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梦华录:柳九的历史原型是谁?和李白齐名,却是史上最强嫖客

梦华录:柳九的历史原型是谁?和李白齐名,却是史上最强嫖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509 更新时间:2024/2/4 18:20:04

随后,东京花魁张好好身穿彩衣,骑着高头大马巡游御街,那气魄,那场面,比大官出行还要气派。

这还不算,为其牵马的竟然是天下最会写词的柳九官人,更加凸显了张好好的特殊地位。

其实《梦华录》并非是架空历史的影视作品,剧中的人物大多有其历史原型,这位柳九官人也是如此,历史上和李白齐名,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大才子。

唐诗宋词

唐诗和宋词,作为中国文化历史上的两颗明珠,让无数人为之疯狂。

唐诗不必多说,整个唐朝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以会吟诗为荣。唐诗的代表人物就是李白,是历史公认的,没有任何异议。

到了宋代,词代替了诗,成为了文人墨客们的最爱。一时之间,皇帝大臣,百姓走卒,富贵也好,贫贱也罢,人们的嘴里时不时就哼上几句词,似乎这样就显得高雅了许多一样。

在这个背景之下,勾栏瓦舍也逐渐兴起,成为了两宋时期一道靓丽的风景。

宋朝词人可不少,我们熟知的司马光苏轼以及李清照等,都是名垂千古的宋词大家。

要说宋词中最牛的人物,柳永当仁不让。后人曾评价:整个宋朝的才气,都在他身上体现。由此可见其能力和地位,绝对可以和李白齐名。

回过头来看《梦华录》,给张好好牵马的柳九,其历史原型似乎就是柳永。

首先是时间对得上。按照剧中皇后被构陷失贞而且大权在握的设定来看,当时的皇帝应该是宋真宗,而皇后就是《狸猫换太子》的主角刘娥。这个时间段,正好是柳永最为意气风发的时候。

其次人物的能力对得上。路人介绍柳九的时候说得很明白,柳九是“天下最会写词之人”,这一点和柳永的能力非常契合。

再次是名字,柳永因家中排行第七,所以人称“柳七”。剧中称之为柳九,这已经非常明显了。

还有就是柳永在历史上是一位无比风流之人,甚至可以说是史上最强嫖客,这一点和剧中给歌姬牵马的设定很像。

因此可以肯定地说,柳九就是北宋著名词人,柳永。

最强嫖客

说柳永是最强嫖客一点都不过分。长相俊俏,知情识趣,才气斐然,如此之多的优点汇聚一身,使得柳永成为了当时最为完美的男子。

这还不算,柳永的痴情也被世人熟知。

想当年第一次进京赶考的时候,为了让一位歌姬等她,于是写下一首《长寿乐·平调》,没想到这件事情传到了皇帝宋仁宗的耳朵里。

皇帝拿到这首词后一看,前面写了两个人的你侬我侬,已经让皇帝非常不悦,没想到后面的几句更过分:

“临轩亲试。对天颜咫尺,定然魁甲登高第。”

这句词的意思太狂悖,意思是说柳永这次考试一定会参加殿试,面见皇帝,到时候皇帝也会钦点柳永为状元。

“等恁时、等著回来贺喜。好生地。剩与我儿利市。”

接下来这句就有些让人作呕。意思是柳永让歌姬等着他,等他成为状元后回来报喜,到时候还会给歌姬一个大大的红包。

皇帝觉得柳永觉悟太差,整日流连青楼之人,纵然才高八斗也不能当官。

这件事情后,柳永也知道了自己的问题,此时他只要和勾栏瓦舍,青楼妓院划清界限,将来高中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然而柳永本性难移。

柳永流传下来的词有213首,其中有160多首词,竟然都是写给青楼歌姬的,占了总数的三分之二。

如果这些还不足以体现他的风流,读了他的《鹤冲天》后,才会觉得最强嫖客绝非浪得虚名。

柳永落榜之后,不但没有任何收敛,反而写了一首词来“鼓励”自己: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落榜没什么可怕的,在街巷里,有摆放丹青画屏的绣房,里面就住着我喜爱的歌姬,让我能够去寻找。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所以柳永觉得“人不风流枉少年”,既然科举不中,何必执着其中,去找自己喜爱的歌姬,把所谓的浮名换成浅酒和耳畔婉转的歌声,岂不美哉。

