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为啥东周还分成春秋和战国?道德标准改变了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为啥东周还分成春秋和战国?道德标准改变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764 更新时间:2024/2/7 8:11:08

春秋时期,两国交战前,一般都会明摆了告诉对方自己要出多少人马,在哪儿约定个时间,打一场群架。可是战国时期,情况就不同了,各种偷袭、诈降、埋伏此起彼伏,美其名曰战术。

经历过战国以后,大家肯定会觉得春秋那帮人是不是傻?其实这也是历史发展的一个过程。

过去大家都是老实人,有什么就说什么。可是后来有一帮人发现,撒谎可以谋取更多的利益,所以就开始有人撒谎。结果社会上到处都是撒谎的人以后,又开始讲究搞信用体系了。

为啥?并不是社会要杜绝撒谎,而是因为大家都在撒谎的时候,撒谎就没有那么高的收益了。只有让少部分人撒谎不用负责,多数人撒谎需要承担责任,社会才能良性发展。

东周时期,之所以要被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主要就是因为这两者的社会信用存在巨大差距。

一、春秋时期不讲信用,是会被谴责的。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最近来看,周幽王是被自己的老丈人给坑了。不管怎么说,这个时间直接导致了周王朝一分为二。周幽王以前的是西周,周幽王以后的是东周。

东周时期的周天子,已经没有多少威信可言了。因此社会信用体系,其实也在不断地被挑战。说春秋讲究诚信,不是说没有人不诚信,只是不诚信的人会付出代价以及会遭到谴责罢了。举几个例子大家便一目了然了。

1、晋惠公忘恩负义。帮助晋惠公上台的,有两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一个是秦穆公,一个则是晋国老臣里克。秦穆公不仅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落魄时的晋惠公,而且还用武力帮他夺位。

晋惠公很感动,所以答应知道他做了晋国国君,一定把河西八城割让给秦国。可惜晋惠公上台后,不仅踹了秦穆公的女儿,而且还否认了当初的诺言。

此外里克的下场也不好,晋惠公上位后,担心里克会跟重耳联合起来灭自己,所以就逼着里克自尽了。一切看似很完美,晋惠公用忘恩负义的方法保住了自己的地位。

可惜没多久秦穆公就带兵活捉了晋惠公,不仅把河西八城割让了过来,还把自己的儿子送到了秦国做了人质,这才算罢休。

2、瓜熟而代。这个故事就更雷人了,齐襄公早年也是有宏图大志的,不过在一件不诚信的小事上,却让他吃尽了苦头。

早年他派遣连称、管至父两个人带兵镇守在边境葵邱。那个时候除了都城其他地方都不值一提,所以这两个人就问啥时候能换防啊?

齐襄公张口就来,表示现在西瓜刚刚成熟,等到明年西瓜成熟以后,一定派人来替换你们。熬一年混点军功也是有好处的,所以他们就认了。

可是第二年西瓜熟了,连个换防的人影都没有。他们俩就着急了,没想到齐襄公不仅把这事儿忘了,而且脾气还不小,表示你们再等等,明年西瓜熟了再找人接替你们。

连称和管至父终于知道,齐襄公是个不讲诚信的人,所以就联合公孙无知等人一起,里应外合把齐襄公给宰了。

从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就能发现,春秋时期如果不讲诚信,那是要付出代价的。而且还会遭到当时的人各种批判鄙视。

讲诚信是一种社会习惯,如果绝大多数人都讲诚信,那么就会良性循环。否则肯定是恶性循环,显然后来的历史都是恶性循环。以至于后来人觉得,诚实成了贬义词,成了愚蠢的代名词。

二、战国时期,尔我诈可就此起彼伏了。

春秋时期,两国交战,很少有灭国的。因为大家都是周天子的好朋友和亲戚,而且大家都讲究礼仪诚信。

但是到了战国时期,两国交战可就是灭国大战了。都知道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其实战国七雄兼并的小诸侯国,不知道有多少。

楚国可能是兼并诸侯国最多的一个国家,估摸着有45个诸侯国葬送在楚国手里。所以说这一时期的历史,直接就乱套了。各路诸侯野心膨胀,道德、诚信思想完全禁锢不住这帮人的野心,因此出现了各种惨剧。

