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武则天建立“控鹤监”,坐拥众多男宠,为何未诞下一个皇子

武则天建立“控鹤监”,坐拥众多男宠,为何未诞下一个皇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887 更新时间:2024/2/6 23:41:28

总的来说,对武则天这样一个历史人物的评判难以避免地走向莫衷一是与各持一词的看法。首先,要想踏足宝殿,挣脱长久以来庙堂民间默认的女人不可执掌天下的陈规与顽固桎梏,在你死我活的权力的游戏里,几次三番逃过劫数占据胜利,武则天断不是一纯然到不食烟火亦不知权力争夺之残酷的小女子,而是一位颇有胆识气魄和十足手腕的野心家,否则,何来名震后世千古、只此一人的女皇帝?

当然,不少人认为她是个好皇帝,比如,武则天在位期间也颁布施行了许多利民利国的政策,诸如她对桑蚕农事的重视,又同时轻徭薄赋,减轻了对黎民百姓的沉重负担。同时,不可不提的是,武则天为进一步完善肇始创立于前朝隋文帝时期的科举制度作出了重大贡献,首开殿试与武举,从而得以选拔到众多优秀的人才,而这些最终进入各层级政府的贤才和倡导读书的风尚又反过来为唐帝国的继续繁荣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因此,尽管武则天饱受历史争议,不少史料也认为其手段残忍,但她在位间大兴科举等一系列措施于国于民的利好却是难以抹煞的。

众所周知,以天子之名睥睨天下的帝王素有“后宫三千佳丽”的香艳传闻,整个儿一扎在女人堆里出不来。自然,作为一代女皇,人们对武则天于稗官野史中流传的奇情艳闻、宫闱秘事的兴趣,要远远大于正史对她的记载。

由于古代女性在封建传统观念下规训形成的压抑自我欲念的局面,导致女人无法同男性一样充分释放自己的情欲。由此,私底下招募男宠成为一代女皇解决此“棘手”问题的主要办法。《旧唐书》曾有记载到,武则天曾为此特意创立了名为“控鹤监”的机构来管理手底下为数众多的男伶。只可惜,武则天招收男宠供人消遣享乐的风声走漏,为保全自己的名声,也为稳固自己来之不易的帝位,在听取了一代名臣狄仁杰的谏言后,武则天遂撤销了控鹤监,至此,女帝豢养男妓的风波暂时是告一段落。

等到了铁骨铮铮敢于谏言的狄仁杰撒手人寰,便再没人敢上书进谏。在位后期,晚年的武则天愈发显出昏庸无道之势,一人独揽大权、独断专行很容易成为皇帝亲信抱团上位的温床,滋生腐败的集团势力,最终又极易导致宫廷内乱,民心不复,武则天对张易之和张宗昌两兄弟的偏袒包庇即是一明证。随后,张柬之等人发动了神龙革命,武则天在一片兵变混乱中终于拱手让出了来之不易的王座,而其掌权时信赖有加的张氏兄弟则被诛杀。

也许,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何坐拥众多精壮男宠整日沉迷桃色享乐,武则天却从来没有怀上孩子呢?其实很简单,翻阅下史料,问题的答案就变得一目了然——因为武则天成为母仪天下的女帝时已是六十多岁的高龄了,现代女性到了这个年龄阶段都早已经“止经”,失去了繁育后代的能力,再者就是唐朝的科技技术和现代科技相比更是相去甚远,试想以如今的生育科技手段要想让一个年逾六旬的妇人怀上孩子都是基本不可能的事情,何况唐朝?所以,即便玩弄的男伶众多,武则天也断然不会怀孕。

当然,武则天作为一个女人当上此时尚为繁荣昌盛的唐帝国的帝王舆论本就落得个争议纷纷,女人是否能管理好一个国家也遭受能力上的重重质疑,如若再怀孕,身体不便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大权旁落,怕是更会有挡不住的质疑涌来,这就和今日职场上怀孕后的女性遭受公司隐形歧视和上层主管“劝退”是一个道理。即便是如武则天这样石破天惊地以女子身份睥睨唐朝江山,也始终没法挣脱这种浸淫因袭了千年之久的封建观念。不过话说回来,在距唐代遥遥数千年的今天,女性的境况又能说好到哪儿去呢?

武则天的一生既是与权力争斗的漩涡纠缠不休的一生,也是跌宕起伏被孤独包围的一生。与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一家三代父子都有情感牵涉,及至最终在令人胆战心惊的宫廷勾心斗角中占据上风登上皇位,恐怕任谁自此以后都会担心自己位子坐不安稳长久吧?看起来,唐家三代父子似乎都成了她一步步企图坐上皇位的垫脚石。凝视深渊过久的人必被深渊以长久凝视,说的不就是武则天么?在必须心狠手辣才能躲过致命一击、稳操胜券的权力博弈中,日复一日变得寡信多疑、阴鸷孤独,不正是身处其中的人所必然面临的宿命结局么?也许,和这些男宠享尽鱼水之欢,又能不用顾忌地在枕边耳旁向这些男宠们倾吐几句憋闷了很久的心里话,就是这颗受困于权力迷宫中的焦渴心灵,所能获得的最大慰藉吧。

更多文章

  • 杜牧最为巧妙之作,28个字挥洒自如,清爽空灵到了极致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杜牧最有气势的一首诗,杜牧美到极致的十首诗,杜牧的整体诗风

