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自成打明朝,失败百次重起百次,为何被清朝打败后就起不来了

李自成打明朝,失败百次重起百次,为何被清朝打败后就起不来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787 更新时间:2024/1/26 3:28:40

因为自成在清朝遇到的情况,和在明朝遇到的情况是差不多的。明朝的时候,李自成之所以能够多次东山再起,非重要的原因,在于明朝需要两线作战,既要对付农民起义,又要对付满清入侵。当他们集中兵力把农民起义打压下去以后,就得腾出手来,对付满清的入侵。这也给予了农民起义者喘息的机会。李自成也就抓住了这样的机会,在明军守护薄弱的地区,重新站起来,迅速变得声势浩大。

满清入关以后,他们其实也面临着两线作战,既要追打农民起义者,同时也要剿灭南明政权。南明政权当时还是比较强大的,满清军队的人数,是远远少于明朝军队人数的。因此,满清也遇到了需要双线作战,而军队人数捉襟见肘的问题。当他们集中力量对付南明政权的时候,也就没有太多力量打击农民起义者。李自成其实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壮大自己,起死回生。

再一点,李自成之所以能够在明朝多次死而复生,东山再起,与明朝末年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变弱,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对地方控制力变弱,因此剿匪的能力不强,并没有把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扼杀在萌芽状态,从而使得李自成农民起义越来越壮大。满清刚刚入关的时候,对关内的控制力也是比较弱的,甚至比明朝当年还弱。毕竟明朝当年各地都有完整的政权机构,满清刚刚入关的时候,政权机构不健全,所以,其实给李自成留下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的。

然而,李自成能在明朝多次东山再起,可是,当他在一片石被清军打败以后,却再也没有东山再起的时候,这难道还不奇怪吗?

那么,李自成为什么这么奇怪呢?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一、追剿李自成的两支明军不一样。

其实,无论是明朝时期还是清朝时期,追剿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都是明军。清朝初年的时候,虽然清军也在追剿农民起义军,但是主力并不是清军,而是投降清朝的另一部分明军,比如吴三桂的军队等等。因为清军的军队数量非常有限,他们也忙不过来,所以把这个任务,大部分交给了投降清朝的明军。

虽说打李自成的前后军队都是明军,但是两支明军是不一样的。

明朝时候的明军,他们在和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作战的时候,其实是有很多顾忌的。这些明军互相扯皮,互相推诿,没有形成协同配合作战的力量。他们害怕自己担责,因此常常把李自成引到别的地方去。只要李自成跑到别的地方去了,就与他们没有什么关系了。他们也不会趁胜追击,毕竟不在自己的地盘里面,绝不会去惹火烧身。

同时,由于害怕受到朝廷及崇祯皇帝的处罚,他们在选择战略战术的时候,会非常保守。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安全性问题,是怎样才能不被朝廷和崇祯皇帝处罚的问题。

当李自成起义军被打趴下去后,他们一般会立刻朝廷提报捷报。当再次遇到李自成死灰复燃,发动起义的时候。他们就不敢轻易动兵了。毕竟刚提报捷报,又动用军队,朝廷和崇祯皇帝必然怀疑他们之前是谎报军情,必然会处罚他们。这样一来,李自成就能够非常从容地从无到有,再次做大。

不过到了清朝,投降明军追剿李自成的时候,情况就不一样了。

他们是投降过去的,是没有战功的。虽然也受到了清政府的封赏,但这个封赏是虚的,是没有战功支持的。所以,他们在追剿李自成农民起义的的时候,就特别来劲。毕竟打的胜仗越多,他们的功劳越大,地位越稳固。所以,他们会奋不顾身地打击。

而且,他们这时候追打李自成,是没有地域限制的。之前的明军,只要李自成的军队不在自己地盘上,他们就放任不管了。现在没有地域限制,所以他们就可以一路穷追猛打。李自成逃到哪里,他们就追到哪里,不给李自成喘息的机会。

他们也不担心被清政府问责。清政府当时刚刚入关,需要安抚这些明军,一旦问责,必然会激起明军的不满,造成明军的反叛。所以他们主要以鼓励为主,以封赏为主。这就使得这些投降清朝的明军,没有了后顾之忧,打起仗来非常自如,取得的胜利就更多。

