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活在热带的大象,为何与元朝统治者“纠缠”,还生出“象文化”?

活在热带的大象,为何与元朝统治者“纠缠”,还生出“象文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770 更新时间:2024/2/20 3:58:29

到元朝更是成为蒙族人们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化。忽必烈在位时更是把大象当作坐骑,骑着大象出行,尤其神气。这种“象文化”的形成也不是突然产生的,是跟元朝本身的文化背景和人们信仰密切相关的。

一、元朝的统治者通过别国进贡和掠夺与大象“相遇”

1、大部分大象来自别的国家送来的讨好品

大象本是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动物,而蒙古民族却是处于温带草原的游牧民族。本来两者并无交集,但是元朝从建立以来一直征战四方。这也非符合蒙古民族的民族特点,具有狼的特性。正是因为如此,在元朝的猛烈的攻势下,元朝的版图在中国历史上是最为辽阔的。

当时元朝最远征战的国家正是大象最多的国家---缅甸和希腊。不堪受扰的两国,迫于求生的本能,元朝统治者进贡了不少奇珍异宝和当地特产,大象就是其中之一。忽必烈不仅没有排斥这种外来的生物,反而非常的喜欢,并且把它和自己民族的文化进行结合发展成了一种全民文化。

2、除了进贡的大象,元朝的蒙族人还主动从别处掠夺

四处征战的元朝人,在战争的途中就见过大象。他们认为大象身形巨大,捕获和掠夺大象是极其能够表现他们英雄善战形象的。所以大象一直成为军中的战利品,从各个国家被元朝将士所夺取而来。

而对于被侵占的国家来说驯服大象是一项十分复杂和困难的事情,这使得元军对于夺取驯象更是有很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到后来演变成战争结束,元朝利用国家的强大向他国施压来索取大象,史书上有记载,元朝就曾“遣马扎蛮等使占城、占腊、龙牙门,索驯象”。

而受元朝索取大象最多的,莫过于安南国。安囊管的进贡并不能自己做主,而是要听从来自元朝统治者的索要。没有按时交付时,还会受到强烈的催促,并施以重压。

虽然有主动进贡的大象,但远远不能满足统治者对于大象的需求。由此可见,大象在元朝的统治者心目中的重要性,所以向周边国家掠夺索要都是一种常态。

3、“象文化”让大象不仅仅是一种观赏性动物

象在古代一直用于重大的典礼和祭祀,元朝依然保留了这一传统习俗。例如,元朝仪仗中有负责准备物资的队伍--顿递队,驯象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元史》中有记载,“顿递队有象六,饰以金装莲座,香宝。”可见这些象在这种重要场合上被装饰得多么富丽堂皇,更加体现了它的重要性。舞象在元朝也是统治者的休闲娱乐,宴请宾客的必备项目。

在很多史书上都有记载,元朝统治者每每在举行大型聚会时,都会有各类动物表演,其中大象就是其中之一,并且大象因为体积庞大更是负责宴会中的物资输送。在元朝大象除了是座驾之外,其象牙也是有巨大的作用。而一头象也就两颗象牙,象牙是朝臣中流通文书的一种重要载体。

二、元朝人为这么容易接受一个新的物种?

1、元朝本身就是游牧民族,一直都跟动物打交道

作为游牧民族,蒙族一直驰骋在草原上。而他们的生活里,最不缺的就是动物。出行工具的马,耕地吃肉的牛,产出羊羊奶的羊,以及运输重物的骆驼等。这些动物在他们的生活是必不可少的,更是他们的财富。大象作为一种比较庞大的动物出现在他们的视野里,并不会让他们感到排斥抵触。

相反他们更觉得新奇和敬畏,因为他们一向热爱自然,敬畏生命。蒙族人对于动物是非常保护的,在大自然里摸爬滚打的他们,深深知道动物是他们赖以生存的资源,要取之有道,不得随意屠杀。

当他国进贡而来被驯服的大象,人们也感受到了大象的温顺和生命的伟大。对大象的接纳和喜爱和他们本身的民族特性是分不开的。

2、大象本身就寓意着和平吉祥,再加上元朝受佛教影响颇深,更是对其喜爱有加

自古以来大象就有着非常好的寓意和象征,据专家考证,早在上古时代河南就已经出现了野生大象。最为著名的象尊就是出至于商代的青铜器,象纹更是作为吉祥如意的象征出现在各大艺术品种。

出将入相,灵象现世则天下太平,即太平有象。而在佛教中大象更是一种灵兽,传说普贤菩萨入母胎时就乘坐六牙白象,象征着智慧、品德、功德圆满的意思。

元朝由于统治者的大力发展加上本身的地理位置使得佛教的理念一直深入人心。元朝虽然一直都以藏传佛教为国教,但对其它宗教也不排斥,采取宽容接纳的态度。

作为元世祖的忽必烈带头祟佛,他于“万机之暇,自持数珠,课诵、施食”。而且对于佛教事业大为热爱,修建寺庙和宣传佛法都是常态。大象作为佛教的吉祥物,更是深受到全民的追捧和爱护。大象身形庞大却温顺的性格,更是和统治者的政权不谋而合,代表着权力与亲民的寓意。

