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为何非要搞郡县制?如果搞分封制,是不是能避免二世而亡?

秦始皇为何非要搞郡县制?如果搞分封制,是不是能避免二世而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286 更新时间:2024/1/16 18:46:59

秦始皇可不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们,同样面对这么多强悍的对手,他更不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成为周天子那种傀儡天子。因此这才有了所谓的郡县制。

秦始皇心里苦啊,因为他前面没什么更好的参照物,夏朝搞分封,结果被诸侯王商汤给灭了,商朝也搞分封,结果又被诸侯王周武王给灭了。血淋淋的例子摆在这里,你让秦始皇怎么选?

还要走老路吗?还是说开辟一条新路线?肯定是开辟新路线嘛!人永远都只看得到眼前的利弊得失,当时来看,郡县制显然更适合秦始皇。

但是!重磅炸弹来了,因为秦朝二世而亡。正是因为郡县制,导致秦朝的宗室们没有兵权,所以秦朝才会在那么短时间里被推翻。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秦始皇选择分封制,秦朝的寿命会长一点吗?

一、肯定会长得多,分封制保一时还是问题不大的。

分封制,无非就是按照周朝的老套路,把天下所有地盘,分封给以下几类人。

第一类人,就是嬴姓赵氏的那帮旧贵族们。这帮人相当于是秦朝的原始股东,他们也是秦始皇能够坐稳大位的家族保障,怎么着也得分点地盘给他们吧?第二类人,就是秦始皇自己的兄弟子侄。这帮人跟秦始皇的关系最亲密,尤其是秦始皇的那一群儿子们,分封成为诸侯王以后,还可以帮着秦朝镇守四方。第三类人,就是帮助秦始皇打下天下的功臣们。这帮人至关重要,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秦始皇一统六国,不分封点地盘给他们实在是亏死了。比如王翦父子灭了六国里的五国,他们难道不配分到一块地盘吗?

这几类人得到分封以后,各自占据天下的一小块,他们跟秦始皇的关系非常好,所以秦始皇活着的时候,秦朝是不可能分崩离析的。

等到秦二世上台,就算他再荒唐,其实政权的主要部分,还是掌握在嬴姓赵氏手里。当初周武王分封天下71个诸侯国,有53个都是姬姓诸侯国,你说他什么心思?当然是为了保证周朝政权始终牢牢掌握在姬姓人手里!

所以秦始皇在分封的时候,肯定也是侧重于嬴姓赵氏的宗族成员,尤其是他自己的儿子们。秦始皇有20多个儿子,全部分封出去,那力量是相当可观的。

因此就算有哪个功臣的后代想要谋反,这些嬴姓赵氏的王爷们,也能够出兵讨伐。绝对不会出现刘邦项羽如此大规模的起义,稍微有点苗头,都能被他们消灭在摇篮里。

所以说,在法治不算完备的时代,搞分封还是要强过搞郡县的。这也是为啥后面的朝代会陆续出现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行的情况,诸如汉朝、明朝就是典型的分封和郡县(行省)并行。

二、分封制的缺点是,天下容易大乱。

虽说分封制杜绝了刘邦项羽这帮泥腿子的起义,可是分封制就一定很安全吗?其实分封制比郡县制要危险得多。

因为郡县制,说到底就是皇帝一个人掌权,天下人都要跟着皇帝的指令去做事。可分封制就不一样了,皇帝更多只是一个象征性的存在,诸侯王们才是真正掌权之人。

天下掌权的人多了,那么互相兼并的现象,其实也就会发生。这一代大家都是兄弟或者老熟人,彼此感情还算不错。可传个几代下去呢?谁还认识谁啊!

