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一生是可歌可泣的,以致于汉匈人民都不能忘记她的历史贡献,在西北莫高窟的石壁上依然保留有她的壁画,这是匈奴人对她最大的肯定。
《明妃曲》描述王昭君不肯贿赂画工,最终不被汉元帝接见,后被选作远嫁匈奴的使者。后汉元帝发现真相,怒杀画工毛延寿的故事。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素有“落雁”之称,而她对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当属于“昭君出塞”,今天我们就带大家走进这位古代美女的内心世界。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多么美丽的草原画面,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让人瞬间仿佛置身那苍凉空旷的蒙古大草原。而在这片草原上,又发生多少让人回味无穷的故事,其中王昭君的故事尤为让人津津乐道!一首《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唱出了多少人的梦,多少人被那广阔的大草原所吸引,被那动人的故事传说所感动!
王昭君的事迹想必大家都是清楚的,提起王昭君,我们必定会想到一个人,他就是汉元帝,相传汉元帝见到她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被惊为天人,回到宫后立马将画师全部斩杀,也算是“冲冠一怒为红颜”,人生事事难料。
王昭君远嫁匈奴,是汉匈和亲的结果,人们都为这位美女远嫁匈奴而感到可惜,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她真的这么不堪吗?她死后,匈奴人究竟做了什么?莫高窟的一幅壁画又有什么信息呢?
出身贫寒被选入宫
王昭君原名叫做王嫱,是南郡秭归人,也就是今天的湖北人,湖北武汉热干面闻名四海。据说她长得很美,人美心美。她的家庭不是很好,比较贫穷,她的母亲在四十岁的时候生了她,老来得女,也是对她宠爱有加。后汉元帝在民间征集美女,于是十五六岁就进官了。
建昭元年,王昭君顺利成为皇宫中的一员。然而皇宫中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一团和气。相反为了见到皇帝,宫女们各个使出自己的本事,争相讨好宫廷画工,以此让皇帝关注自己。然而王昭君不是这样的人,于是画工毛延寿将她画得很难看,让皇帝不选她。眼看自己一天天变老,王昭君反而觉得这样挺好的。她并不想为了名利而刻意抛头露面。
汉元帝时期,我国北方还是比较和平的,因为当时汉朝实行和亲政策。和亲政策据说是从汉高祖刘邦时期开始的。当时经过四年楚汉争霸,国家穷困,北方匈奴又经常对汉朝百姓进行劫掠,为了妥协,不得不采用和亲这个政策。
当时北方的匈奴单于是呼韩邪,他是虚闾权渠单于之子,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匈奴呼韩邪拿着国宝,来到中原,见了汉宣帝。汉宣帝经过与大臣们商议,决定用国宾之礼。
大漠生活与民其乐融融
就这样,匈奴单于呼韩邪归附了汉朝。等到了汉元帝时期,呼韩邪单于和汉朝天子的关系搞得更好了,呼韩邪单于说我的人民日子过得不好,汉元帝立马心领神会,又是送粮又是送钱,把匈奴抚慰得那叫一个爽。匈奴人民高兴,对单于是大加称赞。呼韩邪单于心里高兴啊!汉朝对我这么友好,我是不是也应该有所行动,有所表示。
于是呼韩邪单于在竟宁元年(前33年)正月,来到长安,带着大量的贵重物品,来到汉元帝面前,把自己称作汉朝的臣子,甘愿接受天子的统治。汉元帝也高兴,就让手下挑选一名宫女远嫁呼韩邪单于,我们知道这位宫女就是王昭君。呼韩邪单于高高兴兴地将王昭君接走了,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关于昭君出塞,到底是昭君自愿的,还是被汉元帝强迫的,正史中记载很明确,《汉书·元帝纪》和《汉书·匈奴传》都有记载。很明显,是汉元帝把她送绐呼韩邪单于的。
而《后汉书·南匈奴传》记载的昭君自愿请行和亲之说,是根据民间传闻所写,可信度不大。《出塞曲》是王昭君作的一首伤感曲目,据说大雁为之而落地,也算是非常经典。王昭君为呼韩邪单于生下一子,称作伊屠智牙师,封为右日逐王。然而不久,呼韩邪单于病逝。王昭君复嫁给新继位的单于,呼韩邪单于的长子。
壁画现身世代永传
《后汉书》透露了这样一个细节:“ (王昭君) 入宫数年, 不得见御, 积悲怨, 乃请掖庭令求行。”王昭君其实在匈奴中生活得不是很快乐。这也是一个明证,其实我们也可以想想,婚姻就是一场赌博,运气有很大一部分因素,谁的运气好,谁就可以从此无忧无虑!王昭君进入草原,很快适应当地生活。据说她很得当地人的民心。人们都很尊敬她,她也把自己的所知所学教给了当地人。
《汉书》、《秦操》、《西京杂记》中都非常详细地记载了她的事迹,李白、白居易、王安石欧阳修等都对她有过诗词创作,这也导致她成为后世永远聊不完的形象。王昭君死后,匈奴人非常想念她,经常用各种活动纪念她。
因为她让汉匈人民免去战争之苦,还传播了汉民先进的文化,让匈奴人过上了体面的生活。她是匈奴人心中的神,人们敬仰她,爱戴她。据说莫高窟有一幅壁画,叫《各国王子举哀图》,非常有名,据说是证明王昭君受到匈奴尊敬的最好例证。
往事过往云烟,历史风云沧桑,任何一位王公贵族都有在青史留名的资本,更何况像王昭君这样成为千古流传的历史人物。
小结:
人生如白驹过隙,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朵浪花,然而浪花也是可以让人们欣赏,让人们回味,让人们难以忘记,就像莫高窟那幅壁画,它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而王昭君死后,匈奴人为表达对她的敬爱,不惜在莫高窟石壁上作画,让其故事流传千古,这也成为历史佳话。
作为我国历史中一位奇女子,“巾帼不让须眉”这句话用到她的身上无比贴切,谁说女子不如男,在我国传统观念里,似乎男尊女卑的观念深入人心,而王昭君的传奇经历恰好是这种观念最好的反驳者,也许我们应该重新认识自己的民族文化,让历史的正能量历代传承,永不衰落!
参考文:《汉书·匈奴传》、《汉书·元帝记》、《明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