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六国被秦国攻取后,六国的末代国君,他们最后的下场是怎样的

六国被秦国攻取后,六国的末代国君,他们最后的下场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492 更新时间:2024/1/16 17:30:34

秦国从秦献公开始,面对中原六国的咄咄逼人,便一直忍辱负重,一心寻求变法强国之道,至秦献公晚年时,秦国安抚国内之乱,为开辟崛起之路奠定坚实之基础。

自秦孝公开始,秦国历经商鞅变法、张仪连横、魏冉立君、范睢远交、白起攻杀,秦国在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四代三世君王的带领下,东出函谷,屡破六国合纵,秦国从关外小国一跃成为天下共主,雄霸一方。

[var1]

此后,秦国又经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稳固统治后,国力达到顶峰,六国之灭亡,只在秦王弹指之间。

羸弱韩国与强势赵国

公元前238年,年仅22岁的秦王政平定宦官嫪毐之乱,趁机铲除宦官异党。次年,又借嫪毐之乱将权臣吕不韦罢相免职,解除了亲政以来朝堂上的所有异端,真正做到大权独揽。

谚语有云:“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此时维系天下的周王朝早已被秦昭襄王所灭,如今天下若想重归统一的局面,就只剩下武力征服这一条路。在解除掉异己之后,秦王嬴政开始着手于统一六国的战争。

[var1]

在当时战国七雄中,韩国面积最小却距离秦国最近,其地处关中之地,对秦国来说十分重要,加上秦国几代君王都奉行“远交进攻”的国策,使得韩国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向秦国割地赔款中度过。

可若是进攻韩国必将引起魏、赵两国的强烈反应,于是秦王嬴政趁赵燕两国交战之际派大将王翦、桓齮连败赵军,最后赵国在大将李牧的力挽狂澜下才得喘息之机。

通过“肥之战”、“番吾之战”秦军达到了削弱赵国的目的,转头将目光投向不断割土赔地的韩国。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进攻韩国都城新郑,韩王安出城投降,昔日雄踞一方的韩国在一片风平浪静之下成为第一个被灭国的国家。

[var1]

秦王嬴政将韩国改为颍川郡,对于投降的韩王安,嬴政念其出降有功,仍让其居于韩地。

可老天偏偏给这位亡国之君开了一个玩笑,韩国灭国后,韩地的有志之士对韩王安的投降行为极为不耻,他们暗地里谋划反秦,却因事发暴露而被清剿,可怜的韩王安也因此事被嬴政降罪处死。

韩国的灭亡,预示着秦帝国统一天下的战车开始前进,而这辆战车一旦前行,就势必不会停下。

[var1]

公元前229年,秦王将目标转回到自己的老仇人——赵国身上,此时的赵国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地震与大饥荒,谁都看得出来,天将亡赵。嬴政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于是派王翦、杨端和围攻赵国都城邯郸。

与此同时,秦王嬴政还贿赂赵王宠臣郭开,让他在赵王面前不断说大将李牧的坏话,挑拨赵王与李牧二人的君臣关系。果然,昏庸的赵王听信了谗言,处死了大将李牧,赵国最后一点希望也被赵王自己熄灭了……

李牧之死,赵军上下哗然,顿时失去斗志。秦将王翦率军一路杀入邯郸,杀死赵将赵聪,生擒赵王迁,为报之前赵国退秦之仇,嬴政亲自下令将赵国贵族一律坑杀。而对于国君赵王迁,嬴政将其安置在深山之中,直至自然死去。

[var1]

殊死一搏的魏国、楚国

随着秦国相继攻灭韩、赵,三晋只剩下魏国偏安一隅,其实在秦灭韩、赵之时,魏国为求自保便一再退让,很多国土被秦国所吞并。公元前238年,魏王将魏国军队召回都城大梁,严防死守。

可魏王忽视了一点,魏国都城大梁地处颖水、鸿沟、睢水之间,水资源丰富的同时也意味着随时可能被大水淹没,这就给了秦军可乘之机。公元前226年,王翦之子王贲率军攻魏,挖开河道的大堤,使得大量的洪水淹盖大梁城。

[var1]

大梁城的城墙在水中浸泡了三个月后,终于支撑不住崩坏倒塌,魏王看大势已去,只得主动投降,宣告魏国灭国。由于魏秦两国自秦惠文王始,就彼此攻伐不断,于是魏王假投降后,为报百年之恨,嬴政将魏王假处死。

