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临终之前,诸葛亮留下了12字预言,千年后预言字字成真

临终之前,诸葛亮留下了12字预言,千年后预言字字成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246 更新时间:2023/12/23 16:53:31

对于诸葛亮,很多人都是通过《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了解到的,现在他虽然去世了千年之久,但诸葛亮的“江湖”依然没有结束,人生的传奇历久弥坚。

可以说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奇门异术还略有知晓,并在民间留下了诸多的故事。曾经,诸葛亮在去世之前留下了“12个字”,而这12个字在千年之后全部应验了。

这是一种巧合?还是真实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具体的细节,更深层次地了解一些诸葛亮这个人。

诸葛亮的前期发展

众所周知,诸葛亮是三国时期一位非常传奇的人物,他原本隐居在南阳卧龙岗之上,后来刘备三顾茅庐将他请了出来,开始了自己一生的传奇。

草庐之内,诸葛亮为刘备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大致意思就是:“以荆州为跳板,不断向巴蜀一带发展势力,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就可以逐鹿中原、兴复汉室”。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走出卧龙岗之后,赤壁便是诸葛亮的第一战。他促成了孙权和刘备的联盟,又通过各种计策,最后击败了曹操20多万大军,荆州一带易主,刘备也拥有了立足之地。

此后,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刘备不断向巴蜀一带扩张,先后占据了益州、西川、汉中等地,建立了和曹操、孙权可以匹敌的“蜀汉”政权,也算是迎来了人生的巅峰了。

从上述的介绍来看,刘备能够拥有这么大的势力,除了本身的能力和兄弟们的帮助之外,离不开诸葛亮的战略性指挥,足见诸葛孔明的不凡之处。

值得一提的是,在历史上,诸葛亮给人留下的印象不只是“军事天才”,他还是一个“能掐会算”的相士,还在民间留下了许多的传奇故事。

诸葛亮的第2次预测

早年,诸葛亮在卧龙岗种地耕田,过着隐居的生活。而在此期间,他也认识了许多的好友,徐庶、崔州平便是其中之二。作为好友的诸葛亮,在闲谈的时候也评价过二人:“你们两个人虽然有才华,但也只能做到太守这一职位”。

后来的结局如何呢?徐庶因母亲的缘故离开了刘备,而后进入了曹操的集团工作,但也是因为母亲被逼死的原因,他在曹营中一言不发,没有受到重用。

直至曹丕继位,徐庶游历四方,看到老百姓生活的苦不堪言,便向曹丕求了一个“太守”之位,以求为百姓谋取福利,而他也在这个位置上老去。

崔州平的经历更为坎坷,他原本就仕途失意,如此才来到卧龙岗,与诸葛亮成为了好友。后来,曹操占据了荆州之后,崔州平被曹操所重用。

按照这样的情况发展,再加上崔州平也确实有能力,他的未来不可限量。奈何,赤壁一战后,曹操被诸葛亮所打败,因为他跟诸葛亮关系密切,曹操对他心存怀疑,所以一直没有重用。