    唐诗的发展,本应该在盛唐时达到巅峰,因为那时候出现了李白、杜甫这样顶尖级的人才。但是,安史之乱后,国家不幸诗家幸,中唐诗人们虽然在天赋上无法与诗仙、诗圣、诗佛相比,却有着更深的人生领悟。另外,在对诗歌创作方面的深入研究,也让中唐诗歌大放异彩。后世认为,中唐诗的水平之高,诗人数量之多,完全不逊于盛唐。

  • 从未上过战场的王维,写下血色浪漫的出塞诗,激励无数人投笔从戎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出塞唐王维,王维最著名的六言诗,王维最优秀的诗句

    王维是唐朝著名诗人,有许多拥趸甚至将他排在李白、杜甫之后,称其为“第三人”。他的诗歌,大多歌咏田园风光,老年后又融入禅理,更是别具一格,自成一家。然而,21岁便进士及第的王维自然才华横溢,写起其它题材的诗歌同样得心应手,比如这首《少年行》: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

  • 王维将此诗送给朋友,朴素无华传唱千年,成为最动人的情歌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王维个人资料,王维最经典15首诗,最深情的一首诗王维

    在唐朝诗人之中,李白和杜甫毫无疑问是排名前二的伟大人物。到底谁排在第三,历来却有争议。教科书往往选择白居易,这不仅因为他有两篇绝世长篇之作,而且他所提出的诗歌创作理论,影响深远。其实,如果单就诗歌的数量和知名度来说,王维绝对有实力与之竞争。王维的诗歌,清新淡远,自然脱俗,能够创造出“诗中有画”的意境

  • 连李白都看不上的诗人,水平并不高,留下十个字的评语却没有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对李白的多角度评价分析,李白评语800字,对李白的经典评价

    文人相轻,是非常常见的现象。即便是李白、杜甫、苏轼这样的大神,曾经也有同行看不起。究其原因,还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思想作祟。谁的武功更高,打一场就可以知道,谁的文采更好,却很难得出完全一致的看法。受到知识背景和人生态度的影响,有人喜欢风花雪月,有人喜欢名山大川,这都非常正常。但如果不自量力,诋

  • 东晋大将投靠敌国,混得风生水起,最新史料发现他还是皇帝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正史上的东晋将领,东晋初期的军事将领,东晋哪个将领最厉害

    2008年10月,焦作市博物馆的文物专家罗火金、刘刚州在焦作市文化艺术品市场发现了几张拓片。因为职业的敏感,他们仔细端详,最终购买。这些拓片都是关于墓志铭的,其中一件叫做《大隋使持节仪同三司扬州刺史鲷阳公墓志》,价值极大,又被简称为《隋代司马融墓志》。它的内容是这样的:公讳融,字子融,河内温人也。十

  • 李白墓前被人信手涂鸦,明朝文人大发感慨,一句话成为永恒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白最恐怖一句诗,李白涂鸦,李白一生足迹图高清

    在中国的历史上,李白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他以瑰丽出奇的诗歌,构建了一个灿烂夺目的文化王国。他以诗歌成就的名气,远远超过了绝大多数的王侯将相。他的诗歌成为了我们民族最可宝贵的财富,也让炎黄子孙血脉相连,心意相通。这样的大人物,缔造了无数美丽的传说,就连他的去世,也极富有浪漫色彩。民间流传,李白是在当涂

  • 开启朦胧诗先河的李商隐,留下这首“圣女诗”,至今无人破解其意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商隐是朦胧诗的鼻祖吗,李商隐的朦胧诗的影响,李商隐朦胧诗五十首

    唐朝之所以成为诗歌文化的高峰,除了井喷般涌现出一批伟大的诗人,出现了不计其数的佳作外,更是因为诗歌风格百放齐放,各种流派百家争鸣。这是与唐人本身宽广博大的胸怀相契合的,更是与文化交流,文化融合的时代背景分不开的。在这种条件下,还出现了朦胧诗的鼻祖李商隐。与豪放瑰丽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朴实无华的白

  • 杜牧得意洋洋向老和尚炫耀,得到的却是冷淡,无奈写下此诗自嘲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杜牧自嘲,杜牧十首唐诗,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杜牧

    在中国历史上,诗歌文化经历了几次高峰时代。第一次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兴起,第二次是以曹氏父子为首的建安诗人掀起的,第三次就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唐朝诗歌。与前两次不同的是,唐朝诗歌不仅影响深远,百花齐放,持续的时间还特别长。按理来说,一个文化达到顶峰后,就会迎来衰落,这是月盈则亏的自然规律。唐诗则不同,在

  • 面对众多拥趸,李白写下话别诗,豪情击破千年时光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白具有豪情壮志的诗,李白对人生豪放的诗句,李白千古绝句欣赏

    在古代,除了死亡之外,离别就是最为郑重的大事了。这是因为当时交通不便,通信困难,再加上古人寿命较短,时局动荡变化,让每一次离别变得相当伤感。也许,或长或短的旅程,就会是阴阳相隔。所以,南朝江淹在《别赋》中说出了那句心里话: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然而,这种情况在唐朝时却有所改观。唐人更向往建功立业,

  • 王之涣的《凉州词》有两首,第二首尽显唐朝国威,让人神往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王之涣有几首诗,唐朝王之涣,王之涣凉州词最著名的一句

    在诗人井喷般爆发的唐朝,王之涣可谓是一个异类。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的传世作品很少,只有区区六首而已。然而却有两首极为出名,这也让他成为唐代“四大边塞诗人”之一,与岑参,高适,王昌龄齐名。这两首诗中的一首是《登鹳雀楼》,在2011年武汉某高校教授进行的调研中,以高票在唐诗影响力排名中位居第四。另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