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安史之乱爆发的众多原因,大唐王朝早已危机四伏

安史之乱爆发的众多原因,大唐王朝早已危机四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861 更新时间:2024/1/15 23:35:26

其爆发的根本因素有三条:

1、武则天时代,残酷内斗与清洗,导致后突厥复国,契丹之乱,大批原来边疆羁縻的胡人南下,唐朝把这些胡人集中在幽州,招募为边军。这批胡人就是此后安史之乱的叛军主力。

2、开元天宝年间的唐朝,正处在和强敌吐蕃的高强度的对抗中, 为此需要边疆将领有专断权力和军事动员效率。

3、由于均田制和府兵制的瓦解,加上内地长期和平,中央军战斗废了,地方军约等于不存在了,边军战斗力一家独大。唐朝朝廷的中央权威,完全建立在长期统治的威慑力,和各个节度使互相制约上。

这种情况下, 从王忠嗣哥舒翰到安禄山到高仙芝封常清,这么多久任、乃至一个派系连任的节度使,迟早要出事的,没有安禄山也会有王禄山,张禄山。因此,并非安禄山一个野心家早死,就能一劳永逸解决问题。

唐玄宗晚期做法不是单纯为了效率,如果说陇右河西节度使得长期久任,直接对抗吐蕃的一线,可以理解,东北战区安禄山的久任,更多的是唐玄宗遏制皇太子上位的权术。

唐玄宗晚年因为懈怠政事,已经放弃了早年的宰相互相制约的思路,而是一个强势的强大行政能力的宰相,来替唐玄宗来控制朝政,负责中枢政务和压制太子。 如果是年轻20年,能够有效履行自己权力职责的唐玄宗,根本不可能容忍李林甫在相位上呆这么多年,早让他下台了。

李林甫要长期独相,就得排除竞争者,为此在天宝年间掀起几次大案清理竞争对手。反过来一旦竞争对手立住了, 唐玄宗就会觉得李林甫没用了,他立刻就完蛋了。

李林甫就是知道这一点,才故意把边疆战区的节度使都换成胡人的,目的是打破节度使入则为相的规则。因为如果是汉人为节度使,立下大功后入朝为宰相,有强悍的行政能力,那李林甫往哪摆?

反之, 重用安禄山这种没文化的胡人为节度使,他没有行政能力,难以处理宰相的政务, 到京城也是摆设,就威胁不到李林甫的相位了。

李林甫一个个地打击自己竞争对手,然后按下东边,西边起来,外戚杨国忠靠理财起家,证明自己可以替换李林甫的能力后,到这一步李林甫根本没资格安排接班人了。

既然有了接替者杨国忠,唐玄宗只会让李林甫下台,而不是长期维持杨李互相斗争,那种模式对一个倦政的老皇帝来说,太累了。

唐玄宗与李林甫二人的私心,让安禄山久任范阳节度使成为必然。平卢节度使本来就是从范阳拆分出来的,兵力不强,从军事体制上范阳平卢本来就是一体化的,所以安禄山把平卢节度使也拿到手。

但朝廷对安禄山的限制太低了,让他兼任河东,成为三镇节度使,势力虽然不及晋阳的河东本部,但已经将大同的军队也掌控到手中,这样,帝国1/3的野战边军都被一个野心勃勃的胡将掌控,偏偏又在唐玄宗的制衡术下,与中枢的太子李亨、宰相杨国忠关系都水火不容,于是,他的谋反就成为必然了。

如果说在安史之乱前,唐朝能采取什么直接有效措施,预防可能的叛乱。在河北中南部建立一个新节度使,冀州节度使或者河北节度使, 用本地团练兵组建一批二线部队,则安史之乱绝不会闹那么大。 历史上,这些军队以颜真卿兄弟为首,组织起来,但是分散缺乏整合,被各个击破了……

当安禄山刚起兵时, 范阳、平卢、大同三镇齐叛,太原瘫痪。 唐朝内地无战兵, 剑南和安西北庭的兵马缓不应急,等于只能靠河西、陇右、朔方的兵马,去对抗安禄山叛军。兵力对比上,唐朝优势极小。