他后来的经历与徐庶多少有些相似,曹丕继位后,因崔州平能力出众,很快就做到了琅琊太守的职位,但是也没有过几年就病逝了,一生最大的职位就是太守。

另外一场预测,则是横跨了近300年!话说,刘备死后、蜀国大乱,而南方的孟获之乱更是非常严重,为了解决这一个隐患,诸葛亮带兵去南方征战。

对于这场战役,想必很多人都了解过,经过了先后7场战役,孟获将所有的“技能”全部放了出来,都没能打败诸葛亮,反而被他先后擒获了7次、放了7次。

最后,孟获被诸葛亮的胸怀、能力所折服,选择了与蜀国和好,并签订友好条约。当时,两人的最后一战被誉为“南中之战”,此战过后诸葛亮、孟获休战。

为了纪念这件事情,诸葛亮还命人在当地刻了一块石碑,只是石碑上写的却不是“纪念性的文字”,而是“万岁过后,胜我者过此”。简单来说,几百年之后有一个大才路过此地。

果不其然,三百年后,天下尽归隋朝所有,而在这一时期有一名大将叫做“史万岁”。有一年,他奉命讨伐南中,并且获得了胜利归来,无意间在路上看到了诸葛亮留下的石碑。

于是,他便命人将石碑彻底挖了出来,刚好看到上面的那几个字,他才明白诸葛亮在几百年之前就预测到了自己。

对此史万岁震惊不已,而此事也在军队、民间流传了开来,大家纷纷赞叹诸葛亮的料事如神。只是,以上的两次预测虽然厉害,但依然称不上是“神机妙算”四个字。

据悉,在诸葛亮的武侯祠里,他曾留下了一块石碑,石碑上的12个字居然在千年之后成为了现实,这又是怎么一回事情呢?

12字预言

我们都知道,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了完成他“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心愿,于是乎便开始了“六出祁山”,结果因为过度操劳,早早地便去世了。

临死之前,诸葛亮留下了12个字的预言,刻字的石碑也被放在了武侯祠里,这12个字便是“水月主,庚不大,盖十八,龙复卧”,很多人不解其中的意思。

匆匆千年的时间过去了,中原大地的统治者也多次易主,最终来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当时,有一名叫做宋可发的官员,他就非常地敬佩诸葛亮的才华与智慧。

因此,当他看到武侯祠经过千年的风霜而太过陈旧时,便主动出资为诸葛亮修整祠堂。有意思的是,在修整祠堂的过程中,他意外发现了一个石碑,“水月主,庚不大,盖十八,龙复卧”12个字显露无疑。

对于这12字宋可发感觉暗藏玄机,于是便拿回去研究,一段时间后他终于揭开了其中的谜团,原来在千年之前,诸葛亮就算到他会修复武侯祠。

事情是这么回事,这12个字经过解析,意思便是:“水月主”是“清”,“庚不大”是“康”,“盖十八”是“宋”,“龙复卧”是诸葛亮的祠堂会再次修复。

将所有的意思连在一起便是:“清朝康熙年间,会有一位姓宋的人来修缮武侯祠”,看到这样一层意思后,宋可发对自己的偶像更是崇拜不已。后来,此事变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刘备取汉中,打东吴都没缺粮,而诸葛亮六出祁山老是后勤跟不上?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备大举伐吴为什么不带上诸葛亮,诸葛亮七出祁山的视频,刘备出兵伐吴为啥不带诸葛亮

    从公元217年开始,刘备和曹操开启争夺汉中之战,双方你来我往厮杀近两年,尽管蜀军已经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但仍战胜了曹操,取得了汉中之地。公元221年,为了给关羽报仇雪恨,刘备执意东进伐吴,犯下兵家大忌,最终蜀军大败。虽说刘备在位时的这两场战役有输有赢,但在行军作战中并没有缺粮,我们

  • 她是唐朝初年的农民起义女领袖,早于武则天称帝,死后葬在千岛湖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武则天称帝片段,唐朝四大巾帼英雄,唐朝除了武则天还有三位女人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陈硕真,何许人也?且听我慢慢道来。 陈硕真,浙江省淳安县梓桐镇人,自幼福薄命苦,失去怙恃,与妹妹相依为命。及长嫁人,又丧夫成孀,只好在地主家俑工为生。 淳安县古称清溪县,此地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百姓殷实富足,因此,朝廷就以苛捐杂税,层层盘剥,百般侵扰,致使民不聊生。这年,清溪县遭遇

  • 安史之乱爆发的众多原因,大唐王朝早已危机四伏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其爆发的根本因素有三条:1、武则天时代,残酷内斗与清洗,导致后突厥复国,契丹之乱,大批原来边疆羁縻的胡人南下,唐朝把这些胡人集中在幽州,招募为边军。这批胡人就是此后安史之乱的叛军主力。2、开元天宝年间的唐朝,正处在和强敌吐蕃的高强度的对抗中, 为此需要边疆将领有专断权力和军事动员效率。3、由于均田制

  • 隋唐第一猛将李元霸如何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隋唐李元霸下场,隋唐第一猛将李元霸之死,隋唐八大猛将李元霸

