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葡萄牙发现的两封信,揭开了明朝灭亡的真正内幕,颠覆了历史

在葡萄牙发现的两封信,揭开了明朝灭亡的真正内幕,颠覆了历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437 更新时间:2024/1/23 11:18:45

随着人们对明朝史料了解得深入,关于明朝灭亡的真正原因也逐渐浮出水面。其实,明朝原本有机会自救的,可是却因为崇祯的优柔寡断错失良机,实在是太可惜了。在葡萄牙发现的两封信,揭开了明朝灭亡的真正内幕,更颠覆了历史。从这两封信的内容来看,崇祯皇帝说他不是亡国之君,实在是很难令人信服。

嘉靖年间,葡萄牙人来到澳门,利用借口在澳门占据了一席之地。当时葡萄牙人的目标并不仅仅是占据澳门,而是对整个明朝都虎视眈眈。可是彼时的明朝正处于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面对如此强盛的大明帝国,葡萄牙人可以说是毫无可趁之机。为了能够继续留在澳门,葡萄牙人只好与明朝皇帝达成协议,每年向香山县缴纳500两白银的租金。

整个万历年间可以说是明朝最高光的时刻,万历三大征让整个世界都见识到了明朝的力量。可是在这背后并不是没有代价的,万历三大征虽然令明朝声威大震,可同样也消耗光了明朝的国库。再加上万历之后的泰昌、天两位皇帝都比较短命,庞大的明朝在短短数十年间就走向了衰落。及至崇祯皇帝登基之时,明朝已经处于大夏将倾摇摇欲坠的局面。

为了拯救明朝,崇祯皇帝可以说是花费了不少心血。他勤于政事,厉行节俭,平反冤狱,更是铲除了为祸明朝已久的阉党。可是在他在位期间,朝廷却一直党争不断,民间灾害频繁,再加上关外后金政权趁势崛起,整个明朝都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

崇祯性格上最大的缺点就是多疑和优柔寡断。他一方面想要有袁崇焕卢象升这样的将领帮他抵抗清兵,一方面又暗中想要同满清议和。袁崇焕被他冤杀,卢象升战死沙场,而他想要与满清议和的愿望也没能达成,因为明朝时期的士大夫鉴于南宋的教训,皆以与满人议和为耻。正是在这样摇摇摆摆的态度下,崇祯错过了拯救明朝的最后一个机会。

在里斯本阿儒达图书馆里收藏着两封明朝时期的书信,其中一封是崇祯皇帝写给驻扎在澳门的葡萄牙人的。这两封信的内容很简单,其中的重点只有一句话:因澳门是大皇帝的领地,故在此情急之下应该效力,以谢皇恩。

这封信写于1628年,当时的崇祯刚刚登上皇位,此时的明朝已经无力抵挡清兵的进攻。为了击败清兵,内阁大臣徐光启将目光瞄向了西洋,打算用葡萄牙人的火枪大炮来击败清兵。因此他向崇祯皇帝建议,下诏书征召居住在澳门的葡萄牙人来明朝助战,帮忙抵抗节节逼近的清兵。

明朝皇帝亲自下诏书,葡萄牙人还是非常重视的,接到诏书后不久就派了一支32人的队伍进京。这32人随行携带着大量的火枪火炮,等到他们赶到京城时,恰逢皇太极围困京城。虽然清兵能征善战,可是在先进的西洋火器轰击下,很快就被打得丢盔弃甲。清军退兵之后,崇祯皇帝亲自接见了这帮葡萄牙人火枪手,对他们的英勇善战表示了赞赏。

明朝的火器虽然也比较先进,但是与葡萄牙人带来的火器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徐光启见这些葡萄牙人的西洋火枪很厉害,于是就干脆上书崇祯皇帝,建议不光采用西洋火枪,还要采用西方制度来组建新的火器营。鉴于葡萄牙人在此前一战的出色表现,徐光启还建议由葡萄牙人担任军事指挥,帮助明朝训练一直新军。

