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藩王为什么多混吃等死,代恭王想有所作为却屡遭羞辱

明朝藩王为什么多混吃等死,代恭王想有所作为却屡遭羞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717 更新时间:2024/1/23 12:15:32

朱廷埼登位时代藩可谓是内忧外患、摇摇欲坠。

外部威胁是明朝的老对手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重新整合蒙古鞑靼部后,为了劫掠物资也是为了逼迫明朝开市,加大了南侵的频率以及规模。与此同时明朝的军卫及边军却已糜烂不堪,别说阻挡蒙古,自卫都困难。

处于一线的代藩自然也深受其害,除了藩地所在的大同多次被蒙古人围困,更有两代代逃到宣府避祸的不堪记录。

内部威胁是代藩所属的宗亲各种闹腾和不法(造反都有过),虽然原因很复杂但是归咎起来主要是两点。一是藩王的很多权力已经被朝廷削除,无力管束宗室;二是宗禄问题,让下级宗亲为了生活各种不法。

面对问题朱廷埼并不想像其他藩王那样视而不见、混吃等死,他想有所作为,重新振奋他的藩国。

对于外部威胁,朱廷埼知道主要原因在于朝廷军事上的糜烂,而军事糜烂的主因又是军饷无法稳定供应。朱廷埼也很有自知之明,军队是藩王们不能触碰的红线。因此朱廷埼采取了“曲线救国”的办法 -- 朝廷捐输。不但向朝廷捐输银两,还极其罕见地主动向朝廷捐献田地。

丙申,代王廷埼疏言:“大同边郡苦寒,频遭虏患,且岁比告歉,边储匮乏。请将祖遗大同府蔚州等处牧马草场、膏腴田,归之官。籍其岁入,输边给饷。”《明世宗实录》

但是朱廷埼只看到了问题的表象,明朝军事的崩坏也不是这么简单就可以挽救的。可以说代恭王除了为自己赢得了一点虚名外,银子和田地全都扔到水里去了。想有所作为,但是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却毫无意义,这才是最让人痛苦的事情。

注:代恭王朱廷埼薨于万历元年,他见证了“俺答封贡”,明蒙正式结束了近两百年的敌对。虽然他在此事中没机会发挥作用,但是美好的结果对他也算是一种安慰或者回报。

对于代藩的内部问题,朱廷埼看得也很准,首先处理的就是最核心的宗禄问题。

明朝从成化朝开始,由于宗亲人口的急速攀升,宗禄给朝廷财政带来的压力也急速攀升。到了嘉靖朝宗室岁禄的总额已经达到了京师中枢开支(四百万石)的两倍。山西、山东、河南等地每年的粮赋已经不够支付当地宗亲们的宗禄了。

朝廷难以承受自然就开始拖欠,同时朝廷收入没什么增长空间而宗亲人口却一年比一年多,也让宗禄的积欠跟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大。积欠对高等级的宗亲没什么影响,因为他们自有禄田。但对低等级的宗亲来说这就要命了,这是他们各自家庭唯一的生活来源(太祖不允许宗亲从事“士农工商”四业)。

有谁愿意活活饿死呢?这些宗亲就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仗着祖训对宗亲的庇护(太祖不允许朝廷府衙直接抓捕审讯宗亲),在藩地凌虐百姓、抢夺民财;一部分则无视祖训禁令,外出自谋生路。

这不但把各宗藩搞得乌烟瘴气,很多生活本就困难的平民因无法再承受宗亲抢虐而进一步沦为流民,加重了整个皇朝的社会矛盾。因此宗禄问题,对于明朝而言是个很现实也很重要的问题。

嘉靖二十七年,还未被正式册封的朱廷埼(守丧代理府事)就上奏朝廷详细说明代藩宗禄的积欠问题,并请求朝廷发银救济。虽然世宗和朝廷很快就同意了朱廷埼的请求,并拨付白银八万两,但是朱廷埼也得罪了世宗和朝廷。

原因不是朱廷埼仗着宗室身份,狮子大开口。而是宗禄积欠不光是个财政问题,还是个政治和面子问题。

从财政上来说,朝廷没有新的财源去应对这个窟窿。就算是现在把坑给填了,以后也会出现更大的坑。所以朝廷就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动力和能力。只能拖着,拖掉一年省一年,拖死一个少一笔欠债。

注:明朝的军饷问题朝廷也是类似的办法。勘合也不认实额,人数上必打折;欠饷也是拖三年发一年......缺钱是主因,但是根本性的原因还是朝廷岁入太低,也没有其它开源的办法。只能鸵鸟政策耍无赖,拖到什么时候就是什么时候。

朱廷埼跳出来把问题公开化,理亏的朝廷即便是没能力解决也不能不表示一下。对于朝廷而言,这被迫地“表示一下”跟把钱扔水里没什么差别。加上朱廷埼自己又不缺禄米,朝廷自然觉得他这是折腾朝廷为自己博名声。

对于世宗来说,自己的亲戚们找上门来要饭,他这个朱家“大家长”总不会觉得这是件光鲜的事情吧。虽然大家都清楚具体的原因,但是朝廷拿不出钱粮,归根结底还不是得他这个皇帝负责么?

