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为关羽的这个小毛病,也导致了后来的灭顶之灾。刘备手下有位将领名为王普,当时是任命在蜀中,当地人对这位王普的认可度很高,后来刘备来到此地,占领了成都,他非常的看好王普,任命王普为曹从事,从此在关羽手下办事。
王普在关羽手下担任司马一职,任职期间,王普充分展现了自己的谋才将略,就比如关羽驻军荆州时,王普就给出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吕蒙的存在将会威胁到荆州的存亡,讲义关羽多派兵把守,但关羽执意先修建烽火台,王普想着那至少也要派遣一位得力的都领坐镇此地吧!建议由赵累担任,但是关羽又没有听从王普的建议,依旧我行我素。
王普还给过关羽很多建议,比如王普不信任潘濬,建议关羽不要重用此人。但关羽偏要反其道行之。还任命了潘濬为粮食总督察官。随后关羽领军去樊城了。
果然,荆州遭到了敌军的意外偷袭,烽火台没有给出任何的迹号,吕蒙真的就攻打了荆州,而关羽信任的潘濬在威逼利诱下将荆襄九郡的地图以及粮草还有之前诸葛亮的军事部署全部都告知了吕蒙,至此,关羽的大意失去了荆州。此时,关羽再去后悔没有听从王普的建议已经晚了,最终关羽更是身首异处,王普也堕城殉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