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小兵为刘邦多次献计,让汉朝400年江山稳固,一条延续到清朝

小兵为刘邦多次献计,让汉朝400年江山稳固,一条延续到清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556 更新时间:2024/1/26 2:18:35

公元前202年,齐国的娄敬本该是被派遣到陇西戍守边塞,但他却想着要要见刘邦一面,最终在同乡将军的引荐下如愿见到了刘邦。刘邦对于此人非常好奇,一个小兵有何要事要见自己呢?虽然贵为一国君主,但刘邦没有因皇帝身份尊贵拒绝此人,最终他为自己招揽了一个有才之士。

有何事呢?原来娄敬听说了当时刘邦要迁都洛阳的想法,想就此事劝说刘邦,让其放弃迁都洛阳的想法,转而迁都关中。知道刘邦不可能听信自己的一言之词,他当即为刘邦分析了迁都洛阳的危害。他知道刘邦迁都洛阳是想比肩周王,但洛阳虽然有险要的自然形势,但却在后期周朝衰败时被攻破,导致天下百姓血流大地,如此以来,迁都洛阳实属不是个明智之举。

而关中地带,不仅有秦曾留有经营的底子,还有肥沃的土地,不失为一个天府之国。对于娄敬的分析,刘邦倒是听见去了,但他却不能断定娄敬所言是否确信。随即,他让朝中大臣帮着自己分析,朝中大臣虽然大部分都认为秦迁都关中不过存在二世,而周朝却又数百年之久,大都不同意迁都洛阳。但张良却不这样认为,他再度为刘邦分析了关中和洛阳两处的利害关系,刘邦最终决定迁都关中。

也因此,娄敬得到刘邦的赏识,还让他改了刘姓。之后,刘敬又几次为刘邦献计,让汉朝得到稳固发展,走上兴盛道路。

值得一说的是,公元前200,刘邦因韩王信背叛和匈奴勾结要亲自出兵攻打匈奴时,刘敬阻止刘邦时却遭到了拘禁,刘邦认为自己已经派出使者前去打探了匈奴的实力,他们不过是一些老弱病残的人,此次前去攻打他岂不是很容易。但刘敬却认为,匈奴展示给使者看的绝非真正实力,目的就是要让刘邦上当,在出兵时让刘邦措手不及。可刘邦却刘敬为齐国孬种,一心决定出兵,但最终却如刘敬所言遭到匈奴围困。

此后,刘邦对刘敬再不敢怀疑,之后在刘敬的提议下,刘邦主动和匈奴和亲,以让汉朝江山得到稳固发展。而和亲也就此成为中原缓和边境骚乱的方式,直到清朝都在延用。

此外,为了刘邦能够高枕无忧,刘敬还提出了将燕、赵、韩等国的豪门名家迁移到关中,目的是为了防备匈奴,也可加强中央权力削弱地方势力。之后,关中迎来了10多万豪门名家的迁移。刘敬的目的也已经达到,汉朝在他的建议下逐渐变得稳定,且走上兴盛之路。

可以说,刘敬的存在对于汉朝是非常重要的,故此,司马迁班固等人史学大家都对其有高度的评价。

更多文章

  • 九子夺嫡为什么会开始?又因为什么而结束?其实都是康熙一手造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康熙为什么会允许九王夺嫡,对康熙八子夺嫡的评价,康熙对于九子夺嫡的态度

    康熙的皇子们争夺皇位事件一直被世人津津乐道,由此更是衍生了无数的故事绯闻。而其中的九子则是康熙众多儿子中的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八,老九,老十,十三和十四。这九个皇子是康熙众多儿子中最优秀的几个,而我们也知道最终获胜的是老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一开始的时候,夺嫡事件并没有发生,因为康熙老早就立了

  • 假如顺治没有死,鳌拜敢不敢架空顺治做权臣?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鳌拜怕顺治皇帝吗,顺治皇帝死时鳌拜多大,鳌拜顺治关系

    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极死,满洲亲贵在帝位继承上出现矛盾。豪格与多尔衮争立,两黄旗与两白旗争持不下,形势极其严峻。在继承人的选择上,索尼,鳌拜等人带刀上殿,并命两旗精锐护军全副武装环卫崇政殿,作好了火并准备。为福临的继位可以说是首功。但是多尔衮摄政之后,肯定饶不了这帮人,几次三番想搞死鳌拜,最终都

  • 清朝时期的布政使,相当于如今的什么职位?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三品的职位,清朝一个布政使一年多少俸禄,清朝的官位布政使

