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华佗不是中国人,而是印度人?清华教授陈寅恪晒出3个“铁证”

华佗不是中国人,而是印度人?清华教授陈寅恪晒出3个“铁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045 更新时间:2023/12/13 12:20:14

华佗,沛国谯县人,大致出生于公元145年,东汉末期著名医学家。华佗小的时候,就一直在外游学,他一心钻研医学,从未想过步入仕途,对他来说,治病救人,使病人摆脱痛苦才是第一位的。东汉末年,天下英雄趁势崛起,为夺天下互相征伐,百姓民不聊生。

就在这个时候,华佗横空出世,他依仗多年来的行医实践经验,救治了一个又一个病患。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华佗眼光毒辣,他可以见微知著,从一丁点的症状中瞧出病情和脏腑病位,进而对症下药。

一次,有两个军吏同时患病,他们都身热头痛,症状相同。一般来说,给他们开相同的药就可以,可华佗并没有这么做。他给二人分别开了发汗药和泻药,二人心里虽感到疑惑,但还是照做了,服药后也痊愈了,他们无不佩服华佗医术的高明,这便是华佗的独到之处。

华佗在外行医时,经常会遇到疑难杂症或者古怪的疫病,当黄疸病流传较广时,华佗一共花了3年时间才茵陈蒿的嫩叶中提取出特效药,救治了不少濒死之人。所以当时才会流传这么一首歌谣:“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世切记牢,三月茵陈能治病,五月六月当柴烧”。

不过,华佗虽然是那个时代罕见的名医,但他也终究被这个盛名所累。当时,医生是最不受待见的职业之一,属于“方技”,被人瞧不起是常有的事。众所周知,曹操患有头风,时常疼痛难忍,为了根治这个病症,就派人找华佗给他诊治。

没想到的是,华佗却是个“硬骨头”,他不喜欢为人役使,于是就称妻子病了,迟迟不上路。结果,曹操发现他在撒谎,于是就派人把他抓了起来,以欺君之罪、不从征罪判他死刑。尽管荀彧再三向曹操求情,说华佗乃是当世名医,除他以外,世上再无一人能治头风病。

曹操何许人也?他偏偏不信这个邪,于是华佗在狱中被拷问致死。华佗临死前,曾把一本医书赠予狱吏,说这本书记载了他毕生所学,可以治病救人,对世人有大用。然而,狱吏却因为害怕被惩罚拒不接受,华佗无奈,只有亲手将这本医书烧掉了。

华佗之所以这么出名,除了他的医术外,最令人叹服的,便是他创造出来的麻沸散,也正因如此,他才可以在外科手术上大展拳脚,并因此得了个“外科鼻祖”的称号。然而,清华大学教授陈寅恪却对华佗的身份产生了质疑,他认为华佗不是中国人,而是印度人。

陈寅恪是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的四大哲人之一,他出身名门,才学过人,被称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他对东西方文化很有研究,尤其是历史,精通八国语言的他,往往可以从不同国家的史料中,找出历史的真相,他对华佗的质疑,也出自与此。

陈寅恪认为,华佗的“佗”字在很少在中国古代出现,他从任何一本古文献中,也很难找到名字中带有“佗”字的人。不过,如果把印度同时期的古文献翻译过来的话,则会发现很多人的名字中带有“佗”这个字,比如佛陀,吠陀之类,也就是说,华佗的名字也许是音译过来的,他极有可能是印度人。

除此之外,陈寅恪质疑《三国志》的历史真实性,《三国志》的作者虽然是陈寿,但补注人却是裴松之,裴松之是个喜欢收集小说、故事的人,也许他在书中补充了很多未经考证的民间传说,所以《三国志》中关于华佗的记载,他一直是半信半疑。

据日本外科学家华冈青州考证,华佗制造麻沸散的原材料是曼陀罗花、生草乌、香白芷、全当归等,而主材曼陀罗花的原产地是印度,华佗若不是印度人,他怎么会对曼陀罗花如此熟悉?还有,华佗的一些治疗方法与古印度的医疗术十分吻合,这不得不让人怀疑他的来历。

实际上,陈寅恪还提出了一个不算证据的“证据”,他说华佗肤色偏黑,与印度人差别不大,即使他不是纯正的印度人,也有可能是混血。其实,无论陈寅恪的怀疑有没有道理,他都是一个勇于质疑的学者,他对历史的严谨态度还是值得肯定的,大家认为呢?

参考资料:《三国志曹冲华佗传与佛教故事》、《后汉书·华佗传》

更多文章

  • 清朝胆子最小的大臣,儿子参加科考中了探花,他:请降成二甲吧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二甲第五名进士和探花,清朝最后一个探花,清朝探花江雨霖

    清朝的时候就有一位非常谨慎的官员,甚至可以说他胆子非常小。在一次科考当中他的儿子考中了探花,但是为了避嫌,他特意让监考把自己儿子的成绩降成了二甲头名。能够谨慎到这种程度,在历史上也是非常少见的,这位官员就是清朝的张廷玉。张廷玉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祖上好几代人都是做官的。在1700年,也就是康熙年间的

  • 顺治喊多尔衮皇父,皇父是指父亲吗?专家:孝庄下嫁并非不可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顺治叫了多尔衮一声父亲,多尔衮的皇父是谁,孝庄太后下嫁是真的吗

