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最早称王的十个诸侯国国君,楚国最早、赵国最强、韩国最窝囊

战国最早称王的十个诸侯国国君,楚国最早、赵国最强、韩国最窝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488 更新时间:2023/12/15 14:54:46

[var1]

西周完善分封制之后,当时爵位封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各国爵位都是由王室分封。即使到春秋时期,爵位还是王室说的算,至少表明上是这样。各个诸侯国都尊称周天子为天下共主,名义上都臣服于周天子。不过三家分晋后,周天子的权威受到极大的挑战。但事情到此还没有结束,毕竟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实力迅速上升。此时的诸侯国也开始称王,这个称呼之前可只有周天子才有。现在我们根据时间顺序看一下各国称王的状况。

楚国:楚武王

[var1]

楚国是最早称王的诸侯国,这个国家的国君第一次称王是在西周时期。楚国之所以很早称王,是因为西周一直不待见这个国家,不断进攻这里。因此,只要楚国抓到机会,会想尽办法反对周王室。公元前880年前后,楚国国君熊渠率先称王。他不仅自己称王,还将自己的三个儿子分别封王,大儿子熊康为句亶王,二儿子熊红为鄂王,小儿子熊执疵为越章王。后来因为实力问题取消了王的称号。

[var1]

而楚国实际上落实称王的人是楚武王熊通,他在公元前704年正式称王,是诸侯中第一个称王的君主。楚武王在位50年左右,他在位期间楚国实力迅速上升,统一了整个江汉平原。不仅如此,楚国还设立县,是最早设立县的诸侯国。我们熟悉的和氏璧就是楚武王时期的故事。可以说,楚武王绝对是个明君,而且是非常有作为的明君。楚国从楚武王之后,历代国君都称王。毕竟此时的周王室再也没能力限制楚国的发展。

越国:允常

[var1]

越国地理位置非常偏僻,在现在的东南一带,因此发展也相对落后。每次提到越国,都会提到吴国。这两个国家是邻居,而且关系一直不太好。这里之所以不介绍吴国,是因为吴国在春秋末期就灭亡了。越国在允常在位期间开始称王。

[var1]

公元前538年,允常正式称王。允常之所以此时称王,主要是因为在他统治期间,越国实力大增。尤其是在吴国的对抗中,越国占到了很多便宜。不过吴国并没有因此元气大伤,两国至此结下了仇恨。允常去世后,他的儿子名气非常大,就是越王勾践。后面的事情大家也都比较熟悉了,卧薪尝胆之类的。总的来说,允常在位期间的贡献还是比较大的,越国也算是有称王的资本。当然,楚国、越国、吴国之所以敢率先称王,和其偏僻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

魏国:魏惠王

[var1]

魏国是三家分晋的其中一个成员,魏国建立之后,经过魏文侯、魏武侯两代国君的努力,实力大增。到魏惠王在位期间,魏国的实力达到了顶峰。也正因如此,魏惠王在公元前334年正式称王。此时的魏惠王不仅仅是称王这么简单,更是战国时期的霸主,而且是战国第一个霸主。

[var1]

魏惠王在位期间魏国国力虽然达到了顶峰,但魏国也开始由盛转衰。魏惠王在位期间,魏国四处征战,虽然获得了很多土地,但也得罪了很多诸侯国。因此后来魏国被齐国、楚国、秦国、赵国等诸侯国暴揍,实力不断下降。尤其是魏国的军队魏武卒更是全军覆没,之后的魏国再也无法恢复到巅峰时期。可以说这一切和魏惠王息息相关。如果不是魏惠王,魏国或许不会衰落的这么早。

齐国:齐威王

[var1]

战国时期,齐国发生了田氏代齐事件,之后田氏成了齐国的国君。齐国一直都是东方的霸主,虽然实力有时衰落,但优势也非常明显。毕竟其处于最东方,邻国相对较少。齐国国君齐威王在公元前334年正式称王。这个时间和魏惠王称王一样,他们是在一起称王的,史书上称徐州相王。说白了,这两国当时实力非常强大,所以才有率先称王的资本。