为了和青楼女子把酒言欢,把读书人最为看重的科举仕途之路置之脑后,而且一辈子几乎如此,放眼历史恐怕没有人比得上他了。

不仅如此,柳永写给青楼女子的词都是情真意切,绝无半点虚情假意。这就使得东京多少名妓都倾慕于他。因此当时的东京就出现了一个奇特的场景:

“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中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此外还有出现许多青楼妓女“赔着自己钱财,争养柳七官人”的情况。这在中国历史上绝对独一份。因此说他是史上最强嫖客,绝对不过分。

小结,背后思考

柳永是天才,是一个可以和李白齐名的天才。

《蝶恋花》中“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至今被世人传唱。

《雨霖铃》里“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伤感,让多少人流下了眼泪。

这样的一个浪漫主义词人,在面对世俗坎坷时,用的是积极向上的心态,尽管他流连于青楼瓦舍,但心中热爱生活。

虽然他一生仕途之路坎坷,连续考了5次都落榜,但始终坚持信念,用玩世不恭的态度去安慰内心屡次不中的伤痛。

看似轻描淡写,其实心如刀绞。

凭什么,明明如此有才华,却始终不能入仕?

或许他到死都不明白,风流倜傥是他的硬伤,口无遮拦是他的绊脚石。但这些都无所谓了,也正是有了他的风流倜傥,口无遮拦,后世之人才能欣赏到他完美的才华,唱诵他朗朗上口的词作。

这时再看《梦华录》柳九给张好好牵马的场景,心中是否会有一种别样的感觉?

参考资料:《宋史》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武则天临终前为何将皇位还给李家?遗诏里10个字,尽显无尽遗憾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武则天临死留下10个字,武则天临死前为何把江山还给李家,武则天晚年为什么不把皇位给李家

    大家都在请愿,希望神皇顺应民心,早登大位,武则天毫不“动容”,屡次表示这不妥,直到皇帝李旦压轴出场,加入了请愿的队伍,没有谁比他的发言更有分量。该配合母亲演出的李旦卖力表演,他的演讲声情并茂,打动人心,现场气氛被推向了高潮,武则天脸上的笑意越来越浓。这还不算完,一群小鸟突然云集上空,盘旋着一直不肯离

  • 清朝最牛的外戚世家,出6位皇后1位皇贵妃,还有一人活了86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28个皇后一览表,清朝最牛皇后,清朝哪个家族出过的皇后最多

    清朝入关以来,为稳定自己的统治与权势,与权臣联姻成为帝王最主要的方式,而这些家族也成为了他们统治的坚定拥护者。其中最被人熟知、最显赫的有4个家族,分别是赫舍里氏、佟佳氏、富察氏还有今天要说的钮祜禄氏。其实这个家族也有很多分支,其中最显赫的就要说索合济巴颜一脉,他有一位名叫额亦都的四世孙,这个人大家一

  • 她是清朝出身最低的皇后,被乾隆看中收为儿媳,生下天子葬入帝陵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清朝最惨的皇后19岁进宫,清朝最美丽的皇后十年生六胎,清朝最悲惨的三个皇后

    可能大家对喜塔腊氏这个姓氏不太了解,这个姓氏是最古老的满洲姓氏之一,而且它在整个大清史上的地位也是不低的,话说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母亲显祖宣皇后便是来自喜塔腊氏一族,也正因如此,喜塔腊氏在满清皇室才被称为“舅族”。清朝入关后,喜塔腊氏家族的一部分成员也跟着迁到了关内,由于数量较少,他们被编入了内务府正白

  • 光绪称帝,为了壮胆,他命太监们抱四把“名刀”立在金銮殿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光绪刚被抱进宫里时有多惨,光绪登基之谜,光绪登基后的现状

