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永兴之战:吴三桂一战打断八旗军脊梁,斩杀清朝41位八旗将佐

永兴之战:吴三桂一战打断八旗军脊梁,斩杀清朝41位八旗将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036 更新时间:2024/1/2 6:02:31

每一个朝代的离去以及崭新朝代的诞生,都是从混乱到安宁的过程,而这过程之中却又有多少不甘的亡魂与战士的血泪。

“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敷面,任贼分裂朕尸,毋伤我百姓一人。”拥有着大明最后一个年号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在李自成的起义大军进入京城之后,于绝望之中自缢,明朝自此便正式失去了整个国家的统治,紧接着便是清军入关,清王朝在这片土地上开始了数百年的统治岁月。

明灭清兴的开端,或许与一个亲自为清军打开大门的将领有着不小的关系,这个将领便是吴三桂

身为明末将领却选择投降于清军,吴三桂凭借着精明的政治手段在清初拥有了直逼皇权的势力,甚至被予以平西王的荣誉和爵位,但是他的野心却远远不止如此。

康熙继位之后,开始了轰轰烈烈地削藩之举,彻底激起了吴三桂与皇室之间的矛盾,在那著名的永兴之战中,精锐的八旗军被其打得落花流水,甚至真的将要动摇到了皇权的根本。

吴三桂其人究竟如何坐上的平西王之位?他在永兴之战中又是怎么将清军打败的呢?为何击败了清军的吴三桂最终依旧失败了呢?

冲冠一怒

吴三桂出生于万历年间的辽西将门世家,父亲为锦州总兵吴襄,而舅舅则是明末名将祖大寿。因为出身将门,吴三桂自小便习得骑射以及兵法战略等,在崇祯年间考中武举,成为了都督指挥,在战场上一展其优秀的武学兵法才能,立下了不少战功。

但是此时的明朝,已经陷落在了内忧外患的困境之中,内部官僚系统繁琐且腐坏,再加上连年大灾不断,令百姓苦不堪言,最终出现了如李自成带领的起义军直指国都北京,而在外以皇太极为首的女真人已经虎视眈眈,在边关蠢蠢欲动。

崇祯皇帝性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虽然宵衣旰食且夕惕朝乾,却依旧在一步步的错误之中没有拉住整个明王朝走向灭亡的深渊。

年间忠臣名将熊廷弼被害传首九边,而到了崇祯皇帝在位期间,同样因为多疑而将镇守边疆的袁崇焕抓捕入狱,这样旨意无疑是令所有将士感到心灰意冷,而一直以来想要钻空子的皇太极便趁机向镇守边疆的将士们抛去了橄榄枝。

吴三桂时年23岁便已经任前锋副将,更是在27岁时就成为了宁远团练总兵,同样也得到了皇太极的注意。

而十来年的征战之中,令吴三桂在内心感受到了明朝灭亡已经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他内心对明朝的忠诚也随之动摇,渐渐开始与皇太极和起兵造反的李自成有了藕断丝连的联系。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的大顺军已经快要来到京城,崇祯不得已召集吴三桂火速回到北京。3月22日,还未行军到北京的吴三桂已经得到了崇祯皇帝自缢的消息,明朝灭亡几乎就在眼前,吴三桂立即开始思索自己未来应该投靠哪一边的新主,是选择在外虎视眈眈且强势的清军还是选择已经进入京城风头正盛的李自成大顺军呢?

还未等吴三桂准备好与李自成的和谈腹稿,一则消息的传来令他怒火中烧,立即转变了阵营,原来他身在京城的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的手下霸占,而李自成竟丝毫没有阻拦。

愤怒至极的吴三桂带兵回到了山海关,亲自打开了大门,让清军就这样一帆风顺地进入了中原领地。吴三桂就此便彻底背叛了大明,成为了清军入关的功臣,还给后世留下了“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著名典故。

平西王之名

从选择清军并放之入关的那一刻起,吴三桂便已经站定了自己的阵营,而他接下来将要做的,便是确保自己的选择的阵营能够站到最后。

哪怕吴三桂的父亲以及亲眷都在李自成的手里,吴三桂依旧铤而走险选择虚与委蛇,趁着李自成亲征的机会,求援于多尔衮的清军,在联合战力之下击溃了李自成,从而让清军一举进入了北京,从此天下局势大定。

因为立下了显赫的功劳,再加上吴三桂自身的能力出众且优秀,他在清朝定都北京之后,便被册封为了平西王。

当时的明朝遗脉福王朱由菘,甚至主动向吴三桂示好,而吴三桂虽言:“不忍一矢相加遗。”但是却为了自己能够获得清朝皇室的重用以提高仕途,联合清军开始对明朝遗脉展开攻势。

