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北宋仁宗年间,西川有位高士名叫费孝先,此人颇具道行,精通取人的年、月、日、时成卦而占卜吉凶的轨革之术。其精妙准确之处,达到令人咂舌的程度。
时有商人王旻,经商来到成都,听闻费先生大名,便特地前去求卦问卜。
费孝先极是礼貌地接待了王旻,为其占卜完毕,沉吟片刻,口颂几句谶语:
“教往莫住,教洗莫洗,一石谷捣得三斗米;遇明即活,遇暗则死!”
好深奥,好玄妙,好让人百思不解其意。王旻读书不多,学问浅薄,断然猜不透这几句谶语之中的玄机,虽苦苦请教,费孝先却执意不肯道出真章。只是一味地告诫王旻,无论身处何地,务必将这几句谶语牢记在心,不可遗忘。到了一定的时候,自会知晓这其中的含义。
王旻无奈,只得一一答应。从此,将费孝先所赠谶语牢记于心,睡觉前必然要默念几遍,方能安心入眠。
一日,王旻只身返乡的途中,突然遭遇狂风骤雨。不得已,只得与一众行人跑到路边一座无人居住的破屋里躲避风雨。
那座破屋低矮狭窄,容纳不了这许多人,王旻往里面挤了好几次,都被力气大的人推搡了出来。浇成落汤鸡的王旻苦不堪言,不住哀求大家行个方便,让他进去躲避一时。人们见他可怜,便答应让他进来。就在他谢过众人,刚想迈步进屋之时,突然脑海中浮现出费孝先所赠谶语中的一句“教住莫住”来。心中一凛,暗自思量:“难道这四个字是指这件事吗?”不禁惶恐,紧忙退步,意在远离破屋。
突然,“轰”地一声,早已腐朽不堪的房屋不堪风雨侵袭,颓然倒塌。可怜那些躲雨之人,非死即伤,无一幸免。王旻看在眼中,惊在心头,竟吓出一身冷汗来。方知费孝先所言真实不虚,时辰一到,果然应验。
此事过后,王旻更是处处谨慎,事事提防,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大意,以免祸事临门而浑然不觉。他在辛苦经商,一心只为家人操劳,而他那浑家苏氏,却不是省油的灯,趁着他不在家的当儿,跟邻居康七暗通款曲,干出寡廉鲜耻的勾当。
时间一长,这对不良之人竟然难舍难分,一刻也不愿意离开彼此。想要做一对长久的夫妻,那王旻便是眼中钉,唯有拔掉,方可无忧。于是乎,二人起了歹心,欲将王旻置于死地而后快。
王旻不知祸起萧墙,回到家里吃饱喝足,歇了一会,苏氏便让他进木桶泡澡。王旻爱干净,一天不泡澡,浑身不自在,久而久之,养成了不泡澡便睡不着觉的臭毛病。正在他泡得浑身酸懒,闭目养神的当儿,苏氏偷偷去见康七,让康七手持尖刀,伺机进屋,把王旻一刀宰了了事。叮嘱完毕,苏氏便匆匆跑回家,虚掩院门,只待康七进宅行事。
康七是个杀猪屠羊的老手,虽然平生还未杀过人,但在他看来,杀一个人与杀一口猪没有什么两样,都是一刀放血,即刻毙命。等到自认为时候差不多了,康七怀揣利刃出了家门。来到王家院门外,轻轻推开院门,闪身进到院中,屏息凝神,游目四顾,心中纳闷:为何漆黑一团,不见一丝亮光?莫不是我来晚了,他两口子已经睡下了?
本欲转身就走,让王旻再多活几天。但转念一想,晚杀不如早杀,早一天把王旻给结果了,早一天就可以跟苏氏在一起。月黑放火,风高杀人,无毒不丈夫,说干就干!
打定主意,凶神拽出尖刀,摸黑进到屋里,悄无声息,如同鬼魅。他可没敢轻举妄动,而是蹲下来听声辨物。他听到,里屋似乎有水声。不禁欣喜,认定王旻尚在桶中浸泡。陡然起身,一步进屋。二话不说,揪住头发。寒光一现,红光一片。那桶中之人吭都没来得及吭一声,便做了刀下之鬼。
事已成功,不可久留。康七闪身出屋,逃回自家,将凶刀藏好,倒头便睡。
转天拂晓,王家大乱。街坊闻讯进宅一看,方知王旻的老婆苏氏被人割断了气嗓,惨死于木桶之中。桶中清水,已成血水,其状惨不忍睹。
康七听到动静,随着人群到了王家,一见昨夜死于自己之手的人竟是苏氏,不禁惊恐莫名,更是一头雾水。而王旻却毫发无伤地伏在桶边号啕大哭。
此事随即惊动了官府,王旻说不出子丑寅卯,官府便认定他是杀死苏氏的凶手。要将他以谋害结发妻子的罪名处以极刑。王旻欲辩无言,只得低头认罪。
缘何木桶之中泡澡的人变成了苏氏?这还要从那晚苏氏从康七家回来时说起。
苏氏回来后,发现木桶里面没有了王旻,到楼上一看,王旻已经睡下了。她赶紧将王旻摇醒,问他为何没有泡完澡就睡了?王旻睡眼惺忪地说:“我正在水里泡得酸懒,昏昏欲睡之时,突然想起了费先生对我说过的一句谶语‘教洗莫洗’。我感觉心里面不踏实,索性不洗了。”说罢,合上眼皮,不理苏氏。
苏氏小声咒了王旻几句,思量着今晚与康七约定之事要泡汤了。她本想出门通知康七,但又一想,康七何等精明之人,即便来了,一见无望,自然就会改日再说。再说,他来了不是更好,我俩鸳鸯戏水,岂不妙哉。想罢,便自行进了木桶。
她哪里知道,康七是个“睁眼瞎”,愣是没能察觉到桶中之人不是王旻,这便一刀将她抹了脖子。真乃时也、运也、命也。
且说王旻,无故摊上人命,眼见性命不保,不禁悲愤填膺,他对狱卒念叨:“我死了倒也罢了,只是费孝先所赠谶语,到这时怎么不灵验了呢?难道,是我做错了什么,让本该灵验的谶语不灵了么?”
巧不巧,他这番话正好被巡监的郡守大人听见,而这位郡守正巧又跟费孝先是朋友,于是叫人打开牢门,当面质问王旻有关费孝先赠他谶语的事情。
王旻便将费孝先所赠谶语,以及自己的遭遇一一向郡守大人禀告明白。郡守听罢,捻须不语,良久,才问:“你的邻居都叫些什么名字?”
王旻想了一想,便扳起指头,从东往西一一数给郡守听。当他说到“康七”的名字时,郡守大人猛然拍案:“杀死你那浑家苏氏之人,正是这个康七!”
随即派出差役,将康七拘来。一通软硬兼施,康七承受不住,只得供出奸情与杀人的罪状。
王旻对此有些不明白,缘何郡守大人猜出杀人者必是康七?
郡守告诉他说:“费孝先在谶语中说,一石谷捣出三斗米,那不就是剩下七斗糠吗?七斗糠,不正是康七吗?”
此言一出,王旻恍然大悟,方知费孝先神机妙算,真乃俗世活神仙。被释放后,王旻又得知,郡守大人的名字里有个“明”字,与费先生所赠谶语中那句“遇明即活”,不正对上号了么?
拙文一篇,就此打住。此文并非笔者(大狮)杜撰,原文载于宋代文人章炳文的一本文言笔记当中,孰真孰假,无从稽考。姑妄言之,姑妄听之,一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