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天京之战:太平军早已人心涣散,25万太平军都打不过3万湘军

天京之战:太平军早已人心涣散,25万太平军都打不过3万湘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654 更新时间:2024/1/16 15:39:18

可就是这样一场实力绝对碾压的战争,最后居然以惨败而且将领李秀成被俘的结局而结束,实在是让人有些想不通,为何明明李秀成拥有绝对的优势,最后还会输给曾国荃呢?

人心涣散,战争未开始就注定结局

事实上此时的太平军,早已经是外强中干的纸老虎了,根本就经不起任何残酷的打击,早在天京事变之后,太平军就算是彻底人心涣散了,在天京事变之前,或者说是在洪秀全没有享乐之前,太平军不仅人数多,而且战斗力也是十分彪悍的。

这个时期的太平军之所以能够那么彪悍,是因为他们在清廷的统治下,早已受够了各种压迫剥削,他们只想有机会站起来,活出属于自己的自由人生,洪秀全最初以拜上帝会的名义起义,背后带给人们的愿景就是有朝一日能够实现公平公正。

可是随着太平天国逐渐成型之后,洪秀全这些高层显然已经忘记了初衷,洪秀全以上交圣库的借口开始搜刮百姓,所得金银自己尽收囊中,在天京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早已把跟随自己一起建功立业的那些普通士兵忘得一干二净。

不仅洪秀全自己享受,高层的领导,诸如杨秀清等人也都各自为营,享受着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最终甚至因为高层之间的利益冲突,爆发了天京事变,杀得血流成河,太平天国内部一片混乱。

亲眼目睹了这一切的百姓以及士兵,早已不再相信洪秀全的鬼话,洪秀全为了能够继续实现自己的野心,开始任用自己的家人洪仁达、洪仁发兄弟两人,结果两人十分贪财,把天京内部的钱财占为己有,在战争爆发之际,天京突然之间变得缺钱少粮。

想要继续控制人心,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化,经历过天京事变的洪秀全,显然不止是利用自己的家人来完成敛财就足矣,他还大肆封王,以此来限制李秀成的实权,防止李秀成最终又变成杨秀清那种尾大不掉的麻烦人物。

毫无疑问,此时的太平军心中想的早已经不是什么建功立业,更不是什么伟大的理想与愿景,而是各自为营,每个人都只考虑属于自己的切身利益,至于战争会如何发展下去,太平军并不在乎。

在这样的情况下,太平军想要实现竭尽全力对抗曾国荃的湘军,完全就是天方夜谭了,所以我们会发现,25万的太平军,在与湘军激战两个月之后,死伤居然仅仅不到一万人,而反观三万人马的湘军,却死伤高达5000多,占了总人数的六分之一。

单纯从这样的数据来看,我们就足以明白太平军此战失败的本质原因就是人心涣散,大家各自为营,没有谁愿意全力以赴投入到战争中去,如此一来,李秀成就算拥有再多的兵力以及先进武器,也是毫无用处的。

也正是因为人心涣散的原因,在作战之前,李秀成还和洪秀全两人因为意见不合发生争执,当时的湘军刚好处于一个比较被动的情况之下,去攻打天京的四路人马,受到太平军的围追堵截,此时已经有三路湘军被阻无法动身,只有曾国荃一队人攻到天京城下。

此时要是太平军抓住最佳时机开始攻打曾国荃,曾国荃将会陷入一种没有外援,孤军奋战的尴尬境地,可以说此时攻打曾国荃,必然就是最佳时机,但是因为李秀成与洪秀全之间意见不合,两人争执了三四个月,错失了攻打曾国荃的最佳时机,让曾国荃等到了外援部队。

后来在与李秀成激战的过程中,曾国荃虽然人马很少,可是因为外援路线已经疏通,所以就经常有三五千的外援来支援自己,保证了曾国荃有实力与李秀成打持久战,再者说了,湘军本来就擅长持久战,而李秀成刚好不擅长持久战,这样一来,太平军被湘军打败,仅仅是时间问题而已。

李秀成战术失误

李秀成向来以巧战而成名,所以在与曾国荃对决的战争中,他也想借助巧战来取得胜利,奈何就是自己这个巧战的战术,给了湘军绝地反攻的机会,为何这么说呢?且听我详细分析。

湘军位于雨花台至江边的狭长地带,侧背还有长江保护,正面比较狭窄,所以李秀成想要借助自己兵力和武器装备的优势来攻打曾国荃,显然是不现实的,于是李秀成调整战术,转移目标去攻打西路,西路的重点就是江心洲。