    顺治五年(1648年)十一月初八日,多尔衮以小皇帝名义瑜示院部诸大臣:“皇叔父摄政王治安天下,有大勋劳,宜增加殊礼,以崇功德。及妃、世子应得封号,院部大臣集议具奏。”院部大臣经过商议,决定将“皇叔父摄政王”改称“皇父摄政王”,往后凡进本章旨意,都书写“皇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是一个奇怪的称谓。多

  • 慈禧年轻时有多美?第五世外孙女露面,网友表示:这是同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慈禧年轻真实照片,唐丽华是慈禧的孙女吗,慈禧孙女徐丽华

    1835年,慈禧出生在一个富贵家庭,作为满族贵族的她在1852年进入了皇宫,封为了兰贵人。四年后,她生下了载淳,也就是后来的同治帝,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她迅速地从贵人爬到了贵妃的位置上。等咸丰帝驾崩后,她便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垂帘听政的太后。由于活了很多年,再加上当权的时候正处于国家动乱,慈禧的一生发生了

  • 他是太平天国叛将,死后爱女被洋人掳走,生下一子祸害中国百余年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863年,太平天国运动的将领李秀成带领着军队直入天京,且将自己的属下谭绍关留在苏州进行镇守。而作为清王朝的代表,当时的领军人是李鸿章。李鸿章一方对于攻打苏州是铁定了心的,虽说李秀成在离开苏州之前,对苏州的城墙都进行了一遍加固,并且在苏州的各个城门都安放了很多的大炮,这表面上看起来是难以攻克的

  • 她是永琪的生母,活到79岁,却被乾隆遗忘整整47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永琪的生母简介,永琪死后乾隆怎么样了,乾隆时期永琪的生母是谁

    她叫珂里叶特氏,也就是我们的老熟人愉妃,她的出身在后宫不显眼,父亲只是一员外郎,在参加选秀的时候,因长相清丽被雍正选中,不过他并没有留在宫中为其册封,而是将她赐给了皇子弘历,由此她便成为了弘历的一名府邸格格。由于生性不善争抢,所以并没有引起夫君的注意。等到乾隆即位后,她被封为还常在,比起其他府邸的女

  • 慈安太后暴毙身亡,是慈禧暗下的杀手?光绪老师的手记揭露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慈安太后之死真相大白,慈安太后之死纪实,慈安太后是自然死亡还是慈禧所为

    咸丰十一年七月,咸丰帝暴毙承德避暑山庄,载淳即位,是为同治皇帝。当时两宫并尊,为加以区别,同治尊慈安为“母后皇太后”、慈禧为“圣母皇太后”。另外,由于慈安太后居住在东六宫中的钟粹宫,俗称“东太后”;而慈禧太后居住在西六宫的长春宫,俗称“西太后”。晚清政坛,仿佛是慈禧太后一人独步天下。其实,慈安太后才

  • 清朝地位最高的侍女, 为什么一生不洗澡, 不吃药, 不嫁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清朝皇室的侍女,清朝皇宫的侍女裹脚吗,清代宫女真实生活

    明朝就有好几位皇帝的生母是宫女,但是清朝这种现象几乎没有。宫女地位低下,整天都要看主子的脸色和心情行事,每日的生活简直是如履薄冰。想要出人头地得到皇帝或者太后皇后的喜爱,这概率就更小了。不过,虽然说概率小,但也不是一个没有。在清朝早期就有一位这样的宫女,就连赫赫威名的孝庄太后都和其以姐妹相称,千古一

  • 她虽是皇家家奴出身,却成了清朝史上唯一一个生出皇帝的嫡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最霸气的皇后,清朝最悲惨的三个皇后,清朝历史上短命的皇后

    每个朝代的皇帝后宫中都有很多妃嫔,可以说是“花团锦簇”,而在众多妃嫔中能坐上皇后位置的一般都有着显赫的身份和地位,但是今天小编要带着大家了解的这位皇后却是例外,她本是皇家的家奴,但因为一些历史的原因先是被选为了太子妃,最后又成为了清朝史上唯一一个生下皇帝的嫡皇后。其实这位皇后就是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

  • 大玉儿美丽又聪慧,为何皇太极却不喜欢她?一个缺点败给了海兰珠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海兰珠是皇太极的亲姐姐吗,大玉儿为什么怀上皇太极的孩子,大玉儿有多爱皇太极吗

    大玉儿从一开始入宫,就不是自愿的,只不过是因为自己的姑姑哲哲皇后生不下孩子,为了两族之间的联姻大局,才嫁过去的,在皇太极的眼里,大概就是个生育工具。她心里又装着多尔衮,对着皇太极自然亲热不起来。而皇太极这样的上位者,性格霸道、傲气,所以喜欢的大都是那种娇娇弱弱,能引起他保护欲的女人,可大玉儿从小在草

  • 乾隆坚持亲征准噶尔,群臣苦谏不止,乾隆:爱卿,你们就听朕一次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乾隆几次亲征准噶尔,乾隆皇帝评价准噶尔,乾隆赏赐蒙古大臣记录

    但在1755年,准噶尔汗国却是被清朝击溃,其中乾隆帝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值得一说的是,当年乾隆坚持亲征准噶尔,受到了群臣的一致反对,但乾隆还表示:爱卿,你们就听朕一次。最后在乾隆的力排众议之下,乾隆率领清兵真就拿下了准噶尔,说来准噶尔为什么会让乾隆如此有斗志呢?另外群臣们为什么都反对乾隆前去呢?这就