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太子胤礽犯了什么错?为何康熙一定要废他?真实原因出在康熙身上

太子胤礽犯了什么错?为何康熙一定要废他?真实原因出在康熙身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990 更新时间:2024/1/17 18:56:44

太子胤礽其实并没有犯什么错,要说有错,主要有这么三个客观上的错误:

第一,胤礽有一帮能力出众,野心勃勃的兄弟。第二,胤礽有一位长寿的老爹。第三,胤礽2岁就被立为太子。

这三者结合起来,直接导致了一个结果,那就是这帮兄弟想方设法地要把胤礽给赶下台,而胤礽的能力,又不足以同时对付这么多兄弟。

所以胤礽的太子之位被废,也就情有可原了。那么具体什么原因,导致了康熙也要放弃自己亲手所立的太子呢?

一、康熙觉得胤礽要分他的权了!

自古以来,皇帝最担心的就是有人分他的权力。尤其是对权力充满欲望的皇帝,恰好康熙就是这样一位帝王。

他16岁的时候,就想方设法把权臣鳌拜给抓了,就是为了夺取至高无上的权力。此后的一生中,康熙不断调兵遣将,平定三藩、诛灭噶尔丹、收复台湾等等,虽说战功赫赫,却同时也将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丝毫不敢松懈。

但是有一天,康熙的大儿子胤褆跑来告诉他,胤礽做了一堆不法的勾当。那么这些勾当都包括什么呢?

首先,太子胤礽肆意殴打王爷、贝勒和大臣,甚至连兵丁都不放过。表明胤礽是个暴虐不仁的储君。其次,太子胤礽曾经私自截留蒙古送来的贡品。什么是贡品?那是送给皇帝享用的东西,现在你胤礽身为太子,怎么能私自占有呢?再者,太子胤礽放纵自己奶妈的丈夫、内务府总管大臣凌普,这货平日里没少敲诈勒索手下人,大家都敢怒不敢言。

这些小报告有很多都是胤褆在瞎掰,可是说一两次还行,说多了以后,这事儿就算是假的,也多了几分逼真。

最重要的事情是,康熙居然深信不疑!他甚至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

啥意思?这就是说,康熙认为太子胤礽已经有想要夺取康熙权力的想法,甚至已经开始付诸实践了!

皇帝的权力谁也不能碰,哪怕是皇帝的儿子也不行!汉武帝灭了太子刘据,唐太宗废了太子李承乾,唐玄宗杀了太子李瑛等等,这么多血淋淋的例子证明了一点,太子也不能轻易去触碰皇权。

二、康熙是个小心眼,什么都记在心里。

在生活中,你看一个人很大度,那只是表面上大度,很多表面上大度的人,很可能是个小心眼!康熙显然就是这么一个人,表面上让大家觉得他很大度,实际上别提多小心眼了。

比如在对待胤礽的态度上,康熙的小心眼就体现得淋漓尽致。康熙在巡视路上,7岁的小儿子胤祄得了病,而且还比较严重。可是康熙发现太子胤礽没有悲伤的表情,所以康熙心里很不爽。

很不爽的时候,就联想到了十几年以前,康熙和噶尔丹打乌兰布通之战的时候,同样生了病。这个时候太子胤礽看了康熙生病的样子,也是没有悲伤的表情。

所以康熙给太子胤礽下了一个定论,认为这家伙是个不忠不孝的儿子。结合这次的事件,康熙再次肯定了一点,太子胤礽不孝,不足以堪当大任。

此外,在返回京城的路上,康熙又发现太子胤礽大晚上偷偷靠近康熙的帐篷,甚至还朝里面偷看两眼。康熙就更愤怒了啊!立刻下定论,这货要谋逆!