如果唐军在冀州一带能能挡住,辽东和大同侧击,也许能快速平定,但是安禄山拿下冀州,规大河以北,这就是燕赵合一,既有强兵又有粮食,还有燕山太行和黄河,绝不是那么容易能平叛的。

当双方战线推演到潼关一线时,局面对唐朝已经很不利了。 安禄山不是傻子,不会一边傻等地在潼关外边对峙,一边眼睁睁看着郭子仪的朔方军和李光弼的河东太原军,拿下他的幽州后方。一旦史思明败了,哥舒翰在潼关又坚守不出,安禄山肯定全军放弃洛阳,回援河北。

安禄山占据着从潼关到幽州的大道,是内线机动随时可以回援的。 如果潼关的河西陇右军团不出兵,根本牵制不住安禄山的主力。

这么一来,光凭郭子仪的朔方军, 李光弼的河东军,就要顿兵坚城之下,在安禄山主力回师后,面临腹背受敌的局面,而颜真卿兄弟们的河北义军论战力是乌合之众,因为没有稳固的整合,只能辅佐而不能当主力。这种情况下,唐朝即使没有哥舒翰大跌眼镜的潼关大败,也很难轻松取胜。

唐朝要彻底解决盘踞河北有兵有粮的安禄山叛军,还得靠两个大兵团的协同作战,一个军团从井陉南下,一个军团从河内往北推,彻底打垮安禄山的主力,然后追击拿下幽州。或者一个兵团从河内往北,把安禄山主力给吸住形成对峙,一个兵团拿下幽州再向南夹击才可以制胜。

所以,要彻底打垮安禄山,河西陇右军必须主动出击,组建第二个野战兵团。然而主帅哥舒翰身体不行了,而那些新招募的新兵只会添乱,和老兵混编,反而影响战力。

如果换一个靠谱的主帅,比如高仙芝不死,让新兵只负责辅兵和后边补给运输任务,将精锐老兵整编后主动出击,敢于野战,这样收复洛阳后,与郭子仪、李光弼两面夹击,才可能打败安禄山。问题是,后面虎视眈眈的吐蕃人,是否能给唐朝这个充裕的平叛时间呢?

因此,唐玄宗李隆基、宰相李林甫的私心自用,给帝国埋下的隐患,已经注定是一场重大灾难,不是简单改变几个历史节点的假设,就能力挽天倾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隋唐第一猛将李元霸如何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隋唐李元霸下场,隋唐第一猛将李元霸之死,隋唐八大猛将李元霸

    李元霸是被因为举锤骂天被雷劈而死。在隋唐演义中李元霸天生神力、力大无穷在战场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被传是天上的金翅大鹏转世。李元霸的武器是一对儿铁锤,一柄就有400斤,一共有着800斤的重量却在他的手中虎虎生威、轻弱鸿毛。李元霸的死令人叹惋。在行军过程中因为天阴打雷引起了李元霸的不满,随即他十分生气的

  • 梦华录:柳九的历史原型是谁?和李白齐名,却是史上最强嫖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随后,东京花魁张好好身穿彩衣,骑着高头大马巡游御街,那气魄,那场面,比大官出行还要气派。这还不算,为其牵马的竟然是天下最会写词的柳九官人,更加凸显了张好好的特殊地位。其实《梦华录》并非是架空历史的影视作品,剧中的人物大多有其历史原型,这位柳九官人也是如此,历史上和李白齐名,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大才子。

  • 武则天临终前为何将皇位还给李家?遗诏里10个字,尽显无尽遗憾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武则天临死留下10个字,武则天临死前为何把江山还给李家,武则天晚年为什么不把皇位给李家

    大家都在请愿,希望神皇顺应民心,早登大位,武则天毫不“动容”,屡次表示这不妥,直到皇帝李旦压轴出场,加入了请愿的队伍,没有谁比他的发言更有分量。该配合母亲演出的李旦卖力表演,他的演讲声情并茂,打动人心,现场气氛被推向了高潮,武则天脸上的笑意越来越浓。这还不算完,一群小鸟突然云集上空,盘旋着一直不肯离

  • 清朝最牛的外戚世家,出6位皇后1位皇贵妃,还有一人活了86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28个皇后一览表,清朝最牛皇后,清朝哪个家族出过的皇后最多

