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良臣择主而事,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出山前的思考和选择

良臣择主而事,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出山前的思考和选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949 更新时间:2024/2/4 18:21:12

为了心中匡扶汉室的梦想,还是整日疲于奔波到处广纳贤才,为以后的天下大业做准备。后来碰上徐庶和司马徽二人见刘备如此爱惜人才,就给他推荐了一个人就是卧龙诸葛亮,这就才有了后来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

那么问题来了,按照当时的条件,曹操孙权谁都比刘备条件要好,为什么他们二人没有去招纳诸葛亮,诸葛亮又为什么没有去相对条件较好的孙曹帐下做事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故事。

中原大战失败后,刘备也是整天郁郁寡欢,心中千万种不甘。后来在司马徽口中得知卧龙的事迹,刘备心中甚是欢喜立志定要找到此人,让他和自己以一起共谋大业,但是当时的司马徽并没有直接告诉刘备卧龙到底在哪儿。

后来徐庶帮助刘备打了胜仗威名远扬,传到了曹操的耳朵里,曹操听说刘备手下居然有如此高人,就想占为己有。先是派人前去说服没有效果,曹操就把徐庶的母亲给请到府上好生伺候着,其实就是作为人质了,还模仿徐母笔迹给徐庶写信让他速回。

徐庶看信后执意要回,刘备虽然百般不舍,但是以仁厚著称的刘皇叔深知徐庶是个大孝子,还是放走了徐庶,在离开刘备之前,徐庶告诉了刘备诸葛亮的地址。后来就是我们知道的刘备三次登门恭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了。

对于诸葛亮后来为什么选择刘备,而没有选择条件相对较好的曹操和孙权,小编认为有下面这么几个原因。

首先,虽然后期诸葛亮是名扬天下四海皆知,但是在刚开始刘备邀请他的时候,当时的诸葛亮应该只是在圈子里有些名气。当时的他年纪只有20多岁,初出茅庐,活动范围估计也就仅限于隆中那一片区域。并没有在天下战场上有过什么功绩,也就不太可能会有很多的帝王将相知道他。

这一点在后来的一次跟曹操交锋中已经体现,曹操当时还在问属下,刘备新招纳的诸葛亮是何许人也,说明当时的曹操并不知道诸葛亮是个什么角色。

外加上曹操的大本营以及他后来统治的疆土都是在北方,而诸葛亮虽说祖籍山东,但是在南方长大。在当时的通讯基本靠嘴,传信基本靠腿的时代,曹操估计也基本没怎么去过南方。

这一点在赤壁之战中足矣体现,赤壁之战有水上战斗,而曹操手下的兵都是陆地上打仗打习惯了的,对水上战斗几乎一无所知,这才有了后来赤壁之战曹操作茧自缚捆绑战船,遭来火攻的结果。

第二个原因就是曹操的条件优厚,也是人才济济。虽然说当时的曹操一直在给汉朝皇室打工,但是他手握重权几乎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几乎成了傀儡皇帝。当时的曹操帐下不乏有荀彧郭嘉还有贾诩这些谋士。也就不一定在乎诸葛亮的去留了。

从诸葛亮的角度来讲,宁为鸡头不为牛后的想法也使得它不会选择曹操。毕竟当时刘备相对来说还处于弱势,诸葛亮跟着刘备干事儿必定获得重用。

最后一个原因可能比较牵强,有些野史或者其他历史资料里有提到过,曹操也曾经有过请诸葛亮来帮助自己的想法或者行为,但是后来都没有成功。原因是诸葛亮衡量了一下曹操和刘备的目的。

刘备是真心要匡扶汉室,而曹操是明面上匡扶汉室,而真实目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样两种完全不同的目的,也让诸葛亮最后倒向了刘备。

自古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诸葛亮也不外如此,在出山之前肯定也是经历过深思熟虑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知名战役之一,刘备为什么却派了一些无名小卒前去应战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国时期刘备最后一场战役,三国时期刘备的势力,三国刘备的出名事件

    这里要说的是,孙权派遣的都是陆逊孙桓这些个名将前来应战;而刘备派遣的都是些无名小卒。虽然在这之前他的二弟三弟张飞关羽都相继去世,但是按照当时蜀军的实力,并不缺少能征善战之人,比如马超等人。那么刘备为什么没有派遣这些知名大将前去应战呢?当时刘备挥师南下攻打东吴,孙权见此时对自己毫无胜算,一度想跟刘备求

  • 夏侯婴:真正的老司机,刘邦、刘盈、吕后、刘恒都坐过他的车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吕后怎么感谢夏侯婴,吕后为什么喜欢夏侯婴,夏侯婴为刘邦立下了哪些汗马功劳

    这是公元前205年,刘邦在彭城之战中失利,五十余万大军被项羽打得惨败,刘邦仓皇地坐上一辆马车,带着仅有的十余骑奔逃。逃跑路上,刘邦遇到了儿子刘盈和女儿刘乐,那时刘盈刚6岁,姐姐刘乐不过8、9岁。惊慌失措的刘邦连忙把孩子抱上马车,带着他们一起逃命。马车上多了两个孩子之后,速度明显变慢。眼看后面的追兵越

