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六国名臣武将那么多,秦始皇为何不招降他们?

六国名臣武将那么多,秦始皇为何不招降他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009 更新时间:2024/1/23 1:17:09

第一条、安稳民心,利用有名望的人管理被征服地区,减少该地区民众内心的抗拒程度。

第二条、获得人才,协助管理天下。

首先,因为吴起庞涓并不和秦始皇同时代呢,故无法招降。其次,秦始皇本人对人才是非常重视的,他并不是不招揽效力其他国家的人才,而是有选择的招揽,秦始皇的一生中,始终处于一个很矛盾的状态,他对于六国的人才是渴望而充满忧虑的。

[var1]

这件故事要从头说起了,请听我道来:

有这样一个少年,他的父亲贵为王族,却只能流落他国,做个前途暗淡、生命堪忧的人质。

他的母亲是父亲在一个商人宴会上认识的商人的小妾。

从出生起,他便生活在异国他乡,忍受着来自异国的侮辱。

13岁时,似乎熬到了头,他封号为王。那个来自异国的商人名为丞相,却把持朝政,连自己的母亲也让他称呼其为“仲父”,至于母亲和他的流言蜚语更是从未断绝,再忍忍吧,他想到。

[var1]

22岁时,他终于临朝亲政,权力却依旧把持在“仲父”的手中,而自己的母亲身边又多了一个“仲父”安排的名叫嫪毐的“太监”。

嫪毐造反了,他面对母亲和嫪毐的两个儿子,不由得一阵厌恶。嫪毐死了,和那两个母亲生下的孩子。

23岁时,他终于成功摆脱了“仲父”的影子,被流放在巴蜀的仲父饮毒酒自杀的消息传来时,他知道天下属于他了。可是仲父手下的几千门客为其痛哭纪念的仪式却令他有一丝愤怒,这些来自六国的文人不在自己的国家好好待着,为什么非要来找他的不痛快。

下逐客令就这样颁布了,那个之前被仲父派来监视自己的李斯和那个自己亲自派人去请的魏国将军尉缭却在这个时候来劝谏自己了。对啊,自己统治江山也需要他们的辅佐,仲父已经死了,我又何必与自己斗气呢,下逐客令就这样取消了。

24岁时,郑国渠修建好了,历时十年,他忽然想起当初发现郑国是韩国派来的奸细时,那种愤怒的情绪,就是这个一个奸细却在监狱里渴求自己让他完成这个水利工程再杀他不迟,如今,突然有些庆幸当初给了他这个机会。

27岁时,他认识了一名奇人,相逢恨晚,他惊呼“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当这个人来到他面前的时候,他失望了,这个人有大才,可却满脑子都是韩国的事情。于是,奇人死了,奇人叫做韩非。

[var1]

33岁时,有一个被称为燕太子丹的人派来了一个叫荆轲的人,据说是带着城池的地图和秦国叛将樊於期的头颅,当他将地图翻到最后的时候,荆轲显露出了真正的意图,刺杀他。于是荆轲死了。

36岁时,昌平君反了,这个自己所信任的最亲近的楚人,自己皇后的兄长。

37岁时,昌平君死了。

三年后,六国统一。他就是秦始皇,这就是他充满传奇的前半生,一段充满背叛的不安的人生。他对六国人才的排斥非一日形成的,而是日积月累情绪的集合,是环境使然令他不再轻易去信任他国的人才。

一方面六国的人才也并非他所必须,秦朝并不缺少文武人才。在当时的时代里,他灭亡六国,统一成秦朝对于他而言是一种功绩。

[var1]

另一方面对于六国的人而言这就如同被美国侵略的朝鲜,是赤裸裸地入侵,那些被他所杀死的六国的士兵平民,曾经是父亲、儿子、朋友。那些被赏赐玩弄的女人也曾是六国诸侯名将所珍视的妻子、女儿。覆巢之下,无完卵,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甘愿跪着生活,特别是这些曾经无比骄傲的人。

更多文章

  • 秦灭巴蜀之战,是秦国统一之路上的重要一步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国何时攻占巴蜀,秦国什么时候打下巴蜀的,秦国攻灭巴蜀的原因

    另外,随着秦国的崛起,山东六国都不约而同的展开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以图遏制秦国的发展。因此,此时的秦国看似风光,实际上面临的处境却十分凶险。就在秦国陷入进退两难之际,一个好机会悄然到来。[var1]当时,苴国和蜀国相互攻打,分别到秦国告急,这对于秦国来说是一个天赐的良机。因为入蜀的道路太过艰难,没有

  • 秦国平巴蜀国力大涨,最终统一六国,为何相邻的楚国没有拿下巴蜀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国怎么打败楚国,秦国和楚国哪一个最强,秦国和巴蜀关系

    [var1]秦国后面能够统一天下,还有一个原因也不得不提,就是蜀被秦拿下,变成了秦后方的经济和粮食的来源。那么有一个疑问就随之而生了。为什么和蜀国相邻的楚国,没有这样做,反而让秦获得这样难得的地方呢?[var1]从这么几个地方,进行这样的分析。第一,就是当时的所在的位置了。之前也说过,因为秦国比较偏