    清朝入关以来,为稳定自己的统治与权势,与权臣联姻成为帝王最主要的方式,而这些家族也成为了他们统治的坚定拥护者。其中最被人熟知、最显赫的有4个家族,分别是赫舍里氏、佟佳氏、富察氏还有今天要说的钮祜禄氏。其实这个家族也有很多分支,其中最显赫的就要说索合济巴颜一脉,他有一位名叫额亦都的四世孙,这个人大家一

  • 她是清朝出身最低的皇后,被乾隆看中收为儿媳,生下天子葬入帝陵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清朝最惨的皇后19岁进宫,清朝最美丽的皇后十年生六胎,清朝最悲惨的三个皇后

    可能大家对喜塔腊氏这个姓氏不太了解,这个姓氏是最古老的满洲姓氏之一,而且它在整个大清史上的地位也是不低的,话说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母亲显祖宣皇后便是来自喜塔腊氏一族,也正因如此,喜塔腊氏在满清皇室才被称为“舅族”。清朝入关后,喜塔腊氏家族的一部分成员也跟着迁到了关内,由于数量较少,他们被编入了内务府正白

  • 光绪称帝,为了壮胆,他命太监们抱四把“名刀”立在金銮殿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光绪刚被抱进宫里时有多惨,光绪登基之谜,光绪登基后的现状

    1875年1月,年仅5岁的光绪皇帝,在两宫太后的册立下,登上了皇帝宝座,成为了清朝入主中原定都京城后的第九位帝王。金銮宝殿之上,光绪帝两脚不沾地的坐在龙椅上,接受百官的跪拜朝贺,四个小太监手中各捧一把宝刀,在光绪皇帝的身边分侍而立,显得极其“端庄威严”。小太监自然不出奇,可这四个小太监手中的刀,还真

  • 乾隆出上联刁难穷书生,书生对出霸气下联,乾隆:探花就是你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乾隆对联最好的下联,乾隆的上联,乾隆面试独眼探花的对联

    平心而论,乾隆确实博学多才,但也达不到超凡脱俗的境界,顶多算是三流水平,与李白、杜甫、苏轼等才子相比,乾隆跟小学生差不多。乾隆平生有两大爱好,即写诗和对对子,据说他写过四万多首诗,却没有一首出名的,可见他的写诗水平真的很一般,充其量只是打油诗而已。那么问题来了,乾隆的对联功底究竟如何呢?客观来说,他

  • 乾隆出巡时遇到一个瓜农,起初对他称赞不已,为何走后却要杀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写诗,康熙一辈子写了三万多首诗,平均下来一天就要写一首诗,而最厉害的是康熙有着一天写七首诗的记录,不考虑睡觉的时间,平均两个小时,康熙就写成了一首诗。但虽然数量多,但是康熙诗歌的质量简直堪忧,能看的诗歌也就几首,这不免也被后世嘲笑和诟病。作为皇帝,又是清朝难得的明君,康熙自然也懂得一定的用人之道

  • 为何乾隆能活到89岁?看到他的生活作息后,活到89岁已属“低寿”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古往今来,古代的很多帝王对长生之术一直是情有独钟、欲罢不能,总想着能获得上天的格外的垂爱,延年益寿、长生不老。诸如先秦时期的秦始皇,他命令徐福率领500童男童女东渡扶桑求取灵丹妙药;再比如汉武帝刘彻信奉方士所言“蓬莱诸神山若将可得”,更有我们所熟知的天骄成吉思汗,不远万里请到丘处机寻求长生之术,虽然

  • 临终前,雍正赐死一人,让乾隆稳坐江山60年,自己却背负千古骂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雍正死前乾隆的下场,雍正死前给乾隆留下什么,雍正死前让乾隆善待三个人

    中国历史浪潮滚滚,上下五千年黄河和长江的水不知道养育了多少代人才到达了我们今天。推开这本长长的画卷,我们能看到大禹指挥治水时坚毅的身躯;能感受到秦始皇一统天下的雄才伟略,更能瞧见李世民站在长安城楼上指点江山。每一段历史都带着他们的传奇,每一段传奇都有着许许多多沁人心脾的故事,因为它们的存在,中国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