所以说要不了多久,分封制的矛盾也会凸显出来。这帮人为了各自的利益,互相征战,互相兼并,这样一来历史又回到了战国时代。

或许最后获胜的,还是嬴姓赵氏的子孙,可是这期间天下人所经历的痛苦,那是无法用任何东西来弥补的。

不可能说,为了嬴姓赵氏某个人的个人利益,牺牲天下百姓几代人的幸福吧?人所追求的无非名利二字。

秦始皇显然是要名,利对他来说没啥太大用处,所以他不会去搞分封制。他只需要自己这一代能够成为千古一帝就可以了。

但是有些人是要利,比如说朱元璋,他就是希望后世不管谁造反,只要是他老朱的后代就行!所以他大搞分封制。

孰优孰劣,其实我们一眼就看得出来。秦始皇的郡县制,如果能配合上比较完善的法治制度,那绝对要胜过分封制。

三、人只能看得到眼前的利弊。

因为眼前的利弊得失,实在是太深入人心了。秦始皇就是看到800多年的周朝,因为分封制,结果打了400多年的内战,天下人之苦实在是无法弥补。所以他就是要搞郡县制。

刘邦发现秦始皇搞郡县制失败了,所以即使他知道郡县制的好处,也不敢完全搞郡县制,因此刘邦便开始搞分封制和郡县制相结合的制度。

其实这种制度给后世子孙留下了巨大的隐患,比如说汉景帝时期的吴楚七国之乱,差点没把汉景帝给推翻了。要不是后来汉武帝的推恩令,分封制还真的会成为终结汉朝的利器。

两汉400多年过后,曹丕登上皇位,他发现汉朝搞分封制危险系数太高,所以二话不说,直接搞郡县制,并且不给宗室王爷任何实权。

这么一来到了司马炎建立晋朝以后,吸取了曹魏没有宗室出来撑腰的教训,大肆分封司马家的人,最终导致了八王之乱。

这场八王之乱对历史的伤害实在是太大了,几乎造成了天下300多年的战乱,一直到隋朝才算是终结了这场战乱。

此后的唐朝虽然也有搞分封的想法,却始终没能实现,毕竟八王之乱的结局依旧让后人心有余悸。宋朝的赵匡胤开国没多久,皇位就被弟弟赵光义给抢了,所以赵光义的后人更不会分封了。

到了元朝索性直接搞上了行省制度,可是朱元璋发现,正是因为元朝没有让宗室们镇守四方,才让自己钻了空子建立了明朝。因此朱元璋又开始大搞分封制。

清朝入关以后,吸取了明朝分封制的教训,也就没有搞什么分封制。这就是历史的规律,几乎是每个朝代只看着前面一个王朝的教训,采取相反的措施。那么这么做合理吗?

总结:完善的法治制度,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源。

甭管分封制还是郡县制,如果没有完善的法律制度,都会造成王朝的危机。搞分封制,就要有切实的手段遏制住诸侯王的权力,搞郡县,就要有相应的措施,保证地方的稳定。

而且这些措施、手段,都是伴随时间不断调整的,只有在变化中适应变化,才能与时俱进,否则搞什么都会有完犊子的一天。

参考资料:《史记》、《资治通鉴》

更多文章

  • 历史重置?夏桀和商纣犯了一个几乎一样的错误,导致国家被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夏桀和商纣哪个更暴力,夏桀和商纣有点像,夏桀商纣暴虐统治有何共同表现

    夏朝亡国之君桀放走了被自己软禁的汤,而商朝的亡国主纣王放走了被自己软禁的姬昌。汤建立了商朝,姬昌则是周朝的实际建立者之一。除了放走了自己潜在头号敌人外,夏朝和商朝的灭亡还有许多共同点,然而,商汤和姬昌的逃离,是夏商灭亡最重要一条原因。桀夏桀无道夏桀名字叫做姒癸(sìguǐ),又名姒履癸(sìlǚgu

  • 蚩尤为什么叫“蚩尤”?甲骨文揭开了残酷的一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蚩尤甲骨文,蚩尤为啥叫蚩尤,蚩尤的真实事迹

    中华民族古老的神话体系中,炎黄二帝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绝对主宰,也是华夏儿女的始祖。炎帝神农氏,擅长农耕,遍尝百草,构建了中华民族最早的中医药体系。而轩辕黄帝,更是个了不得的人物,他具有极强的管理能力,领导部落不断进步。而且黄帝在战场上也是一往无前,所有想与他相争的敌人,最后都成为了他的手下败将。炎帝与

  • 商鞅变法图强使秦国强盛,又文治武功突出,为何却被车裂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var1]秦国的强盛离不开商鞅的变法,商鞅变法使秦国变强,除了政治和制度上的贡献,商鞅在军事上也有巨大贡献,帮助秦国收复河西地区,又助秦国轻松取得原本归于楚国的商於十五邑。商鞅文治武功突出,为何最后却被车裂而死呢,笔者觉得主要原因有两点:一、 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君立,旧臣除。商鞅入秦之前,本想在魏

