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朱元璋在攻占了太平府,(就是今天的马鞍山)陈友谅则是夺取了池州。他们之间力量互相碰撞,大战在所难免。随后朱元璋派常遇春攻打陈友谅,占领了池州,这样一来更加的激怒了陈友谅。在这之后他们之间明争暗斗逐渐扩大。朱元璋相比陈友谅,虽然在军队数量及地盘上不如陈友谅。但是朱元璋手下猛将如云,更有军师刘伯温的助阵,在这一点上陈友谅不及朱元璋。
其实按照当时的局势来说,陈友谅要强于朱元璋,除了军队的数量超越朱元璋,就连武将也比朱元璋要多,只不过历史结果胜出者是朱元璋,让我们感觉朱元璋手下文臣武将众多,失败的陈友谅其实手下能人异士也是多不胜数。倘若在鄱阳湖大战中陈友谅没有因为突围而被箭射死的话,朱元璋也许夺得天下会很难,甚至说胜出者不一定是朱元璋。
朱元璋虽然后来的做事行径表明他也未必仁慈到哪里,但那也是坐稳皇帝以后的事,战争期间他知人善任关心民众,最关键的是他始终站在底层民众的一边,陈友谅至死也没明白他其实忘在自身,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者也,陈友谅即使战败后不死,不明白自己败在哪里,最后仍旧会一场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