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河评价胡雪岩
胡雪岩是清朝时期的首富,也被鲁迅称作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位商人”。在胡雪岩的一生当中,不仅商场上叱咤风云,而且,在朝堂之上依旧是忠肝义胆,为国效力,被后世之人称之为“红顶商人”。只是,胡雪岩虽说是荣耀了30余载, 最后依旧是被针对,乃至资产尽数丧失,最后在公元1885年郁郁而终,令人惋惜。
胡雪岩又名胡光墉,出生于1823年,幼年之时,胡雪岩家中并不富裕,反而是相当之贫困,在平日里,胡雪岩也就是靠着帮大户人家放牛来赚些口粮,后来因为父亲的离世,胡雪岩在13岁之时便开始了四处闯荡。凭借着自己的天赋以及不怕吃苦的精神,胡雪岩一步步地从杂役到学徒,最终成为了杭州阜康钱庄的接班人。
胡雪岩自身在做生意这件事情上确实是有自己心得,不过,在其步步发展壮大的过程当中,也结识到了不少的“贵人”。先是阜康钱庄原来的掌柜,后来便是当时的“候补浙江盐大使”王有龄。
众所周知,食盐的买卖在古代的利润是相当之高的,为此,当时的官府在这件事情上的管控也是相当之严苛的,不过,即便是如此,依旧是有着相当多的人为了高额的利润而冒险进行“私盐贩卖”。所以,当时的王有龄所掌控的实权是很大的。胡雪岩是个乐于助人者,曾经在王有龄有难之时提供过帮助,为此,王有龄在后期一直都记得自己的大恩人,在升官之后也一直帮助着胡雪岩的生意。
不得不说,胡雪岩的生意在好友的帮助之下确实是有了极大的发展,最后成为了“清朝首富”。不过,他一直都秉持着商人的本分,且为当时的清朝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不管是在“太平天国运动”之时,还是在后来的“洋务运动”之中,胡雪岩都奉献出了自己的力量,为清政府捐出了很多的钱财,帮助清政府缓解了不少的财政危机,且在民间也是一直乐善好施,帮助了不少的人。
胡雪岩因为在左宗棠作战的过程中提供过不少的帮助,为此,和左宗棠的关系也是较为密切的,甚至因为在帮助左宗棠之时立下的大功而成为了清政府的官员,还被赐予了黄马褂,自此成为了一名“官商”。只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胡雪岩虽说曾经是令众人羡慕的对象,但是,最后自己30余载的财富积累,也在一朝丧尽。
1882年,胡雪岩在蚕丝厂开办之后,原本想着垄断丝茧贸易,但是却导致了外商的抵制,最后引起了一场商战。随着1883年“中法战争”的爆发,以及意大利内部生丝的丰收,胡雪岩最终在这场对抗中失败,且亏损掉了1000万两,为此,其经营的商号也因此走向了颓败,最终倒闭。而胡雪岩也因此被革职,最终在1885年9月5日离世。
在这个过程当中,胡雪岩也欠下了不少的外债,不过,他将自己的债务细分为了三类,一是官员豪强,二是普通百姓曾经在钱庄的存款,三是一般富贵之家,最后,将第一类及第二类的债务偿还,第三类便是随缘了。其中之道理,无非就是第一类不好惹,第二类不忍心,第三类影响不大。
其实,胡雪岩在家财尽失之后曾想过东山再起,当时,虽说他的钱庄、店铺等都已经被查封,但是也依旧是存有一些家产的,但是,最后胡雪岩还是选择了还债,毕竟,在当时的情况之下,清政府是断然不会再让他东山再起的,所以,再多的挣扎都是无用之举。
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胡雪岩之一生,确实是极为传奇的,也是极为受人敬重的,虽说未曾善终,但是,他的很多故事,依旧是被后世之人所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