[var1]

对于齐威王这个人,很多人都比较熟悉。毕竟有太多的典故是关于他的。简单的说齐威王在位期间“进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国力日强。”齐国两次打败魏国,魏国霸主地位就是齐国拉下来的。而且他建立稷下学宫,百家争鸣有很大一部分是齐国做出来的。可以说,齐威王也是少有的明君,对齐国的贡献比较大。

秦国:秦惠文王

秦国大家都比较熟悉,最后统一天下的就是这个国家。不过秦国最初的实力并不强,刚进入战国的时候,秦国甚至连一流的国家都算不上。不过在经过秦孝公的变法之后,秦国实力逐渐上升,正式进入了强国之列。秦孝公时期秦国国力虽然大增,但他一直没有称王。秦孝公去世后,他的儿子嬴驷于公元前325年正式称王,死后谥号秦惠文王。

[var1]

对于秦惠文王这个人,在秦国特别重要,可以说起到承上下的作用。毕竟秦国刚经历商鞅变法,变法是否会继续下去还很难说。而秦惠文王虽然杀了商鞅,却坚持了商鞅留下的法令,这使得秦国国力继续上升。秦惠文王在位期间,秦国北伐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如果没有秦惠文王,秦国后来很难统一六国。

韩国:韩宣惠王

韩国也是三家分晋的成员之一,不过这个国家从出现就一直比较憋屈。因为韩国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掌控天下中心,而且冶铁发达。这使得韩国从出现之后一直被列国觊觎,很多国家都想吞并这里。再加上韩国实力并不强,所以过得一直很窝囊。韩国国君韩宣惠王虽然在公元前325年称王了,但韩国实力并不算特别强。

[var1]

韩宣惠王之所以能在公元前325年称王,是因为秦国国君此时已经称王了。魏国为了牵制秦国,所以才允许韩国称王。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来,韩国一直依附于其他大国。虽然韩宣惠王称王了,但他在位期间,韩国的政策还是一直在摇摆,在大国的夹缝中艰难生存。而他本人在位期间也没什么大的作为。说他是战国最早称王的君主中是最窝囊的,一点都不为过。

燕国:燕易王

[var1]

燕国是战国七雄的一员,不过这个国家地理位置非常偏僻,地处最北方。也正因如此,这个国家在整个东周很少参与诸侯之间的纷争。不过这使得燕国的名气并不大,其国君在东周时的影响也很小。燕易王虽然是第一个称王的燕国国君,但在历史上并没什么名气。

[var1]

公元前323年,燕易王称王。可见,燕国还是有一定实力称王的。燕易王不能算是明君,也不是昏君,只能说是一般人。不过他的孙子燕昭王名气非常大,差点灭亡了齐国。

中山国:中山王厝

[var1]

这个国家很多人并不熟悉,因为他并不是战国七雄的成员。中山国位于今天的河北太行山一带,因国都里有山,所以叫中山国。中山国不是中原人建立的政权,而是少数民族建立的。这个国家一直是个二流强国。魏国、赵国一直视中山国为心腹大患。公元前323年,中山国国君厝正式称王。之所以也在这一年,是因为这一年发生五国相王。

[var1]

对于厝这个人,史书上记载的并不多。只是说他在位期间,中山国国力达到了顶峰,中山国在燕国内乱的时候还占领燕国大量土地。可见,厝也是位贤明的君主。不过这个国家称王并没有传多久,就被赵国的赵武灵王彻底灭亡了。

赵国:赵武灵王

[var1]

赵国大家都不陌生,这个国家的胡服骑射更是能和秦国的商鞅变法齐名。而做这一切的就是赵国国君赵武灵王。赵武灵王于公元前323年正式称王,不过他并不贪图虚名。称王后不久就去掉了自己的王号,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觉得赵国实力太弱,没有称王的资本。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说明这个人不简单。