凭借着斩杀朱明后裔这样的功绩,吴三桂终于得到了清政府的倚重,并开始接连在云南等地立下赫赫战功,随后朝廷不仅给了他云贵两省所有的兵民事务管理的权力,更是给予了他亲王的爵位。

一时之间,吴三桂作为“三藩之一”,手中权力滔天,甚至连皇权都已经无法完全将其掌控,也就是在这时,年幼的康熙皇帝继位已有数年,而削藩的政策也随之展开。

巅峰后的落幕

封建帝制的发展从来都是将皇权进一步的集中,而藩王则成为了中央集权之路上相当大的阻碍,因此这些拥有着战功的藩王们终有一日将会成为皇帝的眼中钉肉中刺。

吴三桂被收缴了平西大将军的印信,随后又丢失了司法特权以及云贵两省的治理权,感知到自己权力被蚕食的吴三桂开始了秘密的扩军充粮,为之后的起兵造反做起了准备。

康熙十二年,同为三藩的尚可喜和耿精忠被接连撤藩,而吴三桂却在此时见时机成熟,拉起了三藩之乱的大旗,以“兴明讨虏”的名义反清。

这一场纷乱持续了八年之久,而其中让吴三桂离成功最近一步的便是康熙十七年在永兴发生的那一场永兴之战。

依靠着精兵强将灭明并入主中原的八旗军实力不可小觑,但是却在同吴三桂的对抗里吃了大亏。

吴三桂派遣手中大将与两万精锐,前去攻打人数超己方两倍的永兴,这一役无论是从人数上还是攻守优势上,都应该是八旗军在上风,但吴三桂却依靠着手下将士的勇猛以及自己极为灵活的战术策略,将八旗军玩弄于股掌之间。

此役几乎是折断了八旗军的脊梁,41名八旗将佐被斩,吴三桂可谓是走到了自己人生的巅峰时刻,一时之间风光无两,并顺利在衡州登基称帝。

但或许命运便是如此不可捉摸,在巅峰之后便必然将要面临滑坡,而吴三桂未能想到的是,在看过巅峰盛景之后,他的人生却已经悄悄来到了终途。

康熙十七年八月,正值衡州酷暑时节,吴三桂本身便因心中积郁而发了病症,自己的发妻张氏也在这个时间段里因病逝世,这样沉重的打击令已经六十多岁的吴三桂无法支撑下去,在病榻上缠绵了一个来月的时间,便撒手人寰。

随着吴三桂的去世,帝王霸业也随着他的尸骨渐寒碎成了一地狼藉的泡沫,三藩之乱就此结束,而属于康熙时代的光芒却从此焕发。

小结:

“伤心秦汉经行处,公爵万间都做了土。”帝王霸业的成就往往都需要数代人的艰苦经营,一如战国时期秦国六代君王励精图治,前者身死则后者便马上能够继承并延续,而吴三桂却显然没有这样的条件。

他身为明末清初名将,为自己仕途放弃了危难之中的明朝,投降于清军,却依旧在权力扩张之中难逃皇权集中所导致的削弱,由此愤而反击,却在靠近成功之时陨落,不得不令人感叹一句命运之无常,但其他不论,吴三桂的身影还是清晰地留存在了这千年的历史长卷之中,成为了一颗将星闪烁。

更多文章

  • 康熙为何圈禁胤祥长达10年?他不心疼这个儿子?摘下帽子说明一切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康熙临死前评价胤祥,胤祥与康熙关系,康熙为什么封赏胤祥

    这些个瓜娃子,一个个脑子里都装了八核CUP,还自带散热系统,怎么争斗都不知道停歇。可怜皇位只有一个,九龙夺嫡让康熙伤透了脑筋。其中他最信任也是最孝顺的一个儿子,就是剧中的十三阿哥胤祥。胤祥本人没有夺嫡的想法,但是他却在帮助胤禛夺嫡。可是因为他为人至诚至孝,所以总归会做一些出格的事情。做事不够老练,脾

  • 雍正实行士绅一体当差,有给国库攒钱吗?为何被乾隆给废除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雍正官绅一体当差政策后来怎么样,雍正的几大财政政策,雍正财政制度

    可是雍正皇帝上台以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那就是跟官员和地主抬杠。剥夺了这帮人的各种特权,结果闹得“民怨沸腾”。其实老百姓才不会沸腾,沸腾的是那帮官员和地主。我们看几个政策就能明白雍正皇帝有多刚了。摊丁入亩政策。康熙朝就已经永不加赋了,雍正皇帝更绝,直接转化矛盾,把收税重点从农民转移到了地主豪绅身上

  • 清朝最后一位健在“御医”,如今现状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十大御医名单,清朝御医最后去哪里了,晚清最后一代御医是谁

    其实道理很容易想通,就拿大夫来说,民间的大夫很多都是半路出家,而宫廷御医大都是世袭的,一代一代积累下来的珍贵经验和药方蔚为可观,而且他们还有足够珍贵的药材可以“放手大干”,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专职给皇帝或者皇亲贵胄看病,稍有不慎就会人头落地,因此高压之下必然会释放自己的“小宇宙”,全力提升自己的医术!