    1875年1月,年仅5岁的光绪皇帝,在两宫太后的册立下,登上了皇帝宝座,成为了清朝入主中原定都京城后的第九位帝王。金銮宝殿之上,光绪帝两脚不沾地的坐在龙椅上,接受百官的跪拜朝贺,四个小太监手中各捧一把宝刀,在光绪皇帝的身边分侍而立,显得极其“端庄威严”。小太监自然不出奇,可这四个小太监手中的刀,还真

  • 乾隆出上联刁难穷书生,书生对出霸气下联,乾隆:探花就是你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乾隆对联最好的下联,乾隆的上联,乾隆面试独眼探花的对联

    平心而论,乾隆确实博学多才,但也达不到超凡脱俗的境界,顶多算是三流水平,与李白、杜甫、苏轼等才子相比,乾隆跟小学生差不多。乾隆平生有两大爱好,即写诗和对对子,据说他写过四万多首诗,却没有一首出名的,可见他的写诗水平真的很一般,充其量只是打油诗而已。那么问题来了,乾隆的对联功底究竟如何呢?客观来说,他

  • 乾隆出巡时遇到一个瓜农,起初对他称赞不已,为何走后却要杀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写诗,康熙一辈子写了三万多首诗,平均下来一天就要写一首诗,而最厉害的是康熙有着一天写七首诗的记录,不考虑睡觉的时间,平均两个小时,康熙就写成了一首诗。但虽然数量多,但是康熙诗歌的质量简直堪忧,能看的诗歌也就几首,这不免也被后世嘲笑和诟病。作为皇帝,又是清朝难得的明君,康熙自然也懂得一定的用人之道

  • 为何乾隆能活到89岁?看到他的生活作息后,活到89岁已属“低寿”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古往今来,古代的很多帝王对长生之术一直是情有独钟、欲罢不能,总想着能获得上天的格外的垂爱,延年益寿、长生不老。诸如先秦时期的秦始皇,他命令徐福率领500童男童女东渡扶桑求取灵丹妙药;再比如汉武帝刘彻信奉方士所言“蓬莱诸神山若将可得”,更有我们所熟知的天骄成吉思汗,不远万里请到丘处机寻求长生之术,虽然

  • 临终前,雍正赐死一人,让乾隆稳坐江山60年,自己却背负千古骂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雍正死前乾隆的下场,雍正死前给乾隆留下什么,雍正死前让乾隆善待三个人

    中国历史浪潮滚滚,上下五千年黄河和长江的水不知道养育了多少代人才到达了我们今天。推开这本长长的画卷,我们能看到大禹指挥治水时坚毅的身躯;能感受到秦始皇一统天下的雄才伟略,更能瞧见李世民站在长安城楼上指点江山。每一段历史都带着他们的传奇,每一段传奇都有着许许多多沁人心脾的故事,因为它们的存在,中国才能

  • 临终前乾隆嘱咐嘉庆别杀和珅,可惜他不听,15年后嘉庆追悔莫及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乾隆临死前告诫嘉庆不要杀和珅,乾隆临死前到底希望嘉庆杀和珅么,乾隆死后嘉庆便杀和珅的原因

    作为一个将腐败刻在骨子里的贪官,获罪抄斩才是大势所趋,那么为何乾隆却一直保着和珅的性命呢?不过在乾隆去世不到一个月,嘉庆便将和珅抄家,受到了百姓的一片赞誉。结果世事难料,嘉庆虽然没有服从乾隆的临终嘱托执意斩杀和珅,但是却也在15年后悔不当初,这又是为何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大贪官和珅

  • 临死前,和珅与嘉庆有一番秘密谈话,揭露了大清朝首贪到底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嘉庆晚年对和珅的评价,嘉庆问和珅为什么贪那么多,从和珅之死看嘉庆的政治智慧

    最后嘉庆皇帝抄和珅的家时,发现他的家产价值之高比得上大清财政十五年的收入。因此,民间也有“和珅一倒,嘉庆吃饱”的说法。也正是权力和财富使得和珅越来越膨胀,乾隆死后痛恨和珅的嘉庆立马将他投入监狱,这期间嘉庆曾去看过和珅。本来是想听“第一贪官”和珅如何悔过,但和珅却从容地向嘉庆暗示,自己并非天下第一“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