得到崇祯皇帝的同意之后,徐光启组建了一支新军,由葡萄牙火枪手担任教官,门生孙元化担任统领。这支新成立的火枪营很快就显示出威力,在宣川一战中以火器击败清军骑兵的冲击,杀敌数百人。然而不久之后,发生了“吴桥兵变”,孙元华手下将领孔有德率军投靠皇太极,30名葡萄牙火枪手除了3人侥幸逃脱之外,12人被叛军打死,15人重伤。徐光启组建火器营的计划,随着孔有德的叛变宣告失败。

虽然新火器营失败了,但是这属于非战之罪,徐光启在其中看到了战胜清兵的希望。于是他又上书崇祯皇帝,建议直接招募一直规模更大的葡萄牙雇佣兵,一方面帮忙训练士卒,一方面帮助抵抗清兵。为此,徐光启专门给驻扎在澳门的葡萄牙人写了一封信,要求葡萄牙人派兵相助。

徐光启本身就是天主教徒,所以他的要求得到了葡萄牙人的应允,而徐光启也答应在事后会给葡萄牙人在明朝境内传教提供便利。在信中,徐光启这样写道:“我们对天主充满信心, 知道随着他们的到来, 战争很快便会结束。 此事成功后将会给澳门以及天主教在华传播带来积极影响。”

招募葡萄牙雇佣军,这是崇祯皇帝亲口同意的,可是葡萄牙人派来的320人刚刚走到南京时,崇祯皇帝又反悔了。因为东林党大力反对此事,认为“堂堂天朝,精通火器......何事外招远夷,贻忧内地,使之窥我虗实,熟我情形,更笑我天朝之无人也?”崇祯皇帝想想也对,堂堂大明帝国怎么能找外人帮忙呢?这不是丢了大明王朝的面子了吗?于是又紧急下旨遣散了这支葡萄牙人火枪队。

虽然说葡萄牙人的火枪队虽然只有320人,但却是一支非常重要的军事力量,如果帮助明朝抵抗清兵的话,有很大几率挽救明朝的命运,可是崇祯皇帝却因为自己的优柔寡断措施良机,实在是太可惜了。

更多文章

  • 明朝梃击案,背后隐含三大宫斗毒计,他才是真正的权谋高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大明梃击案,一根棍子搅乱明末政局的三大奇案,万历年间梃击案

    太子朱常洛剧照“梃击案”的真实经过当时,万历帝的皇后没有子嗣,有一次万历去看望太后时一时兴起和太后宫女有了瓜葛,结果就生下来朱常洛,但是不久后他最宠爱的郑贵妃却又为他生了个儿子朱常洵。因郑贵妃比宫女身份高贵又非常得宠,万历一心想违背“嫡长子继承制”的祖训蓄意册立朱常洵为太子,引发国本之争,遭到朝中大

  • 陆绎在锦衣卫当差,其主要工作是什么,朱元璋为何要成立锦衣卫?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嘉靖时期的锦衣卫陆绎,陆绎成为锦衣卫的场景,朱元璋为什么设立锦衣卫

    最近被老婆拉着看陆绎陆大人,我觉得拉着我追剧娱乐是假,她明目张胆的看帅哥是真。里面的陆绎就是一名锦衣卫,他与六扇门女捕快袁今夏一起查案追凶,由一对欢喜冤家结成了一对亲密恋人,着实是让我吃了一嘴的狗粮。陆绎本身是锦衣卫老大陆炳的三儿子,标准的官二代,在锦衣卫基层当官,其实也是他父亲对他的历练吧。里面将

  • 明朝是怎么对待蒙古人遗留问题的?有人说这是不见血的残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1368年8月2日,元惠宗北遁弃大都,元作为全国性政权的统治结束,明朝定鼎天下、成为下一个全国性质的中原王朝已是势不可挡。元朝统治长城以南的地区的日子一去不返,昔日它所制定的政策也随之烟消云散。元朝是历代最不像封建国家的王朝。元朝蒙古人作为马上民族,最初一直是游牧部落制度,维系统治的是绝对的武力和适

  • 活在热带的大象,为何与元朝统治者“纠缠”,还生出“象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大象迁徙原因,历史上大象为什么大迁移,中国最早史料记载的大象

