明,这样贻误军机的小吏,岂能轻饶!一声令下,诸葛亮就要将他斩首,不想这个苟安大喊自己是李尚书门下官属,李尚书也是先帝刘备的托孤大臣,既然是他的官属就应该由尚书台处治。

诸葛亮这么一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尚书令李严重一向是不主张蜀汉北伐中原的,因为李严是蜀中本地士族,他不愿意由蜀中这一州之地去负担统一全国的重任,一来没有信心,二来负担实在太重,这是明显的地方主义,但这也是蜀国弱小的现实。

诸葛亮考虑到这一点,认为李严还是不要得罪得好,就将苟安军前杖责八十军棍,命他返回永安,凭由李尚书处治。不想这个苟安却没有回李严那,而是负痛之下一路向北,投降了魏军。司马懿见蜀汉尚书令的押粮官来投诚,就像捡到了一个宝一样,其实诸葛亮与李严的嫌隙,他又怎能不知,现在正好可以利用苟安大做文章。

于是,他就命苟安潜回成都,直接散布谣言说李尚书写信给诸葛丞相,要丞相学王莽、曹操那样加九锡进爵封王,丞相答应了,就等大败魏军,班师回朝便将这件事给办了,像这样下去,丞相自倚大功,早晚必将篡国。后主刘禅听到这个谣言,吓得屎尿齐流,还是身边几个太监对他说赶紧把丞相给召回来,免得破魏之后,他就正好发威夺位了。

后主就这样在慌乱之下,下了一道圣旨给诸葛亮说有机密事要与他商议,请他速回成都。诸葛亮何等聪明之人,明知这是有人在背后进谗言,却还是放弃了大好形势,立马班师要回成都。

可这个时候,司马懿就认为趁孔明心慌回家的路上,全军出击追赶定能让蜀军栽个大跟头,说不定还能将孔明活捉了来。诸葛亮早料到司马懿会有此招,就对姜维等部将说道:“我军南退,司马懿必定乘势掩杀,今日起每日退走,添灶而行,尔等勿忧,自无损兵之患。”大伙儿都不明白是啥意思,就问:“昔日孙膑庞涓,以添兵减灶而取胜,今丞相何故增灶,难不成要请司马懿临别赴宴不成?”诸葛亮向来谨慎,只笑不答,传令教他们如此去做,诸将不再多问,只依计行事。

等到魏军在司马懿的引领下杀到蜀营,蜀营早已空空如也。司马懿又率大军追赶,却发现蜀军行进驻地的灶坑一日比一日增多,心中不免惊疑,于是就对部下说道:“孔明用兵如神,今佯装退走,却暗暗添兵增灶,引我入局,倘若追赶,必定够我吃上一壶的!这宴不能赴,不如且退,再作良图!”于是撤兵不追。

没多久,斥候来报说,蜀军未折一兵退入汉中,却也没未见蜀军有增一兵,只见日日掘坑添灶而已。司马懿听了之后,仰天长叹息道:“孔明效虞诩退羌骑之法,瞒过吾也!其谋略吾不如之!”

原来早在战国时代,齐国军师孙膑为了打败他的师兄魏国大将庞涓,就用过与诸葛亮增灶相反的计策,那是为了真正引诱魏军进入齐军的伏击圈,让魏军认为齐军因孤军深入,后勤不济导致大量非战斗减员,也就是逃兵增多,那么自然军营的灶坑就会相应减少,以此观察就能知晓对方兵力的多少,庞涓就误以为齐兵越来越少,拼了命地往孙膑布好的口袋里钻,最终陷入重重包围之中,被活活射成了一个死刺猬。而诸葛亮为了顺利退兵,居然能活学活用,反孙膑之道而为之,让魏军不敢近前一步,不得不说这真是兵法谋略的高手之作。

而在东汉安帝时期,武都太守虞诩为了平定西羌之乱,起初没有得到切确情报知晓西羌骑兵的数量是多少,后来虞诩奉旨来到武都地界,才发现羌兵比意料中的多得多,于是他也就想起了一条计策,命士兵每日增灶前行,以至羌兵有所忌惮,不敢紧追,最后安全抵达武都城中,集结了大部队才得以将羌兵尽数歼灭,这用兵手笔和诸葛亮也可谓是如出一辙。

难怪到了宋代名将岳飞读过诸葛亮兵书之后,说道:“兵法之妙,存乎一心。”也就是说兵法的妙用,完全要靠自己的领悟和临机应变,所以像司马懿与诸葛亮这样的高手过招,很难不产生惺惺相惜之心。也难怪司马懿多次打心底赞叹和佩服诸葛亮,诸葛亮也曾表明司马懿与他神交,是深知其心之人也!