而大象作为外来物种的稀有,更是一种高贵的象征。这些大象的自带属性,完全贴合了统治者和民众的心意。所以把“象文化”融入本身的民族文化中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三、大象生来具有的特质加之统治者的喜爱,让“象文化”不断衍生

1、大象体格庞大便于运输,统治者喜欢乘象出行

在大象未出现在元朝之前,元朝的统治者也一直使用的是马匹来运载。但是当大象出现之后,马匹的弱小就充分的体现出来了。坐在大象上面视野广阔,安全性高,移动速度也比马匹快。朝统治者忽必烈酷爱骑大象出行,到后来发展到制作象轿以供出行的地步。

在史书上有记载,忽必烈出门时,喜欢乘坐由大象组成的移动帐篷。《哀老殷辞》讲述了一个关于忽必烈喜欢乘象出门的趣事,说是一日他骑象去肃州巡视,人们舞狮迎接。但没想到大象身形虽大,但是性格胆小。看见人们加班的狮子,带着忽必烈惝恍而逃。

还是众大臣竭力拉住大象的绳索才把它喝停,没让忽必烈在嘲笑中丧命。

2、被驯化的大象由元朝人操控成战场上的杀敌利器

但是大象的功能性,不仅仅限于是统治者的坐骑。因为大象的体积庞大,身材魁梧,加之元朝收到的大象大多已经经过了驯化。大象被元朝的统治者运用到战场上,变成了一种杀伤力很强的军事武器。巨型的大脚抬起,光一脚就能踩死多少敌军。

人们在它面前甚是渺小,多少将士的进攻才能伤它分毫。作为元朝的统治者忽必烈在战场上也喜欢骑着大象出征。马克·波罗还为了记录这一奇特的景象做了一幅画,画上呈现着四头大象的背上合力装了一个轿辇,上面坐着的就是忽必烈。

元郑元佑的《侨吴集》这样写道:“先是,上无意于必杀,故亲御象舆以督战,意其望见车驾必就降。”讲得就是忽必烈乘象出征的景象。一直到元朝灭亡前,缅甸等国家还年年向元朝进贡大象,可见当时元朝的军事力量有多强大,统治者对于大象的喜爱非常。

元朝统治者充分利用象的特性,在战场上所向披靡。这也是别的朝代和国家不曾实施的创举。他们让大象为其所用,物尽其极,形成了元朝独有的“象文化”。

总结:

大象这个巨大又温顺的动物从遥远的热带国家来到元朝,实属不易。作为一个外来客,蒙族人并没有拒绝和排斥它,反而让其变成了统治者的必备之物。不得不说它用它庞大的外表和温柔的内心征服蒙族狂野的性情。

元朝人本身的民族特性更是促成“象文化”的壮大,他们深深地意识到大象也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也是地球这个生存环境的另一个主人。生命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它以各种形态融入我们的生活。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少数民族统一的朝,元朝人们的思想上的开放和多元化的发展,对“象文化”更好的融入中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这一创举不仅体现了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更是代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包容性。

参考文献:

《元史》《哀老殷辞》

更多文章

  • 造纸行业的繁荣发展,间接推动了宋朝书籍和文化的传播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造纸的真正发展史,古代造纸业发展的原因,宋朝繁荣的启示

    很多人都不了解“洛阳纸贵”一张纸能贵到哪里去?这就不得不提中国四大发明造纸术的发展历程。从迄今为止的考古来讲来看,造纸术的发明不会晚于西汉初年,1933年,考古专家在新疆罗布淖尔古烽燧亭发现了西汉古纸,年代不会晚于公元前49年。东汉元兴元年(105年)槽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的原料也仅仅只是树皮、麻头

  • 落魄的赵匡胤,投靠王彦超却被打发走,成为皇帝后如何处置他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彦超被判3年,王彦超的照片,赵匡胤投奔王彦超结局

    赵匡胤就是从低谷走到巅峰的开国皇帝之一,作为宋朝的开国皇帝,他也曾经落魄到走投无路,需要向人求助的地步。而当时被他求助的对象正是其后来的臣子王彦超,很多人可能对这个名字非常陌生,但他在赵匡胤的人生中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当了皇帝就能复仇?落魄时期的赵匡胤曾经想要投靠王彦超,以此来度过自己的艰难时期

  • 洪武年间最大腐败案,朱元璋狠心杀掉几万人,但一个创新沿用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元璋最残暴的事件,朱元璋杀得最冤的人,杀功臣是朱元璋最大的污点

