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强悍吗?强悍!这强悍,体现在朱元璋时代徐达北北伐上,20万精锐步骑配合,打得曾经横绝欧亚的成吉思汗子孙抱头鼠窜。
这强悍,体现在蓝玉联袂唐胜宗、郭英等将,率军15万,第六次北征,精骑突击直抵捕鱼儿海,俘元廷官员三千人,人丁七万余。
这曾经的辉煌却也印证了后续的落寞。
因为这曾经的最强战力,那动辄十余万计的大明铁骑,到明朝灭亡时,居然成了区区万骑左右。(关宁铁骑三万户,战骑至多一万)
是什么让曾经大兵团作战的明军,成了如弱宋一样的军队,失去了突击力量?
答案是,明朝中后期马政,这个攸关军事的后勤部门,变成了利益倾轧的权力场。
明朝马政,源自朱元璋时代!
在老朱当政的时候,因为军事需要,还有蒙元帝国强悍的骑兵威胁,对于养马很是重视,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马的数量直接决定了骑兵的数量,而骑兵,则是中古世纪最强战略兵种,拥有骑兵等于拥有了战略突击力量。
这关乎胜负也不由朱元璋不重视,由此,喜爱设计制度的朱元璋特别设计了一套官民联合养马的国策。
这国策简言之就是,官方主导设置御马监,苑马寺,这些机构养的马供应给边疆骑兵还有皇宫大内使用,属于国营马场。
除了国营马场之外,民间地区也特别规定了养马配额,江北地区适合养马,就五户人家供养一匹马,江南地区不适合养马,但也不能闲着,十一户养一匹马,下了这规定之后,为了解百姓后顾之忧,还特别命令太仆寺给百姓分小马驹,同时给了不少财政补贴帮助民间养马,养大了的马也由国家统一征收,作为京城中央军的战马。
这样做的好处是,在官方动员基础上,最优化调动民众积极性,以条文形式,稳固了明朝马匹的基数,也等于稳固了明朝骑兵的数量。
这一套国策在明朝前期效果明显,明朝马匹最多的时候,仅京城驻军就有马匹16万之多,边军40万之多,至于地方储蓄还有驿站用马也有20多万匹,也就是说,明朝马匹总数有近90万。
近90万匹马是什么概念?答案是,战时的至少30万骑兵,要知道称霸世界的蒙古骑兵,最鼎盛时期也不过25万而已。
如此战斗力,无论和强汉盛唐比,都毫不逊色,也足见制度创造者朱元璋的高明,用最少的钱,办了最大的事。
可惜的是,这样的好政策,最后依旧变了味道,这变味的开始,可以用一个古话形容,那就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这句话的释义是:在一个国家里官员和百姓一样要遵守法律规则,国与国之间应该要有竞争关系,这样国家才能安定。
所谓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就是这个道理。
可明朝情况是如何的?
答案是,自从朱棣之后,明朝甚少有大规模对外战争,军事行动少了,军马的需求也少了,官方也就失去了对帝国外患的警惕,养马这个事项受重视程度也越来越低。
那么为何会有这样快速的衰败出现,道理也很简单,既得利益集团抱团敛财而已,官方牧场就在这利益集团破坏下,渐渐废弛!
第一个利益集团:各个地方的士绅们,还有大明各地的藩王们。
他们属于食利阶级,最关注的从不是国家安危而是利益,于是大量养马用的牧场,成了他们的眼中钉,养马费材料,费农田,要是改成耕地多有收获啊?
于是,马儿们自然就失去了属于他们的牧场。
第二个利益集团:明朝的军队。
明朝的军队,军饷一直都不算好,于是经常想方设法增收。
军马是个好生意,于是这帮人先是从蒙古人那里走私低价马匹,然后把这马匹拿去卖掉牟利,后续更是更进一步,自己直接养马,在转手高价买个军队,从中牟利,这左手倒右手,几乎就是自产自销,一匹马买两次。
弄到最后,无数军队长官们,为了钱,一个个都期望自己的军马早点死,以便能用自己养的马补缺赚钱。
明朝军队这生意经,玩得可谓666啊!
官方牧场废弛了,民间牧场在上行下效下也不咋好。
至于原因吗,也很简单。
首先制度不合理:明朝虽对养马民户实行补贴,生了小马驹可以免劳役甚至免征粮,但是这看上去的好政策,执行起来却很不科学,最后让老百姓养马从倡议,变成了义务,还有KPI指标。
其次风险太大:养马的农户,在收获了政府分配的母马之后,就要时刻担心很多事!比如,要保证这母马年年都产下小马驹,要是有一年没产小马驹,自己还要赔钱。
比如,要保证生育马驹的养母健康平安,因为母马如果死了,农户也要赔钱,最后农户费时费力养马还要担风险,是你你愿意养吗?
最后官方牧场和民间牧场都废弛了,咋办?
唯一的办法就是进口了,也就是和蒙古青藏地区互市!
可是这对外互市交易马匹,依旧在别有用心人鼓噪下,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隆庆开关是明朝时代重要改革之一,这场高拱和张居正主导的边贸互市,让明朝有马可用,让明朝骑兵失去的战斗力恢复了不少。
但,后续依旧出了问题。
无数既得利益集团,为了自己养马匹有销路,能卖高价,不断鼓噪说,蒙古马有问题,马市是恶政,弄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都说进口的马匹有问题。
最后,明朝唯一能仰赖的进口交易渠道,也渐渐废弛了。
那么,为何这群官员会致力于说互市的坏话咧?其实原因很简单。
第一:他们不希望有太多马匹,占用他们的耕地,这是经济诉求。
第二:他们自己也经常跟国家做倒买倒卖的生意,用自己养的差劲马匹套取国家补贴,换取国家买马钱,份额有限,进口当然是不允许的。
总而言之,一切都是为了利益,最后弄垮了明朝三大军马渠道。
官牧:成了利益集团的牟利场,大量牧场变耕地,少量差劲马匹是套取补贴的工具,废弛了。
民牧:成立压榨百姓的修罗场,弄得百姓苦不堪言,最后无声抵制,废弛了。
互市:在缺德官员不断造谣后,也成了昨日黄花。
总结看,就可以知道,明朝骑兵没马可用根源到底在哪。
答案是,这群管养马的官员们,他们一不好好养马,二不鼓励民户养马,三还到处造谣说进口马有问题。
结果就是,明朝无马可用,明军也就没了大规模骑兵了。
然后,后金铁骑一来,除了少量辽东骑兵,谁也成不了战斗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