对于好面子的人来说,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对自己而言就是羞辱。而世宗恰恰就是个极其好面子的人,所以对折腾问题的朱廷埼自然不会有好感了。

另外这八万两银子虽不是小数,但是这是一次性的,并不能实际解决代藩宗禄的积欠问题。管了今年,明年又靠什么呢?所以宗亲们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对于朱廷埼而言,他不光是费力没能解决问题,还不讨好。

这个不讨好不光是得罪了朝廷和世宗,实际上也得罪了代藩的宗亲。因为这次要来了,大家感谢你。下次要不来,很多人饿肚子的时候,是记不起上次吃饱的恩情的,反而会咒骂、怨恨你不卖力坑害了他们。人性有时候就这么不光亮。

朱廷埼这种两头不讨好的尴尬处境,很快就被他的亲戚们利用起来。

首先跳出来的人是襄垣王朱成鍨。他这一系的宗亲此时已经不在大同了,天顺年间朝廷为了降低向大同输送禄米的负担,将代藩一部分宗亲向湖广方向迁移,以便就近吃粮节约运费。

嘉靖三十年,朱成鍨以自己的封地蒲州(现山西永济市)距离大同路途遥远为由,请求朝廷今后将敕书直接发往蒲州,而不是由大同转达。他这个要求是什么意思呢?

明朝时朝廷发往各宗藩的敕书主要是为宗亲赐名、赐婚、册封爵位的书,日常这些宗藩事务都是先汇总到各宗藩“大家长”亲王处,由亲王代替宗亲们与朝廷接洽。朱成鍨实际是要求在这些事务上和朝廷直接接洽,也就是和朱廷埼平起平坐,分割他亲王的权力。

朱廷埼当然不能忍,马上就向朝廷上告朱成鍨这是冒封:

代王廷琦奏:臣府郡王分封在南者七府,凡钦赐子名敕书,悉由臣府转颁,此定制也。今襄垣王成鍨朦胧奏请,以“御名”敕书径赐该府......其六群王府若悉比例奏乞,未免紊乱《祖制》。盖成成鍨听信拨置,以孽支冒封已革王爵,谓朝廷可欺,凡百求请皆可以计得者。《明世宗实录》

相对于朱廷埼奏疏的内容,世宗更在意其中的一处笔误。朱廷埼将“赐名”写成了“御名”,而“御名”专门代指皇帝的名字。本就对朱廷埼有意见的世宗可算是抓住了他的辫子,拿着这件事情大做文章。

世宗下书将朱廷埼狠狠地训斥了一通,还专门下旨礼部要求严惩朱廷埼的辅佐官。至于奏疏里提及的朱成鍨冒封一事,因为奏疏被留中(不下发内阁处理)也就不了了之。

朱成鍨的行为以及其后的结果,给予了饶阳王朱充跼(跼下有四点)极大的鼓舞,朱充跼开始故意挑衅、羞辱朱廷埼,并在代藩行各种不法事儿。

太祖之后,藩王们被各种削权早已没有了直接管束宗亲们的制度权力,亲王真要合规整治宗亲也只能向朝廷和皇帝上告。朝廷和皇帝们为了防止宗藩里位居上位的亲王、郡王们坐大,具体处理的时候都会偏向下级宗亲。

而从宗族辈分关系上朱充跼还高朱廷埼一个辈分,朱廷埼更没资格去呵斥朱充跼,也只能以规劝为主。朱廷埼的无能为力,让朱充跼更加地肆无忌惮,在代藩内也越来越骄横跋扈。朱充跼除了自己不把朱廷埼这个亲王放在眼里,还在代藩拉帮结派,带动代藩的宗亲们一起闹革命,无视他们的亲王。

嘉靖三十二年忍无可忍的朱廷埼向世宗状告朱充跼,暴悍险贼、挟私凌长、毁销金册、私刑罪囚、殴辱公差等多项罪行。朱充跼在上疏自辩的同时,也上报了不少自己“掌握”的关于朱廷埼的黑材料。

朝廷多次向大同派出官员调查,但都没有调查出个所以然。一是代藩的众宗亲在朱充跼及其党羽的胁迫下,无人敢出来作证;二是朱充跼也使用收买、威胁等手段,让参与调查的官员做不出对他不利的判罚;三是世宗也乐得见到代藩有人整治朱廷埼。