1、三家分晋。这是春秋走向战国的一个重要标志。过去晋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在各路诸侯中实力最强。当时智家、赵家、魏家和韩家,是晋国的四大家族。

这四家人有自己独立的封地,因此逐渐弱化了晋国国君的统治力。所以智伯瑶为了重振晋国实力,就主张四家人同时拿出点土地和人口归还晋国国君,这样一来晋国就能强大。

智伯瑶为了达成目的,首先拿出了一个万户邑给晋国国君,魏家和韩家迫于智伯瑶的压力,所以也只好屈服了。唯独赵家死活不肯。

因此智伯瑶就带着魏家和韩家一起攻打赵家,结果赵家联合魏家和韩家反倒是把智家给灭了,并且瓜分了。此后赵魏韩三家索性把晋国一分为三,彻底给兼并了。

身为人臣,智伯瑶的做法的确是有春秋忠义在里面的。可是赵魏韩三家没有忠义可言,结果也没人说他们的不是,因为世道变了,反倒是有人觉得智伯瑶多管闲事。

2、张仪戏楚。一提到张仪,很多人都是交口称赞,没办法人家口才好,脑子又好,不被称赞才怪。可问题是张仪曾经也做过一件相当不体面的事情。

秦惠文王时期,秦国想要揍齐国,但是碍于楚国和齐国的联盟,所以就派张仪去说服楚国。张仪到了楚国,告诉楚怀王,只要他和齐国断交,那么秦国就愿意献出商於600里的土地给楚国。

楚怀王一听,这买卖实在是太划算了!不动一兵一卒就能得到这么多土地,于是楚怀王爽快地答应了。等到楚怀王来要土地的时候,张仪假装摔了一跤,三个月没有上朝。

楚怀王以为张仪觉得他跟楚国断交不够彻底,所以他索性就派人跑齐国把齐宣王骂了一顿。气得齐宣王果断与楚国绝交。

这个时候张仪却表示,秦国愿意将商於6里之地给楚国。600里一眨眼成了6里,气得楚怀王立刻发兵攻打秦国。没想到换来的是秦齐联盟合伙把楚国胖揍了一顿。

总结:春秋和战国的道德标准不同。

春秋时期,不诚信,不讲究礼仪,那是会遭到谴责的。可是战国时期,不诚信成为了聪明,不讲究礼仪,成为了懂得局势的变化。

所以我认为这两个时期,不光是天下局势改变的一个时期,更是思想、道德、文化发生质变的两个不同时期。周礼不存,人心不古,说的就是从战国开始的历史。

参考资料:《史记》、《春秋》

更多文章

  • 秦始皇为何非要搞郡县制?如果搞分封制,是不是能避免二世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始皇用的是分封制还是郡县制,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建立了郡县制,秦始皇废除分封实行郡县制原因

    秦始皇可不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们,同样面对这么多强悍的对手,他更不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成为周天子那种傀儡天子。因此这才有了所谓的郡县制。秦始皇心里苦啊,因为他前面没什么更好的参照物,夏朝搞分封,结果被诸侯王商汤给灭了,商朝也搞分封,结果又被诸侯王周武王给灭了。血淋淋的例子摆在这里,你让秦始皇怎么选?还要

  • 历史重置?夏桀和商纣犯了一个几乎一样的错误,导致国家被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夏桀和商纣哪个更暴力,夏桀和商纣有点像,夏桀商纣暴虐统治有何共同表现

    夏朝亡国之君桀放走了被自己软禁的汤,而商朝的亡国主纣王放走了被自己软禁的姬昌。汤建立了商朝,姬昌则是周朝的实际建立者之一。除了放走了自己潜在头号敌人外,夏朝和商朝的灭亡还有许多共同点,然而,商汤和姬昌的逃离,是夏商灭亡最重要一条原因。桀夏桀无道夏桀名字叫做姒癸(sìguǐ),又名姒履癸(sìlǚgu

  • 蚩尤为什么叫“蚩尤”?甲骨文揭开了残酷的一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蚩尤甲骨文,蚩尤为啥叫蚩尤,蚩尤的真实事迹

    中华民族古老的神话体系中,炎黄二帝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绝对主宰,也是华夏儿女的始祖。炎帝神农氏,擅长农耕,遍尝百草,构建了中华民族最早的中医药体系。而轩辕黄帝,更是个了不得的人物,他具有极强的管理能力,领导部落不断进步。而且黄帝在战场上也是一往无前,所有想与他相争的敌人,最后都成为了他的手下败将。炎帝与