只要太平军封锁江心洲,以火力优势封锁江面,就可以彻底切断湘军水师、陆师之间的联系,促使曾国荃处于一种没有补给的孤家寡人状态,不得不说李秀成此时想到的这个巧战战术,还是十分不错的。

可是李秀成没有考虑到的是,在自己展开行动之后,湘军立马就反应过来,迅速组织士兵,连夜建筑起来十多座堡垒,用以在州上与太平军相对持,本来江心洲战场就很小,如今湘军还识破了李秀成的计谋,双方顿时陷入僵持状态,李秀成想要以巧战取胜的计划就此失败,西路受阻。

眼看西路受阻,李秀成继续转意目标,打算对东路展开激战。东路是曾国荃亲自督战的,最开始阶段,在太平军猛烈的火力进攻之下,曾国荃一度有些吃不消,不仅自己脸上被飞子击中,副将倪桂还阵亡,湘军明显有些吃不消,只要李秀成继续坚持下去,湘军可能就要失败了,可是在关键时刻,李秀成突然停止猛攻,想要采用巧战取胜,因此给了湘军绝地重生的机会。

李秀成把主力全部集中在东路,给了西路湘军反击的机会,西路湘军很快突破僵局,促使湘军可以得到外部支援,东路的李秀成继续采用巧战技术,开始和湘军玩起了各种挖地道的战术。

要知道挖地道可是湘军最在行的,所以太平军挖的地道,经常被湘军识破,从而蒙受巨大损失,不仅如此,湘军还借助自己的优势,采用挖地道的方式对太平军采取反攻,很快太平军就有些受不了了。

随着湘军在西路以及东路的不断反击,太平军终于彻底吃不消了,原本处于优势地位的太平军,逐渐处于劣势,最终曾国荃抓住机会对西路展开总攻,太平军不断失败,最终只能落荒而逃。

就这样,持续了46天的战役,湘军从一开始的劣势地位,不断反击最终抢回战争的主动权,并且反败为胜,打得李秀成措手不及,最终只能选择退兵离开。

结语

从表面来看,李秀成的失败是因为战术上面的缺陷所导致的,可是我们深入分析之后就会恍然大悟,25万大军对付3万军队,哪里需要什么过多的战术,只要坚持死战到底的精神,几个曾国荃也不是李秀成的对手,可是太平军内部压根就没有决一死战的决心,因此整场战役打下来,太平军一直都是得过且过,人心涣散的状态,就算他李秀成有三头六臂,战争的失败都是不可避免的!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更多文章

  • 清朝的中国护照,国虽弱,但护照上的“27个字”却也相当硬气!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清朝的护照图片,清朝中国护照上都有什么,清朝时期的护照长什么样

    鼎盛时期的大清王朝有多厉害呢?已是当时世界上幅员最辽阔、人口最众多、经济最富庶、文化最繁荣、国力最强盛的大帝国,最大的疆土面积竟然达到了1380多万平方公里!奠定了今天国土面积的基础。这样的领土面积,在历史上唯有元朝可以较量。自明朝发布海禁政令后,清朝就吸取前代的教训,沿用优秀的,去其糟粕的,取长补

  • 清朝一青楼女与卖油郎一见钟情,成亲后发现公爹是常客,差点崩溃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真正的晚清青楼女子,青楼头牌和富家少爷一见钟情,青楼女子一见钟情

    那一年的某个早晨,温铁军和往常一样上街卖油,偶然遇到出门买胭脂的青楼女子薛翠,当时薛翠的随身荷包被一个小偷给偷走了,刚好这一幕被卖油郎温铁军看到了,他立马追了上去,及时抓住那个偷钱包的小偷,抢回了荷包。温铁军虽然相貌比不上那些公子哥,但是身强体壮,身姿挺拔,薛翠等到温铁军抢回来的荷包,不由得对温铁军

  • 1958年,李鸿章的尸骨被挖出,被挂在拖拉机上游街示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鸿章尸骨被挖视频,李鸿章死后被人掘墓,历史上李鸿章尸骨

    虽人才辈出,但是历史总是客观的,在评判一个人的时候,总是会选择用更加客观的眼光去一分为二的看待。李鸿章其人在晚清可谓是名臣,他是一个褒贬不一之人,但是只要人们说起来他的劣迹,就一定会提到“辛丑各国合约”的签订。在这次合约的签订中,以李鸿章为代表的谈判官们可以说是尊严尽失。在会议结束之后,全国人民义愤

