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楚汉相争时项羽为何会败?韩信总结了8个字,郭嘉1个字点明原因

楚汉相争时项羽为何会败?韩信总结了8个字,郭嘉1个字点明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764 更新时间:2024/1/13 6:12:12

在古代历史上,以勇武著称的武将很多,但是没有一个能够胜过项羽,哪怕是勇冠三国的吕布,也不见得是项羽的对手。虽然项羽并不是统一天下的开国皇帝,但是历史上的那些文人墨客无不对项羽推崇备至,就连司马迁在撰写《史记》的时候,也将项羽列入本纪之中。

本纪是纪传体史书中帝王传记的专用名词,一般只有帝王才会被列入本纪。而项羽能够被司马迁列入本纪之中,也足以证明在古人心目中,项羽是多么的神勇无敌。可以说,历史上再也找不出另一个能够跟项羽匹敌的武将了。然而,神勇无敌的项羽,最终却在楚汉争霸时失败了。

论出身,项羽是楚国贵族,又是名将项燕之后。论武力,项羽单挑一百个刘邦都不在话下。论手下军队的战斗力,项羽率领的江东子弟更是实力碾压刘邦手下的那群乌合之众,三万人就击溃了刘邦的数十万大军。更别说项羽还是历史上著名的兵法家,是“兵家四势”的代表人物。无论怎么看,刘邦都不应该是项羽的对手才是。

反观刘邦,一介布衣,混到四十多岁也只是秦朝一个小小的亭长。整日游手好闲,混迹于街头巷尾,蹭饭蹭到自己嫂子都感到厌烦。就连刘邦的父亲刘老太公,都对自己这个儿子失望透顶。可是,就这么一个怎么看都没有出息的无赖,最后竟然在短短数年之内就统一了天下,显然不是一句“时势造英雄”就能解释的。

楚汉相争时,占据优势的项羽为何会失败?这个问题可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项羽自从起兵反秦就未尝一败,可是自打遇到刘邦之后,虽然逼得刘邦节节败退,可是每次刘邦都能够东山再起。连项羽自己都没弄明白为何自己会战败,因此在自刎之前悲愤地说:“是天要亡我,非我不会打仗。”

在项羽乌江自刎之后,韩信曾经这样总结项羽失败的原因。他认为项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匹夫之勇,妇人之仁”这八个字。

从韩信的这八个字中可以看出,韩信还是认为项羽不会打仗。韩信和项羽的楚军交手过很多次,但是和项羽只交手过一次。在韩信看来,项羽虽然个人武力不俗,但是兵法谋略却并不怎样。而且韩信还认为,项羽的“妇人之仁”也是他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历史上的项羽虽然不以残暴著称,但是性格也确实不是仁慈之辈,这一点从他率兵攻入咸阳之后的所作所为就可以看得出来。令人想不明白的是,项羽偏偏对刘邦十分仁慈,竟然放过了刘邦的性命。在韩信眼中看来,项羽放过刘邦无疑就是“妇人之仁”,最后败在刘邦手中也是顺理成章。

韩信用八个字总结了项羽失败的原因,而三国谋士郭嘉仅用一个字就点明了项羽失败的原因。郭嘉是三国著名谋士,是可以与诸葛亮贾诩荀彧等人一争长短之人。他认为,项羽之所以失败,是败在了一个“势”字上。这个“势”指的就是人心背向,天下大势。

项羽确实是神勇无敌的猛将,打仗也并不像韩信说的那样不堪,他在兵法谋略方面也是有着深厚造诣的。但是项羽的性格确实不适合统一天下,他不会收买人心,也不懂得积累声望,反倒是和诸侯闹得不愉快,攻入咸阳之后也不知约束手下兵卒。因此,项羽虽然神勇,但是他的性格却并不适合争夺天下,也缺乏争夺天下的手段。

反观刘邦,他的性格天生就是打天下的性格,这一点从郦食其的评价也能看得出来。郦食其是刘邦手下最著名的说客,他评价刘邦说:“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即以分其士,与天下同其利,豪英贤才皆乐为之用。”也就是说,刘邦对部下十分慷慨,打下来的战利品全部分给手下,自己分毫不取。这样一来,刘邦就成了人心所向,人们都争相为其效力。

刘邦能够击败项羽夺取天下,除了他善于笼络人心之外,他也十分注重积累自己的声望和名声,对手下兵卒也严加约束,所过之处都是秋毫无犯。项羽虽然个人武力超群,但是从来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因此他败给刘邦可以说是输得一点都不冤。

更多文章

  • 三国打成一锅粥,为何却没有外族入侵?你也不看看是谁在镇守边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打成一锅粥却为何没外族入侵,三国开局镇守边疆十年,三国为何没有外族入侵中原

    在冷兵器时代,擅长骑射的游牧民族在战斗方面远比农耕文明更具有优势。历史上不少雄才大略的皇帝,都曾经在游牧民族手中吃过亏。例如汉高祖刘邦,虽然击败了被誉为“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楚霸王项羽,可是却在匈奴手中吃过大亏。汉高祖六年,韩王信在大同起兵造反,并勾结匈奴企图攻打太原。刘邦亲自率领32万大军迎击匈