反倒是朱廷埼这边由于没人替他说话,那些似是而非的黑料把他弄得越来越被动。但是朱充跼自己却又救了朱廷埼,因为他过于嚣张跋扈,激怒了颇有正义感的大同巡抚侯钺。侯钺自己上奏朝廷,弹劾朱充跼的多项罪行,要求朝廷削除朱充跼爵位。

注:明朝巡抚全部都有御史的职衔,因此侯钺虽然是地方官员而且此时也未被任命负责此案调查。但是他有权自行参与此案调查,并就此案发表意见。

在朱廷埼面前横惯了的朱充跼早已没有了自知自明,他知道这个消息后居然跑去将侯钺骂了一通。侯钺可不是没权的宗亲、王府属官,他在朝廷里活动了一下,案子就迅速被升级了。世宗派出司礼监少监王臻会同侯钺和地方三司长官,前往大同调查。

因言大同极边之地,宗室繁衍,俗习刁悍,所赖廷埼一人约束之。而充焗自负其才,办党与足以鼓煽是非,摇感观听,屡与争抗烦渎宸严,大狱屡兴,连年不解,使复得行其计,各府效尤,日渐多事......《明世宗实录》

一番调查后发现,朱廷埼状告朱充跼的罪行基本属实,而朱充跼拿出来的关于朱廷埼的黑材料基本都是捏造的。朱充跼的结局没什么意外,削爵并发凤阳圈禁。不过这也不代表世宗对朱廷埼的态度有什么改观。

嘉靖三十八年六月,蒙古黄台吉部入寇大同、宣府一带。与以往不同的是,蒙古人这次入寇杀死了代藩奉国将军朱俊欛等三名宗亲。

朱俊欛虽然是五等爵位,但是朝廷长年的欠俸也让他们家穷得揭不开锅了。为了生存朱俊欛只能抛弃颜面以及祖训的约束,出城给人当佃户谋生。蒙古骑兵突然杀到大同城下,朱俊欛等人因来不及入城躲避而不幸罹难。

虽然他们死亡的根源是宗禄积欠和边防糜烂,但是世宗仍然将锅扣在朱廷埼头上。世宗以管束无方为由,下敕训斥朱廷埼。称他不能约束宗室,纵容他们出城才是造成宗亲罹难的根源。并且命令缉拿王府长史、教授等官员治罪,代替代王受罚。

同时代藩的一些宗亲们也继续“关爱”着他们的亲王。

嘉靖四十五年,朱廷埼收到一些宗亲们的冤状后,为替他们鸣冤,朱廷埼上疏朝廷状告大同知县朱可进羞辱宗室、鞭挞辅国将军朱俊柳等。但是最终的调查结果却让朱廷埼大跌眼镜,他被忽悠了。

原来朱俊柳等人与朱可进早有积怨,这次是朱俊柳等人冲进县衙把朱可进打了一顿。为逃脱罪责,他们就利用朱廷埼,抢先诬告朱可进羞辱宗室、违规对他们行笞刑。

好在当时世宗已重病,不久后就驾崩,顾不上这些事儿了。不然朱廷埼这次诬告、羞辱朝廷官员的罪名是跑不了的。以世宗的性格以及他对朱廷埼的态度,一旦认定朱廷埼是在故意戏弄并把他当枪使,削爵都有可能。

这时朱廷埼可能是真正明白了,他想做的事都不现实,他的努力也全然没有意义,因为那都是他无权去触碰的事情。从此以后,朱廷埼窝在王府不问世事,做起来了快乐王爷。七年后的万历元年薨逝,朝廷谥其为“代恭王”。

更多文章

  • 一个家童将密函错看成公文,崇祯为了面子,不得不拒绝皇太极议和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皇太极给崇祯的一封信,崇祯和皇太极的关系,崇祯因为皇太极的话杀了哪位将军

    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最后在紫禁城后面的煤山上自缢,当时崇祯有机会与皇太极议和,却因为面子问题而拒绝。到底崇祯为何会拒绝议和?▲崇祯。(图/翻摄自百度百科)崇祯14年(公元1641年)发生了一件事,驻守边关的陈新甲因为闯王李自成与满清八旗军的双重压力,私下派遣人与皇太极试谈议和的可能性。然后托信转告

  • 历史上真实的宋高宗赵构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宋高宗和赵构是什么关系,宋高宗赵构图片,宋高宗赵构在哪称帝