    三代赤贫的朱元璋称帝后,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朱元璋认为,元朝之所以灭亡,与元朝官员腐朽地统治有着直关系,因此朱元璋制定了极为苛刻的贪官惩处办法。比如各地县衙们都有皮场庙,这里是将贪官剥皮实草的地方。凡是官员贪污60两以上,将会处以枭首示众、剥皮实草之刑,“敕法以峻型,诛一以警百”。然而,即便如此残酷

  • 南宋最晚沦陷的地方并非崖山,而是这里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崖山之后南宋人去哪里了,南宋和崖山的关系,南宋时期的江南小镇

    最终,蒙古军队以少胜多,南宋灭亡,大臣陆秀夫背着年幼的皇帝蹈海,一起殉国的还有10万坚持抗敌到底的宋朝军民。历代史书上说,南宋至此灭亡;不知何故,近年来教科书又把南宋灭亡时间提前到1276年临安行在沦陷之时。其实,南宋最后一位皇帝虽然死了,但是南宋有个地方仍有军民坚持打着宋朝旗号抗元,这个地方就是天

  • 明朝许多后妃都来自民间,她们是如何成为皇帝的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16位皇帝后妃,明朝皇帝后妃有多少人,明朝后妃制度一个妃位有几人

    不过,这种情况在明朝时期却发生了很大变化。明太祖朱元璋汲取了历史上外戚乱政的教训,于是做出了规定:“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也就是说,只要女子品行端正,就有资格被选为后妃。至于女子的出身门第,则不再作为入选条件。事实上,明朝后来在后妃的选择上,更侧重于清贫之家的女子,以希望借此

  • 明末将领反复投敌叛变,却能得到崇祯夸奖,其墓葬早已被搬到国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末十大叛将,崇祯皇帝墓葬图片,明末将军大部分是被崇祯坑死的

    说起祖大寿本人的名字,或许很多人都会感到陌生。但是他外甥的名字,肯定很多人都知道,那便是枭雄吴三桂。换句话说,祖大寿,就是吴三桂的舅舅。事实上,祖大寿本人家中,也是武将云集。他的父亲祖承训,便是其中的代表。祖承训曾经在万历年间,是镇守宁远的援剿总兵官祖仁的次子。当年跟随辽东总兵官、宁远伯李成梁南征北

  • 明朝奇女子,被载入史册的女将军,40岁替夫出征,让敌人闻风丧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十大奇女子,明朝最牛女将照片,明朝女将排名

    中国古代一向的传统是:女人在家相夫教子,伺候好丈夫和公婆就可以了,极少有女人被允许抛头露面,更别提在朝为官了。而明末女将军秦良玉便是这凤毛麟角中的一位奇女子,而且是唯一被记载进官史的女将。据记载,秦良玉是个名门后代,自由饱读诗书,虽为女辈却能文能武,尤其擅长骑射。而且秦良玉五官精美,英姿飒爽,据说到

  • 九次战役打完,土里的宋江和树上的吴用才明白:蔡京高俅比咱们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吴用和宋江谁更聪明,宋江与吴用的典型事件,高俅和蔡京哪个权力大

    宋江亲手灌下汤药,要了晁盖的性命;花荣把自己挂在树上,也是替宋江看坟;吴用就会做几首歪诗,那藏头诗写得很打油。梁山也不是没有好汉,如果祢衡敢对鲁智深冷嘲热讽,武松很可能拔出戒刀,“削平了他”。吴用只有小聪明,却偏偏要装大明白,宋江被他忽悠得五迷三道,在更阴险狡诈的蔡京、高俅、童贯面前,吴用那点小伎俩

  • 满清入关,崇祯李自成谁的责任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崇祯十五年的李自成,李自成怎么处理崇祯,崇祯借兵打李自成视频

    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之战后,彻底站住了脚。到了皇太极一代,已攻守易势,占据战略主动,从未断绝过对明朝的骚扰。而顺治、多尔衮时期,在李自成攻入北京,一片大乱时,趁虚而入,打的还是“为明复仇”的旗号,因此对于“南明”,《清史》中一直未加承认,称作“伪明”,他们标榜自己夺得是李自成“大顺”的天下,而非大明的天

  • 在古代,龙袍是帝王的象征,为何到了宋朝,皇帝全都改穿官服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朝皇帝龙袍变化,韩国人眼中的宋朝皇帝龙袍,宋朝皇帝服饰及官服

    在先秦时期,因为生产力低下,各国君主都是没有特别的衣物要求的,《礼记》记载:天子着青衣。连天子都穿一件青衣,诸侯王们自然没有理由去追求那些华贵的服饰,到了秦汉时期,因为黑色的衣服是最难渲染的,为了表现的与臣子们不同。秦以及汉初都以黑衣为尊,到了汉文帝时期才抛弃昂贵的黑色服饰,《汉书》记载:汉文帝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