    李元霸是被因为举锤骂天被雷劈而死。在隋唐演义中李元霸天生神力、力大无穷在战场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被传是天上的金翅大鹏转世。李元霸的武器是一对儿铁锤,一柄就有400斤,一共有着800斤的重量却在他的手中虎虎生威、轻弱鸿毛。李元霸的死令人叹惋。在行军过程中因为天阴打雷引起了李元霸的不满,随即他十分生气的

  • 梦华录:柳九的历史原型是谁?和李白齐名,却是史上最强嫖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随后,东京花魁张好好身穿彩衣,骑着高头大马巡游御街,那气魄,那场面,比大官出行还要气派。这还不算,为其牵马的竟然是天下最会写词的柳九官人,更加凸显了张好好的特殊地位。其实《梦华录》并非是架空历史的影视作品,剧中的人物大多有其历史原型,这位柳九官人也是如此,历史上和李白齐名,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大才子。

  • 武则天临终前为何将皇位还给李家?遗诏里10个字,尽显无尽遗憾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武则天临死留下10个字,武则天临死前为何把江山还给李家,武则天晚年为什么不把皇位给李家

    大家都在请愿,希望神皇顺应民心,早登大位,武则天毫不“动容”,屡次表示这不妥,直到皇帝李旦压轴出场,加入了请愿的队伍,没有谁比他的发言更有分量。该配合母亲演出的李旦卖力表演,他的演讲声情并茂,打动人心,现场气氛被推向了高潮,武则天脸上的笑意越来越浓。这还不算完,一群小鸟突然云集上空,盘旋着一直不肯离

  • 清朝最牛的外戚世家,出6位皇后1位皇贵妃,还有一人活了86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28个皇后一览表,清朝最牛皇后,清朝哪个家族出过的皇后最多

    清朝入关以来,为稳定自己的统治与权势,与权臣联姻成为帝王最主要的方式,而这些家族也成为了他们统治的坚定拥护者。其中最被人熟知、最显赫的有4个家族,分别是赫舍里氏、佟佳氏、富察氏还有今天要说的钮祜禄氏。其实这个家族也有很多分支,其中最显赫的就要说索合济巴颜一脉,他有一位名叫额亦都的四世孙,这个人大家一

  • 她是清朝出身最低的皇后,被乾隆看中收为儿媳,生下天子葬入帝陵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清朝最惨的皇后19岁进宫,清朝最美丽的皇后十年生六胎,清朝最悲惨的三个皇后

    可能大家对喜塔腊氏这个姓氏不太了解,这个姓氏是最古老的满洲姓氏之一,而且它在整个大清史上的地位也是不低的,话说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母亲显祖宣皇后便是来自喜塔腊氏一族,也正因如此,喜塔腊氏在满清皇室才被称为“舅族”。清朝入关后,喜塔腊氏家族的一部分成员也跟着迁到了关内,由于数量较少,他们被编入了内务府正白

  • 光绪称帝,为了壮胆,他命太监们抱四把“名刀”立在金銮殿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光绪刚被抱进宫里时有多惨,光绪登基之谜,光绪登基后的现状

    1875年1月,年仅5岁的光绪皇帝,在两宫太后的册立下,登上了皇帝宝座,成为了清朝入主中原定都京城后的第九位帝王。金銮宝殿之上,光绪帝两脚不沾地的坐在龙椅上,接受百官的跪拜朝贺,四个小太监手中各捧一把宝刀,在光绪皇帝的身边分侍而立,显得极其“端庄威严”。小太监自然不出奇,可这四个小太监手中的刀,还真

  • 乾隆出上联刁难穷书生,书生对出霸气下联,乾隆:探花就是你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乾隆对联最好的下联,乾隆的上联,乾隆面试独眼探花的对联

    平心而论,乾隆确实博学多才,但也达不到超凡脱俗的境界,顶多算是三流水平,与李白、杜甫、苏轼等才子相比,乾隆跟小学生差不多。乾隆平生有两大爱好,即写诗和对对子,据说他写过四万多首诗,却没有一首出名的,可见他的写诗水平真的很一般,充其量只是打油诗而已。那么问题来了,乾隆的对联功底究竟如何呢?客观来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