  • 文王姬昌不报父仇,却与帝乙联姻,是冰释前嫌还是另有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王姬昌的故事,文王和姬昌是什么关系,姬昌为什么叫文王

    闲叙历史也要“雨露均沾”前文咱们讲了,商王帝文丁与周王季历双方一直关系融洽,是商周之间最美好的“蜜月期”。但随着季历把周国的都城迁到程邑后,帝文丁感到了来自周国的威胁,因此用计召季历来王都,将其软禁了起来。此后,随着季历死在了殷都,商周双方也结下了仇恨,关系迅速紧张起来。其实,帝文丁困死季历只是双方

  • 战国末期的齐国为何在秦国攻伐各国之时,只顾偏安而见死不救?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国灭齐国的真实原因,齐国对秦国的态势,齐国与秦国为什么以崤山为界

    随着孟尝君的出走,掌握大权的齐闵王渐渐昏聩起来,在苏秦的欺骗下,穷兵黩武,四面树敌,最终在秦昭襄王、孟尝君田文等人的推动下,燕昭王与列国会盟,组成五国联军,给予齐国沉重打击,加上楚国的趁火打劫,齐闵王身死,齐国七十余城仅剩两城坚守,到了亡国的境地,在即墨守将田单的拼死反击和燕惠王的“神助攻”之下,齐

  • 内蒙发现战国匈奴墓,出土目前唯一“胡冠”,专家:堪称镇国之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战国匈奴殉葬墓山西,匈奴金冠出土内蒙,匈奴墓发掘纪实

    文物是一段历史时期的重要见证,正是因为有了文物的存在,我们才可以更加清晰的洞察曾经的历史,因此无论是何等价值的文物,都有一定的历史意义。[var1]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件文物,专家称之为是镇国之宝,也是我国目前唯一出土的一顶“胡冠”,那么它究竟有多么大的来头呢?下面小编就带着大家来一探究竟。在上个

  • 同是反派人物,为什么鸠摩智比丁春秋更受欢迎?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鸠摩智为何害怕丁春秋,鸠摩智和丁春秋谁的功力最深,虚竹大战丁春秋32集

    导语确实奇怪:人们更加喜欢鸠摩智,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只是因为丁春秋年纪大吗?非也,非也。当中,原因有三。正文在《天龙八部》中,其实最会装的有两个人。一个是鸠摩智,一个是丁春秋。鸠摩智贵为大轮明王,也没有把心思放在佛法当中。而是跑遍武林,为的就是学到各门各派的顶级武功。你说,这算不算是不务正业呢

  • 看阎婆惜的来历,才能明白,宋江为何默许张文远鸠占鹊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江为何不碰阎婆惜,张文远和阎婆惜的视频,阎婆惜与张文远下场

    张文远不顾恩义鸠占鹊巢,又唆使阎婆惜之母纠缠宋江,欲假手加害。然而,细品原著我们就会发现,事情远没有如此简单,鸠占鹊巢背后,阎婆惜令有来历,宋江亦不乏牵线搭桥之嫌。尤其宋江成为梁山泊主之后,张文远依旧待在郓城县,参照黄文炳结局,更加说明其中另有隐情。原著第19回,宋押司正信步城中,那保媒拉纤的王婆就

  • 崇祯宁肯自杀,也不答应与李自成议和,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个条件是要求崇祯对他进行封地,说白了就是封他为异姓王。第二个条件是崇祯帝需要给李自成100万白银,来犒劳手下的众将士,第三、可以出兵为国而战,但是不奉旨觐见。很多人觉得崇祯比较傻,这样的条件应该接受才对,除了要付出一些真金白银外,其他两个条件都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一旦他缓过神来,完全可以找各种理由

  • 靖难之役,朱棣胜利,但却惨杀建文帝后妃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棣晚年遇建文,靖难后建文旧臣都赶哪去了,朱棣杀了建文帝的哪些臣子

    朱元璋在世期间,将明朝的开国功臣几乎一网打尽,而朱元璋在世的时候,就对当时还在人世的太子朱标表示,自己在为朱标清洗荆棘。而朱元璋清洗荆棘的同时,还把其他的儿子册封在边关做了诸侯王——朱元璋这么做,目的有二:一方面,在边关封王,目的是防止北元残余势力反攻回来,而边关的诸侯国,可以为朝廷起到缓冲作用。二

  • 朱棣与徐皇后的嫡长女,生前嫁靖难功臣,死后打破明朝一惯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棣和徐皇后合葬,朱棣和徐皇后到底有多恩爱,朱棣徐皇后有几个子女

    永安公主是朱棣第一个孩子,也就是朱棣嫡长子朱高炽的同母姐姐。永安公主的丈夫是靖难功臣,这也难怪,身为朱棣的女婿,自然是要帮朱棣的。另外,永安公主在去世之后,还打破了明朝一惯例。那么到底永安公主和她的丈夫都经历了些什么事,以及永安公主到底打破了什么惯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洪武十年六月十五日,燕王妃徐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