这么多事件集中在一起,我们并没有看出太子胤礽有被废的确凿理由,但是我们却看到了一个小心眼且很敏感的康熙。

胤礽没有悲伤的表情,就代表胤礽不悲伤吗?或许胤礽是一个不太善于表达内心情感的人呢?而且他也没那么深的城府,不愿意演戏,这可咋整?所以说宣判太快,使得胤礽被废得莫名其妙。

三、第二次废太子,理由就成立了。

由此可见,康熙第一次废太子,纯粹是因为自己小心眼,再加上其他儿子煽风点火所致。表面上看一团和气的皇子们,实际上早就暗流涌动。

尤其是在第一次废太子以后,康熙立刻见识到了其他皇子的威力。尤其是皇八子胤禩,这货居然团结了朝中绝大多数大臣,让这帮大臣合力推举胤禩做太子。

这可太可怕了,当年李世民就是得到了绝大多数臣子的支持,才敢于发动玄武门之变,灭了太子李建成,逼迫父亲李渊退位的,康熙可不想成为第二个李渊。

因此康熙没多久又把太子胤礽给重新扶植起来了,主要目的是为了平息立储风波。给后世留个不孝的皇帝倒没什么,如果自己活着的时候,大权就被儿子抢了,那才糟糕。

可是你考虑过太子胤礽的感受吗?被废了一回以后,胤礽内心早就没有了安全感。即使重新被立,胤礽也不可能像过去那样对待康熙了,该有的城府算计,一样都少不了!

太子胤礽为了自身的利益,自然想要铤而走险一把,所以他开始策划逼迫康熙禅位的事情。这事儿可能连个皮毛都还没有,结果康熙就把胤礽给揪出来了。很显然有人出卖了胤礽。

这回康熙再次废了太子胤礽,就一点儿毛病都没有了。毕竟胤礽这回真的有谋逆的想法,并且开始实践了。

总结:谁来坐这个位置,都会烫屁股。

做康熙的太子,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因为康熙很早就大婚亲政了,而且做了足足61年皇帝。胤礽也就这么跟着做了足足38年的皇太子。

这期间康熙还在疯狂生孩子,这些孩子们长大了以后,忽然发现自己也有继承皇位的可能,于是接二连三地陷害太子胤礽。

所以说康熙的太子,绝对是一个烫手山芋。不管谁坐上了这个位置,都没有招架之力,只有被收拾的可能。

因为你还手了,那么康熙会觉得你有分他权力的可能。如果你不还手,那么康熙又会被其他皇子所骗,觉得胤礽这家伙干了这么多坏事儿。

里外里都不是人,你说太子胤礽这日子好过吗?最后被废了也算是一了百了了。当初复位的时候,他打算武力逼宫,还算得上是一条汉子,可惜能力不强。

参考资料:《清史稿》

更多文章

  • 乾隆家族有五世同堂吗?他给长玄孙办过婚礼,差3年就能见着来孙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乾隆最大的孙子和最小的孙子,乾隆祖孙关系,乾隆的祖孙都是谁

    雍正时期排行胤字辈,乾隆时期排行弘字辈,嘉庆时期排行永字辈,道光时期排行绵字辈。咸丰时期排行奕字辈,同治、光绪时期排行载字辈,宣统时期排行溥字辈。有人就表示奇怪了,为啥雍正之前的皇子,没有排行这一说呢?您还真问着了!因为康熙以前的清朝皇帝,都还没有吸取中原文化,所以他们不讲究排行。你比如说康熙本人的

  • 雍正的生母,为了反对他登基,选择跟随康熙殉葬?她为何如此偏心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雍正皇帝的母亲为啥偏心,雍正死后有人殉葬吗,雍正与康熙

    这两个儿子里,乌雅氏更加喜欢小儿子胤禵。而且胤禵也深得康熙的赏识,曾经担任过大将军王,代替康熙平定西北叛乱。可以说,当时所有人都觉得十四阿哥胤禵应该继承皇位,包括乌雅氏在内,也对自己的这个儿子充满了信心。可问题是,结果偏偏四阿哥胤禛取得了皇位继承权。因此乌雅氏非常恼火,认为胤禛是谋朝篡位,甚至要用殉

  • 明朝王爷只负责生孩子?权力和自由都被剥夺,难怪没清朝王爷滋润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皇帝与清朝皇帝,明朝王爷有职权吗,明朝王爷制度讲解

    朱棣称帝之前,明朝王爷一个个意气风发,带领重兵镇守边疆。朱棣称帝之后,明朝王爷就这么被圈养了起来,毫无权力,跟养猪没什么区别。清朝的王爷和明朝是有本质区别的:清朝的王爷不仅可以参与政事,手握实权,甚至可以成为摄政王。一、朱元璋给子孙的设定,就是保家卫国。朱元璋从苦日子过来的,所以他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也

