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括纸上谈兵输了长平之战, 被人骂了数千年, 罪魁祸首其实是赵王

赵括纸上谈兵输了长平之战, 被人骂了数千年, 罪魁祸首其实是赵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350 更新时间:2024/1/20 13:56:00

[var1]

秦赵之间的上党之争是这场战争的导火索。赵孝成王贪图小利,抢走了秦昭王视为囊中之物的上党郡,为以后的长平之战埋下了伏笔。如愿得了上党郡的孝成王也没忘记秦军的威胁,把老将军廉颇调到了长平去抵挡秦军。

赵国得了上党郡没两年功夫,就被秦国重新的夺了回去,秦军进而直逼赵国边境。老将军廉颇确实很有一手,他在长平接连布下了三道防线,最终把秦军抵挡在第二道丹河防线之前。廉颇采取坚守不出的战略,依靠壁垒拖住了数十万的秦军。秦军大将王龁数次攻击都没能攻破,反而损失了不少兵力。最后两军成了骑虎难下之势,在长平展开了长期对峙。

[var1]

两国军队加起来有数十万的人员,每天的吃喝都是一笔巨大的开销。秦国虽然国富民强,然而秦军远道而来补给线十分漫长,秦军每日所消耗的粮草又非常巨大,渐渐地也快承受不住了。赵国的国力远不如秦国,所以情况更不容乐观,数次遣使者去齐国借粮都空手而归。面对国内巨大的经济压力,赵孝成王渐渐地沉不住气了,他希望廉颇能主动出击,尽快的击退敌军。

[var1]

其实廉颇采用坚守的策略是正确的,对面的秦军其实压力也非常的大,两年的对峙早已耗尽了秦军的耐心。老将军廉颇坚守不出,用兵沉稳老辣,根本不给秦军可乘之机,他想把秦军慢慢的耗死在长平。这一点也是大大的出乎秦国的意料。

秦国也意识到廉颇不除,秦军是胜利无望。于是秦国的宰相范雎利用反间计,在赵国散布谣言说廉颇已经老了,秦军现在最怕的人是精通兵法的赵括。急于求胜的赵孝成王于是赶紧用赵括替换了廉颇,把赵括任命为赵军的主帅。其实临阵换帅赵王也是迫不得已,赵国已经没有能力再和秦国耗下去了,必须尽快展开决战,早日击败敌军。

[var1]

在赵国把廉颇撤下的同时,秦国也把主帅王龁换成了杀神白起,这一切赵国还蒙在鼓里。年轻气盛的赵括到了长平之后,根本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年纪轻轻的他哪里知道秦军的厉害?命令部下主动出击,最后落入了白起的圈套,最终战败身死。

[var1]

长平之战最终以赵国的失败而告终。赵括身为主帅,对于战败当然负有很大的责任。但是,如果不是赵孝成王求胜心切,中了范雎的反间计,把老将廉颇给换了下来,赵军也不会败的这么惨。所以说,赵括是替赵孝成王背了两千多年的黑锅,堪称史上第一黑锅了。

更多文章

  • 美人不肯和孔子共坐一车,孔子说出一句经典名言,她被骂了2000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孔子最经典90句话,孔子拜师十大经典名句,孔子曾说的千古名言

    [var1]孔子的言行主要被记载在儒家经典《论语》中,在这本典籍里,除了能看到孔子教育弟子的思想,还能了解到孔子生前发生过的一些趣闻轶事。孔子一辈子都在周游列国,希望恢复“周礼”,但他经常碰钉子吃瘪,有一回孔子吃瘪,居然是因为一名美人。这名美人叫做南子,她长得倾国倾城,美艳无双,绝对不输给四大美女。

  • 为证明孔子是韩国人,韩方拿出三大“证据”,中方霸气回应2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韩国人真的认为孔子是韩国的吗,为什么韩国人认为孔子是韩国的呢,孔子真的被证实了是韩国人吗

    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魅力是无可撼动的,而儒学经典也成了树立规矩典范最根本的参考依据,儒学在中国人的心中一直具有崇高的地位,如今韩国突然跳出来说孔子是他们的祖先,未免有点贻笑大方了。咱们先来看看韩国证明孔子是“韩国人”的依据,过程属实是啼笑皆非,算是博诸君一乐吧。首先,关于国籍问题,韩国人

  • 商鞅的“二十级军功爵”有多牛,它就是“KPI绩效考核”的祖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商鞅设置的二十等爵位,商鞅的军功怎么升,商鞅的军功制一共有多少个级别