    到元朝更是成为蒙族人们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文化。忽必烈在位时更是把大象当作坐骑,骑着大象出行,尤其神气。这种“象文化”的形成也不是突然产生的,是跟元朝本身的文化背景和人们信仰密切相关的。一、元朝的统治者通过别国进贡和掠夺与大象“相遇”1、大部分大象来自别的国家送来的讨好品大象本是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地

  • 造纸行业的繁荣发展,间接推动了宋朝书籍和文化的传播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造纸的真正发展史,古代造纸业发展的原因,宋朝繁荣的启示

    很多人都不了解“洛阳纸贵”一张纸能贵到哪里去?这就不得不提中国四大发明造纸术的发展历程。从迄今为止的考古来讲来看,造纸术的发明不会晚于西汉初年,1933年,考古专家在新疆罗布淖尔古烽燧亭发现了西汉古纸,年代不会晚于公元前49年。东汉元兴元年(105年)槽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的原料也仅仅只是树皮、麻头

  • 落魄的赵匡胤,投靠王彦超却被打发走,成为皇帝后如何处置他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彦超被判3年,王彦超的照片,赵匡胤投奔王彦超结局

    赵匡胤就是从低谷走到巅峰的开国皇帝之一,作为宋朝的开国皇帝,他也曾经落魄到走投无路,需要向人求助的地步。而当时被他求助的对象正是其后来的臣子王彦超,很多人可能对这个名字非常陌生,但他在赵匡胤的人生中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当了皇帝就能复仇?落魄时期的赵匡胤曾经想要投靠王彦超,以此来度过自己的艰难时期

  • 洪武年间最大腐败案,朱元璋狠心杀掉几万人,但一个创新沿用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元璋最残暴的事件,朱元璋杀得最冤的人,杀功臣是朱元璋最大的污点

    三代赤贫的朱元璋称帝后,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朱元璋认为,元朝之所以灭亡,与元朝官员腐朽地统治有着直关系,因此朱元璋制定了极为苛刻的贪官惩处办法。比如各地县衙们都有皮场庙,这里是将贪官剥皮实草的地方。凡是官员贪污60两以上,将会处以枭首示众、剥皮实草之刑,“敕法以峻型,诛一以警百”。然而,即便如此残酷

  • 南宋最晚沦陷的地方并非崖山,而是这里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崖山之后南宋人去哪里了,南宋和崖山的关系,南宋时期的江南小镇

    最终,蒙古军队以少胜多,南宋灭亡,大臣陆秀夫背着年幼的皇帝蹈海,一起殉国的还有10万坚持抗敌到底的宋朝军民。历代史书上说,南宋至此灭亡;不知何故,近年来教科书又把南宋灭亡时间提前到1276年临安行在沦陷之时。其实,南宋最后一位皇帝虽然死了,但是南宋有个地方仍有军民坚持打着宋朝旗号抗元,这个地方就是天

  • 明朝许多后妃都来自民间,她们是如何成为皇帝的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16位皇帝后妃,明朝皇帝后妃有多少人,明朝后妃制度一个妃位有几人

    不过,这种情况在明朝时期却发生了很大变化。明太祖朱元璋汲取了历史上外戚乱政的教训,于是做出了规定:“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也就是说,只要女子品行端正,就有资格被选为后妃。至于女子的出身门第,则不再作为入选条件。事实上,明朝后来在后妃的选择上,更侧重于清贫之家的女子,以希望借此

  • 明末将领反复投敌叛变,却能得到崇祯夸奖,其墓葬早已被搬到国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末十大叛将,崇祯皇帝墓葬图片,明末将军大部分是被崇祯坑死的

    说起祖大寿本人的名字,或许很多人都会感到陌生。但是他外甥的名字,肯定很多人都知道,那便是枭雄吴三桂。换句话说,祖大寿,就是吴三桂的舅舅。事实上,祖大寿本人家中,也是武将云集。他的父亲祖承训,便是其中的代表。祖承训曾经在万历年间,是镇守宁远的援剿总兵官祖仁的次子。当年跟随辽东总兵官、宁远伯李成梁南征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