  • 年羹尧受封抚远大将军,这个官职权力有多大?整个清朝就9人当过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年羹尧在历史上的职位,年羹尧担任过哪些官职,年羹尧官位图片

    清朝众多武将中,鼎鼎大名的年羹尧,可谓享受过“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待遇。在乾隆和雍正时期,他是朝中的大臣,更是雍正的心腹,两人还曾幻想做一对“千古君臣”。年羹尧出身名门,从小就热爱学习,虽说他战功赫赫,但步入仕途却是从他考中进士开始。很快,做事尽职尽责的年羹尧被康熙赏识,破格升为四川巡抚等职位。后

  • 清朝战胜沙俄之后签订的《尼布楚条约》,是一耻辱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与沙俄签的条约,清朝和沙俄的不平等条约,沙俄签了尼布楚条约吗

    康熙25年,公元1686年,沙俄在雅克萨被围数月之后,终于请求清政府解除对雅克萨的围困,并派出戈洛文为大使,与中国进行边界谈判。在11月份,清政府为了表示诚意,宣布无条件停火。在1686年1月,俄方外交使团组成,除了随从的外交官员和杂役等人,还有哥萨克骑兵,步兵火枪手,龙骑兵,1400人以上。总人数

  • 女真为何改为满洲?后金为何改为大清?这要问问皇太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皇太极把后金这个国号改成了什么,金国女真后金,皇太极建立后金

    第一个阶段,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建立大金国。这位帅小伙出生于北宋末年,他带着一帮女真古惑仔们,强烈抗议大辽的统治,并且起兵跟大辽对着干。在1115年完颜阿骨成立社团,建立了大金国,这也是女真人建立的第一个政权。可惜女真人自己势单力薄啊,怎么凑也凑不出个几万人的队伍来,看来社团宣传不到位。咋整?社团话事人

  • 弘昼那么聪明,为何总是做一些荒唐事?为了让雍正和乾隆放松警惕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弘昼是被雍正赐死的吗,雍正知道弘昼聪明吗,雍正为什么要说弘昼像自己

    这三个儿子里,弘历是最有希望的,至少从后来的结局来看,弘历是最有希望的。此外的弘时和弘昼,其实也是很聪明的两个皇子。比如说弘时,他就曾经想着要夺嫡,只不过后来夺嫡失败了,反而把自己给害死了。而弘昼吸取了哥哥弘时的教训,死活都不肯夺嫡。他们哥仨是看着九龙夺嫡的过程长大的,可以说这三个人对夺嫡的惊心动魄

  • 吴三桂为何要反清?都是被康熙逼得,其实他压根就不想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吴三桂为啥要反清,康熙与吴三桂谁强,康熙对吴三桂的看法

    在历史上,总是会有许多的真相是被埋没了的,人们往往只能够看到其表面上的事情,因此遭受蒙蔽不清楚其内部却包裹着的真相。就例如吴三桂的反清复明大计,看似是他再一次造反,但其实他根本就不想造反,而其被康熙一步步逼着,逼得他不得不反。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都知道,吴三桂的一生经历过数次的造反,甚至于后人对

  • 张之洞可以与左宗棠比吗?为何他们都谥号文襄?李鸿章的文忠合适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左宗棠和张之洞谁厉害,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对比,左宗棠与张之洞的关系怎么样

    清承明制,所以也喜欢在大臣去世后,给群臣搞一个谥号。因此基本上也是按照明朝的规格来搞的。大臣里,文正这个谥号是最高级别,退而求其次就是文忠,再次便是文襄。这三种谥号一般都是大臣们特别想要得到的。历史上著名的文正公有范文正公范仲淹,还有曾文正公曾国藩。可见想要得到文正这个谥号,一般人做不到。那么文忠和

  • 谭嗣同为何建议出卖新疆?光绪果断否决,因为对不起左宗棠的努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不管他们出于什么原因,出让国土的罪名他们是必须要担起来的。谭嗣同是戊戌六君子之一,他本来是湖北巡抚谭继洵的儿子,可以说是官二代,小日子完全可以逍遥自在地过着。但是他偏偏要参加戊戌变法,寻求救国之道。变法失败后,他没有忙着逃跑,而是选择以鲜血换取国人的猛醒。由此可见,他出卖新疆一定也有自己的主张,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