    他在秦国搞的“变法”顶层设计中,“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是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凭借着这个制度,秦国士兵才变的勇猛无比,秦军,也才成了可以灭掉六国的虎狼之师。在先秦时代,中国是一个“身份制”社会,贵族和平民之间是有严格区分的,贵族身份世袭,平民永远是平民。那是一个不看脸,也不看才华的年代,唯一看的就是你

  • 浅论齐桓公时期的管仲改革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管仲改革的内容和影响,管仲实行改革的主要措施和结果,管仲治国的思想主张

    管仲改革的背景进入春秋时代的周王室,已不再像之前强盛时,具有统摄各诸侯国和其他部落的威望,正在走向衰亡。这一时期,严格的礼乐、等级制度正在瓦解,社会呈现动荡的状态,大大小小的诸侯国之间为了攻城略地战争不断。各国混战下对于霸主的争夺便应运而生了。所谓霸主,即“挟天子而号令诸侯”,充当了诸侯国中老大的位

  • 春秋战国的长城考据,秦朝长城的大规模修筑因一句谶语而起?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城,春秋战国的长城修建的目的是什么,外长城与内长城

    时间长河的沉淀下历史,赋予每一件经过岁月流逝的物件特殊的含义,一个杯子一杯碗,流传到千年后,意义会变得非凡,值得爱好着花倾城价格换取。长城,简单地说“长长的城墙”,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防御为主,一道高大坚固、连绵不断的长垣,城墙为主干,城、障、亭、标为枝叶结合而成的防御体系。长城兴起于春秋战国,秦

  • 兵马俑,会不会是秦国的“秘密军事基地”,为何史书没有任何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国的兵马俑来历,秦国兵马俑真实照片,兵马俑是秦国军队吗

    目前公认的说法,是1974年陕西农民挖井的时候,发现了兵马俑。但其实,骊山脚下的百姓们,早就知道地下有陶俑,他们天天与土地打交道,经常从地下挖出这种东西,但是谁也没把它们当回事,都把这种东西叫“瓦爷”。只是他们不知道,地下的“瓦爷”会有这么大的规模。改变这些“瓦爷”命运的,是一个叫杨高健的18岁小伙

  • 这把剑从春秋大墓出土时,专家面面相觑:怎么可能出现在这里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墓葬出土天下第一剑,江西丰城出土了哪两把剑,考古史上最诡异的剑

    在说了这个事情没有过多长时间,上级就安排了考古学家来了这里,对这个被盗的墓葬开始实行的一系列的补救措施。然而在补救的过程中,这些人发现了一件东西,这个东西可以颠覆你拥有的历史认知,而且这件文物的出现让专家都失去声音感到惊讶了:这样的文物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呢?[var1]一、墓葬的背景1956年,三门

  • 斯文的孔子被学生气得飚“脏话”,话很难听却变名句写进《论语》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孔子的10句脏话,孔子的狠话,孔子最简短的论语

    孔子出生在公元前551年,那会儿正是周朝没落,春秋晚期。孔子这人,不但自己好学,还乐为人师,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开设私人讲学的人。在他之前,文化知识都被贵族垄断了,平民百姓只能一辈子没文化,孔子的到来,打破了这种局面。孔子的理想是恢复周朝的礼仪制度,为了这个理想,他创立了儒家学说,又跑到这个国家那个

  • 白起坑杀45万降卒,为何单单放走240个童子军?这才让赵国最绝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白起坑杀赵国40万后各国的反应,白起坑杀赵国40万大军众人的反应,白起坑杀了多少赵国士兵

    长平之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对秦国来说,虽然自己也损失无数力量,但给六国造成的威慑力却足够大,从此统一六国只需要时间。但身为领军之将的白起,却在赵军穷途末路的情况下,坑杀了45万降卒,单单放走240个童子军。而白起的命运,并没有因为功高就永久显赫,赵国的“将相和”在

  • 春秋时期那么混乱,孔子为何还敢到处讲学,并且毫发无损?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孔子讲学场景,孔子为何不离开鲁国,春秋时期孔子思想和地位

    可奇怪的是,孔子半辈子都在外边讲学,可是却毫发无损,于是很多人就比较疑惑了,孔子为何敢于在乱世之中到处讲学,又是如何做到毫发无损呢?[var1]孔子可不是文弱书生提起孔子,很多人都会觉得他就是一个文弱书生,成天把之乎者也放在嘴上,并且遇到人就开始叨叨个不停,目的就是为了讲学,想要以理服人。大家一定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