  • 灭掉赵国只是时间问题,王翦为何还是要用反间计除掉李牧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王翦为啥打不过李牧,王翦为什么拿李牧没办法,李牧有没有打赢过王翦

    [var1]秦两路进攻邯郸纵观秦灭六国,在灭赵国上面不说灭公子嘉残余势力,单说从公元前236起兵攻赵到公元前228年拿下邯郸秦国就用了8年时间。这中间国力倒退的赵国能抵抗从国力,经济,军事都强于自己的秦国来说,举世名将李牧可谓是功不可没。正因为有李牧的存在,秦将王翦在攻打大势已去的赵国时,与李牧在井

  • 唯一的周天子宗亲,战国七雄中的燕国,为何没有任何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七雄燕国历代国君列表,燕国的七雄地位,战国的燕国怎么成为七雄

    战国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在战国时期,各大强国相互争霸。在战国的初期,魏国一超独霸。到了战国的中期,则是秦国、楚国和齐国三足鼎立。进入战国后期,秦国和后起之秀赵国相互对抗。在战国七雄中,只有韩国和燕国的存在感比较低。作为周天子唯一的宗亲国家,占据北方地区的燕国,在大争之世为何没有任何机会呢?[var

  • 如果韩信攻占齐国后称王,刘邦还能一统天下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邦没有韩信能统一天下吗,韩信跟刘邦打天下最后却死得很惨,韩信为什么能辅佐刘邦得天下

    [var1]大家公认的楚霸王项羽不是输在军事能力上面,而是输在了管理上面。刘邦带兵打仗不如韩信,治国不如萧何,出谋不如张良,他能做皇帝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而刘邦所具备的个人智慧,其实韩信没有,韩信适合生在乱世,只有做将军的才能。[var1]说句实话,韩信真和项羽打起来根本不是他的对手,项羽失败有很多

  • 他是秦一统六国最大功臣,最后在嬴政手中全身而退,隐退得以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嬴政为什么能一统六国,嬴政是怎样一统六国,秦灭六国后的嬴政

    历史上有不少功臣最后都没能落得好下场,就比如那些为统治者打下江山的将领们,这些人或许很早就跟随统治者南征北战,但当天下平定之后,君主便会开始逐步收回赐予他们的权力,比如古代统治者非常看重的执掌军事的权力。[var1]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古代的功臣也并非都结局悲惨,有些功臣非但没有被君主迫害,甚至还得到

  • 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统一天下,扫平六国用了多少年?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上的秦始皇凭什么能扫平六国,秦始皇统一哪六国死了多少人,秦始皇从哪年开始统一六国的

    [var1]话说回来了。是公元前大概230年,他是灭的谁呢?韩国?不是现在的韩国啊。然后呢?公元前228年呢?它灭了谁呢?把赵国给打死了,把赵伟打了。你说他打完这些国家,他得派人去驻扎。说他的派兵呐。他不能年年打压他的,等个几年吧。那个咱们就可以看出来公元前230年打的韩国,公元前228年打的赵国。

  • 功不抵过,3次为相的平原君做了2件错事,从此赵国的命已日薄西山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赵国平原君生平,平原君和赵遂谁厉害,战国四公子之平原君的一生

    战国有四大公子。他们分别是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此四人都是以“贤”著称,并且以养门客为比拼的标准,也就是说谁的门客多,谁的贤明就会比其他人更高一样,但是四大公子只是表明了他们的身份,但并不是说他们的贤能达到了君子的标准,所以他们的结局也并不一定就很

  • 貌似弱小的韩国,为何位列战国七雄?“劲韩”之名不可小觑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韩国为何是战国7雄,战国时期韩国最弱吗,战国七雄之韩国的由来

    战国七雄是指秦、齐、楚、燕、赵、魏、韩的统称,其中韩国不论是疆域还是人口都称不上强大,却为何以“劲韩”之名位列七雄序列呢?这就需要从战国初年的韩国灭郑开始说起。[var1]郑国是春秋初年的中原霸主,到郑庄公时期达到了霸业顶峰,却因受制于地缘环境等因素,影响力有限,并未维持长时间霸业就衰落下去了。此后

  • 秦始皇残暴,如果多活20年,会不会跟隋炀帝一样成为亡国之君?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始皇被历史黑得很惨,如果秦始皇不死能统治一万年吗,历史上秦始皇有一段耻辱的往事

    以秦始皇做的那些事儿,他就该是亡国之君,他的下场应该和隋炀帝惨。但是秦始皇还是比较幸运的,他是的时候,时机恰到好处,在一定程度上保全了他的名节,然而胡亥却替他承担了“无能败家”的恶名。秦二世即位的第一年就爆发了以陈胜、吴广为首的大泽乡起义。秦朝末年的起义和隋末、元末的起义是一样的,都是全国性的大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