魏王死后,战国七雄中仅剩齐、楚、燕三国,可齐国一向保持中立,燕国也在荆轲刺秦后被秦国攫取大片疆土,如今摆在秦王嬴政眼前的最大障碍只剩下了南方的楚国。

楚国曾经拥有着七国中最广阔的地域,其鼎盛时号称有“百万之众”,可到了战国晚期时,楚国的长期内战使得朝局混乱不稳。面对这个昔日的强国,嬴政在与部下商谈时,王翦与李信两位大将给出了不同的观点。

[var1]

年轻的李信将军认为,楚国早已不复往日雄风,只需20万人足以荡平。而老将王翦则认为,楚国虽走向没落,但毕竟地大物博,想要灭楚,非60万人不可。

为了保存实力,平稳起见,秦王嬴政同意了李信将军的意见。老将王翦便急流勇退向秦王告假。结果,楚国名将项燕将20万秦军成功拖垮,待秦军力竭之时又发动反攻,秦军大败。

嬴政听闻战败后,悔过当初,亲自向老将王翦拜门谢罪,也答应了王翦出兵60万的请求,此时的王氏一族已手握近80万秦军。为了打消秦王的念头,王翦在出征之时不断乞求封赏,以表自己年老体衰,已无二心。

[var1]

公元前223年,王翦出秦地入楚,一路上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遇一城围一城,不到一年楚国国土尽失,国都沦陷,楚王负刍被俘。项燕又立昌平君为新楚王,可不出一年便被秦军剿灭,昌平君自杀殉国。

自取灭亡的燕国、齐国

楚国灭亡后,秦国眼前只剩下燕国与齐国,而齐国一向保持中立的姿态,面对六国的拼杀它一直置之度外。而燕国却在秦灭赵之时派出使臣荆轲刺杀秦王,两国自此交恶。

燕王喜为求自保,亲手杀死自己的儿子太子丹,并在秦军来犯时一味退缩,迁都辽东,向秦国示好,可秦国并不会因此停止自己一统天下的步伐,反而是自毁长城,加速灭亡。

[var1]

公元前222年,王贲攻入辽东,活捉燕王喜,对于这位窝囊君王,史书并没有记载他的结局,不过以当时的局面来看,燕王喜作为一个亡国之君,其结局也就不言而喻了。

燕国覆灭后,齐国终于醒悟过来,普天之下,仅剩下庞大的秦国和弱小的齐国。秦王嬴政考虑到齐王建不好战的性格,开始收买齐王身边的近臣,劝其投降。

当然,光靠劝说是不足以让一个国家俯首称臣的。嬴政同时命灭燕的王贲将军南下入齐,直逼齐国都城临淄。眼见齐国已被秦国团团包围,昔日中原五国也早已化为尘土,齐王建只得出城投降,齐国亡。

[var1]

嬴政将软弱的齐王建流放到一个叫“共”的蛮荒之地,此处柏树林立,毫无人烟,齐王建最终竟活生生饿死在这里。

回顾秦王嬴政从前230年灭韩开始,到前221年灭齐,仅用了九年时间,这时的嬴政刚刚三十九岁,结束了东周以来近500年的诸侯割据战乱纷争的局面,也标志着秦国六代君王一统天下的霸业至此完成。

这时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秦王自称“皇帝”,史称“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国家——秦帝国也由此建立,中国的历史也自此进入了新的篇章。

更多文章

  • 荆轲是战国有名的剑客,和秦王一对一单挑反被刺8剑,是他太菜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荆轲历史评价,荆轲在历史上到底有多厉害,荆轲是战国的剑客吗

    [var1] 滞留在秦国的燕国太子丹内心对于秦始皇嬴政相当之恨,于是便偷偷的回到了燕国,一心想着如何将这秦始皇嬴政给杀掉。不过,如果想要光明正大的跟秦始皇嬴政进行对抗,很明显,燕国肯定不会得到什么好处,所以最后太子丹想出了一个办法,那边是刺杀秦始皇嬴政。 为了寻找适合的人进行这项计划,太子丹不惜将自

  • 千里楚国问鼎天下“不服周”,作茧自缚却为强秦织嫁裳!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楚秦之间的成语典故,张仪诓楚助强秦的典故,齐国和楚国的成语典故

    周夷王的时候,齐哀公被夷王烹杀,诸侯与天子之间的隔阂也越来越深,很多诸侯都不再来朝贡,相互之间也经常发生战争,而不听天子号令。楚国君熊渠向北推进到了江汉一带,看到中原大乱,就说:“我们是蛮夷,不要和中原诸侯一个样儿!”于是将他三个儿都直接封了王,自己也称楚王。周厉王的时候,熊渠害怕厉王的暴虐,赶紧将

  • 中国古代史事: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思想,是怎样形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春秋战国军事思想,春秋战国时期军事历史事件,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军事思想

