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周昭王三次南征目的是什么,与楚国有何关系,为何连命都丢了

周昭王三次南征目的是什么,与楚国有何关系,为何连命都丢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693 更新时间:2024/2/25 15:07:41

如果说成康之治时期主要是稳定商朝遗民和东征淮夷,那周昭时期主要就是南征,周昭王在位19年,根据《竹书纪年》的记载周昭王有过三次南征:

1)第一次南征

时间是在周昭王十六年,大概是公元前985年,周昭王在成周(河南洛阳)集结军队并出发,除了周王室的军队,此外还有诸侯国的军队跟随一起南征,周昭王先带着军队在洛阳南山举行了一次军事演习,然后从上侯(地名)跨过了汝水(今河南洛阳下辖汝阳县境内)和汜水(今河南荥阳境内),经过方城(河南方城)、鄂师(河南泌阳)到达汉水。

[var1]

然后沿汉水继续南下,深入江汉平原,在渡汉水时还遇到了大犀牛,周昭王到达汉水流域时,还征召了分封在汉阳(汉水以北,山之南水之北谓之阳)的姬姓诸侯国,比如唐国、厉国、曾国(随国)、夔国、邓国、鄂国等诸侯国都发兵跟随周昭王,可谓声势浩大。

周昭王任命曾国国君南宫氏为联军主帅,同时还任命了一个叫”中“的贵族为周军先锋,大军沿着汉水东岸南下,到达长江,然后留下一支军队守卫渡口,大军南渡长江到达南岸,攻打扬越部落,扬越退到长江以南的大山中,然后周昭王率领大军北上占领了长江边的铜绿山。

占领了铜绿山后,周昭王留下少数王师镇守铜绿山,然后向北渡过长江,来到唐国大会诸侯,唐国的位置在今湖北省随州市西北,并在这里论功行赏进行分封,先锋”中“(他的名字就叫中)获得了周昭王封赏的马匹和青铜原材料,联军统帅南宫氏也获取了奖赏,然后他们就利用青铜原材料铸造了青铜器铭记此次的封赏。

现在我们之所以知道这次事件,主要就是出土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包括宋代出土的安州六器青铜器,西周时期很多重要事件都记载在青铜器上,包括周昭王第一次南征,这次南征结束后,周昭王就率领大军回师了。

[var1]

2)第二次南征

第二次南征是在周昭王十九年,大概是公元前982年,南征的原因是因为周军主力撤退后,南方的荆蛮部落又趁机夺取了铜绿山,所以周昭王再次南征,这一次周昭王带着大臣祭公和辛伯一起,率领周军主力西六师再次南下,大军先到达唐国,再经厉国和曾国向南进发,同时还派人到长江中游招抚当地部落。

这一次南征也是大获全胜,缴获了大量青铜器战利品,然后沿着长江而上到达夔国(今湖北秭归),然后再北上,在渡汉水时遇到了恶劣的天气,导致周昭王所率领的六军全部覆没,史书对此的记载是:

《竹书纪年》:(昭王)十九年春,有星孛于紫微,祭公、辛伯从王伐楚。天大曀,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

从史书的说法上看,这一年天上有异象出现,祭公与辛伯一起跟随周昭王伐楚,天气阴沉而有风,野鸡和兔子都被震动,周昭王及军队是遇到了地震,天子所属的六师全部覆灭。

[var1]

3)第三次南征

关于周昭王第三次南征,则没有任何具体细节记载,只有结局:

《竹书纪年》:昭王末年,夜清,五色光贯紫微,其王南巡不返。

五色光贯紫微是一种自然异象,紫微应该是北极星,五色光应该是不同颜色的光,古人无法解释这各占天文现象,但是周昭王就在这一年南征就再也没有返回了,至于周昭王第三次南征发生了什么,没有人知道,反正结局就是周昭王去世了,《史记》也记载了结局,但是具体怎么死的,也是没有说,而且对于周昭王去世,是密不发丧,周人很忌讳这事,然后立周昭王的儿子姬满为周穆王。

《史记》:昭王南巡狩不返,卒於江上。其卒不赴告,讳之也。立昭王子满,是为穆王。

这就是周昭王三次南征荆楚,从上面的记载来看,这跟当时的楚国没有任何关系,楚国当时还是五十里的子爵,封地在丹阳,也就是今河南淅川,而周昭王南征都是在江汉平原一带,这个时候楚国的势力还没有到达江汉平原,况且攻打楚国用得着天子六师吗?