[var1]

赵武灵王在位期间,最大的功绩就是在赵国进行胡服骑射。经过赵武灵王的改革,赵国实力大增,也是唯一一个战国中后期能直接和秦国抗衡的国家。如果没有赵国的抵抗,秦国估计早就统一了六国。可以说,赵武灵王绝对是战国称王的君主中最强的。不过就是这样一个伟人下场和齐桓公一样,在沙丘之变中被饿死了。如果他不死的话,秦国统一六国的时间估计还要推迟。他死后,继位的是赵惠文王,赵国国君一直使用王的称号。

宋国:宋康王

[var1]

宋国的身份还是很特殊的,这个国家第一任国君是商纣王的各个微子启,因此是商朝的移民。宋国建立之后,国人擅长经常,因此宋国非常有钱。宋国的商业非常繁荣,一直是战国的经济中心。虽然宋国一直是二流国家,但在战国时期,宋国也开始称王。宋国第一个称王的国君是宋康王。公元前318年,宋康王正式称王,宋国是战国最后一个称王的国家。而宋康王是宋国的第一任国君,也是最后一任国君。

[var1]

对于宋康王这个人,可以确定的是他能力确实很强,不过却给宋国带来了灭顶之灾。宋康王在位期间,向东打败齐国,夺取五座城池;向南打败楚国,夺地三百里;向西打败魏军。虽然宋国非常强悍,但毕竟国力有限。宋国在得罪这么多大国之后,肯定会被报复的。后来因宋康王过于残暴,齐国、魏国、楚国三国联合起来瓜分了宋国,宋国正式灭亡。而宋康王本人也在国家灭亡时去世。不管怎么说,宋康王不算是个明君。如果他懂得审时度势的话,宋国也不会被三国瓜分。

这就是战国时期最早称王的是个诸侯国国君。虽然都是称王,但各国的国君完全不同。楚国最早,燕国最没存在感,宋国最残暴,韩国最憋屈,赵国能力最强,越国能力相对较强。魏国要对国家衰落负很大的责任。

参考资料:

《史记》、《东周列国志》

更多文章

  • 战国七雄的韩国,一直处于挨打的份,凭借什么称雄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战国韩国太子如何被俘虏的,战国韩国领土变化,战国七雄当中韩国的实力

    [var1]首先是韩国出场的时候并不弱小。韩国是三家分晋之后出现的国家。三家分晋的时候,最强大的是赵国,其次是韩国,最弱的是魏国。所以魏国在战国初期才会率先实行变法,当时主要是为了自保。要知道仅仅是魏国都压制秦国几十年的时间,韩国在最初的时候实力肯定更强大。所以但是韩国称雄,也是名至实归的。[var

  • 胡服骑射是什么,为何让赵国在短期内迅速崛起,改革不亚于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var1]胡服骑射,表面上的意思就是向胡人学习。这里的胡人主要是指匈奴、楼烦、林胡等活跃在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穿着他们的衣服,学习他们的骑射技术。而赵国正是通过这次学习彻底强大起来了。这也是我们对赵国这次改革的总结。不过,如果只是这样的话是绝对说不通的。赵国即使崛起也是无法和秦国变法相比的。真实

  • 战国七雄实力最弱的韩国靠近秦国,为什么秦国一直不灭韩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战国7雄为啥秦国只横扫了6个国家,战国七雄为什么秦国最强,战国七雄韩国和秦国

    [var1]首先我们看一下韩国的状况。韩国虽然是战国七雄里面实力最弱的,但也并不是没有任何招架之力。首先韩国虽然面积在战国七雄里面最小,但是地处要地,尤其是吞并了郑国之后,更是掌握了通往北方的要地。我们熟悉的长平之战就是因为上党郡的问题引起的,而上党郡就是韩国的。其次,韩国兵器非常发达,疑问韩国当时