  • 三国美女,红颜薄命,下场凄惨:最惨的一位被老公做成肉羹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自古英雄爱美人,历史上著名的美女,数不胜数。我们今天要谈的是《三国演义》里几个下场比较惨的美女。他们有的被上层当物品一样转手来转手去,换了好几任老公、有的跳井而亡、最可怕的是有一位居然被丈夫杀死做成了食物。这些美女无一例外,全部都没有很好的结局。这也反映出在当时男权社会里,女性地位非常低下。《三国演

  • 秦始皇是第一个皇帝,却一生都没册封皇后,真是因为巴清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始皇这个皇帝好吗,巴清与秦始皇,秦始皇为何不册封皇后

    秦始皇登基称帝之后干了很多事。一方面他继续执行商鞅的法家政策,加强君主专制,削弱旧贵族势力;另一方面,他废除分封制,以郡县制和官僚制取代旧贵族的世袭制。除此之外,秦始皇还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使“书同文,车同轨”,促进了文明的发展。秦始皇虽然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举措,做了许多前人所没有做过的事情,但是有

  • 刘备为何没有统一三国?如果谋臣庞统没死有可能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庞统要是不死刘备可以统一天下吗,庞统投靠刘备完整版,刘备与庞统是什么关系

    水镜先生是一个著名的隐士,自己有很大的本事,具备杰出的才能,却并不出世只是指引刘备去找“凤雏”与“卧龙”,也就是庞统与诸葛亮,说只要得到了这两个人中的一个就能够得到天下。根据历史事实来看,水镜先生当时显然是在吹牛,毕竟刘备后来不仅请到了庞统,而且还三顾茅庐请到了诸葛亮,但是他最终并没有统一三国,尽管

  • 华佗不是中国人,而是印度人?清华教授陈寅恪晒出3个“铁证”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陈寅恪华佗,陈寅恪为什么当上教授,民国最牛教授陈寅恪

    华佗,沛国谯县人,大致出生于公元145年,东汉末期著名医学家。华佗小的时候,就一直在外游学,他一心钻研医学,从未想过步入仕途,对他来说,治病救人,使病人摆脱痛苦才是第一位的。东汉末年,天下英雄趁势崛起,为夺天下互相征伐,百姓民不聊生。就在这个时候,华佗横空出世,他依仗多年来的行医实践经验,救治了一个

  • 清朝胆子最小的大臣,儿子参加科考中了探花,他:请降成二甲吧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二甲第五名进士和探花,清朝最后一个探花,清朝探花江雨霖

    清朝的时候就有一位非常谨慎的官员,甚至可以说他胆子非常小。在一次科考当中他的儿子考中了探花,但是为了避嫌,他特意让监考把自己儿子的成绩降成了二甲头名。能够谨慎到这种程度,在历史上也是非常少见的,这位官员就是清朝的张廷玉。张廷玉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祖上好几代人都是做官的。在1700年,也就是康熙年间的

  • 顺治喊多尔衮皇父,皇父是指父亲吗?专家:孝庄下嫁并非不可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顺治叫了多尔衮一声父亲,多尔衮的皇父是谁,孝庄太后下嫁是真的吗

    顺治五年(1648年)十一月初八日,多尔衮以小皇帝名义瑜示院部诸大臣:“皇叔父摄政王治安天下,有大勋劳,宜增加殊礼,以崇功德。及妃、世子应得封号,院部大臣集议具奏。”院部大臣经过商议,决定将“皇叔父摄政王”改称“皇父摄政王”,往后凡进本章旨意,都书写“皇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是一个奇怪的称谓。多

  • 慈禧年轻时有多美?第五世外孙女露面,网友表示:这是同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慈禧年轻真实照片,唐丽华是慈禧的孙女吗,慈禧孙女徐丽华

    1835年,慈禧出生在一个富贵家庭,作为满族贵族的她在1852年进入了皇宫,封为了兰贵人。四年后,她生下了载淳,也就是后来的同治帝,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她迅速地从贵人爬到了贵妃的位置上。等咸丰帝驾崩后,她便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垂帘听政的太后。由于活了很多年,再加上当权的时候正处于国家动乱,慈禧的一生发生了

  • 他是太平天国叛将,死后爱女被洋人掳走,生下一子祸害中国百余年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863年,太平天国运动的将领李秀成带领着军队直入天京,且将自己的属下谭绍关留在苏州进行镇守。而作为清王朝的代表,当时的领军人是李鸿章。李鸿章一方对于攻打苏州是铁定了心的,虽说李秀成在离开苏州之前,对苏州的城墙都进行了一遍加固,并且在苏州的各个城门都安放了很多的大炮,这表面上看起来是难以攻克的

  • 她是永琪的生母,活到79岁,却被乾隆遗忘整整47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永琪的生母简介,永琪死后乾隆怎么样了,乾隆时期永琪的生母是谁

    她叫珂里叶特氏,也就是我们的老熟人愉妃,她的出身在后宫不显眼,父亲只是一员外郎,在参加选秀的时候,因长相清丽被雍正选中,不过他并没有留在宫中为其册封,而是将她赐给了皇子弘历,由此她便成为了弘历的一名府邸格格。由于生性不善争抢,所以并没有引起夫君的注意。等到乾隆即位后,她被封为还常在,比起其他府邸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