[var1]

周昭王时期,楚国君主应该是熊艾或者熊,熊艾是楚国首封君熊绎的儿子,这个时候离楚国刚被封为子爵不过一代人,楚国建国之初连头牛都没有,怎么可能跟周王室对抗,所以,以当时楚国的实力也不允许跟周王室对抗,就连后来强大起来的熊渠也不敢跟周厉王对抗,主动把儿子的王爵给抹掉了。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认为,主要是因为春秋时期的齐桓公攻打楚国,楚国问齐桓公,楚国有何罪过?齐桓公说:“昭王南征而不复”,意思就是周昭王南征楚国没有回去,然后楚国人说:“昭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意思就是说周昭王没有回,你们应该去水边问一问当地的人啊,言外之意就是说与楚国无关。

所以,周昭王南征确实与楚国无关,那他三次南征的目的是什么:

至少有两个目的:

一、夺取铜绿山战略资源。

周昭王发动南征之战都可以看到最终的目的地是铜绿山,铜绿山位于湖北省大冶市,这里是商末周初著名的产铜之地,1973年在湖北大冶发现了铜绿山古矿遗址,这里发现了整套的采矿和冶炼青铜的设备,有冻铜炉7座,采矿井及巷道360多条,整个地表还有炼铜废弃的铜渣40万吨,根据专家估计,这里产出了铜制品达12万多吨,这是迄今为止发现保存最好、最完整、规模最大、铜冶炼水平最高的古铜矿遗址。

[var1]

商周时期是青铜器时代,这在当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当时所有的武器都是青铜制造的,所有的家居用品也是青铜制造的,没有铜,基本上没法生存,周王室作为天下的宗主国,必须要控制铜这种战略资源,而铜绿山是当时最大的产铜地,周昭王一定要控制在自己手中才能保证周王室的国祚。

为了控制铜绿山,周王室打造一条由铜绿山(湖北大冶)通往周朝国都镐京的战略通道,这条战略通道就由汉阳诸姬来控制,所谓的汉阳诸姬是指分布在汉水北面的十几个姬姓诸侯国,这些诸侯国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保证战略铜资源顺利到达周王室,这些诸侯国包括:

申国(今河南淮阳)、邓国(河南孟州)、随国(曾国,湖北随州西北)、唐国(湖北随州、枣阳一带)、息国(河南息县)、蔡国(河南新蔡)、应国(河南襄城)、房国(河南遂平)、蓼国(河南固始)、轸国(湖北应城)、州国(湖北监利)、绞国(湖北郧县)、郧国(湖北安陆)。

这些诸侯国全部在河南南部及湖北北部两省交界处,铜绿山的铜先经长江,再道汉水,经陆路进入成周或者宗周,到达周王室,这是周王室的战略通道,非常重要,涉及周朝国运,后来西周的衰弱,就与失去铜绿山有关。

[var1]

二、扩大周王室影响力。

除了夺取铜绿山之外,周昭王还需要扩大周王室影响力,周成王周康王时期主要是平叛与东征,平定商朝遗民的叛乱,以及东征东夷,到了周昭王时期,仍然在继承东征,之后才是南征,包括设置汉阳诸姬,还有个目的就是拱卫周王室,汉阳诸姬作为周王室最南边的姬姓诸侯国,当然要承担起这个责任。

关于周昭王的死,有多种说法:

1、胶船开裂而死。

是说周昭王乘坐的船是用胶水粘起来的,船到了河中央后,粘被水化开,船就解体了,然后周昭王被淹死了。

2、桥梁倒塌而死。

[var1]

为了过河,周人在河上架设浮桥,正好过到一半时,浮桥倒塌,周昭王落水而死,他不会游泳,当时与周昭王一起落水的有人会游泳,但周昭王被救起来时,就去世了。

3、地震而死。

前面讲过周军六师因为地震而覆没,地震可没有针对性的,不管是士兵还是主帅,只要处于危险位置都会死,但关于地震的记载是周昭王第二次南征时才发生的,因此时间上有些冲突。当然也不排除第三次南征继续发生地震,地震是有连续性的,这只是猜测了。

这三种说法都只是可能,由于年代久远,再加上周上忌讳,所以没有记载周昭王是怎么死的,史记上周昭王在位时王道已经衰弱了,所谓的王道就是指道德标准,在西周初期可以理解为周礼,在当时,如果有特殊的自然现象,都会怪罪于周天子的王道衰弱,古人就信这个,所以很有可能周昭王就是死于恶劣的自然现象,想想六军都覆没了,怎么可能天子独活呢?

更多文章

  • 战国七雄的赵国都能打败匈奴,为何统一的汉朝却与匈奴消耗上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赵国抗击匈奴秦国支援,赵国和匈奴历史战绩,赵国打败过匈奴吗

    由于华夏族历来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原则,因此在春秋时期,尽管中原大地内斗不断,但是自齐桓公以来,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联合华夏所有诸侯国一致对外,这是最早的“安内必先攘外”,先打击异族,诸侯国之间再来解决纠纷,而当时匈奴族的前身一直是处于被华夏族打击的范围之内。到了战国末期,中原诸侯国之间的

  • 长平之战后赵国还生存40年,为何能歼灭20万秦军10万匈奴兵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长平之战后赵国歼灭30万秦军,长平之战秦军为什么能包围赵军,长平之战后赵国变化图

    长平之战是赵国与秦国全面战争的一个经典之战,双方在此战中投入的兵力近100万人,用于后勤运输和保障的人力至少是200万以上,仅长平一战,赵国在战死沙场的士兵加上后来被白起坑杀的士兵合计超过了45万人,要知道当时赵国整个国家的人口也不过四五百万人,十分之一的青壮年男子都在长平一战中损失,这是赵国举国上