    一、出谋划策乱世验方春秋战国时期是天下大乱、战争不断的时期,也是各种新力量、新思想蓬勃发展的时期。虽然这一时期出现了各学派积极参政议政、创立各种学说的“百家争鸣”局面,但是仔细研究当时的历史就会发现,他们大多没有提出治国的具体措施,或者有的措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具备可操作性。虽然他们提出的以仁政王

  • 造成“三星堆文明”所在古蜀国的终结者居然是战国的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星堆背后的古蜀文明,三星堆是古蜀文明之源吗,从三星堆看古蜀国的辉煌

    [var1]而三星堆文明之所以如此悬疑难定的症结主要有两点,一则就在于出土文物之奇,无论是制造工艺和材料,完全不像是一个比五千年还久远,相对非常闭塞偏僻文明所能做到的。其次就是出土文物之多,但却没有发现任何有关文字的镌刻,一般来讲发达的文明都会拥有文字记载,哪怕是像华夏文明周边的民族那样直接假借汉文

  • 战国老伙计们相爱相杀数百年,最后成败得失转头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战国最后结局是什么,战国时期的恩怨情仇,战国真正转折点

    [var1]后来魏国向西开发了河西之土,又往东拓展了河南之地,拥有了大量肥沃的土地和充沛的水资源,老魏又地处天下之中心,交通之枢纽,四通八达,人才济济,魏国一时间成为战国第一强国,与齐、秦同时开战,长时间没让任何一国占他多少便宜,可魏的衰败在于人才的大量流失,战国时代人才输出量最大的也是魏国,再则就

  • 绝代战神白起军功到底有多大?才使得他骄狂到目无秦王自寻绝路!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白起军事能力有多强,白起秦王对话完整版,白起最强战斗力

    白起是陕西郿县人(五百年后东汉董卓董太师在此建巨堡郿坞,号为万岁坞,意图造反),他极善用兵,是秦昭襄王最倚重的臣子。昭襄王十三年,白起作为左庶长(副防长),攻下韩国新城。第二年,白起又在伊阙关大败韩、魏联军,斩首二十四万人,天下诸侯无不震恐。白起因此而被提拔为国尉(防长)。同年,白起率军渡河突袭了韩

  • 荆轲刺杀秦王功败垂成,败在他不是一条英雄好汉?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荆轲受谁的指使去刺杀秦王,荆轲刺杀秦王为什么没成功,荆轲为啥要刺杀秦王

    荆轲祖籍在齐国,后来迁居卫国,原为庆氏,流落到燕国之后,改姓为荆,因好为人打抱不平,远近都畏惧他的勇武,因而被燕人称之为荆卿。荆轲喜欢读书和击剑,曾经毛遂自荐于卫元君,但是卫君不肯用他。荆轲就跑到了魏国榆次,与当时著名的剑客盖聂讨论剑术,结果盖聂发怒要拔剑与他比试,荆轲就赶紧跑了,这足以说明喜欢击剑

  • 为何商鞅恩重于国却遭受极刑?不懂急流勇退,恩主也是苦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var1]卫鞅的理念让秦孝公看到了一个让秦国变强的机遇,于是他大力支持商鞅,甚至在太子犯法的时候也站在商鞅这边,处罚了太子的老师。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国力大增,同时也稳定了秦国的统治。然而为秦国崛起付出汗马功劳的商鞅,却在晚年遭到五马分尸的极刑,使一世荣华,顿时化为乌有,即使是死后仍骂声不绝。[

  • 一言不合,朱元璋要废黜孟子的地位,大臣抬棺上朝评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元璋对孟子看法,朱元璋和孟子的关系,朱元璋怎么评价孟子的

    在中国历史上,朱元璋算是非常有个性的皇帝。他出身穷苦,凡事率性而为,杀伐决断让人恐怖。洪武二年时,他就与儒家叫上板。朱元璋认为,孔庙的祭祀活动,就在曲阜一带举行即可,完全没有必要劳民伤财,大动干戈,弄得全天下都有孔庙,让全天下都膜拜。自从儒家学说兴起以来,也曾有过波折,但这种话从皇帝口中说出还是第一

  • 赵武灵王造就强武赵国,长平之战后依旧将星璀璨硬抗暴秦四十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武灵王能灭掉秦国吗,赵武灵王时期赵国军力,赵武灵王对赵国的影响

    魏惠王的胆大行为,果然招致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而风必摧之的猛烈恶果,魏国没多久就在东西两线先后与强齐、暴秦开战,被齐将孙膑、秦将公孙衍(魏人)凶狠地吊打,致使国力大衰,赵武灵王趁几大强国撕咬,迅速整理国政,强行推行胡服骑射,使赵国火箭般地崛起。[var1]到武灵王三年,赵雍见赵群臣再三请封,天下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