  • 商鞅变法图强使秦国强盛,又文治武功突出,为何却被车裂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var1]秦国的强盛离不开商鞅的变法,商鞅变法使秦国变强,除了政治和制度上的贡献,商鞅在军事上也有巨大贡献,帮助秦国收复河西地区,又助秦国轻松取得原本归于楚国的商於十五邑。商鞅文治武功突出,为何最后却被车裂而死呢,笔者觉得主要原因有两点:一、 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君立,旧臣除。商鞅入秦之前,本想在魏

  • 商鞅变法使秦国民富兵强,为何做了好事,最后却受车裂刑罚而死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商鞅车裂图片,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商鞅变法对秦国起到了哪些作用

    [var1]为了达到富国的目的,商鞅发布了大量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对民力耗损极其严重。过渡的徭役是的百姓对商鞅并不拥戴,诛杀商鞅并不会引发民众不满。最为致命的还是商鞅自身的缺陷。他嗜权如命,在已经获得商之封地后依旧对中枢朝政大权在握。[var1]如果说秦国贵族阶层利益受损还只是保守派一方的事情,那么一

  • 荆轲赌上性命要刺杀秦王的动机是啥?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荆轲受谁的指使去刺杀秦王,荆轲最后刺杀秦王了吗,荆轲刺杀秦王秦王是谁

    从第一个目的即接受太子丹的委托来看,有好几处让人费解。例如,太子丹提醒田光不要泄露机密大事,驱使田光走上死路;还有急着催促荆轲行动,使之放弃等候远处赶来帮忙的朋友,等等。就荆轲亲眼所见,已经证明太子丹是一个不足以信赖的人。[var1]《季布栾布列传》中提到的“季布一诺”虽然时代稍有不同,但在信奉侠义

  • 商鞅被他放弃,后来到了秦国,才有了自己的一番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商鞅怎么去秦国的,秦国统一后对商鞅的评价,商鞅如何进入秦国

    虽然他下场也很惨,因为变法得罪了好多的人,但是很幸运的是,他的法令并没有被废除,秦国后来的成就哪一点也离不开他,所以秦孝公得到了商鞅,并且重用,绝对是秦国历史上应该被牢牢记住的事情。然而,商鞅最开始的时候并非在秦国效力,而是在魏国,那么,商鞅为什么舍弃魏国最后选择了秦国呢?[var1]说起魏国,在一

  •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孔子为何气急败坏地骂用陶俑陪葬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孔子为什么要咒骂始作俑者,陶俑和孔子关系,孔子为什么反对陶俑

    这句话是孔子原创,意思是第一个用陶俑作为陪葬品的人,应该断子绝孙。那么孔子这样一个极为重视礼仪的人,为什么说出如此狠毒的诅咒呢?这是因为用陶俑陪葬违背了儒家“厚养薄葬”的思想,破坏了现有的礼乐制度,引起了文化的退化。01周朝废除真人殉葬制度,改用草人陪葬从我国历史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开始,人们就非

  • 他是秦国统一前的最强统帅,杀神白起崛起,便甘愿退居二线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国十大名将排名白起,白起不死秦国能早多少年统一天下,秦国战神白起有多厉害

    司马错,生卒年不详,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史学家司马迁八世祖,战国时期秦国著名将领,历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他是秦国的三代元老,他一生东征西讨,立下了赫赫战功。司马错带兵灭亡蜀国,又多次出兵镇压蜀国叛乱,可以说为秦国统一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之后在攻打魏国时,司马错更是一路率军攻到魏国河内

  • 商鞅,真是一个刻薄寡恩之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真实的商鞅,商鞅车裂图片,孙膑评价商鞅

    [var1]商鞅变法虽然成功,但历史对商鞅这个人的评价并非都是正面的,影响最大的要属司马迁对商鞅的评价,太史公用四个字评价商鞅“刻薄寡恩”。历史上不少名人对此表示赞同,甚至有人认为,商鞅变法让秦国横扫六国,商鞅变法也让秦朝走向灭亡,秦朝的严刑峻法正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刘邦不正是因为押送徭役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