  • 田忌能赢得赛马比赛,不是田忌的马好,其实是孙膑作了弊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田忌赛马中田忌和孙膑的人物特点,孙膑与田忌的资料,田忌是如何评价孙膑

    《孙膑兵法》是战国时期齐国赫赫有名的军事家孙膑所著,对历史不了解的人,可能不知道孙膑其人,但田忌赛马,国人应该尽人皆知!在这个事件中,使得田忌赢得赛马比赛的人正是这位有谋略的军事家。[var1]身残志坚、孙膑孙膑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军事家,是《孙子兵法》作者孙武的后代,曾与庞涓为同窗,同学兵法,有传言两

  • 吕不韦原本可以善终,为何却落得饮鸩而亡?只因他犯了个低级错误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吕不韦最后为什么饮鸩而死,吕不韦因为什么而出名,吕不韦重要事迹

    [var1]此人就是战国时期赫赫有名的秦国宰相吕不韦,今天让我们走进这个传奇商人,看看他到底犯了什么低级错误,导致他在被贬途中饮鸩自尽。最成功的商人吕不韦,姜子牙的第二十三世孙子,有这么一位鼎鼎大名的祖先,吕不韦自然也是不遑多让。天资聪颖的吕不韦,很小就能读百家书,更让人称道的是,他经商的头脑。成年

  • 楚国是华夏后裔,为何楚王要自称蛮夷,读懂楚王之意才真懂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楚国为什么是蛮夷,楚国一直被称为蛮夷吗,楚国承认自己是蛮夷吗

    但是,楚国能被周王室分封为子爵,也是一波三折的事,楚国先祖之一的鬻熊是周文王的老师,同时又是周文王的火正,火正是官职,为周王室保存火种并且在各种需要火的仪式上点燃火,周文王去世后,鬻熊又开始侍奉周武王,周武王灭亡商纣王之后,分封天下,封了71个诸侯,但并没有楚国。在当时,没有得到周王室的分封,就不算

  • 作为孔子的第六十三世孙,孔贞运并不适合担任内阁首辅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孔贞运是太子的老师吗,孔子家族真的世修降表吗,孔贞运哪年生

    张至发担任首辅后,延续了温体仁的溜须拍马和欺上瞒下,终于遭致了朝臣的纷纷弹劾。特别是,受到“田惟嘉案”和“黄应恩案”的牵连,崇祯已经下定决心更换首辅。为了体面的离开,张至发开始上疏请辞,其中列举了三条辞职理由。结果,崇祯都没有对他进行慰留,很快就以“回籍调理”为由批准了他的辞呈。那么,问题来了,张至

  • 为何说春秋五霸有四个都是晋国的,看一下晋国的实力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五霸指哪五霸,春秋晋国有多强,历史上的晋国有多强大

    [var1]晋国是姬姓封国,和周王室是同宗。在晋献公的时候晋国开始崛起,史书记载,“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成为北方的霸主。之后晋文公即位的时候, 晋文公继位后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一战而霸。不过,晋国的霸业并没有因为晋文公去世就消失了,和齐国完全不一样。晋文公去世后,他的后人继续自己的霸业。[va

  • 秦国以关中为根基灭六国,外来户刘邦凭什么也能依仗关中统一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邦是怎么消灭秦国的,刘邦是怎么夺取关中,刘邦对秦国的影响

    秦朝和汉朝有两个非常一致的特点:以关中之地为根基,覆灭天下诸侯,从而建立大一统王朝。关中之地以外的诸侯们就没占到过便宜,即使取胜也不能将其灭国。从春秋战国开始,中国古代战争步入城池攻防的阶段,以一座坚城、一座雄关,能够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齐国名将田单,据守即墨一城,同为名将的乐毅强攻不克,硬生生拖了

  • 公元前316年,秦国的占领这个地方,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国统一之战,秦国夺取汉中的时间,公元前哪一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

    [var1]公元前316年,秦国面临一个重要决策。一个是长期和秦国对抗的蜀国发生内乱,一个是弱小的韩国发兵攻打秦国。当时的秦国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先不理会韩国继续攻打蜀国。一个是先攻打韩国,不去攻打蜀国。秦国的君臣在一番讨论下,最终决定出兵蜀国,不攻打韩国,先要占领蜀地。在作出这个决策之后,秦国最终

  • 战国七雄里韩国和魏国真的因为君主昏庸而亡吗,真的误会他们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韩国和魏国,魏国太后与韩国关系,赵国魏国韩国分别是现在哪些地方

    [var1]其实,看一下战国后期的历史能发现,韩国和魏国的确实做了很多看起来很昏庸的事情。一起联合起来攻打秦国,结果最先跑了。而且在攻打秦国的时候一直摇摆不定,对于攻打秦国失败要负有很大的责任。当然,后来在看这些事情的时候都觉得魏国和韩国国君昏庸,其实并不是这么简单。[var1]我们仔细看一下,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