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的武林大侠,拍摄时间是1870年。受武侠小说和武侠剧的影响,现在的人们对于古代的武林大侠都充满了好奇,也非常向往那种快意恩仇的江湖生活。实际上,古代的大侠并没有小说中描述的那么潇洒。从这张清朝时期的武林大侠照片可以看出,这位古代大侠的形象既不高大也不威武,虽然他身披大氅腰挎长剑,还有一位小厮在一旁给他牵马,但是却给人一种非常滑稽的感觉。
清末时期的土地庙,拍摄时间大约是1900年前后。土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是民间专门用来供奉土地公公、土地婆婆的庙宇。土地庙多为村落自发建立的小型庙宇,造型简单,树下或路旁以两块石头为壁一块为顶,即可成为土地庙。这种供奉土地公、土地婆的庙宇属于分布最广范围的祭祀建筑,基本上有乡村的地方均有分布。照片中的土地庙看起来确实非常简陋,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庙宇现在已经很难看到了。
清朝大臣的全家福,拍摄时间大约在1880年前后。清朝官员的俸禄相对较低,一品文官每年俸禄也才180两。虽然俸禄比较低,但是其他待遇还是很高的,一品文官每年的养廉银子就有1.6万两,此外每年还有禄米180斛。这张照片中的清朝官员,从他官服上的白鹇补子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五品文官,每年可以领取80两的俸禄和80斛的禄米,此外还有每年2400两的养廉银。这样的收入,完全足够他一家衣食无忧了。
牵骆驼的少年,拍摄时间大约在1900年前后。照片中牵骆驼的少年面对镜头一点也不害羞,笑得十分灿烂,这可能是因为他跟随商队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缘故。相对于当时的同龄人来说,他显得更加成熟也更加的老练。照片的背景是清末时期的北京古城墙,可惜这长达24公里的城墙,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给城市发展让路被拆除殆尽,再也看不到这些雄伟的建筑了。
推独轮车的人,拍摄时间大约在1905年前后。独轮车是古代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之一,尤其适合山区崎岖不平的道路。根据专家们的考证,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实际上可能就是这种独轮小车。别看这独轮车的构造很简单,想要熟练使用独轮车可并不简单,如何把握独轮车的平衡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情。不过,对于照片中的这两人来说,他们对此应该是驾轻就熟。
等待雇主开饭的工人,拍摄时间1901年。照片中的四个人都是帮工,在劳碌了一上午之后正在等待雇主开饭。为了方便干活,他们的穿着都比较简单,脚下连鞋子都没有穿。常年的劳动让他们的肌肉十分发达,对于现代很多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来说,这样健壮的体魄绝对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看来想要身体棒,还是应该多运动。
福晋和小贝勒,拍摄时间大约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在清朝留下的那些老照片中,底层百姓大多都神态迷惘,精神面貌都不怎么好,穿着打扮更是非常寒酸。而那些清朝富贵人家或者达官显贵留下的照片,他们不但衣着干净华贵,精神状态也非常好。比如这张照片中的福晋和小贝勒,他们除了服饰与现代人不同,其他方面都与现代人无异。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清朝的灭亡不是没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