  • 商鞅变法使秦国民富兵强,为何做了好事,最后却受车裂刑罚而死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商鞅车裂图片,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商鞅变法对秦国起到了哪些作用

    [var1]为了达到富国的目的,商鞅发布了大量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对民力耗损极其严重。过渡的徭役是的百姓对商鞅并不拥戴,诛杀商鞅并不会引发民众不满。最为致命的还是商鞅自身的缺陷。他嗜权如命,在已经获得商之封地后依旧对中枢朝政大权在握。[var1]如果说秦国贵族阶层利益受损还只是保守派一方的事情,那么一

  • 荆轲赌上性命要刺杀秦王的动机是啥?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荆轲受谁的指使去刺杀秦王,荆轲最后刺杀秦王了吗,荆轲刺杀秦王秦王是谁

    从第一个目的即接受太子丹的委托来看,有好几处让人费解。例如,太子丹提醒田光不要泄露机密大事,驱使田光走上死路;还有急着催促荆轲行动,使之放弃等候远处赶来帮忙的朋友,等等。就荆轲亲眼所见,已经证明太子丹是一个不足以信赖的人。[var1]《季布栾布列传》中提到的“季布一诺”虽然时代稍有不同,但在信奉侠义

  • 商鞅被他放弃,后来到了秦国,才有了自己的一番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商鞅怎么去秦国的,秦国统一后对商鞅的评价,商鞅如何进入秦国

    虽然他下场也很惨,因为变法得罪了好多的人,但是很幸运的是,他的法令并没有被废除,秦国后来的成就哪一点也离不开他,所以秦孝公得到了商鞅,并且重用,绝对是秦国历史上应该被牢牢记住的事情。然而,商鞅最开始的时候并非在秦国效力,而是在魏国,那么,商鞅为什么舍弃魏国最后选择了秦国呢?[var1]说起魏国,在一

  •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孔子为何气急败坏地骂用陶俑陪葬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孔子为什么要咒骂始作俑者,陶俑和孔子关系,孔子为什么反对陶俑

    这句话是孔子原创,意思是第一个用陶俑作为陪葬品的人,应该断子绝孙。那么孔子这样一个极为重视礼仪的人,为什么说出如此狠毒的诅咒呢?这是因为用陶俑陪葬违背了儒家“厚养薄葬”的思想,破坏了现有的礼乐制度,引起了文化的退化。01周朝废除真人殉葬制度,改用草人陪葬从我国历史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开始,人们就非

  • 他是秦国统一前的最强统帅,杀神白起崛起,便甘愿退居二线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国十大名将排名白起,白起不死秦国能早多少年统一天下,秦国战神白起有多厉害

    司马错,生卒年不详,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史学家司马迁八世祖,战国时期秦国著名将领,历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他是秦国的三代元老,他一生东征西讨,立下了赫赫战功。司马错带兵灭亡蜀国,又多次出兵镇压蜀国叛乱,可以说为秦国统一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之后在攻打魏国时,司马错更是一路率军攻到魏国河内

  • 商鞅,真是一个刻薄寡恩之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真实的商鞅,商鞅车裂图片,孙膑评价商鞅

    [var1]商鞅变法虽然成功,但历史对商鞅这个人的评价并非都是正面的,影响最大的要属司马迁对商鞅的评价,太史公用四个字评价商鞅“刻薄寡恩”。历史上不少名人对此表示赞同,甚至有人认为,商鞅变法让秦国横扫六国,商鞅变法也让秦朝走向灭亡,秦朝的严刑峻法正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刘邦不正是因为押送徭役迟,

  • 他十五岁登基为王,帮嬴稷登上秦王宝座,甚至差点灭掉了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国嬴稷简历,嬴稷是怎么当上秦王的,嬴稷为秦国做了什么

    他在赵国推行“胡服骑射”,使得赵国国力大增,曾经一度击溃过匈奴,将赵国的疆土扩大了三倍有余。[var1]赵雍在位前后赵国疆域的变化为了和周边的邻国搞好关系,他干涉秦国和燕国朝政,将嬴稷扶上秦国王位,将公子职扶上燕国王位,威望盛极一时。赵国在赵雍时期国力达到鼎盛,赵雍甚至一度以平民装扮深入关中腹地,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