  • 吴三桂60多岁了,举事成功也当不了几年皇帝,为何还要折腾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吴三桂真实的下场,吴三桂为何不自立为王,吴三桂多少年了

    同年11月,吴三桂诛杀云南巡抚朱国治,正式起兵举事。很多学者认为吴三桂举事是被清朝逼的,因为吴三桂开始举事的时候已经是60多岁的老人了。这个年纪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已经是很大的退休年纪了。古代人的平均寿命比我们现代人更短,60几岁已经算得上“日暮西山”了。吴三桂虽然不至于老得走不了路,但是很显然

  • 要是清朝皇室是汉人,中国会不会和日、俄那样,走上近代化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如果清朝是汉人王朝会怎样,清朝的近代化之路,清朝对汉族的态度的影响

    并且中国在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曾经几次进行改革运动,比如洋务运动,比如戊戌变法,比如清末新政等等,最后都是以失败告终。但是中国周围的两个国家却依靠变法改革走上了近代化,实现了强国之梦。它们就是沙俄和日本。有趣的是他们之所以改革成功,是因为统治阶级是属于同民族。而与清朝相对应的西亚/病夫——奥斯曼帝国

  • 康熙用了什么心思将皇位传给雍正,雍正又是如何明白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康熙为什么选择雍正继承皇位,雍正为啥把康熙的皇位给雍正了,康熙为什么传皇位给雍正

    在康熙去世的时候,明明他都还没有正式公布继承人的名字,为何雍正会明白康熙打算将皇位传给自己呢?在九子夺嫡的过程中,康熙是否已经为雍正登基做过什么铺垫?九子夺嫡到最后胜负已经很明显事实上九子夺嫡,也就是在开始阶段比较激烈,到了后期结果早已经比较明显,胜负也很清楚了,为何这么说呢?且让我详细分析一番。参

  • 康熙到了孔子墓不愿跪拜,大臣遮住墓碑上一字,康熙即刻就跪拜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康熙为孔子题字,康熙皇帝跪拜孔子,康熙皇帝对孔子的评价

    几乎臣民都要跪拜天子,很少有皇帝要出来拜什么人,但孔子是何等人也?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算得上是天下读书人的祖宗,所以孔子在老百姓心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分量。不少要考状元的才子都要去孔子庙去拜拜孔子,希望自己的考试顺利。康熙帝可谓是年轻有为的皇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年少时就

  • 满清四大家族是哪四大?佟氏家族先支持老八后支持雍正,值得细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佟家怎么衰落的,清朝四大家族排名,满族佟佳氏的历史

    比如清朝时期的四大家族,就是一个很独特的历史发展结果,其中的佟氏家族,曾经被称之为“佟半朝”,足以见得在清朝时期影响多大,可是他们家族有一个很值得细品的事情,那就是在九子夺嫡之中,他们一开始是支持老八的,可是后来却变成支持老四雍正了,其中原因为何?我们细细道来。如果说到清朝大家族,那肯定毫无疑问皇室

  • 清朝格格蓝齐儿原型是谁?康熙真的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死仇噶尔丹?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康熙女儿蓝齐儿原型,蓝齐儿是康熙的儿子吗,蓝齐儿历史原型

    这是因为康熙帝是典型的自私自利的生物,是一位纯粹、地地道道的政客。对于一个纯粹的政客来说,为了政治,一切东西都可以牺牲。当然,除了自己的核心利益除外。对于康熙帝来说,什么是核心利益?那就是皇权。牺牲一位亲生的格格换来自己的皇权的极大巩固,对于康熙帝来说,这个买卖一点不亏。“自古无情是帝王”这才是封建

  • 为什么感觉清朝历代帝王不怎么去解决八旗兵堕落的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八旗士兵都去哪了,清朝的八旗兵有多强,清朝八旗图高清版大图

    唐朝皇帝难道看不到藩镇林立的危害?怎么中后期不去削藩?宋朝皇帝难道看不到冗官、冗兵、冗费“三冗”问题?怎么北宋、南宋灭亡了都没解决这个问题?明朝皇帝难道看不出自己军队支柱制度——卫所制腐化堕落?为什么到了农民起义遍地都没解决,最后被农民军推翻,被清朝取代?然后就是标题的那个问题:为什么清朝历代帝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