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未上过战场的王维,写下血色浪漫的出塞诗,激励无数人投笔从戎

从未上过战场的王维,写下血色浪漫的出塞诗,激励无数人投笔从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998 更新时间:2024/1/24 13:21:39

王维是唐朝著名诗人,有许多拥趸甚至将他排在李白杜甫之后,称其为“第三人”。他的诗歌,大多歌咏田园风光,老年后又融入禅理,更是别具一格,自成一家。然而,21岁便进士及第的王维自然才华横溢,写起其它题材的诗歌同样得心应手,比如这首《少年行》: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王维是书生出身,少年得志,从未上过战场,史料中也只是零星提到他曾经出塞劳军,并未真正体验行伍之苦。但是,作为伟大的诗人,王维却以独特的笔触,将艰辛的戍边生活写得浪漫无比,让人心潮澎湃。

当时,他一口气写下了四首《少年行》,从不同方面描述了急人之难、豪侠任气的少年英雄,对他们的游侠意气、忧国忧民尽情颂扬。这四首诗,可以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叙述了少年成长的经历,也可以单独成篇,其中写得最为精彩的,当然就是今天要说的这一首。

诗歌只有四句,开篇便借汉事喻唐,这是唐诗中常用的手法。少年刚刚从军,就担任了羽林郎。这个官职虽然官阶不高,但宿仗卫内、亲近帷幄,地位十分重要,并非等闲之人能够担任。简简单单一句话,暗示了少年武艺高超、相貌堂堂、品行端正,也说明英雄出少年,江山代有才人出。

第二句“初随骠骑战渔阳”看似平淡无奇,却深藏血雨腥风。“骠骑”指的是汉武帝时期骠骑将军霍去病,曾经率军大败匈奴,封狼居胥,取得了古之名将的巅峰战绩。“渔阳”是地名,历来是边关重镇,这里指代的是战况最激烈、最危险的边疆。

少年从军之后,第一战便是跟随霍去病征战,自然是最为辛劳和艰苦的,也充满着不可预知的危险。同时,这也反映出少年不惧生死,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

前两句,作者以局外人的口吻描述,虽然语气平淡,实际上惊心动魄。到了第三句,诗歌画风一变,改为少年英雄的口气。他以自诘的口气反挑,发人深省地道出了内心独白:“孰知不向边庭苦”。边疆战况焦灼,危险丛生,生存环境恶劣,甚至连后勤都无法保障。但是,少年却出人意料地表示,谁能知道不去边疆的苦恼?

这一句话,道尽了唐朝人的豪情,道尽了唐人的胸襟,也完美诠释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自豪。边疆确实是苦寒之地,将士们确实冒着生命危险护佑着国家的安全和尊严,然而,唐人却展现出与以往朝代完全不同的气度。他们不再视边疆为畏途,而是当作取功名、取富贵的道路,所以李贺才会喊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所以杨炯才会发出“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感慨。

对于王维而言,他则通过诗中少年英雄之口,说出了全诗的精华:“纵死犹闻侠骨香”。唐诗何其多,边塞诗何其多,但这句诗却以雄浑劲健和浪漫情怀的交织,永远传承。

谁不知道边疆苦,谁又没有儿女情长?但是,大唐告急的时候,边疆需要的时候,男儿不挺身而出,捍卫祖国,又等谁去做?大唐,或者说我们的祖国,在危难的时候,总会有人舍弃自己,保护她的安全,这才是华夏民族生生不息的脊梁。少年并没有大义凛然的言语,却以举重若轻的态度,淡然面对一切。

他不是看破生死,也不是不怕死,但为了大唐,他宁愿成为白骨。即便如此,他相信自己依旧会赢得尊重,这就是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才会绽放如此动情的艺术之花。它比“醉卧沙场君莫笑”更潇洒,比“愿得此身长报国”更感人,比“不破楼兰终不还”还霸气。

王维也是一介书生,没有上过战场,没有经历过厮杀。但他尊重边关将士,深知大唐的荣耀由将士们捍卫。这首诗一出,更是激励无数文人投笔从戎,戍守边疆。

很多读者私信问小珏,如何能培养孩子养成阅读唐诗习惯,进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小珏也不是教育专家,但我们现在有专家啊。推荐一套书籍,涵盖唐诗宋词,特别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仓央嘉措的经典诗集,一共六本书,一次投资拥有多部经典。讲解唯美,通俗易懂,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都很合适。不管什么时代,多读点书总是不会错的。而且,平台与商家搞活动,一套6册才69.9元,链接奉上。

更多文章

  • 王维将此诗送给朋友,朴素无华传唱千年,成为最动人的情歌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王维个人资料,王维最经典15首诗,最深情的一首诗王维

    在唐朝诗人之中,李白和杜甫毫无疑问是排名前二的伟大人物。到底谁排在第三,历来却有争议。教科书往往选择白居易,这不仅因为他有两篇绝世长篇之作,而且他所提出的诗歌创作理论,影响深远。其实,如果单就诗歌的数量和知名度来说,王维绝对有实力与之竞争。王维的诗歌,清新淡远,自然脱俗,能够创造出“诗中有画”的意境