  • 战国最坑的奸臣,四大名将有两个被他坑了,把国家都坑灭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var1]战国四大名将,我们知道是白起、廉颇、王翦、李牧,这些人都是当时的名将。在带兵打仗方面还是非常厉害的,基本上是无人能敌。不过这些人在战场上虽然厉害,却也有被人坑的时候。其中有两个人都被同一个奸臣坑了,这个奸臣就是郭开。[var1]郭开是战国末期赵国人,可到他的国籍就知道他坑了廉颇和李牧两员

  • 战国最厉害的君主,秦国和赵国两位明君都是在他的支持下才登基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战国七雄赵国明君,战国时秦国有哪些明君,战国时期赵国出过几位明君

    [var1]赵武灵王名叫赵雍,是赵肃侯赵语的儿子。赵武灵王十四岁的时候,父亲赵肃侯去世。魏、楚、秦、燕、齐各派锐师万人来参加会葬。说是来参加葬礼,想趁赵国新君刚立,国内政局不稳趁机灭了赵国。赵武灵王亲自率领军队来对抗这些这些国家,让这些国家军队不敢进入赵国境内。这件事可以说明赵武灵王年少有为。也可以

  • 如果赵构全力支持,岳飞北伐就能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北伐是不可能成功的!北伐的结果就是配合黄河泛滥,把中原地区的人口清空,把他们统统变成流民。而这些流民往北方跑的很少,往南方跑的很多,结果这些武装流民本身就在江淮地区掀起不断的混战。其实岳飞大部分的战争是跟这些流民集团打仗,他自己的部队也大部分是招揽这些流民搞出来的。从临安朝廷的角度来看,这些流

  • 假如陈友谅没有死,朱元璋还能统一天下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陈友谅为何急着要灭朱元璋,朱元璋与陈友谅的势力范围,朱元璋有陈友谅厉害吗

    当时的朱元璋在攻占了太平府,(就是今天的马鞍山)陈友谅则是夺取了池州。他们之间力量互相碰撞,大战在所难免。随后朱元璋派常遇春攻打陈友谅,占领了池州,这样一来更加的激怒了陈友谅。在这之后他们之间明争暗斗逐渐扩大。朱元璋相比陈友谅,虽然在军队数量及地盘上不如陈友谅。但是朱元璋手下猛将如云,更有军师刘伯温

  • 可悲,宋朝军人最怕的不是敌人,而是圣旨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当然是生死,只要一开战,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士兵们浴血奋战为的是什么?往小里说,是为了讨口饭吃,建功立业;往大里说,是为了守土开疆,保家卫国。军人,永远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一类人。不然,他们为什么不去找点儿轻松、安全的工作呢?宣读圣旨然而,在宋朝,军人们最怕的不是生死和敌人,而是一样你想都想不到的东西,

  • 宋朝名相告诉你:有时候审时度势,委曲求全也是真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朝十大奇才名相,宋朝一代名相图解,宋朝时期名相

    古语云:刚则易折,柔则长存。有的事如果太坚持原则,而不考虑到实际情况,就可能引起更严重的错误。同样的,新人初入社会,可能意气风发,对很多事看不过眼,也是在一次又一次磨练中成长起来,才能最终有所成就,北宋名相富弼就是个例子。富弼是洛阳人,他出生之前,他的妈妈做个梦,梦见大雁来报信,将有不凡之人降临。富

  • 北宋为什么灭不掉西夏?如果没有辽国,北宋可以把西夏灭两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西夏辽国,北宋能灭亡西夏吗,北宋灭亡后西夏还存在吗

    西夏盘踞定难军,也就是宁夏一带,是在宋朝开国之前的事。宋朝开国之后,李继迁在982年归顺了北宋,时在北宋太宗时期。但这个归顺只是名义上的,仍然保持着很大的独立性。从此之后,一直到李德明时期,叛服无常,时叛时服,一会儿归顺,一会儿独立。北宋也曾在剿抚之间来回摇摆,但是多次出征,败多胜少,逐渐接受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