“三藩”当年都是追剿李自成的农民军的一部分,他们因此割据一方,可见他们做得有多大。

二、李自成内部的凝聚力不同。

李自成在北京称帝前和称帝后,内部的凝聚力是不一样的。之前的李自成,打败以后再东山再起,内部的凝聚力是非常强的。互相之间没有猜忌,没有顾忌,毕竟大家都一无所有,所以大家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打起仗来勇猛非凡,前赴后继。只要能够打一场胜仗,获得一些地盘,得到一些粮食,他们都会非常高兴,觉得有很大的成就感。

但是,当他们从北京逃出来后,内部的凝聚力就大为减弱了。

作为领袖的李自成,对他的部下产生了猜忌。比如他就因为猜忌他最得力的谋士李岩因而杀掉了他。同时,李自成的部下对领袖李自成也不满。李自成进京以后,就一门心思当皇帝,过享乐的日子,没有明确的下一步行动计划。因此,大家对李自成的领导能力都很怀疑,觉得跟着他,不会有好下场。

君臣互相猜疑,内部的向心力就没有了,这仗也没办法打下去了。

三、李自成前后所获得的支持是不一样的。

李自成在明朝的时候,所获得的支持力度是非常大的。这种支持力度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地普通老百姓对李自成的支持,另一方面是地主阶级对李自成的支持。普通老百姓支持李自成,是因为李自成告诉普通老百姓“均田免赋”。地主阶级支持李自成,是因为他们进行政治投机。一旦支持李自成获得江山,那么他们也将会获得极大的利益。

但是李自成从北京逃出来后,一切都发生变化了。普通老百姓认为,李自成所说的“均田免赋”的话,是一个假话,他们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地主阶级也害怕李自成了,因为他在京城抢夺地主阶级财富的事情,声名远扬,因此觉得“泥腿子总归是泥腿子”,不再信任李自成。

当李自成失去各方面支持的时候,他就一直没有站稳脚跟。连一块立锥之地都找不到,他也就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了。

更多文章

  • 侍卫救了乾隆,问他要什么赏赐,侍卫回答:求赏一个胖宫女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侍卫救了乾隆要什么赏赐,侍卫要乾隆赏胖宫女,乾隆赏赐荔枝叫什么

    有一次,乾隆皇帝去荒山野岭狩猎,一行人设下陷阱活捉牲畜;可是,狼是有灵性的动物,它们早就觉察到人类的行为;等到乾隆上去准备抓获猎物时,反而差点被野狼吞噬;此时,幸亏海兰察及时救驾,才捡回一条命;事后,问他想要什么赏赐,他却说只想要一个胖宫女。一、海兰察是哪位大人物海兰察是清朝乾隆时期的一位名将,乾隆

  • 左宗棠曾当众呵斥二品总兵“滚出去”,无意间造就了一位书法家!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左宗棠为什么会骂二品总兵,二品总兵左宗棠,左宗棠怎么评价二品总兵

    受到训斥的官员回家之后,努力培养自己的两个儿子,让他们受到了儒家思想的教育,并成为了对社会有用的人。其中最为出名的幼子樊增祥,不仅做到了两江总督,而且书法造诣颇深,至今仍然有很多墨宝,流传在民间。不得不让人叹服,左宗棠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一、小小的师爷在清朝末年的时候,不仅官场腐败,而且帝国主义的侵

  • 乾隆写四万首诗少有人知,慈禧一生只写一首,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慈禧最好的十首诗,慈禧与乾隆,慈禧一生写了多少首诗词

    史学界也一直在讨论,慈禧在清朝覆灭过程到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虽然一直有不同意见存在,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她对于中国近代积贫积弱的现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过估计有一点是大家不太清楚的,我们现在常用的一句入选了小学课本的诗词居然是出自她之手,这又是段怎样的故事呢?01记得当初上学时,看到历史课本上