  • 连李白都看不上的诗人,水平并不高,留下十个字的评语却没有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对李白的多角度评价分析,李白评语800字,对李白的经典评价

    文人相轻,是非常常见的现象。即便是李白、杜甫、苏轼这样的大神,曾经也有同行看不起。究其原因,还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思想作祟。谁的武功更高,打一场就可以知道,谁的文采更好,却很难得出完全一致的看法。受到知识背景和人生态度的影响,有人喜欢风花雪月,有人喜欢名山大川,这都非常正常。但如果不自量力,诋

  • 东晋大将投靠敌国,混得风生水起,最新史料发现他还是皇帝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正史上的东晋将领,东晋初期的军事将领,东晋哪个将领最厉害

    2008年10月,焦作市博物馆的文物专家罗火金、刘刚州在焦作市文化艺术品市场发现了几张拓片。因为职业的敏感,他们仔细端详,最终购买。这些拓片都是关于墓志铭的,其中一件叫做《大隋使持节仪同三司扬州刺史鲷阳公墓志》,价值极大,又被简称为《隋代司马融墓志》。它的内容是这样的:公讳融,字子融,河内温人也。十

  • 李白墓前被人信手涂鸦,明朝文人大发感慨,一句话成为永恒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白最恐怖一句诗,李白涂鸦,李白一生足迹图高清

    在中国的历史上,李白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他以瑰丽出奇的诗歌,构建了一个灿烂夺目的文化王国。他以诗歌成就的名气,远远超过了绝大多数的王侯将相。他的诗歌成为了我们民族最可宝贵的财富,也让炎黄子孙血脉相连,心意相通。这样的大人物,缔造了无数美丽的传说,就连他的去世,也极富有浪漫色彩。民间流传,李白是在当涂

  • 开启朦胧诗先河的李商隐,留下这首“圣女诗”,至今无人破解其意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商隐是朦胧诗的鼻祖吗,李商隐的朦胧诗的影响,李商隐朦胧诗五十首

    唐朝之所以成为诗歌文化的高峰,除了井喷般涌现出一批伟大的诗人,出现了不计其数的佳作外,更是因为诗歌风格百放齐放,各种流派百家争鸣。这是与唐人本身宽广博大的胸怀相契合的,更是与文化交流,文化融合的时代背景分不开的。在这种条件下,还出现了朦胧诗的鼻祖李商隐。与豪放瑰丽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朴实无华的白

  • 杜牧得意洋洋向老和尚炫耀,得到的却是冷淡,无奈写下此诗自嘲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杜牧自嘲,杜牧十首唐诗,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杜牧

    在中国历史上,诗歌文化经历了几次高峰时代。第一次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兴起,第二次是以曹氏父子为首的建安诗人掀起的,第三次就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唐朝诗歌。与前两次不同的是,唐朝诗歌不仅影响深远,百花齐放,持续的时间还特别长。按理来说,一个文化达到顶峰后,就会迎来衰落,这是月盈则亏的自然规律。唐诗则不同,在

  • 面对众多拥趸,李白写下话别诗,豪情击破千年时光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白具有豪情壮志的诗,李白对人生豪放的诗句,李白千古绝句欣赏

    在古代,除了死亡之外,离别就是最为郑重的大事了。这是因为当时交通不便,通信困难,再加上古人寿命较短,时局动荡变化,让每一次离别变得相当伤感。也许,或长或短的旅程,就会是阴阳相隔。所以,南朝江淹在《别赋》中说出了那句心里话: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然而,这种情况在唐朝时却有所改观。唐人更向往建功立业,

  • 王之涣的《凉州词》有两首,第二首尽显唐朝国威,让人神往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王之涣有几首诗,唐朝王之涣,王之涣凉州词最著名的一句

    在诗人井喷般爆发的唐朝,王之涣可谓是一个异类。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的传世作品很少,只有区区六首而已。然而却有两首极为出名,这也让他成为唐代“四大边塞诗人”之一,与岑参,高适,王昌龄齐名。这两首诗中的一首是《登鹳雀楼》,在2011年武汉某高校教授进行的调研中,以高票在唐诗影响力排名中位居第四。另外一

  • 韩愈和刘禹锡原本是好友,为了什么事,两人互不往来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禹锡和韩愈,韩愈对刘禹锡好不好,刘禹锡和韩愈什么关系

    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化繁荣的时代,唐诗宋词是文化艺术宝库的明珠,伟大杰出的文人更是如同井喷般爆发。明朝人将这时期的八位文人,合称“唐宋八大家”,这可谓是顶尖的赞誉。要知道,从唐到宋也就八百年历史,相当于100年评一人,难度远胜过诺贝尔文学奖。唐宋八大家之首是具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称的韩愈,尽管

  • 古代如此多诗人,能让李白最看得上眼的,唯有此人而已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李白诗人资料,古代文人评价李白,历代名家对李白的评价

    在后世人的眼中,诗仙李白就是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只能膜拜。然而,李白生活的时期,不管是羽翼未丰还是名满天下,他都有自己欣赏的前辈诗人。比如对陶渊明就有天然亲近,写出过“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又比如对曹植,他评价为“天下豪俊,翕然趋风,白之不敏,窃慕高论”。然而,尽管如此,小珏总认为那只是对前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