    我很理解中国人为什么会这样认为。毕竟中国在近代遭受了屈辱,恨透了所有割地赔款的统治者。过去几百年中国人学历较低,多数人只能通过评书来简单了解历史人物。《说岳全传》历来是最受民间欢迎的评书之一。我以前也是这么认为的,直到我读了一本奇书《中国是部金融史》之后,我改变了赵构的看法。这本书的陈雨露曾经是中国

  • 朱元璋杀了15万人也没法治贪,此人却仅用3招便彻底消灭贪官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杀了30万贪官,朱元璋杀过哪些贪官,朱元璋一共杀过多少贪官

    作为公民的我们,看到一个官员落马的时候,既感到可悲惋惜,又觉得大快人心,毕竟老百姓的生活可不是闹着玩的,也不是随随便便任意刮取的。尽管如今对官员进行了定期明细公开,保证了公民的知情权,但这仍旧是一项长远的战斗。 在古代,官员贪污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尤以和珅最为出名,也最为猖狂。当然,皇帝也不是没有想过

  • 忽必烈:赋税官1天杀28 人草菅人命!朱元璋:你的仁慈毁灭了元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元璋与忽必烈恩怨,元朝灭亡后朱元璋怎么做,朱元璋曾经对元朝投降过吗

    此后,蒙古帝国奋三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扫清六合,一统寰宇,忽必烈亦于1271年登基即皇帝位,国号“大元”,是为元世祖。忽必烈的登基有一定偶然性。当时的蒙古大汗蒙哥发兵4万,号曰十万,大举猛攻钓鱼城,守将王坚誓死抵抗,急火攻心的蒙哥前线督战,被炮矢所伤,折戟于钓鱼城下。由于蒙哥大汗突然命丧钓鱼城

  • 李清照已年过半百,因悲愤写下一首诗,短短七字可见其风骨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清照真人照片,李清照最无奈的一首诗,李清照最有名的诗及赏析

    作为宋词的一代大家,李清照的词从不只是婉约所能概括的,她的《如梦令》: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尽显俏美可爱,还有《点绛唇》中的“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诠释了含羞娇人之态,而《夏日绝句》中又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巾帼豪情。今天笔者为大家介绍下李清照的另外一面,在年过半百时,她面对南宋朝

  • 汉朝和亲又纳贡,明朝不和亲不纳贡,那到底谁更强大?答案很明显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朝向谁纳贡,明朝真的不纳贡吗,汉朝给匈奴纳贡哪些东西

    汉朝在中国历史上虽然是一个伟大的王朝,但是汉朝的有些表现的确是有点差强人意,但是这也怪不得汉朝,毕竟北方的匈奴实在是太强大了。在秦朝时期,北方的匈奴就已经很强大了,北方的燕国、赵国和秦国为了抵挡匈奴的入侵,不得不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防御工事,这也就是后来的万里长城的雏形了;而且在赵国后期时,李牧还曾

  • 成吉思汗有“四骏”“四獒”,独此人贡献最大,征战地域最广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成吉思汗四獒都是谁,成吉思汗领土有多大,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速不台)咱们先来看看速不台一生的征战情况。一、第一次西征:呼罗珊里海。速不台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参加了第一次西征。在这一次西征中,速不台的军队不但打败了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而且和哲别一起,追击摩诃末,一直把摩诃末追到里海的一座小道上。最后,摩诃末死在这座小岛上,宣告花剌子模的彻底灭亡。第一次西征结

  • 天道好轮回,宋朝发生了三件极为相似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朝轮回之谜真相,宋朝是天道轮回吗,宋朝十大经典语录

    华夏五千年文明中,发生了许多相似的事,历朝历代中都会存在极为相似的事。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这是一句非常有名的俗语,举个例子来说,明朝建立时,朱元璋励精图治,将明朝推向了第一个盛世——洪武之治。到了朱元璋后期,由于对待子孙的各种优待,结果导致了欺压百姓,到了明末时期,李自成攻破京城,在这之后朱元璋

  • 朱棣为朱元璋打造的世界第一碑,3万多吨,金字塔最大石块仅50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画像朱元璋称帝不久,立长子朱标为太子,封另外二十五个儿子为藩王。朱标还没等继承皇位,就病逝在老爹之前了,朱元璋于是立朱标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死后传位长孙朱允炆。朱允炆在位时,为压制诸侯王的势力,决定削藩,引发叔叔们的不满。朱棣画像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最终以武力夺取了皇位

  • 朱棣篡位之后,找了建文帝16年,为什么找到后却没有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在位期间,为了保证明王朝的长治久安,学起了周王朝分封诸侯的办法,他将宗氏25人分为藩王,负责边境和全国战略地点的安全,朱元璋对此说道:“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他的意思很简单,大家都是一家人,要合力守护明王朝的江山,让百姓安居乐业,让明王朝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