话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退兵,而后主刘禅以他与李严书信之中有九锡封王之语,视为僭越方生猜忌之心。那当中果真如有关史料所说,诸葛亮确实有过自立之心吗?欲见其详,我们有待下篇再述,欢迎评论,感谢关注。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在世时,曹叡、司马懿为何每逢“处暑”时节就心惊肉跳?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原来这与蜀汉丞相诸葛亮连年伐魏颇有渊源,《三国志》中记载诸葛亮北伐,实际总计有五次,五次出兵也并非像《三国演义》中讲的那样“六出祁山”,他每次出兵也是多方位,多路线的。善于用兵的诸葛亮每次出征,都让强大蜀国数倍的魏国上下惊慌失措,鸡犬不宁。也就难怪魏明帝在位时会有如此焦躁不安的情绪。然而魏国“畏蜀”

  • 为何很多人怀疑王莽是穿越者?看他夫人平时穿的啥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莽是历史上的穿越者吗,王莽穿越史,正史怎么评价王莽

    而他被怀疑是穿越者的原因是在考古学家开采他的坟墓时,从他皇后的陪葬物中发现了和近代百褶裙一样的裙子,这令考古学家十分震惊,便开始研究他究竟是否是穿越者,他就是新朝的皇帝—王莽。出生显贵,平步青云王莽出生在公元25年河北省大名县,是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成员,他的姑姑是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而贵为皇亲国戚的

  • 轻看霍去病,力战“小霸王”,匡扶六代天子,功盖三朝帝王的名臣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代帝王对霍去病评价,史书上对霍去病的评价,千古名将霍去病武力值

    对于真人史实而言,这实在太过荒诞离奇!今天小编且不说万世崇仰的诸葛丞相,生平究竟如何,却要讲一个和诸葛丞相本无牵扯,反被《演义》强行“加戏”,并篡改人物结局的三国牛人。这位牛人其实就是大家从《三国演义》中都熟悉的王朗王司徒,一提“王朗”先生的名号,恐怕大伙也都会想到“诸葛亮到底有没有骂死王司徒”这一

  • 汉朝困于地产“泡沫”太大,晋朝亡于“移民”政策太猛!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晋朝,汉代的房子现在还有吗,汉朝灭亡被晋朝取代

    到文景时期,同姓诸侯又盘踞坐大,大大削弱了中央王权,眼看就要走上东周列国的纷乱老路,景帝、武帝强行削藩,将天下土地统归国有,进一步巩固了华夏民族的凝聚力。然而在汉武帝时期,为了彻底消除北方宿敌匈奴的威胁,武帝以武立国,以武论功,使得大片土地成为官僚和豪强的采邑。宣帝之后,中央王权对地方控制力减弱,人

  • 除了王莽还有哪些穿越者?专家出土明朝石碑,上写:扯淡再不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王莽在历史上留下的未解之谜,穿越者王莽,考古解密真实明朝历史

    但中国历史上一直都存在许多未解之谜,这些谜团违背了自然规律,我们用现代的科学知识根本就无法解释这些现象。比如说在许多野史中,我们能见到许多“穿越者”的身影,这些“穿越者”行为举止与现代人无异,让人不禁质疑,难道他们是从现代穿越过去的吗?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直被认为是“穿越者”的人就是王莽,提起这个人,大

  • 做过曹操替身之人,为何连曹操本人都非常忌惮,最终不得不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曹操让谁当自己的替身,曹操最后被谁赐死的,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地位

    从客观实际来看,曹操统一了北方,消灭了中原所有的军阀割据,打击了东汉朝廷腐朽的官僚集团,又以屯田恢复了各地的农耕和生产,解救了无数生存在饥荒之中的百姓,别外他又向北和向西征讨了周边凶悍的游牧民族,使华夏大地很长一段时期免遭外族侵扰与蹂躏。曹操还以自己的文才笔锋,兴起了华夏民族在古典文化上的升华,所以

  • 诸葛亮北伐,却偷偷留下一万精兵防备一仇敌,蜀汉灭亡都不许回防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亮在蜀汉的建树,诸葛亮北伐时有多少人马,诸葛亮真实北伐历史

    众所周知,东汉末年曹操占据北方,孙权占据江东,刘备作为皇室后代也想要匡扶汉室。而此时曹操势力正盛,且抱有一统天下的野心,因此曹魏便成为东吴和刘备最大的敌人。孙刘联盟,共克曹军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当时曹操已经从江陵出发,将要顺长江东下。诸葛亮对刘备说:“形势危急,我奉命去

  • 诸葛亮首次北伐时失去了11位大将,仅看名单就知道他败得有多惨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去多少名将,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损失的大将,诸葛亮五次北伐都斩杀了哪些名将

    刘备与诸葛亮就是伯乐遇知音的情义,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让他成为了刘备的智囊团。这也是为何刘备不顾身份地位,还愿意“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原因。诸葛亮深感刘备的知遇之恩,因此一心想要辅佐刘备“匡扶汉室”。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也到了“国可自取”的地步。为此刘备死后,诸葛亮就发誓一定要将他未了的心愿扛到肩上。

  • 曹操一生自诩“敢负天下人”,为何偏偏对此人相爱相杀不敢相负?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曹操为什么负了天下人,曹操宁可负天下人也不负我典故,曹操负了天下人唯独不负蔡文姬

    然而曹操一生当中确实也在不同的特定环境下,做过许多不被世人理解,又异于常人的大小事,因此在当时和后世都为其树敌无数,不得不说这在历史上也真是一个罕有的奇观。难道曹操真像他自己所说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吗?观其一生,难道他真是一个凶残无情之人吗?或许当我们看到吕伯奢、许攸、刘馥、荀彧、杨

  • 三国比吕布还无耻的武将,害死关羽坑哭孔明,一共反叛了三位君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比吕布厉害的武将,三国中最阴险的武将,孔明杀关羽视频完整

    单田芳先生在评书中对吕布有着这样的评价,说他是一个逮谁管谁叫爸爸的奇葩选手。事实也确实如此,如果当时在白门楼上曹操一心软,说不定又多了一个干儿子。都说吕布是一个豺狼虎豹般的蛇蝎小人,但事情得分怎么看,我们现在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人的一辈子应该有两次不计后果,一次为娘们儿,一次为钱。这句话用在吕布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