    “居其位,安其职,尽其诚而不逾其度。”在其位,就得谋其职,不管官大还是官小,这样才算是有责任心,才算是不辜负自己的初衷。官大的,职位更高,但是权力也大,更应该做更多的事情,这样自己才会得民心,有更多向上走的机遇。相反,如果只为自己的一己私利,不在自己的位置为他人谋福,可能走不远,而且还走不稳现有的职

  • 如果让洪秀全接管清朝,我们还会被列强欺负吗?中原历史或将改写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洪秀全跟清朝的关系,当时洪秀全占领的地盘比清朝多吗,洪秀全对清朝政权有什么意义

    我们不禁想问,假如当时的太平军胜利了,击败了清朝那么历史会怎么样呐?我们虽然是在脑洞大开的基础上进行的猜测,但是都已依据当时的中国阶级情况,以及国际环境进行的合理猜测。首先我们先认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当时的太平军的敌人到底是谁,由于太平军的口号和军事组织的基础是以拜上帝教为基础的,并且并不承认孔子的

  • 松锦之战前,清朝胜多败少,为何只愿割据东北,从没想吞并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1、大明亡国的第一罪人为何是方从哲? 最高统治权从万历神宗后期至光宗、熹宗二朝,均移操宦官之手。尤其是政治风波的焦点人物明熹宗朱由校,15年“国本”之争、13年“福王就国”之争以及“挺击案”、“移宫案”均先后涉及他,故备受压抑,甚至失去受教育机会,在太监、乳母控制下,“懦弱”的少年皇帝很快转向热衷声

  • ?慈禧为何如此厌恶珍妃,被慈禧当太监面脱裤杖责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慈禧是怎么把珍妃推下去的,珍妃被杖责全集,慈禧为何对珍妃恨之入骨

    清朝到了同治、光绪、溥仪,就不能算作拥有实权的皇帝了,因为后面有个垂帘听政的慈禧。都说慈禧弄权,可真没有慈禧,这3个皇帝就真能让国家中兴吗?清末三帝后宫也无法跟康熙、乾隆相比,光绪只有一后两妃。说起珍妃,很多人都同情她,传说珍妃可爱漂亮,更重要的是珍妃与光绪的爱情故事在清末民初都被当成西厢记中的崔莺

  • 慈禧逃跑时找乔家借了10万两,问:要何赏赐?乔家:只要4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慈禧送给乔家四个大字,慈禧向乔家要何赏赐,慈禧逃亡时向乔家借10万两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晚清时期,中国积贫积弱,西方列强纷纷来华抢夺利益,民间怨声载道。义和团奉行“扶清灭洋”的宗旨,对西方列强大力反扑。清政府轻信了义和团能够杀光洋人的传言,盲目自信地对列强宣战。为了能够击垮义和团,八国组成了联盟军,向中国发起猛烈的进攻,中国陷入空前的国难。八国联军直击北京,慈禧

  • 紫薇如果没有替乾隆挡刀他真的没法躲过么?其实没那么复杂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紫薇和乾隆是什么关系,紫薇给乾隆挡刀第几集,乾隆皇帝对紫薇的评价

    其实如果紫薇没有真的通上冲上去,或许乾隆还可以全身而退,再怎么说乾隆都是能文能武的皇帝,武功也差不到哪里,遇到的那一两个刺客,除了手中带了家伙之外,那年龄也已经跟不上年轻人的脚步了,对付他们实在是绰绰有余!相反的紫薇受了伤,乾隆必须要抱着她,那么躲起敌人来也就很费力,甚至还被后面的老头给踹了一脚,乾

  • 12岁便随驾出巡,让康熙厚爱10年的十三子胤祥,到底因何失宠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康熙临死前评价胤祥,康熙对十三弟胤祥的评价,康熙最喜欢的皇子胤祥

    康熙二十五年出生的胤祥,生母系满洲镶黄旗包衣出身的宫女章佳氏,康熙朝未获晋封,系地位地下的庶妃身份,所以胤祥的出生并未引起康熙皇帝的重视和另眼相看。可是自从康熙三十七年,胤祥首次跟随皇帝出巡以后,这种情况发生了绝对性的变化。康熙三十七年,从上谒陵。自是有巡幸,辄从。《清史稿》记载,康熙三十七年,12

  • 河南出土甲骨文,还了纣王一个清白,别再被《封神榜》误导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甲骨文关于纣王的记载,历史上的纣王甲骨文,河南安阳出土甲骨文

    我们很多时候都会说历史就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打扮出来是什么样子,后人看到的就是什么样子。为什么会产生这个说法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历史主要有胜利者编写,再加上胜者为了让自己对前代君主发起的攻击合理化,就必须要找一些合理的借口,所以,对败者形象的抹黑几乎是每一个后朝的君主都必做的事情。在这方面,商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