  • 康熙最聪明的儿子,手握兵权却不参与党争,活到78岁,受乾隆尊敬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史官们挥动笔墨,能为历史写下千秋万载。而我们的人生无论是精彩的,亦或是平淡的,它们都是自己亲自写下的故事。我们常常在历史书籍里听到“帝王家最无情”,再加上书籍故事里的记载,使我们对帝王家历史人物的印象往往停留在勾心斗角那里。而能够平安顺利活到老对于皇帝的孩子来说甚至只是一句奢望来概括。生在帝王家当人

  • 清朝被太平军骂为夷狄,无法反驳,曾国藩的一纸檄文扭转败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曾国藩太平军,曾国藩檄文原文,曾国藩和太平军的战斗

    清朝晚期,国力衰微,各种矛盾层出不穷,终于在1951年酿成了金田起义。洪秀全率领的太平军从广西出发,一路北上抵达武汉后,又顺江东下,攻陷南京,形成了与清廷分庭抗礼之势。然而,清朝立国已经两百年,根基已然形成,为了推翻它,太平天国发出了自己的主张,力图团结全国百姓。不得不说,太平天国早期的那几个核心人

  • 乾隆路边吃瓜,说瓜农的瓜很甜,刚没走多远突然下令:处死瓜农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乾隆和瓜农的故事,乾隆出巡吃西瓜为何却下令杀瓜农,乾隆处死瓜农是什么梗

    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古代君王为了加深与百姓的联系,达到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大多以君舟民水作为治国理政的警言。而乾隆皇帝,作为大清王朝的第六任继承者,在位六十年间心系百姓,励精图治,使康乾盛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局面,为中国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乾隆皇帝虽贵为天子,

  • 雍正时期吏治清明,而他的反腐“绝招”,竟然是给公务员涨工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雍正治贪有4大绝招,雍正惩治贪腐的史料记载,雍正的吏治

    反腐倡廉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国策,一个国家如果腐败成风,那么国家的危机也就会来临。在清朝康熙年间,由于政权不稳,国内很多地方还没收复,清朝康熙皇帝,先是在朝政上稳定了局势,灭掉了鳌拜。朝廷局势平稳之后,又消灭了三番的势力,随后西征漠北消灭准噶尔部。康熙皇帝一生在攻打四方、稳定朝局给清朝打下了

  • 久经沙场的鳌拜,为何被几个少年抓住,其实鳌拜当时并未用全力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鳌拜那么忠诚为什么还要杀鳌拜,鳌拜为什么不敢自立,鳌拜是怎么叛变的

    当然了,我们也不能说康熙肯定没有埋伏着大内高手,而且就算康熙埋伏着大内高手,这件事在历史上也不会留下这样的记载。毕竟是康熙和索额图的一种安排,康熙只要不说,索额图只要不说,这件事情就没有人知道。很有可能,史官们是根据大家的猜测和议论,然后通过自己的甄别,选出一种最恰当的说法记载下来。只要是最恰当的说

  • 康熙之母:出身高贵,15岁生下康熙,23岁便香消玉殒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康熙皇帝的生母简介,历史上的康熙的母亲,康熙嫡母和生母

    整个满清王朝的统治时期共出现过三次大一统的全盛局面,那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康雍乾”盛世,作为首位将顺治帝留下的良莠不齐的局势缔造为康熙盛世的康熙皇帝被称作是“千古一帝”。康熙皇帝打造的盛世景象的珠玉在前,,为后世的繁华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按理来说,皇帝之母贵为母仪天下的“太后”,但正是这位孕育了

  • 英法联军进京的时候,为什么道光皇帝有个妃子突然就去世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道光皇帝神秘消失的三个妃子,道光皇帝为什么对妃子都不大方,道光皇帝和皇后的关系

    赫舍里氏是满洲镶黄旗人,她出身于清朝最古老的姓氏赫舍里氏,这个姓氏算得上是满清的世家大族。道光初年,赫舍里氏以选秀女的途径入侍宫中,被道光帝封为珍贵人。起初,赫舍里氏比较受宠。入宫不久,便被加封为珍嫔,次年又被封为珍妃。然而,到道光九年,却又被重新降为珍贵人。其实,在道光的后宫中,有这种遭遇的人,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