  • 看了李鸿章的遗产分配合同,我倒吸一口凉气,原来他有这么多资产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鸿章的遗产,李鸿章遗产分配情况,李鸿章的遗产继承是真的吗

    盛宣怀要是没有李鸿章的帮助,压根就挣不到那么多钱。在李鸿章的帮助下,盛宣怀先后建立了以下企业和组织:中国第一个民用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中国第一个电报局中国电报总局;中国第一个内河小火轮公司;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中国第一条铁路干线京汉铁路;中国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中国第一所高等师范

  • 索尼比鳌拜只大9岁,为何身体那么差?临终前让康熙亲政是真心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鳌拜和索尼谁大,鳌拜为啥斗不过索尼,索尼和康熙什么关系

    尤其是在皇太极在位期间,索尼曾经跟着他越过喜峰关,直逼北京城。而且在北京城下,冒着箭雨将皇长子豪格给救了出来。大凌河之战中,索尼帮助皇太极,击败了前来救援的明军。此后索尼又前往征讨察哈尔,攻占了山西大同。此后因功被封为三等甲喇章京。但是凭借这些零碎的战功,索尼想要成为康熙朝的首辅大臣,这几乎是不可能

  • 康熙在雅克萨之战中,见识过沙俄火器的厉害,为何清朝没发展火器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康熙雅克萨之战视频,康熙时代有火器吗,康熙时期中国火器发展

    第一次交战,清军这边的装备其实也不差,有战舰、鸟枪、火炮以及一些冷兵器。但是只能围困守军,却不能一举歼灭。最终人家是没东西吃了,这才选择和平谈判,撤出雅克萨。第二次交战,沙俄那边又派了600号人前来增援,这可真是不把清朝放在眼里。增员的人马如此之少。这次清军这边又派了2000人前来,再次将雅克萨围了

  • 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才37岁,而且有3个儿子,为何会被强制殉葬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多尔衮母亲被谁勒死的,历史上的多尔衮有几个孩子,历史上多尔衮最后有儿子吗

    到了战国、秦汉以后,逐渐采用人形俑代替了活人殉葬。当然了,也不排除部分贵族保留了这种落后的习俗,但是大规模殉葬绝对不存在。就连皇帝都不搞殉葬了,手底下人还敢随便搞吗?不过到了明朝朱元璋时期,这哥们又恢复了人殉制度。他规定后宫没有生孩子的女人,全部要下去服侍他。此后朱棣、朱高炽、朱瞻基都搞了殉葬制度。

  • 太子胤礽犯了什么错?为何康熙一定要废他?真实原因出在康熙身上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康熙的太子胤礽,为什么康熙要废胤礽,康熙是怎样评价皇太子胤礽的

    太子胤礽其实并没有犯什么错,要说有错,主要有这么三个客观上的错误:第一,胤礽有一帮能力出众,野心勃勃的兄弟。第二,胤礽有一位长寿的老爹。第三,胤礽2岁就被立为太子。这三者结合起来,直接导致了一个结果,那就是这帮兄弟想方设法地要把胤礽给赶下台,而胤礽的能力,又不足以同时对付这么多兄弟。所以胤礽的太子之

  • 乾隆家族有五世同堂吗?他给长玄孙办过婚礼,差3年就能见着来孙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乾隆最大的孙子和最小的孙子,乾隆祖孙关系,乾隆的祖孙都是谁

    雍正时期排行胤字辈,乾隆时期排行弘字辈,嘉庆时期排行永字辈,道光时期排行绵字辈。咸丰时期排行奕字辈,同治、光绪时期排行载字辈,宣统时期排行溥字辈。有人就表示奇怪了,为啥雍正之前的皇子,没有排行这一说呢?您还真问着了!因为康熙以前的清朝皇帝,都还没有吸取中原文化,所以他们不讲究排行。你比如说康熙本人的

  • 雍正的生母,为了反对他登基,选择跟随康熙殉葬?她为何如此偏心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雍正皇帝的母亲为啥偏心,雍正死后有人殉葬吗,雍正与康熙

    这两个儿子里,乌雅氏更加喜欢小儿子胤禵。而且胤禵也深得康熙的赏识,曾经担任过大将军王,代替康熙平定西北叛乱。可以说,当时所有人都觉得十四阿哥胤禵应该继承皇位,包括乌雅氏在内,也对自己的这个儿子充满了信心。可问题是,结果偏偏四阿哥胤禛取得了皇位继承权。因此乌雅氏非常恼火,认为胤禛是谋朝篡位,甚至要用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